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消防安全是社會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的穩定發展。傳統的消防監督管理模式主要依賴政府部門的單方面管理,公眾參與度較低,導致管理效率不高、隱患發現不及時等問題。隨著社會治理理念的轉變,公眾參與在消防監督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通過公眾的廣泛參與,不僅可以彌補政府部門監管力量的不足,還能增強社會整體的消防安全意識,形成政府、社會和公眾共同參與的消防安全治理格局。
一、消防監督管理與公眾參與的理論基礎
(一)消防監督管理的內涵
消防監督管理是指政府部門依法對單位、場所和個人的消防安全狀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其符合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的過程[1]。其核心目標是通過預防和控制火災隱患,保障公共安全,減少火災事故的發生及其造成的損失。消防監督管理的內容包括消防設施的配置與維護、消防安全制度的制定與執行、火災隱患的排查與整改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消防監督管理逐漸從單一的行政監管向多元化、智能化和社會化方向發展。公眾參與作為消防監督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彌補政府監管力量的不足,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形成政府、社會和公眾共同參與的消防安全治理格局。
(二)公眾參與的理論基礎
公眾參與是指公眾在社會治理中通過多種方式參與決策、監督和執行的過程,其理論基礎主要包括公民社會理論、協同治理理論和參與式民主理論[2]。公民社會理論強調公眾作為社會治理的主體,應通過組織化和制度化的方式參與公共事務;協同治理理論認為政府、市場和社會應共同協作,形成多元主體參與的治理模式;參與式民主理論主張通過廣泛的公眾參與,增強決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在消防監督管理中,公眾參與不僅是公民權利的體現,還是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的重要途徑。通過公眾的廣泛參與,可以及時發現和報告火災隱患,增強社會整體的消防安全意識,推動消防監督管理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三)公眾參與在消防監督管理中的作用
公眾參與在消防監督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公眾參與能夠彌補政府部門監管力量的不足,通過廣泛的群眾監督,及時發現和報告火災隱患,提高消防監督管理的覆蓋率和效率[3]。其次,公眾參與有助于增強社會整體的消防安全意識,通過參與消防演練、培訓等活動,公眾能夠掌握更多的消防安全知識和技能,提升自我保護能力。最后,公眾參與還能促進社會共治,形成政府、社會和公眾共同參與的消防安全治理格局,增強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通過構建科學有效的公眾參與機制,可以推動消防監督管理模式的創新,提升社會整體的消防安全水平,減少火災事故的發生及其造成的損失。
二、消防監督管理中公眾參與的現狀
(一)公眾參與的主要形式
在消防監督管理中,公眾參與的形式多樣,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舉報火災隱患:公眾通過電話、網絡平臺(如消防舉報APP、微信公眾號等)或線下渠道(如社區舉報箱)向消防部門舉報火災隱患。這是公眾參與消防監督管理最常見的形式,能夠幫助政府部門及時發現和消除潛在的安全風險。參與消防演練:公眾積極參與社區、單位或學校組織的消防演練,通過模擬火災場景,學習滅火器使用、逃生技能等實際操作,提高自身的應急能力。接受消防安全教育:公眾通過參加消防安全培訓、講座或宣傳活動,學習消防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增強消防安全意識。志愿服務:部分公眾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消防宣傳、隱患排查等工作,協助消防部門開展日常監督管理。監督與反饋:公眾對消防設施的配置、維護以及消防管理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并通過反饋機制提出改進建議。
(二)存在的問題
1.參與機制不完善,公眾參與深度不足。當前公眾參與消防監督管理的層次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舉報火災隱患和參加消防演練等表層活動,而缺乏深層次的參與。此外,公眾參與的層次劃分不夠清晰,不同群體(如社區居民、企業員工、學生等)的參與需求和能力差異較大,現有的參與機制未能針對不同群體設計差異化的參與方式,導致部分群體的參與積極性不高[4]。
