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明長興島東部,漁港佳苑社區承載著7400名居民群眾和產業工人的夢想與希望。在這里,人大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五心恒儷\"基層實踐站像一座橋,連接著人大代表與廣大群眾。翻開實踐站的時光手冊,群眾的心聲、代表的回應,實踐站跟蹤督辦、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都被詳細記錄在冊。
密切聯系群眾的“連心橋
“有時候回家晚了,小區里的車棚都停滿了,電動自行車根本沒地方停。”“架空層里,雜物亂堆亂放,既不安全也不美觀。”“兒童游樂場年代久了,有些地方地膠破損,上次孩子差點被絆倒,太不安全了!”
近年來,長興鎮人大積極推進人大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站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管理、常態化活動,探索創新“人大代表 + 社區治理\"工作模式,幫助代表更及時、更精準地聽取民情、吸納民意和匯集民智,打通代表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每個月的人大代表進站接待群眾日總是實踐站最熱鬧的時候,居民們“竹筒倒豆子\"般地向代表吐露生活煩心事。面對滔滔不絕的傾訴,代表們耐心傾聽,工作人員詳細記錄,實踐站始終用“接待群眾記錄一調研實際情況一匯總解決建議一跟蹤督辦建議一反饋群眾進展\"五步工作法,讓群眾心聲落地有聲。
解決群眾難題的“助推器”
實踐站不僅是收集群眾訴求的前沿陣地,更是發揮社會治理“大智慧”,解決民生難題的重要場所。依托長興鎮人大探索打造的“興智匯\"代表議事活動平臺,實踐站主動邀約人大代表、政府部門負責人、央企派駐居委會第二書記、社區黨員代表、物業工作人員、居民代表等開展協商共議,匯聚多元主體智慧,讓實踐站成為推動解決治理難題的\"助推器”。
在多元主體的共同努力下,一個個滿載代表和群眾智慧的金點子、好建議得以形成,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社區治理難題逐步被妥善解決:社區內新增電動自行車充電位2700余個,“飛線充電\"成為歷史;開展架空層改造,將其建設成為供老年人健身下棋、青年人活動社交的多功能全齡友好型公共空間;翻修兒童游樂場,守護孩子健康成長。
增進社區和諧的“潤滑劑”
社區居民中,近 70% 為造船行業的產業工人及家屬,工作日一般都在上班。為了確保代表與他們的溝通暢通無阻,實踐站在常規的選民接待日以外,還創新了代表見面預約機制,由實踐站工作人員充當“中間人\"進行聯絡,幫助人大代表在晚上或周末約見群眾。
“她們天天跳廣場舞,音樂太吵了,我周末都休息不好。”“為了盡量不打擾周邊居民,我們已經把音量調小了,還是不滿意,但是我們也沒有地方去啊。”一則小插曲擾亂了鄰里和諧的旋律。一邊是健身需求,一邊是噪聲困擾,如何平衡?從問題反映到實地調研,從建議督辦到意見反饋,代表密切跟蹤、積極協調。新建的橫河公園內部廣場舞場地鋪設了嶄新地坪,安裝了照明燈,并增設休閑椅、石凳、垃圾桶等基礎設施。愛跳廣場舞的阿姨們主動“轉移了陣地”,往日的不快煙消云散。實踐站宛如“潤滑劑”,化解了居民矛盾、促進了鄰里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