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在我國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受到的影響最大,受益也最為明顯。建設高質量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現代化的關鍵一環。《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基本標準(試行)》《關于公布國家級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2023一2025年)的通知》等文件體現出國家對“雙師型\"教師培養的高度重視。高職院校要深入貫徹國家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基本要求,根據政策要求以及本校環境設計認定標準,對提高我國高職教師的綜合素養、深化我國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一、“雙師型”教師提升數字素養的時代之源
“雙師型\"教師是職業教育領域的主要概念,是國家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加強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手段和突破點。2在數智時代,高職教師需要全方面提高數字技術水平、掌握熟練運用各種數字工具、數字手段獲取、創造信息的技能。尤其是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職教師更要充分適應數智時代的大環境,并結合當下發展環境需要,如鄉村振興、新型職業農民等現實發展需求,提高教學水平。
(一)數智時代背景下高職教育融合時代的應時選擇
數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重要體現。進人數智化時代以來,人們對知識的價值判斷發生了變化。傳統知識觀重視知識的系統性、專業性、穩定性,而數智時代更強調知識的傳播性和有用性。3教育信息化也是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教師的數字素養深刻影響教育的信息化水平。信息技術可以催生出教育的全新形態,如利用虛擬仿真、數字孿生等技術和資源創造訓練場所,重塑傳統的職業教育場所,帶給高職院校教師和學生全新的體驗。因此,對于“雙師型\"教師而言,當前的職業教學場域是一個全新形態的教育場域,不管是場域內微觀層面的教育活動,還是包含整個教育場域的宏觀治理體系,都涉及教育和數字技術的結合,因此,高職教師必須跟上教育發展新時代的信息化過程,逐步提升自身的數字素養。
(二)數智時代背景下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必然要求
數智時代,提高數字素養、掌握數字信息技術是高職教師在新時代教育變革實踐中的一種基本生存技能,高職教師應該迎來由傳統的技術執行、使用者到技術設計者的角色轉變。《教師數字素養》中提到,教師數字素養應包括數字化意識、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數字化應用、數字社會責任與專業發展,該框架具有兩項體現顯著的特征:全面性與情境性。4]全面性不僅體現在內涵方面,還體現在數字素養標準方面,高職教師的數字素養概念界定有別于單純的信息技術素養或智能媒體素養,是一種綜合概念的體現。這意味著高職院校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高職教師應掌握職業教學場域變化的新型數字技術,全面提高自身的教學數字素養。情境性在數字化時代的教學語境下,則是強調教師教學內容要密切聯系教育實踐與實際教學場景,使師生雙方都能沉浸在課堂教學之中。
(三)數智時代背景下職業教育發展變革的必由之路
國家的職業教育政策在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5,2019年,國務院出臺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及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政策體現了宏觀層面上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不同側重點。教育政策和教育發展環境共同促進了教育的變革與高職教師的綜合素質發展。提高職業教育的適應性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任務,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不能停留在“有所作為\"層面,而是要以實現“大有可為”為發展目標,進行徹底的數字化變革,培養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師。數字素養是高職教師的重要競爭力,“雙師型”教師不僅要具備基本的數字操作技能,還要能發展成數智時代的“數字工匠”,在掌握熟練的數字實踐技能外,還應掌握對應行業內的新技術技能和新標準。高職院校的大部分實操專家都來自企業,具備高水平技能的人才相對較少,而學校內部教師多數欠缺外部實踐經驗,因此,高職院校要打造成熟的“雙師型\"隊伍,應加強高職教師的實操鍛煉,使得教師能進一步掌握市場最新需求,學習先進企業管理理念,并引進新型發展技術促進學校的人才培養和專業發展,從而推動職業教育發展改革。
二、數字化背景下“雙師型”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豐富內涵
數字化正在引領教育的行業潮流,為了更深層次地促進教育與數字化的融合,高職院校應打造一支數字化背景下的高質量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高職教師要主動適應教育的數字化變革,提升自身數字素養。高職教師的數字素養應結合數字時代背景和職業院校發展需求,在教師數字素養的標準上細化,以豐富其內涵。
(一)高職教師數字素養的內涵界定
關于數字素養的內涵界定,國外學者更早進行相關概念研究。以色列學者約拉姆·艾希特-阿爾卡萊(YoramEshet-Alkalai)于1994年提出數字素養概念,并在2004年進一步指出數字素養框架包括圖片素養、再創造素養、分支素養、信息素養、社會情感素養五個元素。美國學者保羅·吉爾斯特(PaulGilster)于1997年其著作《數字素養》中正式提出了“數字素養”的概念,認為數字素養是通過互聯網介質獲取信息的能力。國內學者中,李曉娟、王屹認為數字素養是教師對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數字技術手段和對數字工具的了解、應用和創新的綜合能力。王永釗和程揚等認為,職業院校教師數字素養包括數字注意力素養、數字參與力素養、數字鏈接力素養、數字協作力素養。周如俊認為職業院校教師數字素養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適當利用新興數字手段,對數字信息和資源進行獲取、加工、應用、管理、創新和評價的綜合能力。因此,本文將高職教師數字素養定義為:高職教師在教育生產實踐活動中利用網絡媒體以及新型數字技術等手段對數字資源進行獲取和加工的能力。這種能力包括基礎知識性數字素養和發展實踐性數字素養,同時還應具有數字問題意識、數字倫理意識、數字批判思維等發展性素養。
