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簡稱“蘇超”)爆火,在此期間不斷涌現的幽默,如“友誼第一,比賽第十四”“連輸三場,現在留給常州的筆畫不多了!常州一一吊州一巾州一一丨州…\"持續點燃人們的熱情,甚至推動這座城市形成文旅新模式。
生活中,幽默是一種智慧、一種能力、一種生活態度。走進本專題,探索幽默的力量。
熱點話題:笑著連接世界AI時代,我們該怎樣讀書
你的大腦會 “笑”嗎?
文/李璠婷 伍海燕
對“蘇超”中“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的幽默文案,網友花式調侃:“沒有人情世故,全是對勝利的渴望。”那么,我們的大腦如何理解幽默呢?
腦區聯動造就笑聲
第一階段:察覺哪里 “不對勁”
幽默的產生源于“失諧理論”:當遇到與期望不符的內容時,大腦會先感到困惑,迅速捕捉異常并開始解碼。比如“蘇超”聯賽南通市的應援語是“通常來說,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最容易被記住。我是說‘通’‘?!闆r”巧妙用“南通”和“常州”解讀“通?!贝蚱普Z言的常規邏輯,觸發我們大腦中失諧探測 的腦區。
意外驚喜
盡管常州被幽默調侃,但這座城市的熱情和拼搏贏得廣泛關注,為當地文化旅游業注入了活力,成為笑聲背后的“隱形冠軍”。
第二階段:理解并產生愉悅
當你真正理解這個雙關含義后,大腦的情緒系統會被激活,愉悅感和笑容也隨之而來,帶來心理上的滿足。這是幽默加工的第二步:“失諧消解
腦區行動小分隊開始工作啦!
當笑點“擊中”你時,大腦多個腦區協同作用,從信息接收、分析到最終發笑,完成幽默加工,這個過程融合了認知加工和情緒反應兩個關鍵環節。我們可以把它們想象成兩支“行動小分隊”:認知有關的腦區最先啟動,比如我們大腦的前額葉可迅速捕捉語言中的“不協調點”,快速發出“這句話不太對勁”的警報。緊接著,顳葉聯合區深入拆解文字游戲、雙關語和反轉信息,揭開幽默背后的秘密。
認知完成后,情緒腦區接管。我們大腦深部有個叫杏仁核的腦區作為“情緒雷達”,會判斷內容是否足夠有趣、是否值得產生情緒反應。若確認有趣,獎賞系統(如伏隔核)釋放愉悅信號,產生輕松愉快的感覺,甚至忍不住笑出聲。
從發現語言“失諧”,到認知“破解玄機”,再到情緒“愉悅釋放”這一系列活動構成了專屬于每個人大腦內的幽默“笑點制造機”。
幽默,青少年成長的“隱藏技能
幽默不僅能帶來歡樂,更是一把多功能鑰匙,打開情緒、社交和思維的成長通道。
成長中的壓力,如分數、父母期待等,讓人喘不過氣。一句幽默的話或小動作,就像安全閥,幫你松口氣,緩解緊張。我的數學老師曾自我介紹:“生活可能騙你,朋友可能背叛你,但數學不會。因為數學不會,就是不會!”全班同學面對新老師的壓力瞬間釋放。
在社交中,幽默是打破沉默或僵局的利器。初中時,我有一次問同桌分數,他沒直接回答,而是擺了個Pose、摸了摸發型,笑著說:“你猜?反正,在分數和帥氣之間,我毫不猶豫選擇了帥氣!”輕松緩和了分數追問的尷尬。
幽默還是調節家庭氛圍的好幫手。中學生賴宇飛曾在脫口秀舞臺分享與媽媽的對話。媽媽說:“學習就像廁所里掛表一一你得有始有終!”他回應:“我看是鴨子睜眼—一duck不閉?!边@正是青少年幽默力的生動體現。
更妙的是,幽默還能幫你突破思維瓶頸,訓練大腦快速切換邏輯和聯想。脫口秀中的笑點常是“出其不意又合情合理”的反轉,讓我們跳出固有思維框架,換個視角看問題。
幽默,正在以多樣的方式觸達我們,希望它能成為你面對困難時的智慧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