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跟一個朋友感慨道:“人一生也就100塊錢,真的不經花。”
當然,這只是個比喻,“100塊錢”指“100歲”。其實很多人一生都掙不到“100塊”。一般人能活七八十歲,能活到90歲的很少,能活到100歲的更是鳳毛麟角。
我們仔細想想,人生這些錢是怎么花的?我們會發現不是十塊十塊地花,而是二十二十地花:
一個人從出生到能夠獨立掙錢,大概需要20年的“時間大洋”,其間有的人有些心急,希望把漫長的學習過程壓縮一下;
當一個人步入社會,就會眼花繚亂,要找工作,要找對象,然后要籌錢結婚,可能還沒準備好,孩子就來了……在一陣忙亂中,人生第二個20年的“時間大洋”就沒了;
第三個20年,人已步入不惑之年,事業能不能攀上高峰就取決于未來幾年的努力了,不甘安于現狀的人剛努力沖了一下就過線了,到點要退休了;
第四個20年,按理說是可以用來逍遙或揮霍的,可有的人因上一個20年的沖刺使健康受損,有的則因父母尚在而不能遠游,或者已經見到自己的第三代出世,不幫子女帶孩子不行……在苦樂參半中,人們一轉眼又花掉20年的“時間大洋”;
最后一個20年可珍貴了,很多人是拿不到手的。
大體而言,人生就這四五張“時間大洋”。出生時,我們赤身裸體,兩手空空,把這幾張“時間大洋”花掉了,也就走到人生的終點了,死時一樣東西也帶不走。所以,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得到了什么,占有了多少房產或財富,而是經歷了多少站點,走了有多遠。
人在世間走得越久越遠,看到的風景自然就越多。可是,有的人太心急,很快就把幾張“時間大洋”卷在一起花掉了。比如,搶劫殺人犯就是這樣,錢搶到手了,花不了多久,性命就丟了。
我曾在大連見過一個年輕人,他17歲開始作案,到21歲被抓時,做了好幾起搶劫殺人案。第一起案件,他只搶到12 塊錢,卻殺了一個女孩。我問他:“你為什么要這樣做?”
他說:“我沒錢,只能搶。”
我說:“順著你這個邏輯推理,你也別想有錢,只要你身上有錢,我就可以搶你、殺你。為了錢,你殺他,我殺你?”
他不說話了,看著我。
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外出打工,他跟著姥姥和舅舅生活,舅舅精神還不太正常。他初中就輟學了,然后惹是生非,父母就把他接到身邊,但已經管教不了了。
我發現他腦子里有些觀念是缺失的,就給他講了一些道理:“貧窮不是犯罪的理由。這個社會是有規則的,如果每個人都無法無天地行事,終將自食其果。”
臨走時,他跟我說:“有好多話以前我從沒聽過,今天才明白。”
(摘自上海三聯書店《心理撫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