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數字經濟在農村治理中的農業生產管理、農產品銷售等領域得以廣泛應用,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鄉村治理現代化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技術與人才短缺;數字化轉型能力弱;資金獲取能力弱。本文建議強化技術與人才支撐,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并創新多元化投融資模式,從而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現代化治理。
關鍵詞:數字經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治理現代化
202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支持發展智慧農業,拓展人工智能、數據、低空等技術應用場景,提升鄉村產業發展、建設和治理水平。在此背景下,研究數字經濟如何賦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數字經濟和智能化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農村生活、鄉村治理等各個方面,旨在通過技術賦能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進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數字智能的廣泛應用也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治理現代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與嚴格的要求。
數字經濟雖能通過數字化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升級,優化資源配置,但也面臨著許多未知的風險和挑戰,需要國家和政府以及各方的努力,探索數字經濟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治理有效結合的方法,為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一、數字經濟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治理中的應用
(一)數字經濟在農村集體
經濟組織治理中的應用領域在農業生產管理領域,數字經濟通過智能感知、信息化管理等技術手段能夠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實時監測農田環境、作物生長情況,精準施肥、灌溉,提高農業生產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同時,數字經濟還能幫助我們預測農產品市場需求,指導農民合理安排生產計劃,避免盲目種植導致的市場供需失衡。在市場營銷方面,借助電子商務、鄉村旅游等數字化平臺,我們可以將鄉村特色農產品、旅游資源推向更廣闊的市場,吸引更多消費者關注和支持鄉村發展。這不僅能帶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濟增長,還能促進鄉村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提升鄉村的整體競爭力。此外,通過建立數字化鄉村治理平臺,我們可以實現政務服務的線上辦理、鄉村事務的公開透明,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治理的效率和公信力。與此同時,數字技術還能幫助我們及時收集和處理鄉村居民的意見和建議,為鄉村發展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增強居民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二)數字經濟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治理中應用的具體技術方法和實施步驟
通過深入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建設數字經濟,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協同推進數字鄉村化和鄉村數字化,賦能傳統鄉村轉型升級,培育數字經濟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通過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治理可以實現數據共享,促進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智慧化、決策科學化。同時,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構建可信交易系統,保障農產品供應鏈的安全性和透明度,還可以根據智能合約自動執行合同條款,減少糾紛發生,保護各方的權益。
為了讓數字經濟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發揮最大作用,應著力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要對農村開展需求調研,實地走訪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的各層級人員,深入了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各方面需求,特別是農民的需求,通過多種方式收集信息,發現關于數字化改造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對未來的期望與建議。然后通過系統的分析調查結果,精準確定數字化改造的重點方向,為后續數字化改造的設計方案提供堅實依據;二是要充分考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現有資源,結合大數據分析技術、區塊鏈等技術,結合調查結果所確定的重點方向,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應該涵蓋多方面的需求并且應該流程完善,以確保其科學性、合理性與可落地性;三是需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包括管理人員、財務人員、業務操作人員等,確保數字化改造能夠順利推進。我們應當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模式,讓行業專家進行集中授課,同時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供學員隨時復習鞏固。我們還可以設置實踐操作環節,讓學員在模擬環境中進行實操演練,模擬實際操作中會遇到的問題,協助他們及時解決問題,以確保他們真正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迎接數字化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四是應當建立完善的監督評估機制,成立專門的監督小組,定期檢查項目進展情況,收集項目中遇到的問題,對照實施方案中的時間節點與任務目標,詳細核查各項工作的完成進度。通過運用科學的評估體系,可以對項目的階段性成果進行量化評估,根據監督檢查與評估結果,及時調整策略,確保目標的可實現性。
二、數字經濟賦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治理面臨的問題
(一)技術與人才短缺
