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83.9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5)12-0149-03
作為素質教育關鍵一環的初中音樂教學,其教學策略的創新尤為關鍵。開放式教學策略憑借靈活、包容及創新的特性,為初中音樂教學注入了新動力與無限可能。通過策劃多樣音樂實踐活動、融合跨學科教育內容、運用現代技術輔助教學,初中音樂的開放式教學策略能有力激發學生興趣,拓展其音樂視野,并增強音樂素養與審美能力。因此,立足核心素養的初中音樂開放式教學策略,是順應時代發展、推動學生全面成長的重要路徑。
一、開放性教學概述
在當前教育背景下,開放式教學模式代表了對傳統教育框架的一種超越與創新。該模式摒棄了以教科書為單一知識來源、教室為唯一學習環境、教師作為知識單一傳授者的傳統觀念。從知識體系構建的角度出發,開放式教學視知識為一個廣泛且不斷發展的系統,不再受限于教材內容的靜態呈現,而是激勵學生廣泛探索多學科資源、接觸最新科研動態,發現并應用知識于跨領域情境中,促進學生自主構建知識架構。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音樂開放性教學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在初中音樂開放式教學中,主體性原則占據核心位置。該原則著重指出,學生是學習過程中不可替代的主體。音樂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的接收,更是個體對音樂進行感知、理解及表達的內化歷程。教師應放棄傳統的主控角色,把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指引他們主動探究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聲等元素。重視每位學生對音樂的獨特感受,充許他們根據個人興趣選擇學習方向,例如在音樂欣賞課上自主發掘音樂意蘊,在創作活動中依據個人靈感進行構思,以此充分發掘學生的音樂潛力,促使學生成為音樂學習的主導者,深入構建其個性化的音樂認知框架。
(二)開放性原則
教育不應被教材、教室及固定教學模式所束縛。首先,課程資源應保持開放性,深人挖掘多樣化的音樂文化,涵蓋從古典交響樂至現代流行音樂,從民間小調至世界民族音樂,以此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其次,教學的時間與空間亦應開放,打破傳統課堂的局限,激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與音樂實踐,包括社區音樂活動、在線音樂交流等。此外,評價體系同樣需具備開放性,不僅局限于單一技能測試,而應重視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提升及創新思維的展現,為學生的音樂發展全面開辟寬廣的路徑。
(三)情境性原則
音樂原本植根于生活情境之中,因此,在教學中創造貼合的情境能夠有效縮短學生與音樂之間的距離。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構建相應的場景:或是模擬音樂會實況,使學生能夠沉浸于表演的氛圍之中;或是引入歷史背景,展現音樂所處的時代特征。通過多媒體手段營造視聽情境,將抽象的音樂具象呈現,例如運用動畫來講述樂曲背后的故事。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身臨其境,從而喚起情感上的共鳴,理解音樂所傳達的情感,激發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借助情境教學的力量,為學生打開理解音樂的大門,促進音樂素養的培育與發展。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音樂開放性教學策略
(一)引入項目式學習法,推動音樂素養開放發展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將項目式學習法融入初中音樂教學,實則是將此智慧教育理念付諸實踐之舉。此法顛覆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被動接受狀態,轉而促使學生圍繞特定音樂項目,自主規劃、探索與合作。從項目主題的遴選、實施方案的規劃直至最終成果的展現,學生全程深度參與,不僅深人挖掘了音樂的深層意蘊,還全方位鍛煉了各項能力。此模式不僅與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高度契合,覆蓋了審美鑒賞、藝術表達、文化認知等多個發展層面,而且在項目推進的每一步中,都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拓寬其音樂學習的路徑,促成素養全面而開放地發展。
以人音版音樂八年級上冊《多彩音樂劇》單元為例,選取《雪絨花》作為項目的核心素材。教師首先組織學生分組,每組5至6人,并明確任務:創作一段以《雪絨花》為配樂的小型音樂劇片段。各組接到任務后,迅速行動起來。有的小組專注于劇本編寫,他們深入探究歌曲背后的二戰時期奧地利愛國情感,以此為靈感,構思出一個在戰火紛飛中,奧地利家庭借《雪絨花》傳遞希望與溫暖的感人故事;有的小組則負責舞臺布景與服裝設計,利用回收材料巧手制作出阿爾卑斯山的微縮景觀與具有奧地利風情的服飾,力求場景的真實還原;另有小組致力于表演與演唱的排練,細致刻畫角色情感,與演唱團隊緊密配合,確保音樂與表演的和諧統一。在項目執行期間,教師巡回指導,針對音樂節奏掌握、表演細節處理等方面提供及時反饋。經過一周的精心籌備,各組輪流上臺展示成果。學生不僅對《雪絨花》這首經典曲目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還在劇本創作、舞臺表演、團隊合作及審美鑒賞等方面獲得了顯著提升,音樂素養通過這一項目式學習實現了顯著提升,充分彰顯了開放式教學的獨特價值。
(二)實施模塊化課程選擇,滿足個性化開放 需求
