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系首屆湖南省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以整本書閱讀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的高中和美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的策略探究”(項目編號:Z2023117)的階段性成果。
一、新課改體現“和美”的追求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和諧統一,既各自獨立,又相互依存;既各有側重,又相互融通,體現了素養發展的“和”。而新課標在課程結構中關于“學習任務群”的描述,同樣展現了“和”的特點。無論是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還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的18個學習任務群,都體現了“和”的內涵。
審美創造素養的培養,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審美體驗、評價等活動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與良好的鑒賞素養,并在此過程中逐步掌握表現美、創造美的方法。審美教育是人格教育,是情感教育,是藝術教育,是精神教育,語文課堂中對審美的追求,是語文學科的本質體現,是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二、語文課堂“不和”“不美”的困境亟待解決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高中語文課程圍繞學習任務群的課程結構和核心素養的基本綱領,展開了對多種教學理念、教學實踐的改革與嘗試。然而,語文課堂中依然存在“不和”的現象,如:將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割裂考慮;對核心素養的某個方面厚此薄彼;學習任務群的構建忽略了知識建構的內在關聯;等等。同時,語文課堂也陷入了“不美”的困境,如:語文的工具性凸顯,人文性被忽略;應試導向的教育削弱了對學生審美創造素養的培養;等等。
核心素養發展不平衡的情況同樣存在,尤其是在應試教育下,“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的培養效果很難直接體現在分數上。以高中散文教學為例,賞析文本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品位,落實審美鑒賞與創造素養的培養。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散文被拆解成運用各種手法的句子,被貼上了簡單的情感標簽,成為高考訓練題,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與審美價值難以在實際教學中體現。如在《故都的秋》的教學中,有教師將這篇散文改編成“修辭手法辨析題”訓練資料,忽視了郁達夫對故都秋味的整體審美。這些“不和”“不美”的問題不斷出現,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需要在“和美”理念的引導下探索出系統的解決方案。
三、語文和美課堂的主要特點
和美就是以兩極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賞之美,即在課堂中追尋高雅之美和通俗實用之美的和諧狀
態[1]。其很好地概括了語文和美課堂的特點。
(一)兩極融通之和
和美課堂所提倡的“和”是指相安、協調、求同存異、允許矛盾對立的和諧。它并非一種確定的狀態,而是處在動態中的,與對立面不斷聯結、平衡、調和、相互滲透的“和”[2]。其強調在事物的兩端、兩極、兩面選取中間點,讓事物保持中立、均衡統一的勢態。和美課堂倡導“和”,其目的在于改變語文教學中的諸多極化現象。
自課程改革以來,高中語文教學追求工具性與人文性、實用價值與審美追求的有機統一。然而,語文教學實踐始終存在課程設計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兩極分化、教學實施的實用與審美的兩極分化、應試和育人之間的兩極分化等問題,需要教育者解決。和美課堂追求兩極融通,目的在于改變這些極化現象,追尋和諧的教育、全面的教育,讓語文教學既能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又能發揮育人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雅俗共賞之美
對“和”的追求過程離不開“美”。中國古代極為崇尚“中和”之美,這一理念蘊含著深刻的辯證思維內涵。所謂“和”,不是表面的調和,而是對立面的有機統一,是指事物發展的最佳狀態。它體現了適中、適度、勻稱、平正、和諧的美育原則[3]。從語文教育的角度來看,浪漫的詩意語文追求的是揮灑詩意的雅致境界,體現了人類對精神超越的永恒追求;而追求本色的實用語文則回歸質樸人生的俗世價值,彰顯了現實生活的本真意義。將兩者融通,既是對語文本質的深刻把握,也是完善人格的必然要求。這種融通體現了雅俗共享的智慧。
雅俗共賞之美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它追尋的是讓學生在和諧開放、自由對話、融會貫通的語文環境中,全面感悟語言的藝術價值和實踐意義。這種教育追求符合人的全面發展規律,因為人的精神需求本身就是多層次、多維度的。和美語文課堂超越了知識傳授層面,深入人格塑造層面,能培養學生中正、和平、文質彬彬的人格品質。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能讓學生獲得生命境界的提升,在感受語言之美的同時,避免過度雅化導致的脫離實際,又避免過分俗化帶來的精神貧乏,達到和美的理想境界。
四、高中語文和美課堂教學內涵探析
(一)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和諧
和美課堂主張教學內容的和諧統一。語文和美課堂體現了語文課堂各要素之間的動態平衡、和諧通融。教師要先架構課堂的框架,再對課程環節進行細致打磨;要立足文本,整體解讀,不割裂文章內容;要充分整合文本的語言知識與文化內涵,使各要素之間相互融通,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同時,教師還要追尋教學方法與內容的和諧。從“閱讀”“理解”“內化”到“鑒賞”“評價”“表達”,各教學環節與內容和諧相融;從“聽”“讀”“背”“講”到“寫”“悟”“用”“鏈”,教學方式靈活多變,與內容和諧統一。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做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注重引導的時機,以文章的語言點、情意點或訓練點為主軸,幫助學生掌握核心知識點。
和美課堂作為一種追求和諧、美好的教學理想境界,強調教學各要素之間的協調統一。其中,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和諧是和美課堂的關鍵所在。只有實現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和諧,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才能打造高效、靈動的高中語文課堂,讓學生在知識汲取與能力提升中感受到語文之美。
