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紀律教育,是指為保證參戰人員在作戰行動中遵守戰時行為規范、執行上級命令指示、履行自身職責所進行的一系列教化培訓活動。開展戰時紀律教育,是確保部隊在復雜、高壓的戰場環境中保持高度集中統一和純潔鞏固、保證作戰任務順利完成的基礎性工作,需要緊密結合戰時特點,高效靈活地開展工作。
一、著眼戰時特點,把握教育要求
相較于平時的紀律教育,戰時紀律教育具有鮮明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時限要求更為緊迫、問題指向更為明確、方法程序更為簡潔、教育實效更為突出。深人理解這些特點,對于提升戰時紀律教育質效、強化官兵戰時紀律觀念具有重要意義。為此,需要在四個字上下好功夫。
一是快。平時開展教育可以循序漸進、春風化雨,通過長期培養塑造官兵的紀律意識。但在戰時,開展教育的條件有限、時間有限、機會有限,教育周期大為縮短,需要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性規律的基礎上,盡可能以“短、平、快\"的方式進行,往往利用戰前動員、戰斗間隙、戰評總結等時機,見縫插針,以鮮明的主題、簡短的語言、精煉的條文、強力的震懾等方式,快速高效達成教育目的。
二是準。戰時紀律教育必須基于戰情變化精準實施,切忌指向不明、大水漫灌。戰時需重點關注諸多方面,但戰時紀律教育不會是任何時候都面面俱到,而是面對不同作戰場景,聚焦于直接影響作戰成敗的關鍵紀律,緊密結合作戰需求準確實施。
三是簡。戰時紀律教育需要簡明扼要、簡化流程,確保組織實施便捷、官兵快速記憶。可充分借助現地條件,因陋就簡地利用動員、標語、快報等手段營造紀律氛圍,例如“人在陣地在”的口號、“隱蔽行軍\"\"嚴禁煙火\"等要求。為使基層官兵能輕松熟記,要盡可能用具體細化的標語、通俗易懂的語言普及紀律要求。
四是實。戰場形勢瞬息萬變,紀律教育必須根據作戰樣式、敵情變化、任務需求動態調整。比如,多軍兵種參與的聯合作戰,需要對協同紀律重點強調;進攻的敵人增兵,敵強我弱態勢更為明顯,需要強化誓死不退的紀律觀念;掩護策應友鄰撤退,需要明確重在任務完成率、切勿貪功戀戰的紀律要求。同時,考慮到基層官兵對上級的一般性原則要求往往較難理解把握,需要將其細化為具體的紀律規定、行動細則,以便掌握運用。
二、聚焦實戰需求,優化教育內容
根據戰時紀檢監察工作相關規定,戰時紀律教育著重圍繞政治紀律、組織紀律、作戰紀律、保密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六項內容展開。在戰時,要結合不同的作戰場景,區分輕重緩急和主、次地位優化教育內容,以增強教育的靈活性實效性。
一是聚焦不同作戰行動開展針對性紀律教育。不同的作戰行動,面臨的任務要求、作戰強度、戰場環境均有所不同,需要在六項紀律的共性基礎上著重突出貼合實際的紀律要求。比如,針對背水攻堅,需要重點強調勇猛果敢的戰斗作風、持續攻擊的紀律要求;針對城鎮清剿,需要著重明確武力使用規則、群眾利益保護等紀律內容;針對潛伏突襲,需要格外講清保密紀律、潛伏要求等紀律規則。在作戰行動的不同階段,也要有的放矢地開展紀律教育,比如長途行軍中,需要實時強化自由散漫、脫離隊伍的風險意識;偵察警戒時,要特別注意外圍人員的保密紀律、防止謊報漏報的教育;防御作戰時,重點搞好防止意志動搖、畏敵逃避的教育;撤退時,注意搞好防止違反協同規則、慌亂無序以及逃亡、掉隊方面的教育。
