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25)15-0023-03
Cultivation of Physical Coordination Ability in the Training of Grappling Combat
XU Yizuan ZHANG Jian
Department of Military Training,China Coast Guard Academy,Ningbo,Zhejiang Province,3158O1 China [Abstract]From a physiological perspective,thephysical coordinationability is the embodimentofthebrain'sacurate control ofthe movement ofvarious partsof thebody,involving the nervous system's muscledomination,as wellas the joints and muscle groups coordination movement in the body.In grappling combat,whether it is quick punching, agiledodging,oraccurate grappleandcontrol, itneeds theclosecooperationof diffrent partsofthebody.Intoday's combat training system,integrating coordinationability training intodailyphysical training and skil training can not onlyimprove thecomprehensiveabilityofathletes,butalsoenable them tofullutilize theiradvantages inactualcombat. [Keywords] Grappling combat; Physical coordination ability; Training methods; Cultivation methods
擒拿格斗是高度依賴身體協調性的對抗性運動,要求運動員在復雜多變的實戰環境中快速、準確地執行各種技術動作,同時靈活應對對手的攻擊。身體協調能力作為連接技術與實戰表現的橋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技術動作的質量,直接影響運動員的反應速度、應變能力及運動損傷風險。近年來,隨著體育科學的不斷發展,身體協調能力在運動訓練中的重要性愈發受到重視。在擒拿格斗領域,如何系統地培養和提升運動員的身體協調能力,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身體協調能力概述
1.1 定義與內涵
在現代體育訓練和運動科學研究中,身體協調能力是指人體在運動過程中,多個身體部位(如肢體、關節、肌肉等)以及神經系統之間相互配合、協同工作的能力。表現為在復雜動作中,身體各部分能夠按照一定節奏、順序和方向完成預定的運動任務。在擒拿格斗中,身體協調能力體現在手腳配合、上下肢協同、身體重心的快速轉移以及攻防動作的連貫性等方面[1]。從運動學角度來看,身體協調能力涉及肌肉收縮與放松,依賴于神經系統對運動指令的精準調控,其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動作的流暢性、準確性和穩定性。
1.2身體協調能力的構成要素
身體協調能力是由神經系統、肌肉與關節、感官系統、心理因素以及技術與訓練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構成的復雜能力體系[2]。例如,神經系統是身體協調能力的核心。在擒拿格斗中,快速的反應速度能使運動員及時捕捉對手的動作意圖并作出有效應對。神經系統對肌肉力量、收縮速度和收縮順序的調控,能確保運動員動作的準確性、流暢性與穩定性。肌肉和關節是身體協調能力的執行者,二者相互配合完成各種運動任務。足夠的力量能保證動作的穩定性和爆發力,良好的耐力能確保運動員在長時間運動中保持協調性,關節的穩定性能保證動作的準確性、安全性和靈活性[3]。
2擒拿格斗訓練中身體協調能力的重要性
2.1影響技術動作的精準與流暢
擒拿格斗技術的精髓在于動作的準確性,每一個技術動作均有其標準。抓握、鎖喉、踢腿等動作需要精確的發力點和動作軌跡,身體協調能力不足易導致動作變形,在實戰中喪失效果[4]。在出拳時,力量需從腿部、腰部、肩部、手臂依次傳遞,最終集中于拳頭,身體協調能力不足會使力量傳遞中斷或分散,整體效果欠佳;在防守時,運動員需根據對手的動作及時調整自身姿勢和動作,以避免被擊中,對時機的把握亦需高度的身體協調能力來實現。此外,在執行復雜的擒拿動作時,手臂、腿部、腰部和核心肌群需協同工作,以完成連貫動作。運動員在實戰中需快速切換不同的技術動作,如從防守到進攻、從踢腿到拳擊等,身體協調能力能夠確保相關部位的動作同步進行,避免動作卡頓或不連貫。