采用模塊化課程設計,將音樂課程依據風格差異、體裁特色及技能要求等維度,細分為民族音樂、西洋音樂、聲樂技巧、器樂演奏等多個獨立模塊。此設計允許學生根據個人興趣與專長自由選擇,打破了傳統固定課程的局限,旨在深度挖掘每位學生的潛能,使音樂課堂成為滋養學生個性發展的土壤,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哲學,與核心素養培育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以人音版音樂八年級上冊“國樂飄香”單元為例,教師可將其重構為一個可選的模塊化課程。該課程下設“傳統民歌演唱實踐”“民族器樂作品鑒賞”“民間吹打樂演奏體驗”等子模塊。在課程啟動之初,向學生詳盡闡述各子模塊的內容框架與學習成果預期。例如,“傳統民歌演唱實踐”模塊,將教授從江南小調的細膩到陜北民歌的粗犯等不同地域民歌的演唱技藝與風格特征,引領學生領略民歌的多元風貌;“民族器樂作品鑒賞”模塊,則通過古箏、二胡、竹笛等樂器的經典曲目賞析,引導學生感受各樂器的獨特音色與表現力;“民間吹打樂演奏體驗”模塊,鼓勵學生親手操作鑼鼓檫等樂器,體驗吹打樂合奏的樂趣。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做出選擇后,教師針對不同模塊實施差異化教學。選擇“傳統民歌演唱實踐”的學生,將參與小組對唱、重唱等活動,相互學習發聲與吐字技巧;報名“民族器樂作品鑒賞”的學生,將通過對比不同樂器對同一旋律的演繹,提升音樂鑒賞能力;而參與“民間吹打樂演奏體驗”的學生,則需小組合作創作簡單的節奏段落并進行合奏,以此鍛煉團隊協作與創新能力。整個學習過程開放靈活,充分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的音樂學習需求,有效促進了音樂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三)開展即興創作演練,提升音樂創新開放能力
音樂核心素養涵蓋創新創造技能,而即興創作正是激活此能力的核心途徑。它鼓勵學生擺脫樂譜的束縛,深人挖掘內心對音樂即時的感受與理解,于自由的音樂空間里,以音符為媒介,抒發生活體驗與情感波動,驅動學生主動探究音樂構成元素(諸如節奏、旋律、和聲)的靈活運用,為音樂創新思維鋪設道路,使音樂課堂轉變為培育未來音樂創作者的搖籃。
以人音版音樂八年級上冊“音詩音畫”單元為例,教師可圍繞“沃爾塔瓦河”曲自展開即興創作實踐。首先,引導學生深人聆聽,體會旋律與節奏如何勾勒河流從涓涓細流到匯人大海的壯闊旅程,分析作曲家如何利用音樂語言構建視覺場景。隨后,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并分配任務:基于一段基礎節奏模式,借鑒“沃爾塔瓦河”的創作技法,即興創作一段描繪自然景觀的音樂片段。一組學生獲得以切分節奏為主導的節奏框架后,提議采用長笛模擬微風輕拂,鋼琴琶音描繪溪水潺潺,再融入弦樂的輕柔撥奏象征草叢間的蟲鳴。在創作進程中,他們不斷調整樂器配置,豐富節奏層次,力求音樂表現更加鮮活。另一組則以銅管樂器的宏大開場描繪日出輝煌,繼而通過小提琴的快速跳躍表現飛鳥翱翔,定音鼓的滾奏則模擬了遠方雷鳴,組內成員暢所欲言,將生活中的自然印象轉化為音樂語言。教師穿梭其間,適時指導音高的走向與和弦的搭配。最終,各組展示其創作成果,分享創作理念,相互評價與學習。通過此類反復實踐,學生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持續增強音樂創新能力,音樂核心素養得以深化。
(四)搭建線上資源共享,拓展音樂知識開放邊界
這為初中音樂教育的革新指明了路徑。傳統音樂課堂常受教材范圍、時間限制及空間局限的影響,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相對單一。通過線上資源的共享與利用,能夠有效突破這些局限,拓寬音樂知識的廣度與深度。教師可以發掘網絡上豐富的音樂資源,諸如專業音樂學府的開放課程、全球各地的音樂會實錄等,并將其巧妙融人日常教學活動,使音樂課堂超越物理空間的限制,引領學生觸及多樣化的音樂文化,這與基于核心素養的開放式教學理念相契合,為培育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審美能力等核心素養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人音版音樂八年級下冊“樂海泛舟”單元中的\"G大調弦樂小夜曲(第一樂章)”教學為例,教師可預先在班級學習平臺上發布多個演奏版本,涵蓋不同頂尖樂團在全球音樂殿堂的現場演出。學生在預習時即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觀看,細膩體會如柏林愛樂的嚴謹精致與維也納愛樂的華美典雅等不同演奏風格的微妙差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搜集到的莫扎特創作背景資料、手稿圖片,講述作品背后的歷史故事,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隨后,播放一段由音樂專家解讀樂章結構、旋律特色的教學視頻,輔助學生深入理解音樂專業知識。在學生進行演唱或演奏練習時,教師還可在線上分享其他學校同齡學生的優秀作品,作為學習參照。課后,鼓勵學生在平臺上分享個人學習體會及創意改編成果,如為樂章填詞、簡化演奏譜等,通過線上互動與交流,全面增強音樂知識學習的開放性與互動性,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四、結論
針對初中音樂教育,采納基于核心素養的開放式教學法,是順應當前教育改革趨勢、推動學生全方位成長的重要策略。該策略憑借豐富的教學內容、互動模式及實踐環節,不僅能顯著增強學生的音樂修養與審美鑒賞力,還促進了團隊協作、創新思維及跨學科學習能力的培育。因此,作為身處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應當持續深化開放性教育的運用,不斷優化教學設計流程與實施細節,旨在為初中音樂教育引人新生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構建更寬廣的平臺與更穩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茂薇.核心素養導向下初中音樂單元整體教學策略[J].家長,2024(32):146-148.
[2]鄧敏.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音樂的德育路徑[J].吉林教育,2024(31):51-53.
[3]黃小猛.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初中音樂教育路徑探索[J].華夏教師,2024(15):111-113.
[4]閆江雨.核心素養視域下聲勢教學在初中音樂課堂的應用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大學,2024.
[5]付麗君.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音樂開放性教學摭談[J].環球科學,202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