2.多渠道參與機制不健全,公眾參與渠道有限。公眾參與消防監督管理的渠道較為有限,主要集中在線上舉報平臺和線下社區活動,而其他形式的參與(如志愿服務、監督反饋等)相對較少。線上舉報平臺的功能設計不夠完善,用戶體驗較差,部分公眾對舉報方式不了解或不熟悉操作流程,導致舉報效率不高。此外,線下參與渠道的覆蓋面和便利性不足,尤其在農村和偏遠地區,公眾參與消防監督管理的渠道更加有限,影響了公眾參與的廣泛性和公平性。
3.激勵機制缺失,公眾參與動力不足。當前消防監督管理中的公眾參與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雖然部分地區對舉報火災隱患的公眾給予了一定的物質獎勵,但獎勵力度較小,覆蓋面有限。此外,對積極參與消防演練、志愿服務等活動的公眾缺乏精神表彰和榮譽激勵,難以調動公眾長期的參與積極性。
4.制度保障不健全,公眾參與缺乏法律支持。公眾參與消防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制度保障不夠完善。盡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對公眾參與有一定的規定,但具體實施細則和操作規范較為模糊,導致公眾參與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和制度支持。制度保障的缺失還體現在公眾參與的監督和評估機制不健全,難以對公眾參與的效果進行科學評估和持續改進。
(三)原因分析
1.社會認知不足,公眾參與意識薄弱。公眾對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是導致參與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公眾認為消防安全是政府部門的責任,與自己無關,缺乏主動參與的意識。此外,公眾對自身在消防監督管理中的角色和權利認識不清,不了解參與的具體方式和途徑,導致參與動力不足。這種認知上的缺失與社會宣傳教育的力度和效果密切相關[5]
2.技術支持不足,公眾參與渠道受限。公眾參與消防監督管理的技術支持不足,是導致參與渠道有限的重要原因。雖然部分地區已經建立了線上舉報平臺,但平臺的功能設計不夠完善,用戶體驗較差,部分公眾對舉報方式不了解或不熟悉操作流程,導致舉報效率不高。此外,技術支持的區域發展不平衡,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線上舉報平臺的覆蓋率和便利性不足,影響了公眾參與的廣泛性和公平性[。技術支持的不足還體現在公眾參與數據的收集和分析能力有限,難以對公眾參與的效果進行科學評估和持續改進。
3.資源投入不足,公眾參與缺乏保障。公眾參與消防監督管理的資源投人不足,是制約參與效果的重要原因。在公眾參與方面的資金和人力投人有限,導致公眾參與渠道的建設和維護不足,影響了公眾參與的便利性和效果。此外,資源投入的區域發展不平衡,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公眾參與消防監督管理的資源更加有限,影響了公眾參與的廣泛性和公平性。資源投入的不足還體現在公眾參與的激勵機制不健全,難以調動公眾長期的參與積極性。
三、構建消防監督管理的公眾參與機制
(一)多層次參與機制
構建多層次的公眾參與機制是提升消防監督管理效果的關鍵。首先,應明確公眾參與的層次劃分,包括表層參與、中層參與和深層參與。表層參與主要包括舉報火災隱患、參加消防演練等活動,旨在提高公眾的消防安全意識和應急能力]。中層參與涉及公眾對消防設施的監督、對消防管理措施的反饋等,通過建立社區消防監督小組、企業消防志愿者隊伍等形式,讓公眾在消防管理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深層參與要求公眾參與消防政策的制定、監督和評估,如通過公眾聽證會、問卷調查等方式,廣泛征求公眾對消防政策的意見和建議,確保政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此外,針對不同群體(如社區居民、企業員工、學生等)的參與需求和能力差異,設計差異化的參與方式,確保各群體都能有效參與消防監督管理。
(二)多渠道參與機制
構建多渠道的公眾參與機制是擴大公眾參與覆蓋面的重要途徑。首先,應完善線上參與渠道,優化現有舉報平臺的功能設計,提升用戶體驗,確保公眾能夠便捷地舉報火災隱患。同時,開發移動端應用和社交媒體平臺,拓寬公眾參與的線上渠道。其次,應加強線下參與渠道的建設,如在社區、學校、企業等場所設立消防宣傳站和舉報箱,方便公眾參與消防監督。此外,應鼓勵公眾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消防宣傳、隱患排查等工作,通過建立消防志愿者隊伍,擴大公眾參與的覆蓋面。最后,應加強區域間的協調與合作,確保經濟欠發達地區也具有完善的公眾參與渠道,促進公眾參與的公平性和廣泛性。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公眾參與渠道,充分發揮公眾在消防監督管理中的積極作用[8]
