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投資于人”,并不意味“投資于物”不重要。多年以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都維持在很高水平,取得的成績舉世公認。相比來看,未來需要更多地投到“人”的身上。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盼,加快提高人口發展質量,減緩人口下降速度,更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我國長期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來自人口領域,既有數量方面,也有質量方面。李強總理在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進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改革舉措,能夠切實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勢必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建議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專項債等更多地投向教育、文化、健康、養老、托幼等社會事業,投向支持城鄉融合發展的各類公共服務。這會直接增加社會消費和居民消費,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
鑒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最大挑戰來自人口方面,建議“十五五”規劃編制,更加重視“投資于人”,將更多財金資源用于人口高質量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并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參與進來。這方面潛在需求大、使用條件好,綜合效益會更高,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會更強。
“投資于人”與“投資于物”可以緊密結合,例如,建設學校和補助進城農民工購房。同時,建議進一步研究優化移民政策,適時適度擴大工作簽證的發放范圍,“從全世界為各行業找人才”,鼓勵吸引更多外國人來華工作生活。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投資于人”的后面,還連著“支持擴大就業、促進居民增收減負、加強消費激勵”,意在形成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
從目前的情況看,經濟循環暢通的“梗阻”主要在消費環節。我國GDP的核算使用的是聯合國的通用規則,去年的增長速度不存在高估,可能的原因在于部分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在財務上沒有全部反映出來。PPI同比下降2.2%,導致企業短收,相應的稅收、利潤都有減少;產銷率下降,且回款遲緩,也影響到實際經濟周轉。所以提振消費對于我們提高整個經濟的周轉效率非常重要。
深化社會保險體制改革具備多方面的良好條件。應當加快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特別是增強城鄉居民養老保障機制;進一步強化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包括生育保險全覆蓋和全面推開長期護理保險;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等等。比如,目前生育保險主要覆蓋城鎮職工,而農村居民作為生育的“主力”群體卻沒有享受到類似福利。再如,我國有4000多萬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問題突出。長期護理險試點已取得成熟經驗,應當讓更多人、更多家庭受益。這也有利于護理服務業發展,形成一個能夠吸收大量人員就業的新興產業。
從深層次上解決有效需求不足問題,需要抓緊推進收入分配改革,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財稅和法律制度,切實提高勞動報酬占比,強化稅收調節作用,加快發展公益慈善事業。
(摘自《每日經濟新聞》)
在馬克·扎克伯格最新的未來愿景中,我們將用與人工智能伙伴聊天來打發空閑時間。正在撰寫一本關于孤獨的書的薩曼莎·羅斯·希爾說:“這是孤獨經濟的一個絕佳例子。科技讓人們感到孤獨,然后以科技的形式向他們兜售解決方案。這一愿景有著無盡的盈利可能性。”
——《商業內幕》記者阿曼達·胡佛《扎克伯格摧毀了友誼,現在他想用人工智能來取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