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面臨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挑戰,上海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總人口的37.6% ,其中高齡老人和獨居老人的比例不斷上升。日本和韓國也正經歷著類似的老齡化問題,老年人口比例持續攀升,社會各方面壓力加大。為應對這一挑戰,日韓兩國紛紛出臺相應的對策,力求通過政策創新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減輕老齡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日韓老齡化進程加深帶來社會挑戰
日本是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1970年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突破 7% ,進入老齡社會。2023年該比例達29.1% ,其中75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占 16.1% 。隨著平均壽命延長,日本老年期越來越長,2022年男性平均壽命81.05歲,女性87.09歲。日本人口總量則呈下降趨勢,預計2070年降至8700萬,老齡化率將達 38.7%,75 歲以上人口比例超25% 。這對勞動力供給、社會保障和醫療體系帶來巨大挑戰。
韓國老齡化出現較日本晚,但進程極為迅速。2024年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為 19.2% ,預計2025年突破 20% ,2036年超過 30%,2050 年將達到 40% 以上。韓國獨居老年人家庭比例顯著上升,達 37.8% ,女性獨居比例遠高于男性。從就業情況來看,盡管年齡越大就業率越低,但整體老年人就業率呈上升趨勢,反映出老年人經濟自立意識增強。此外,老齡化帶來的“老年撫養比\"持續升高,2024年每100名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需負擔27.4名老年人,預計2035年將達47.7名,2050年達77.3名,勞動力負擔持續加重,社會保障壓力劇增。
人口老齡化雖是社會進步和醫療發展的必然結果,但也帶來嚴峻的社會問題。一是社會保障和財政負擔持續加重。隨著老年人口大幅增長,老年人慢性病及認知癥發病率上升,醫療需求量大幅增加,醫療、長期護理及養老金支出持續攀升。而勞動力人口減少導致養老金繳納者減少,養老金體系面臨可持續性風險。二是獨居老人及社會孤立問題加劇。傳統多代同堂的家庭形式減少,獨居老年人數量顯著增加。獨居老人缺乏日常照料和緊急援助,心理孤獨和抑郁問題突出,社區支持體系尚未完全覆蓋,導致生活自理和精神慰藉雙重困境。三是醫療與長期護理需求大幅增加。老齡化不僅增加了患者數量,也改變了疾病譜,日本75歲以上認知癥患者比例上升,韓國80歲以上老年人長期護理需求達 30.9% 。老年人需要康復、心理支持及臨終關懷等多樣化醫療服務,而護理行業人員流失嚴重,照護服務不足,醫療體系壓力加劇。四是城市與社區適老化需求迫切。人口結構變化對城市規劃和社區服務提出新要求,適老化住宅和公共設施建設不足,社區健康管理和照護服務平臺缺乏整合,無障礙設計和老年友好型交通系統滯后。
構建健康長壽社會的日本老齡化戰略
面對深刻的老齡化問題,日本政府在2013年制定的《日本復興戰略》和《健康醫療戰略》中提出積極推進預防保健和健康管理,構建延長國民健康壽命的社會,提出要推進老年人照護預防、未老人群健康促進措施及醫療資源有效利用。舉措實施重點包括有效推進最大限度利用醫療明細收據和健康檢查信息等數據,建立以健康促進為核心的跨部門聯動體制,以及對可計量的舉措設定明確的目標效果數值。