2.2 影響實戰表現與戰術運用
在實戰對抗中,運動員需在瞬間對對手的動作作出準確判斷及迅速反應。良好的協調能力能使運動員迅速調整姿勢,完成有效防守并立即發起反擊。擒拿格斗中,運動員需根據對手的風格和比賽情況靈活運用不同戰術,而協調能力能夠幫助他們快速切換戰術,如從防守反擊到主動進攻。例如,在面對力量型對手時,運動員可通過靈活的步法和快速移動來消耗對手體力,同時尋找反擊機會。此外,從心理層面來看,協調能力良好的運動員在實戰中能自信執行技術動作,即便面對強大的對手,也能保持冷靜,充分發揮技術水平。
2.3減少運動損傷
擒拿格斗技術通常涉及快速移動、突然發力、身體扭轉和關節鎖定等高難度動作。若運動員身體協調能力不足,在執行快速轉身鎖喉的動作時,易出現腰部扭傷或肩部拉傷等情況[5-6]。良好的協調能力能確保運動員在動作過程中,身體各部位按照正確的順序和節奏協同工作,從而減少因動作失誤導致的受傷風險。在實戰環境中,良好的協調能力還能使運動員的力量從身體核心部位高效傳遞至四肢末端,使力量輸出均衡、穩定,進而減少因力量不均衡導致的肌肉拉傷或關節損傷。
3影響身體協調能力的因素分析
3.1生理因素
神經系統作為核心基礎,其功能狀態直接決定協調能力的水平。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申莉博士和王瑩研究員團隊發現,大腦皮層對多層級節奏的追蹤能夠協調多感官處理生物運動。ZHANGZ等發現,延髓頭端腹內側區 (rVMM 的脊髓投射神經元能同時調控軀體運動和交感神經系統,這進一步證實了神經系統在視覺與運動信號整合中的作用。在擒拿格斗中,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需要快速轉換,以確保動作的連貫性與準確性。此外,神經系統的發育水平與功能狀態受遺傳因素影響,先天的神經系統功能水平難以通過后天訓練完全改變。部分人天生具有較高的神經反應速度或較好的肌肉協調性,在運動協調能力方面具有先天優勢。
3.2 心理因素
LUH等[8]利用超經顱電刺激(tES)和近紅外光譜技術(fNIRS)發現,增強腦間同步與額葉皮層激活能提升協調行為,表明心理狀態可通過神經系統調節身體協調能力。在復雜的運動場景中,如擒拿格斗訓練,運動員需將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對手動作、自身姿勢以及即將執行的技術動作上。注意力分散容易使動作失誤或反應遲緩,進而影響身體各部位的協同配合。在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環境中,運動員面臨的心理壓力較大,如對手實力強大、觀眾的期待、比賽結果的不確定性等。心理穩定的運動員能憑借良好的身體協調能力完成高難度動作,而心理緊張的運動員可能因動作失誤錯失良機。
3.3 技術與訓練因素
在身體協調能力的發展過程中,技術與訓練因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技術的規范性、訓練的科學性以及訓練方法的多樣性,共同決定了身體協調能力的提升效果和水平。技術動作的規范性是身體協調能力的基礎。擒拿格斗訓練中的每一個技術動作都有其標準執行姿勢,規范的技術動作能確保身體各部位在運動中按照正確順序和節奏協同工作,從而提高動作的精準度和流暢性。
4擒拿格斗訓練中身體協調能力的培養方法
4.1基礎訓練方法
在擒拿格斗訓練中,體能訓練是基礎,基本技術練習是提升協調能力的初步進階內容。運動員可通過短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俯臥撐等練習,增強腿部力量、上肢力量和心肺功能,同時提高身體各部位的協調性。中長跑和變速跑也是常用的耐力訓練方法。
擒拿格斗的基礎技術包括拳法、腿法、步法及其他組合動作。組合拳法練習(如左刺拳 + 右直拳組合)和步法配合練習能提升身體各部位的協同能力。在擒拿格斗的基礎訓練中,空擊訓練作為基礎方法之一,主要用于學習和改進基本技術,使練習者熟練掌握各種防衛技術。練習者需專注于各種拳腿法單一動作的擊打方法,隨后結合步法完善單一動作的進攻擊打,并逐步過渡到防守技術動作與組合進攻的練習,最終實現綜合攻防技術動作的流暢運用。
打靶練習主要用于提升打擊力度、速度和準確性。練習者可進行四周移動或原地打靶練習,以增強拳、腿法的打擊力度和速度,同時提高動作精準度。固定靶訓練在擒拿格斗及相關運動訓練中,主要用于提供穩定的擊打目標,讓訓練人員專注于規范性技術動作練習,從而形成肌肉記憶,增強距離感和節奏感,還能通過模擬實戰場景,培養運動員的戰術意識與應變能力。
4.2 專項協調性訓練