(三)完善激勵機制
完善激勵機制是激發公眾參與消防監督管理積極性的重要手段。首先,應建立物質獎勵與精神表彰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對于舉報火災隱患、參與消防演練等活動的公眾,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如現金獎勵、禮品等,同時設立“消防安全先進個人\"或“優秀消防志愿者”等榮譽稱號,增強公眾的榮譽感和參與熱情。其次,應擴大激勵的覆蓋范圍,不僅獎勵舉報隱患的公眾,還應表彰積極參與消防宣傳、志愿服務等活動的個人和團體,形成多元化的激勵體系[9。此外,應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如通過積分制或會員制,對長期參與消防監督管理的公眾給予累積獎勵,增強公眾持續參與的動力。最后,應加強對激勵機制的宣傳,通過媒體、社區公告等方式,讓公眾了解激勵機制的具體內容和參與方式,提高激勵機制的知曉率和吸引力。
(四)健全制度保障
健全制度保障是確保公眾參與消防監督管理規范化、長效化的基礎。首先,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公眾參與的權利和義務,為公眾參與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1]。其次,應建立公眾參與的監督和評估機制,定期對公眾參與的效果進行科學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不斷優化參與機制。此外,應加強公眾參與的組織保障,如在社區、企業、學校等場所設立專門的消防監督委員會,負責組織和協調公眾參與活動,確保公眾參與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最后,應加強公眾參與的教育培訓,通過開展消防安全知識講座、操作技能培訓等活動,提高公眾的參與能力和消防安全意識,為公眾參與提供保障。通過健全制度保障,為公眾參與消防監督管理提供堅實的法律、組織和能力支持。
結語
消防監督管理的公眾參與機制是提升消防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徑,也是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關鍵環節。通過對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出,當前公眾參與消防監督管理仍存在多層次參與機制不完善、多渠道參與機制不健全、激勵機制缺失和制度保障不足等問題。為構建科學有效的公眾參與機制,需要從多層次參與機制、多渠道參與機制、激勵機制和制度保障四個方面入手。通過以上措施,充分發揮公眾在消防監督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消防安全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為構建平安社會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劉宇.提升火災防控消防監督管理力度的策略[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1(31):129-132.
[2]婁蒙蒙.新業態下消防監督管理難點分析[C].中國消防協會學術工作委員會消防科技論文集(2023)——消防監督管理,2023.
[3]毛福元.新形勢下消防監督執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法制與社會,2020(32):135-136.
[4]張志田.城市社區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24(12):74-77.
[5]石秋生.消防監督執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今日消防,2021(12):142-144.
[6]張國強.標準化視域下消防監督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大眾標準化,2023(01):25-27.
[7]張忠璽.新時代強化消防監督管理長效機制的路徑[J].消防界(電子版),2022,8(15):73-76.
[8]張華.消防網格化管理現實反思及其未來走向兼論公安派出所消防監督管理權[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21,35(04):14-18.
[9]楊建平.智慧社區視角下公安派出所消防監督管理新模式探究[J].上海公安學院學報,2021,31(04):32 -36.
[10]李傳.電子政務與消防監督管理研究[J].今日消防,2019,4(0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