日本還在2018年制定的《老齡社會對策大綱》中提出構建老齡社會對策基本框架,促進全社會積極參與。一是就業和收入方面,實現所有年齡層都能順利就業的社會,實現公共養老金制度穩定運行,支持未老階段的資產儲備。二是健康和福利方面,全面推進健康促進措施,實現可持續的照護保險制度;改善照護服務,實現護理人員零離職;實現可持續的老年醫療制度;推進認知癥老年患者支持措施;探索生命末期安寧療護的實現機制;促進以居民為中心的社區互助體系建設。三是學習和社會參與方面,在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加強志愿者社會服務活動以及與老年人交流等體驗活動,使學生乃至全社會都能加深對老齡社會和老年人問題的理解。為滿足終身學習需求,大學實施面向在職人員的入學考試,設立夜間研究生院,并繼續推行晝夜制、課程制和長期制等就學制度。鼓勵大學等學術研究機構直接向社會開放學術研究和教育成果,提供高等教育學習機會。四是生活環境方面,保障交通安全,保護老年人免受犯罪和災害的侵害,推廣成年人監護制度;提高適老性住宅建設比例,在城市更新集合住宅密集區域建設地區醫療福利中心,促進老年人居住住宅無障礙化改造。五是研發和社會貢獻方面,應用先進技術,振興銀發經濟,促進相關研發和基礎設施建設,與其他國家積極共享研發成果和問題,包括老年人特有疾病及健康促進調查研究、醫療康復和照護相關設備研究,及全面推進老齡社會對策的調查分析等。六是促進全社會所有人積極參與,鼓勵人們在未老階段有計劃地進行財富儲備和健康管理,促進不同年齡層人群之間的聯系,構建一個全社會所有人都能積極參與并在老齡社會中發揮作用的社會。
以提升生活質量為核心的韓國老齡化戰略
面對迅速加劇的老齡化和少子化問題,韓國政府自2006年以來,先后制定了多項中長期計劃,積極應對人口結構變化。2021—2025年第四次《應對少子老齡化社會基本計劃》明確提出以提升個人生活質量為核心目標,推動全社會多方面改革和創新。
韓國政府轉變了傳統以經濟增長為中心的發展思路,注重保障每個社會成員在不同人生階段的生活質量。通過完善從嬰幼兒到老年期的全生命周期支持體系,力求讓所有人都能順暢地度過各個生命階段。一是家庭和社會支持方面,韓國大力推進男女平等,鼓勵男女共同承擔育兒責任,改善職場育兒環境,促進工作與家庭生活的平衡。政府加強對多元家庭的包容,推動社會結構的創新,改革勞動市場和教育體系,提升社會公平性和包容性。二是老年人健康和經濟保障方面,韓國加強社區醫療服務建設,推動早期疾病篩查和認知癥責任制,確保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區環境中能夠獲得高質量的醫療和照護。政府擴大養老金覆蓋范圍,支持老年人就業,幫助他們實現經濟獨立,保障老年生活的穩定與尊嚴。三是教育和就業方面,韓國積極推動終身教育和職業培訓,為老年人開設再就業培訓項目,提供公共和私營部門的就業崗位,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價值,積極參與社會。
老齡化程度最深的首爾市于2025年推出“9988健康長壽首爾項目”,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社區護理中心、認知癥照護村、適老住宅及休閑文化設施,努力打造高齡友好型城市。通過智能健康監測平臺等信息技術手段,為高風險老年人提供遠程監護和緊急響應服務,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安全和健康水平。
特色陪診服務:日韓緩解老年醫療困境的新探索
隨著全球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尤其是獨居老人和行動不便者在醫療就診過程中面臨諸多困難,如何保障他們的醫療安全和就醫便利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一現實需求,日本和韓國分別創新推出了特色陪診服務,成為兩國緩解老年醫療困境的重要舉措。
日本的陪診服務早已納入國家照護保險體系,參保年齡為40歲以上,參保人員通過繳納保險費,可享受由具備專業資格的訪問照護員提供的陪診服務。這些服務涵蓋老年人就醫過程中的全程陪伴,包括協助上下醫院交通、陪同醫生診療以及生活起居幫助等。日本政府對陪診服務的收費和人員資質有嚴格規范,確保服務質量與安全,同時有效減輕了獨居老人及其家庭的照護壓力,促進老年人能夠安心、規范地接受治療。
近年來隨著獨居老年人比例快速增加,韓國也高度重視陪診服務的推廣。首爾、釜山、京畿道等地紛紛啟動陪診服務試點,由地方政府提供資金和人力支持,面向獨居老人和行動不便的患者群體。韓國的陪診服務不僅注重預約的便利性和服務時間的靈活性,且根據經濟狀況設置合理收費,低收入群體還可享受免費或減免待遇。韓國還建立了專業的陪診人員培訓體系,確保服務人員具備護理、社工或相關資格,并為中老年人提供陪診教育和就業機會。這不僅提升了陪診服務的專業水平,也促進了老年群體的社會參與和經濟自立。
[作者單位: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