專項協調性訓練直接針對擒拿格斗實戰需求。擒拿格斗的技術動作需要多個身體部位協同配合,有效的鎖喉動作既需要手臂力量,還需要腰部扭轉、腿部支撐以及穩定的核心肌群作為支撐。
在訓練中,可采取復雜、多重組合動作,如拳腿組合(先出拳再接腿法)或上下肢協同動作(一手抓握、另一手擊打),讓運動員在重復練習中逐漸提高身體各部位的協同能力。專項協調性訓練中也可利用信號燈或教練的口令,讓運動員在聽到指令后迅速切換動作(如從防守姿勢快速轉為進攻姿勢),或在快速移動中完成指定的技術動作(如變向與變速蛇形跑或折返跑),從而提升運動員的神經反應速度,增強其在動態環境中的動作協調性。另外,在核心穩定性訓練中,可運用平板支撐、俄羅斯轉體、瑜伽球練習等方法,并加以動態變化(如單手支撐、單腳支撐),或在瑜伽球上完成各種平衡練習,提高擒拿訓練者的核心肌群控制能力,進而提升身體整體協調性。
4.3 輔助訓練方法
輔助訓練方法在提升身體協調能力的過程中主要作為補充手段,為身體協調能力訓練提供多樣化支持。目前擒拿格斗訓練所采用的輔助工具與方法較多,專業化的工具有平衡板、瑜伽球、彈力帶、敏捷梯等。運動員借助彈力帶的阻力,在進行力量練習的同時,可增強身體協調性。彈力帶的使用一般通過單腿深蹲或手臂拉伸練習,鍛煉核心肌群控制能力,同步提升身體各部位的協同工作能力。敏捷梯的使用也較為普遍,能使運動員在快速穿梭敏捷梯的各個格子過程中,提升腳步的快速移動能力及反應速度,對格斗中的步法移動和躲避動作具有重要意義。
除相對固定的輔助訓練模式外,目前擒拿訓練的輔助方法還有跳繩訓練、沙包訓練、手靶訓練、梨球訓練等。跳繩訓練在身體協調能力的訓練中是簡單、高效的輔助練習,訓練者可進行并足跳、高抬腿跳或滑步跳,以鍛煉上下肢協調性、腳步移動能力以及心肺功能。沙包訓練主要用于提升擊打力度、速度和耐力,通過控制擊打距離和節奏,運動員可以練習出拳的力量和速度,同時提高技術動作的規范性。梨球訓練主要用于提高靈敏性、準確性與目測能力。
4.4心理訓練
良好的心理素質有助于運動員發揮身體潛能,增強動作的精準性、流暢性與反應速度。心理訓練的主要目標是幫助運動員建立自信、保持冷靜、增強心理韌性,并提高在壓力環境下的決策能力和反應速度。冥想和放松訓練是心理訓練的基礎方法,一般以深呼吸、漸進性肌肉放松或冥想練習為主。運動員可在訓練前進行 10min 的深呼吸練習,或在睡前進行全身肌肉的漸進性放松訓練。對于教練而言,應針對擒拿運動員或相關訓練人員,反復強調其自身優勢,以心理暗示的方式,為其心理狀態提供良性引導。實際訓練中可設置限時對抗賽、模擬重要比賽場景或增加觀眾參與,讓運動員在接近實戰的環境中鍛煉心理素質。
5結語
綜上,在當今社會,無論是在公安院校的警務訓練,還是在特種行業人員的技能提升中,擒拿格斗都是重要的課程項目之一。該門課程的掌握不僅依賴于力量和技巧,身體協調能力對其也具有多方面影響。良好的協調能力能讓學員加快對技術動作的掌握,同時提升動作的連貫性、流暢性,減少訓練中的受傷風險。在后續的擒拿訓練中,除了重視身體協調能力訓練,還應做好不同環節的訓練準備、指導管理與心理輔導,確保擒拿訓練者能打好基礎,為后續的擒拿技能提升創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黃智.放松技術在短跑訓練中的作用和方法[J].田徑,2025(1):46-47.
[2]張蕊.現代體育語境下擒拿格斗競技的實踐與反思[J].武術研究,2024,9(11):79-81.
[3]沈鳳銘.警校學生擒拿格斗訓練中身體協調能力的培養對策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26):28-31.
[4]張秋陽.張氏擒拿術技術發展及其特點研究[D].天津:天津體育學院,2022.
[5]詹和勇.摔跤運動員力量訓練方法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34):43-44,47.
[6]張超.湖南省公安特警擒拿格斗實戰化訓練現狀與對策研究[D].吉首:吉首大學,2020.
[7] ZHANG Z,SU J,TANG J,et al.Spinal projecting neuronsinrostral ventromedial medulla co-regulate motorandsympathetic tone[J].Cell,2024,187(13):3427-3444.
[8]LUH,WANGX,ZHANGY,etal.Increasedinterbrainsynchronization and neural efficiency of the frontalcortex to enhance human coordinative behavior:Acombined hyper-tES and fNIRS study[J].NeuroImage,2023,282:120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