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患者咨詢:“醫生您好,我一到夏天腳上就會起水皰,奇癢無比,把水皰里的液體放出,癢很快就好多了。可是距離水皰不遠處,又會起新的水皰。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根據患者描述的癥狀,考慮可能為足癬、汗皰疹等皮膚病。
(一)足癬
足癬俗稱“腳氣”,是一種由皮膚真菌感染引起的淺表真菌病。足癬分型之一為“水皰型”,表現為腳底、腳趾間出現米粒大小的水皰,皰壁厚實,皰液清澈,破裂后露出鮮紅糜爛面,伴隨劇烈瘙癢。
哪些因素可以引起足癬?
足癬夏季高發,歸結原因有以下幾點:
1.濕熱環境
夏季腳部易出汗,潮濕環境為真菌提供理想的滋生條件。
2.穿著透氣性差的鞋
穿不透氣的膠鞋、運動鞋導致局部溫度、濕度升高,加速真菌繁殖。
3.交叉感染
共用公共泳池、浴室的拖鞋或毛巾,可能引起真菌相互傳染。
如何治療足癬?
治療足癬可以選擇以下外用藥物:唑類抗真菌藥(克霉唑、酮康唑)、丙烯胺類(特比萘芬)乳膏或噴霧,需連續使用2~4周,即使癥狀消退也要堅持用藥,以徹底清除真菌。當皮損面積大、反復發作或合并灰指甲時,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口服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藥物,定期復查肝功能。若搔抓過度引起紅腫熱痛、化膿,可能合并細菌感染,需要及時就醫。
如何預防足癬?
預防足癬,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保持足部干燥
每日洗腳后徹底擦干腳趾縫的水分,穿吸汗性較好且透氣的棉襪,出汗較多時3~4小時更換一次。選擇透氣網眼鞋,避免長期穿塑料或橡膠材質的密閉鞋。
2.切斷傳播途徑
個人物品(毛巾、拖鞋、指甲剪)單獨使用,定期消毒(熱水燙洗或陽光暴曬)。公共場所避免赤腳行走,少使用公共毛巾、拖鞋,尤其注意溫泉、泳池等潮濕區域。
3.其他
均衡飲食以增強免疫力,適度運動改善足部血液循環。
(二)汗皰疹
汗皰疹是發生于腳掌跖、指趾屈側皮膚的復發性水皰性皮膚病,常伴手足部多汗癥狀。
哪些因素可以引起汗皰疹?
汗皰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屬于濕疹的一種特殊類型,好發于手腳掌側、指(趾)側緣。汗皰疹與以下因素有關:
1.特應性體質
特應性體質即過敏體質,如濕疹、鼻炎、哮喘患者更易患病。
2.接觸致敏原
接觸鎳、鈷等重金屬(如劣質首飾、金屬紐扣)及洗滌劑、橡膠等物質。
3.精神壓力
焦慮、緊張等情緒波動可能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誘發汗皰疹。
4.多汗與潮濕
手足多汗、長時間穿不透氣的鞋襪,導致局部潮濕悶熱。
汗皰疹的癥狀有哪些?
汗皰疹的典型表現:出現成群小水皰,針尖至米粒大小,皰液清澈,皰壁較厚,分散或成簇分布。水皰干涸后形成脫屑。多伴有劇烈瘙癢,熱水燙洗后更甚,抓撓后易破潰、滲液。
如何治療汗皰疹?
治療汗皰疹可以選擇以下外用藥物:
糖皮質激素軟膏:如氫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短期使用(不超過2周)可快速緩解炎癥。鈣調磷酸酶抑制劑:他克莫司軟膏、吡美莫司乳膏,可減輕長期使用激素導致皮膚萎縮、血管擴張、色素沉著等副作用。
瘙癢嚴重時可以口服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緩解瘙癢。切勿抓破和挑破皮損,否則可能繼發細菌感染。
如何預防汗皰疹?
預防汗皰疹,建議做到以下幾點:
1.控制手足多汗
穿透氣棉襪,勤換鞋墊,避免長時間穿運動鞋或膠鞋。使用止汗劑(含鋁鹽成分)或注射肉毒桿菌(針對嚴重多汗癥患者)。
2.排查致敏原
可以進行致敏原檢測,若發現致敏原則避免接觸。
3.調節情緒與作息
規律睡眠,適度運動,通過冥想、瑜伽等方式緩解壓力、調節情緒。
4.飲食調整
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補充B族維生素、鋅(如堅果、瘦肉),增強皮膚修復能力。
總之,無論是足癬還是汗皰疹,都建議去皮膚科就診后在醫生指導下用藥,盲目用藥可能導致病情遷延不愈而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