二是著眼大局突出專項紀律教育。根據作戰面臨的突出問題或主要矛盾,站在政治大局的高度有針對性地確定戰時紀律教育的重點,是我軍戰時維護紀律的一條重要經驗,也是需要持之以恒堅持的法寶。解放戰爭時期,面對新解放區的陌生環境、相較于革命老區較為薄弱的群眾基礎,尤其考慮到進入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重大影響,全軍對人城紀律、群眾紀律格外重視,展開了一系列專項教育。
三是依據違紀誘因靈活調整教育內容。不同的作戰行動、差異的作戰環境,導致誘發違紀行為的原因有所不同,需要據此有針對性地確定教育內容。比如,同樣是執行作戰命令存在遲疑、作戰行動不夠果斷的行為,有的可能是主觀惡意逃避作戰,故意貽誤戰機;也有的可能是敵我情況不明朗、擔心無謂傷亡,心存顧慮。對于前者,在嚴查快處的同時要著重從危害性、懲處后果等方面突出警示性教育內容;對于后者,在督促執行命令的同時要著重圍繞強化敢打必勝的信心、注重發揚軍事民主集思廣益、密切作戰協同等方面開展教育,答疑解惑、打消顧慮。
三、注重協作配合,創新教育方式
戰時紀律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既可以采取專題授課輔導、政策法規解讀等方式進行,也能以案例剖析警示、作風紀律整頓等形式開展。無論采取何種方式,都要注重與思想教育、組織建設、戰斗行動緊密配合,共同為作戰勝利提供堅強保障。
一是有機融入思想教育。我軍的紀律是“自覺的紀律”。所謂“自覺”,就是對各項紀律的執行不是從“怕紀律”出發,而是站在維護自己利益的角度,自覺地去執行,不再是勉強和陽奉陰違。而自覺的紀律養成,主要就是靠思想教育。將紀律要求融人戰斗動員、思想發動、戰場隨機教育等各類教育活動,與“戰斗精神培育\"結合,通過戰地宣誓、榮譽儀式等活動,將紀律意識升華為集體信仰,這是我軍戰時維護紀律的一條重要經驗。只有充分的思想教育,增進官兵間的互相了解與信任,軍民間的相互愛護,才能有革命軍隊的自覺紀律。所以,我軍的紀律教育幾乎貫穿思想教育的全過程。不僅在平時反復開展紀律教育,在戰時更要強化紀律教育。
二是與組織建設協同推進。各級組織是戰時紀律教育的實施載體,只有將紀律教育與組織建設同步推進,才能確保教育工作落到實處。戰時,部隊打破原有建制,按照作戰編成組建各作戰集群、分群并成立戰時紀委監委,所屬部(分)隊也會根據任務進行模塊化編組。但無論組織體系如何變化,紀律教育始終是各級紀委監委必須履行的一項重要職責,負責籌劃部署、制定工作細則、明確效果要求等。在未設專職紀檢監察機構的基層單位,依托基層黨委(支部)紀律委員和基層風氣監督員等組織體系,確保每個任務點位要有紀律小組,針對各自任務特點和紀律形勢開展針對性的教育。上至旅團、下至營連,須有常態化的紀律講評。通過黨組織帶頭、群眾性互教的方式,明確教育責任、細分教育內容、靈活教育形式,使戰時紀律教育具有堅強的實體保證,直達一線,全覆蓋無死角,形成相互監督的濃厚氛圍。
三是與戰斗行動相互配合。從時空角度來看,戰時維護紀律主要的時間就是戰斗或戰斗間隙,主要的空間就是戰場。組織開展戰時紀律教育主要利用戰前動員、作戰任務部署、作戰行動間隙、作戰階段轉換、作戰總結等時機進行。戰時紀律教育覆蓋了從作戰準備到作戰實施、再到作戰結束的全過程。即便是在行軍過程中,也可以隨機開展,比如提出一些簡短有力的口號、利用行軍中大小休息的時間,進行三兩分鐘的紀律講評。在作戰過程中,充分發揮基層一線骨干的作用,對于有畏戰怯戰苗頭傾向的人員,在判明是戰場應激心理反應或是一時懼怕,還是主觀上逃避作戰等原因后,有針對性地采取心理疏導、思想教育、紀律震懾等方式,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避免小問題演變成大事件,確保作戰行動的順利實施。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