(二)高職教師理論數字素養與應用數字素養
教師理論數字素養是教師在開展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時所必需的基本數字素養。理論數字素養要求“雙師型\"教師首先要具備對數字化的基本認知,明白數字化是一把“雙刃劍”,既能給職業教育帶來機遇,也能帶來風險與挑戰。教師還應具備自主學習數字技術的意愿和創新實踐的能力。同時,高職教師在使用數字技術時要遵循法律規范,具備數據安全意識、有數據及數字信息的選擇策略,掌握數字技術使用方法。實踐性素養是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實踐性活動時所要具備的應用性素養,高職教師應具備合理利用數字資源并有效開展教學活動、教學組織管理活動的能力。結合具體情境,高職教師需要利用數字技術創造數字學習環境,設計教學活動,并對教學流程進行梳理和改進。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數字化手段開展數字交流活動,還應結合數字工具對學生最終的學習結果進行學業評價,選擇合適的數據采集工具,構建適宜的數據分析模型來對學生的學業情況進行分析和對應解讀。
(三)高職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內涵機制
職教教師是職業教育的數字化變革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和實踐者[9,在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終身型學習社會的過程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動力關鍵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終身學習型社會的建設需要高質量數字人才作支柱。四次工業革命將人類社會漫長的發展歷史分割成四個階段,當今人類社會已經轉入數智時代,智能系統正逐漸取代傳統自動化工業生產,終身學習型社會要求人們追趕時代浪潮,提高自身數字素養。建設數字中國更需要一批高質量的復合型數字人才作戰略支持。第二,新一輪產業變革潮流對數字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職業教育數字化發展促進了教學相結合,由傳統的“教”的一元結構轉變成“教”與“學”的二元結合,這種結構轉化使得教師伴隨時代和學生一起更新成長,順應了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第三,數字化大市場環境反向推動教師數字素養的提高。產業市場更新換代速度迅速,教師應將數字技術融人教學,并與市場新興技術結合,結合市場需求,推進實踐應用,培養出具備高適應能力的數字人才。為迎合市場發展要求,教師要響應政策,洞察市場轉型需求,提高自身數字勝任力。
三、數字化背景下“雙師型”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現實發展困境
教育數字化的大趨勢對高職教師的數字化要求提出了高標準,要求教師適應性地提升數字素養,創造性地把數字技術與教學活動相結合。在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實踐發展中,高職教師數字素養面臨著不少現實挑戰。
(一)發展主體自縛:高職教師數字素養自主提升意識欠缺
教師自我發展意識欠缺是限制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重要原因。數字技術能夠輔助高職教師更高效地開展教育活動,但除了利用好作為客體的教育工具,教師還應發揮自身的積極作用。然而,部分教師往往受到數字工具的理性遮蔽,難以保持積極的態度去迎接數字化教育變革,導致其主體意識弱化。一是理念偏航。數字技術的更迭速度快,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和適應新興數字技術,并整合到教學活動中,職業教育教師不但是傳統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施者,也是科技創新的引領者[10],而教師的理念偏航會使其安于教學現狀,對數字化變革和技術產生抵觸情緒,長此以往,教師會陷入被動困境,逐漸喪失數字化教育創新能力。二是權力偏廢。作為數字教學活動的關鍵主體,教師連接著學生的數字化需求和學校層面的數字化要求,應被賦予足夠的教育教學活動變革權力,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受限于科層制管理模式,往往難以擁有足夠的變革權力,極大地影響了教師數字自主意識的提升。
(二)資源支撐不足:高職教師的數字發展資源供給不足
資源保障是提升高職教師數字素養的關鍵動力因素,而當前資源供給存在資源割裂、資源供需不匹配等問題。具體而言,資源割裂不僅體現在區域之間,而且在部分學校進行數字化變革與發展時,因資源的排他性和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會導致各自為政、溝通不足等問題。在學校內部,利益沖突有時也會導致校內資源割裂,從而阻礙教師之間數字資源的共享。“雙師型\"教師的來源較廣,包括講授職業教育理論的教師和提供實際操作教育的企業實踐教師。因此,在針對教師的培訓中,學校需要做好資源匹配工作,然而,部分學校為了節省成本和加快培養進度,往往不能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導致教師接受的數字化內容重復且低效,缺乏多元性和針對性。
(三)宏觀保障乏力:高職教師的宏觀制度保障失范
成熟完備的制度是促進教師職業素養提升的重要保障。技術手段與工具是促進高職教師數字勝任力的外驅力,成熟的制度體系則是內部原動力,《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一2023年)》“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都提出要建設智能化教學、管理和服務平臺,促進國家的教育數字化改革發展,提高教師的數字化素養等。不難看出,提高教師的信息化與數字素養仍是當前政策的重點發展方向。然而,政策文件中暫未明確涉及教師具體訓練與培養的細則,僅提供了發展方向。這意味著在具體落實中,地方政府以及高職院校還應因地制宜,結合學校自身條件以及人才培養方向,進一步細化具體措施。在政策的落實方面,高職院校需要充分考慮經費的投人,數字化設備的采購以及教師的培訓、學習的資金保障。同時,高職院校還應建立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檢驗教師數字素養的水平。
