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浦東新區康橋鎮,有一條深受居民喜愛的休閑步道——百曲港南側休閑步道,平日里,這里是周邊居民散步、健身的好去處。然而,由于步道出入口與保利頌小區的地庫機動車道相鄰,人車混行的情況時有發生,安全隱患令人擔憂。如何讓這條“隱患重重\"的步道變得“安心舒適\"?康橋鎮人大的“三會\"機制給出了答案。
民意會:廣納民聲,織密“民情感知網
“上個月差點撞到人!\"在康景居民區人大代表聯系點民意會上,居民陳阿姨的這句話讓鎮人大代表沈頤瞬間繃緊了神經。圍坐在一起的居民們紛紛打開話匣子:接送孩子的媽媽擔心早晚高峰的混亂,老人抱怨夜間光線不足,機動車駕駛員則吐槽轉彎處有視線盲區沈頤一邊記錄,一邊追問細節:“早晚高峰車流量多大?”“有斑馬線嗎?\"會后,她立刻前往現場調研,用腳步\"丈量\"問題,用本子記下每一個隱患點。與此同時,她深入周邊居民區,廣泛走訪群眾,認真傾聽并收集他們的意見,力求全面掌握實際情況。“民意會不是走過場,而是要真正把群眾的聲音帶上去。\"沈頤說。
議事會:群策群力,共繪“改造路線圖”
問題摸清了,下一步怎么辦?解決問題需要匯聚各方智慧。在關于百曲港南側休閑步道改造的議事會上,居民代表、社區工作者、職能部門工作人員齊聚一堂。沈頤詳細介紹了前期調研的情況,周邊居民區工作人員和居民代表也紛紛發言,表達對步道改造的迫切需求。鎮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認真傾聽,現場回應了群眾的關切,并提出了初步改造思路。經過熱烈討論,題為《關于百曲港南側休閑步道出入口設計的問題》的代表建議逐漸成形。議事會不僅明確了方向,更凝聚了共識一一這條步道,必須改!
協商會:凝聚合力,按下“項目推進鍵
鎮人大、政府高度重視人大代表的建議,將建議辦理視為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契機。通過人大和政府間協商會的深入商議,改造項目被列為康橋鎮2025年民生實事候選工程,并最終在鎮人代會上經全體代表票決通過。從規劃到立項,每一步都有代表跟蹤監督。“人大代表的建議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指南。\"康橋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改造方案已進入立項階段,預計年內完工。后續,職能部門將持續跟蹤項目進展,有序推進項目落地實施,努力盡早實現竣工交付。
一條步道的蛻變背后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這一轉變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重塑,更是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在基層治理土壤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生動見證。在康橋鎮“三會\"機制的推動下,每名代表都是一個流動的代表聯系點,他們深入街頭巷尾、小區樓棟,將居民的期望原汁原味地收集起來、反映出來,職能部門順應民意精準發力。這種“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讓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活力在基層充分涌動,為基層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