農民是驅動數字鄉村建設的內在動力,是鄉村治理的主體。由于農村的發展相對落后、就業較為困難,越來越多的農民勞動力選擇外出務工,導致農村勞動力人口減少,農村人口老齡化現象突出?,F有的農村留守人群對新技術和設備并不是很了解,對新興科技認知較淺,并且仍有相當一部分農村人口還未接觸過互聯網技術,因此數字經濟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現代化治理過程中的作用較難以展現。此外,由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公共服務水平相對較低,故難以吸引數字化人才,導致農村的技術型人才短缺,對農民適時開展技術講座與培訓有較大難度,這進一步制約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治理的數字化和現代化轉型。
(二)數字化轉型能力弱
由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產業變革,數字化轉型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數字化轉型有助于提高農業領域的農產品生產效率、農產品標準化水平和農產品競爭力,但是我國農村數字經濟的發展尚處于初期階段,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尚未完全落地,部分集體經濟組織仍存在產權模糊、決策權集中等問題,難以適應數字化治理過程中的透明化、民主化要求。另外,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較為薄弱,數字化的硬件設施尚未普及,數字技術在農村農產品領域的應用僅停留在電商銷售環節,缺少對產品全價值鏈的深度賦能。
(三)資金獲取能力弱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技術研發及維護需要大量資金,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濟基礎普遍較為薄弱,財政補貼和社會資本引入渠道較為有限,無法進行長久且持續的資金支持。除了初期建設外,數字基礎設施的日常運營和維護也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雖然國家對農村數字化發展有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財政補貼,但這些補貼往往難以滿足大規模建設的需求。此外,政策補貼的申請流程較為復雜,部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因缺乏相關知識和資源,無法有效利用這些政策紅利,資金獲取能力較弱。
三、數字經濟賦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治理的對策及建議
(一)強化技術與人才支撐
為了更好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治理現代化,可以對農村居民進行智能手機和互聯網應用技能的教學,幫助農民掌握電子商務、智慧農業等平臺的使用,使他們熟練運用基本的數字技能知識。同時,還應當鼓勵和引導公益組織、高等院校和互聯網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投身到農民數字技能提升的工作中來,在農村開展數字經濟的主題講座,幫助村民深入學習數字經濟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運用。此外,政府也可以制定相關的福利政策吸引人才回流,并在本地開展信息技術人才培養計劃,培養實用型人才。企業也可以響應政府的號召,助力數字農村的發展,企業可以在企業內部開展“人才下鄉”政策,每年分派企業內部員工進行下鄉鍛煉,并對這些員工提供加薪、超市卡、加油卡等生活福利,刺激員工積極參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數字化發展注入企業力量。
(二)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只有基礎設施建設好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才能更好更快地邁向數字化和現代化。政府可以和企業攜手推進5G網絡和光纖網絡,對更為偏遠的地區采用衛星通信技術,使得農村網絡全覆蓋。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相應的法規和政策,積極推動企業進行公益活動,深入農村的經濟發展。另外,還可以在村委會、文化站等公共場所設立“數字驛站”,配備共享電腦和物聯網設備,提供專業的數字技能培訓和指導。此外,還可以將數字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全過程,整合生產端、流通端和銷售端的數據,構建“產供銷一體化”的數字經濟平臺,推動集體經濟組織向“全鏈條服務商”轉型。政府還可以將城市基礎建設的資金傾斜一部分到農村,加大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縮小城市和農村之間的經濟差距。為了增強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政府可以在村委會設置公用電腦等硬件基礎設施,還可以建設村民電影院,免費為村民提供影片放映等,也使得村民內部更團結,更積極地應對數字化過程中農村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三)創新多元化投融資模式
構建“政府+社會”資本的協同機制,政府可以加強對農村數字網絡建設等重點領域的投資,社會資本也是一項不容忽視的資本,社會資本的投入能夠激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活力,使得農村的經濟發展更快更好。為了吸引社會資本的投入,政府可以出臺相應的福利政策,對企業投資鄉村數字經濟建設的行為予以鼓勵和嘉獎,對于出資額較大的企業可以實行部分稅收優惠的激勵政策,而對于個人投資而言,政府可鼓勵嘉獎個人的公益行為,也可以對個人進行采訪播報,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到農村的經濟發展中來。此外,政府可以激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生的融資力量,農戶應以土地經營權入股數字化農業服務組織,按產量或收益進行分紅,增強農民的參與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也可以發行專用債券,向農民募集資金用于購買數字化設備,提高產品生產效率,改進農產品生產流程,從而獲得更高收益,同時村民獲得一定的利息,村民的收入提高,消費增強,幸福感也增強,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徐冠清,崔占峰,朱玉春.財政扶持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分異”與治理績效評價——“經營型”和“債權型”集體經濟的比較分析[J].中國農村觀察,2025,(01):85-106.
[2]蔡樂榮.數字農業高質量發展路徑與保障措施[J].農業經濟問題,2024,(10):2.
[3]李麗莉,邱亞娟,曾億武.數字鄉村建設:國內研究動態與展望[J].農業經濟問題,2025,(01):44-57.
[4]李文靜,顏廷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中國探索與國際啟示——中國國外農業經濟研究會2024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綜述[J].中國農村經濟,2025,(02):175-185.
[5]易法敏,古飛婷.本地平臺商業模式創新、制度邏輯轉換與農業數字化轉型[J].中國農村觀察,2023,(05):2-23.
[6]徐旭初,楊威,吳彬.鄉村數字經濟賦能農業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多元路徑——基于浙江省縣級數據的組態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24,(10):84-103.
[7]黃賾琳,蔣鵬程.多多益善還是過猶不及:企業數字化投入與全要素生產率[J].中國農村經濟,2024,(12):108-128.
(作者單位:1.哈爾濱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哈爾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