(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和樂
教師要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接受知識。寓教于樂是和美課堂追尋的目標。“教”能給人以啟迪,而“樂”能讓學生產生主動接受知識的欲望。“教”與“樂”要實現有機統一。例如,教師可將《陳情表》的教學目標定為:能圍繞“忠孝文化”主題,完成課本劇改編及表演。目標明確了“樂學”的活動形式,即課本劇改編及表演;明確了“教”的內容,即探究傳統文化和分析文言文,將“教”的內容寓于“樂”的方法,提升了“教”的有效性和“樂”的價值,體現了“和樂”的目標。
同時,教師還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的和樂氛圍,能夠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內在動力。教師要重視“以情生情”,在學生尊重教師、信任教師的基礎上,利用師生關系中的情感因素,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需要承擔教育學生的任務,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用自己的健康人格去影響學生積極人格的發展,構建和樂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與教師互動的過程中,獲得個體的成長。
在高中語文和美課堂中,師生之間的和樂是一種理想的教學狀態,它對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及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寓教于樂、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等策略,可以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和樂。在今后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育工作者應不斷努力,營造和樂的課堂氛圍,與學生共同成長,感受語文之美,體會課堂之樂。
(三)教學藝術的和雅
“雅”是正道,合乎規范,高尚且不庸俗,美好而非粗鄙。和美課堂對“雅”的追求,體現了教育的藝術。以雅為學,是指語文課堂中富有意趣和情趣的學習活動,而充滿“雅”的活動,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與學習動力,讓學生在愉悅的審美體驗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追求從詩意的雅學中,審美感知,實踐創造,體會美感潤澤心靈,走向和諧圓融。
高中語文教學不單單求“雅”,而是求“和雅”。“和雅”是一種“雅俗”通融的教學藝術。在教學整體構架中,教師要以“和美”的基本理念為指導,體現對“雅”的追求,在細節之處,包括活動、設計、內容、情境等,緊密聯系實際,兼容\"俗\"的訴求,構建開放的課堂。在詩詞教學中,“雅俗”通融體現在將品詩、評畫、勾畫三者相結合,追求“評”的實用與“品”的雅尚,讓學生通過詩畫結合,體驗品詩的過程,理解詩歌的主旨。在散文教學中,“雅俗”通融的藝術體現在對散文文體的把握上,根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進行賞析,探究方法,品味語言。在小說教學中,“雅俗”通融的藝術體現在帶領學生品讀情節,深入解讀人物,聯系文本內容感受文本所蘊含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戲劇教學中,“雅”體現在探索情節背后的深刻意義,“俗”體現在通過具體的語言實踐活動,完成對情節、人物的學習,從而達到“雅俗”通融的目的。“和美”的教學藝術體現在不同的教學實踐中,在提升學生審美品格等方面具有獨特價值。
高中語文作為一門承載著豐富文化內涵與人文精神的學科,對學生的語言表達、思維發展、審美提升和文化傳承有著深遠影響。在追求優質教學的過程中,和美課堂理念備受關注。其中,教學藝術的“和雅”是關鍵要素。“和雅”的教學藝術融合了和諧、優雅的特質,能將語文知識以富有美感與智慧的方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語文的魅力,提升學習體驗與效果。
(四)教學情境的和慧
在語文教學中,“情”與“境”需要達到動態平衡的狀態。“情”是情感、意志、態度等心理素質,它隨著課堂教學的推進而不斷變化。“境”是創設的各種生動、具體的語言環境,是一個個情境的自然融合。針對學生“情”的變化和課堂教學“境”的變化,教師能預測其發展,卻難以控制其細節。因此,情境的預設與生成要從平衡走向突破,再從突破走向新的平衡,在相對平衡中達到和諧的境界。將情境和諧的智慧應用在具體文本的教學中,要求教師將一個個小情境與主體情境相融合。情境是大的主體和環境,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反饋,維持情境的相對平衡。和美課堂強調善用問題,有意識地營造課堂氛圍;巧設矛盾,引發學生思辨與探討。
和美課堂重視教學框架的建構,在整體上體現“和”的特質。在具體情境下,教師要在細節中體現教育智慧,盡可能引導學生感知與所教內容有關的奇異現象,引發認知沖突,營造“動靜相宜”“情理交融”的課堂生態,讓學生在情境中展開探索,培養思維品質。
在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和美課堂成為眾多教育者追求的理想范式。教學情境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與效果。和慧的教學情境強調以和諧為基石,靈活融入教學智慧,引導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深入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感受語文的魅力與價值,這對于構建充滿活力的高中語文課堂意義重大。
結語
和美課堂依托于中華傳統文化中“中和之美”的哲學思想,強調對立面的融通與動態平衡。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并非孤立存在,其能通過“和美”的融通實現共生共長。高中語文和美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獲得知識的積淀與情感的升華,讓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感悟語言之美、文化之深、人性之真的“和美之境”。
[參考文獻]
[1]盛新鳳.以兩極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賞之美:“和美語文”的理論和實踐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2008(4):15-19.
[2]盛新鳳.語文:兩極之美[J].語文教學通訊,2005(13):7.
[3]王麗.智慧教學形態下凝練“和美”課堂教學模式[J].遼寧教育,2023(1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