我園積極營造崇尚體育的園所文化氛圍,讓更多幼兒在體育運動中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近年來,作為教育集團龍頭園的我們帶領集團各園重點圍繞幼兒體能循環運動,遵循幼兒體能循環的七大組織原則,通過看、學、思、研、行等方式,深人探索與實踐,取得了初步成效。
“全場”與“全員”協同,整合為基
我們在場地安排與設置上力求“處處”、材料選擇與投放上做到“每每”人員安排與參與上帶動“人人”,努力讓體能循環運動全面鋪開、全員參與。
1.因地制宜
我園兩部均位于小區內,周邊居民樓密集,戶外場地受限。師生共同考察討論,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力求場地和空間利用最大化、最優化,在多次嘗試和調整后形成體能大循環運動場地設置方案:東園教學樓東墻與院墻一體,室外場地無法閉環,就巧妙利用走廊、樓道等,形成室內外一體的路線:北操場-西跑道-南操場-建構室-北走廊-北操場。春江部以主體樓為間隔,有內外兩個操場,師幼商議決定采用內外雙循環的路線,內操場是小班體能循環運動場地,外操場是中大班體能循環運動場地。同時,根據場地各區域的特點科學、合理布局,繪制了循環路線圖。
2.物盡其用
安排好場地和路線后,師生根據實際情況將不同區域確定為快速站點、慢速站點、空檔站點等,還在路線旁邊增加了幾個補給站點。考慮到促進各個站點各項動作技能發展的要求,師幼商量需要的材料和器械。園內的各種體育器材,如體能器械、木梯、木板、平衡木、沙袋、軟墊、蕩橋、繩、圈、安吉游戲箱和游戲桶,都被搬到了相應的站點,操場上固定的滑梯、攀爬架、滑索也被納入其中。我們還巧用廢舊物品和自然材料,可謂物盡其用。
3.各展其能
我們組織全體教職工展開討論:幼兒體能循環運動中,我可以做什么?怎么做?經過交流,大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行政部門提供有力支撐、充分保障;安全部門、保健教師監測和守護幼兒的安全;保育員協助教師指導、幫助、照顧幼兒。班級教師向家長介紹體能循環運動的價值優勢與推進情況,家長也主動參與,幫助收集運動中需要的器械與材料,親子在家一起鍛煉,體能循環運動成了家園共同關注、人人參與的活動。
“自主”與“自律”并重,兒童為本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要求,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如何既保證幼兒的自主性與安全,這就需要自主與自律相伴、自由與規則同行。
1.活動自主
體能循環運動中,教師應充分放手,幼兒獨立自主。小朋友既是循環路線和站點的設計員,也是循環運動中的體驗員。他們自主設計路線和站點,自主選擇和擺放器械,自主安排循環時段,還能根據運動中的體驗和需要自主調整器械和材料。
如大一班小朋友將人字梯、T字架和短梯組合,第一次短梯搭在人字梯、T字架上面,發現木梯凹槽無法與人字梯扣牢,不穩固;第二次將短梯搭在人字梯第二層,嘗試后覺得稍微高了些,不太方便;第三次將短梯搭在人字梯和T字架最下面一層,體驗后感覺比較合適。經過一次次嘗試和調整,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升,自主性、創造性得以發揮,也更加體驗到體能循環運動的快樂,課程游戲化“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精神得以充分體現。
2.規則自律
針對運動中出現的無序、擁堵等現象,教師及時捕捉,并拋出問題引發幼兒討論:體能循環運動時要注意什么?滑索這里人多擁擠怎么辦?每一個問題孩子們都有話說,他們一起討論,并主動用圖畫、符號等方式記錄下來,形成圖文并茂的活動規則和溫馨提示。
如大循環開始和結束階段比較亂,除了搬運、擺放器械的幼兒忙碌,其他幼兒均無所事事;若所有班級都從起點進入循環路線,容易造成擁堵。經過幾次討論和現場演示,最后總算形成共識,保證了混齡不混亂、自由而有序。開始階段,一部分幼兒擺放器械,一部分做熱身運動;結束階段,一部分幼兒收拾整理,一部分幼兒放松。活動以音樂作為提示和信號,如準備和結束時用舒緩音樂,運動時用輕松、活潑的音樂;各班從不同站點進人循環,保證大循環既暢通又緊湊。
2.合理分齡
分齡活動則可以采用分區域或者分時段的方法合理安排。分區域: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運動能力不一樣,戶外場地足夠大的園所可以為大、中、小班各提供一個體能循環運動場地,讓他們能夠在適宜的區域充分活動。分時段:戶外場地有限的園所則可以安排各年齡段幼兒錯時開展大循環運動,每個年齡段開始前適當調整站點的器械與材料,體現難易層次。當然,同一個場地也可以設計內外雙圓,小班在內圓循環。
“定班”和“定點”兼顧,安全為要
幼兒在進行體能循環運動時,教師究竟在哪里?應該做什么?經過實踐,我們覺得教師應該定班與定點相結合,做到既相對固定又瞻前顧后,既是觀察者、幫助者、引導者,也是安全的守護者。
1.定班跟隨
每班至少有一名教師跟隨本班隊伍行進,全過程關注幼兒,同時給予鼓勵、適當引導,還能及時發現問題。如游戲桶倒在地上會向兩邊滾動,不太安全,可以用什么穩住?如何避免受傷?今天有小朋友大膽挑戰,終于全部通關成功,為他點贊!這樣不但可以確保幼兒安全、提高活動質量,還能為幼兒提供情緒價值,增強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和信心,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混齡”與“分齡”交替,適宜為先
體能循環是一項全園運動,集團各園根據活動場地大小、幼兒人數多少等,選擇混齡或分齡的活動形式,讓幼兒玩得開心、玩得盡興。
1.巧妙混齡
混齡形式能夠打破班級和年級界限,使活動更具開放性。我們看到,大班的哥哥姐姐或者能力強的幼兒會很樂意帶著中、小班弟弟妹妹一起玩,教給弟弟妹妹運動的方法,或者鼓勵他們勇敢嘗試、越過難關。與此同時,幼兒自己也會發現問題。大班幼兒發現,大班設置的場景是自己能夠挑戰成功的,但有的并不適合中、小班的弟弟妹妹。于是孩子們展開討論,找到了解決方法:一是在同一個站點設置難易不同的2到3條路線,每人選擇適合自己的路線;二是同一個站點,年齡段不同或能力不同的幼兒選擇難度不同的方式通過;三是幼兒可以自已調整難度。
2.定點指導
大循環路線會經過幼兒園不同的地方,各個站點的挑戰難度也不一樣,因此,除了一名教師隨班行進,還要安排人員固定在各段各點,適時提醒、有效指導,幫助幼兒更好地通關。如果教師人手不夠,可以請保育員以及行政、后勤、財務人員幫忙,共同為幼兒的體能循環運動保駕護航。當然,活動前對其他參與人員的知識培訓和要點講解是必要的,只有明晰了自己的任務和要求,才能在各點位上發揮作用。
隨著幼兒的持續參與,體能大循環運動已融入集團各園的晨間鍛煉、早操、區域游戲、戶外活動等環節,成為一日活動的一部分。幼兒自主設計、自主安排、自主活動、自主調整,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育才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