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當悠悠駝鈴回響在歷史泛黃的書頁間,絲綢之路的輝煌過往便從歲月深處浮現,在我眼前鋪陳開來。
河西走廊的風沙里,總回蕩著千年不絕的駝鈴聲。深深淺淺的蹄印,在古道上蜿蜒成流動的文明長卷,將東方的月色與西方的星輝編織成永不褪色的交響詩。
張騫“鑿空”西域的駝隊啟程時,長安城的桃花正灼灼盛開。后來的歲月中,絲綢在駝峰間疊成云霞,瓷器流轉月華,還有帶著晨露的茶籽在行囊中靜候新生。商旅的馱載里,蘊藏著改變世界的密碼。
中國的養(yǎng)蠶繅絲技藝沿河西走廊一路向西傳播,在撒馬爾罕織就華美錦緞;西亞的玻璃工藝品傳入長安,令宮闕府邸的窗欞閃爍異域光華。敦煌藏經洞的文獻中,粟特商隊的賬冊與佛經抄本并臥千年,無聲地印證著物質與精神的雙向流淌。當阿拉伯商人將中國的造紙術帶到巴格達,文明傳播的方式從此被永久改寫。
長河悠悠,歲月流逝,大漠風沙終難掩昔日璀璨。絲路浩蕩,魂縈千載,駝鈴聲聲中,大漠風沙間,文明的和弦顫動不息。如今的絲綢之路上,高鐵轟鳴取代了駝鈴叮咚,然而那些深深淺淺的文明印記,從未褪色。
我們依然能聽見歷史的回聲:駝隊穿越時空,滿載和平與繁榮的愿景,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續(xù)寫新的傳奇。黃沙古道銘刻著絲路文明的古今嬗變,云卷云舒,商旅不絕,這條紐帶從未停歇其溝通的腳步。
絲綢之路,過去是連接世界的紐帶,如今是承載夢想的方舟。
(本刊原創(chuàng)稿件,視覺中國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