四、數字化背景下“雙師型”教師數字素養提升困境的破解建議
“雙師型”教師的發展,不能單純依靠高職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數字素養的提升是內外部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教師需要樹立自主發展的意識、能夠主動適應教育數字化轉型,并積極提高自身的數字化意識和數字技術運用能力;另一方面,外部需要給予充分的制度保障和資金支持,并設計出合理的考核激勵制度。只有內外部條件協同聯動,才能共同構建教師數字素養的保障基礎,構建和諧的教育生態發展環境。
(一)主體破局:培養高職教師自主提升數字素養意識
教師的自我數字素養提升意識是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關鍵要素,因此高職院校亟須激發教師自我素質提升的自主意識,但這種自主意識并非一元獨立的個人主義,而是來源主體與現實世界的其他多重邏輯主體的社會性交往。一是要促進教師意識的全面覺醒。教師要對教育數字化有正確的認知,明白教育數字化發展進程是不可逆轉的,教師要變被動適應數字技術為主動擁抱數字化發展,從而塑造出一批具有教育家精神和崇高道德情操的“數字工匠”。二是要引導教師樹立全局意識,讓教師意識到自身與學校的使命緊密相連,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不僅能加強學校相關專業的建設,還能增強高職教師的學校主人翁意識,提高其對學校的歸屬感。
(二)優化供給:升級高職教師數字素養培養資源
資源是促進教師提高數字勝任力的重要需求支撐。高職院校應針對資源割裂以及資源不匹配問題提出對應的解決措施。首先,整合數字化發展資源,包括校內資源和區域內資源。在校內整合資源上,高職院校可以設立牽頭組織和部門,針對各專業和教師的特定需求,開發差異性的培訓資源,設計個性化培訓體系,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在區域內整合資源上,高職院校要充分認識區域內學校的相似性,促進區域內資源的共享和交流,同時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發揮企業的重要作用,共建培訓資源和培訓體系。其次,高職院校應重視教師的培訓需求,對企業教師和學校教師提供針對性的培訓,如為企業教師提供偏實踐的仿真實訓沙盤訓練,為專業理論課教師提供教學理念和數字工具使用、數字技術方法的訓練。
(三)全局保障:建立健全高職教師數字素養提升保障制度
合理的頂層制度設計是提升教師數字素養的重要保障。首先,高職院校要為教育數字化培訓設計合理的資金投入制度。教師發展與學校育人質量緊密相連,在制訂學校的資金使用計劃時,高職院校要充分考慮教師培訓的專項經費以及設備技術更新消耗所需的資金投人,完善資金投人保障制度,拓寬資金來源渠道,不能僅依靠財政撥款這個單一來源,企業、社會團體及個人的經費支持同樣也是資金的重要來源。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涉及學校、企業、市場和學生等多個利益相關方,需要平衡各主體間的利益分配,建立以政府主導,企業協同的多元投入機制。其次,建立健全高職院校教師的考核評價制度。“雙師型\"教師是同時具備理論素養與實踐技能的復合型人才,不僅擁有數字理論知識,還能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對數字技術進行創造性運用。實際教學和培訓活動中,企業和學校之間可能存在溝通壁壘,導致雙方的考評制度銜接不上或差異過大,從而影響考評效果。因此,校企應共建高職教師的數字素養考核機制,監控培訓過程,以培養出高數字水平教師。
五、結語
具備高數字水平的高職教師能夠更好地適應數字教育的發展,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復合型人才。因此,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數字素養既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舉措,對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改革具有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侯榮增,李振紅.數字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和路徑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3(17):68-72.
[2]曾賽陽,陸莎,艾巧珍.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評價認定政策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21(10):102-108.
[3]王竹立,吳彥茹,王云.數智時代的育人理念與人才培養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24(2):13-19.
[4楊曉宏,孟寶興,王丹華.面向《教師數字素養》標準的師范生數字素養框架與培養路徑[J.電化教育研究,2024(5):83-89.
[5鄒宏秋,許嘉揚.數字化時代職業教育“三教”改革的政策理路與實踐進路[J.中國高教研究,2022(6):103-108.
[6]李曉娟,王屹.技術賦能:職業院校教師數字素養的要義、挑戰及提升[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3):31-37,45.
[7]王永釗,程揚,李麗軍.數智時代職業院校教師數字素養的豐富內涵、現實困境與實踐進路[J].教育與職業,2023(9):87-90.
[8]周如俊.職業院校教師數字素養:內涵溯源、框架構建和實踐路向[J].江蘇高職教育,2023(2):11-20,72.
[9]王小明,呂智敏.職業院校教師數字化轉型:動因、意涵與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4(1):47-51.
[10]張帥.數字化背景下職業教育教師職業困境及其破解:教育家精神視角[J].職業技術教育,2024(1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