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多與肝脾腎三臟有關
中醫雖無“高血壓”之名,但對高血壓引發的眩暈早有記載。中醫視人體為整體,高血壓眩暈癥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有關。
肝陽上亢型:長期處于壓力之下,情緒頻繁波動如焦慮、憤怒、抑郁等,會嚴重影響肝臟功能。肝主疏泄、調節氣機,若肝失疏泄致肝氣郁結,氣郁化火則肝陽上亢,沖擊頭部清竅而引發眩暈。患者除眩暈,還常伴面紅耳赤、急躁易怒且情緒難控,以及失眠多夢、夜不安寧、口苦咽干等癥,舌質紅、舌苔薄黃、脈象弦數。
痰濕中阻型:現代生活中,人們過度食用肥甘厚味、油膩食物且運動量,致使脾胃功能漸損。脾胃乃人體運化水濕之關鍵,脾胃虛弱則水濕代謝失常,在體內積聚成痰濕。痰濕阻滯中焦,妨礙氣血正常運行,清陽之氣無法上升滋養頭部,進而引發眩暈。患者常感眩暈且頭重如裹,伴胸悶腹脹、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舌苔白膩、脈象濡滑。
淤血阻竅型:因外傷、久病入絡或氣滯血淤等因素,血液運行受阻形成淤血,淤血停滯于頭部經絡,阻礙氣血流通,腦部失于濡養而引發眩暈。患者眩暈時常伴頭痛,疼痛部位固定似被尖銳物刺痛,還伴有記憶力減退、易遺忘近期之事,以及失眠多夢、睡眠質量差、面色晦暗等癥狀,舌質可見淤斑或淤點,脈象細澀。
氣血兩虛型:脾胃虛弱致運化失常、氣血生化無源,久病不愈大量耗損氣血,或失血過多未及時補充,均可能造成氣血兩虛。氣血不足難以上榮于腦,頭部失養而引發眩暈。患者眩暈發作時常伴神疲乏力、身體極度疲倦,面色蒼白或萎黃如失色紙張,還有心悸失眠、心跳加快、少氣懶言、語聲低微等癥,舌質淡、苔薄白,脈象細弱。
腎精不足型:隨年齡增長,人體腎精漸衰;長期過度勞累、房事不節也會損耗腎精。腎藏精生髓,腦為髓海,腎精不足則髓海空虛,大腦失養引發眩暈。腎陰虛患者除眩暈外,還有腰膝酸軟、五心煩熱、潮熱盜汗等癥,表現為舌紅少苔;腎陽虛患者則畏寒肢冷、面色蒼白、夜尿頻多,伴有舌淡胖、苔白,脈象沉細弱。
辨證之后可用中藥調理
中醫治病強調辨證論治,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體征以及辨證結果,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個性化的藥方。
肝陽上亢者:天麻鉤藤飲堪稱 “平肝息風” 的良方。方中,天麻和鉤藤宛如兩位英勇無畏的 “平肝大將”,能迅速抑制上亢的肝陽,使上沖的氣血恢復平穩。黃芩、梔子清熱瀉火,助天麻、鉤藤一臂之力,清除體內的火熱之邪。牛膝則引血下行,將上逆的氣血引導回正常軌道,從根本上緩解眩暈癥狀。
痰濕中阻者:半夏白術天麻湯是常用的經典方劑。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白術健脾燥濕,二者攜手,能有效清除體內的痰濕之邪。天麻則負責息風止眩,使眩暈癥狀得以緩解。茯苓健脾滲濕,陳皮理氣化痰,共同輔助主藥,增強化痰祛濕、健脾和胃的功效,讓清陽之氣得以順暢上升,頭部重獲清爽。
淤血阻竅型:通竅活血湯加減應用。赤芍、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化淤,打通堵塞的經絡;麝香、老蔥通竅活絡,促進頭部氣血運行;生姜、大棗調和脾胃,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氣血兩虛型:歸脾湯是經典方劑。黃芪、黨參、白術、茯苓補氣健脾,促進氣血生化;當歸、龍眼肉養血安神;酸棗仁、遠志寧心安神,改善睡眠。全方共奏補益氣血、調養心脾之效。
腎精不足者:左歸丸或右歸丸可根據陰虛或陽虛的不同情況,精準補腎填精。左歸丸適用于腎陰虛患者,方中熟地、山藥、山茱萸等滋陰補腎之品,滋養腎陰,填補腎精。右歸丸則針對腎陽虛患者,以附子、肉桂、鹿角膠等補腎助陽之藥為主,溫補腎陽,讓腎陽重新煥發生機,滋養髓海,緩解眩暈。
非藥物療法也有輔助療效
中醫博大精深,其特色療法以獨特理論為基石,注重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于內調臟腑氣血,于外疏經絡筋骨,為患者提供多元且有效的健康調適途徑。
針灸推拿:針灸作為中醫傳承千年的瑰寶,通過刺激特定穴位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治療高血壓眩暈癥時,百會穴是關鍵,其位于頭頂正中,為陽氣匯聚處,針刺可升提陽氣、清利頭目以緩解眩暈。風池穴也常用,位于頸部后方,與風邪入侵相關,針刺能疏風清熱、通利關竅,暢通頭部氣血。推拿同樣有效,按摩頭部、頸部的風府穴、天柱穴可改善局部循環,減輕不適,促進腦部供血,讓患者快速輕松。
耳穴壓豆:耳穴壓豆是一種簡便易行且效果神奇的中醫特色療法。高血壓性眩暈相關的穴位如神門、肝、腎、降壓溝等,將王不留行籽用膠布固定在這些穴位上。患者只需每天自行輕輕按壓這些穴位,通過對耳部穴位的持續刺激,調節身體的臟腑功能,達到輔助降壓、緩解眩暈的目的。這種療法操作簡單,患者在家中就能輕松進行,為日常保健增添了一份便利。
日常也需做好調養
“三分治,七分養”,日常調養對于高血壓眩暈癥患者至關重要。通過生活細節的調整,能助力身體恢復,有效預防眩暈發作。
飲食有節:高血壓眩暈癥患者的飲食應遵循清淡、低鹽、低脂的原則。適量食用新鮮的蔬菜水果如芹菜、菠菜、山楂、海帶、黑木耳、蘋果、香蕉等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有助于降低血壓。同時,要嚴格控制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的攝入,減少鈉鹽的攝取量,每天食鹽攝入量最好控制在5克以下。
作息規律:良好的作息是身體健康的基石。患者務必保證充足的睡眠,每晚盡量在11點前入睡,讓身體在夜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復。熬夜如同在身體內埋下定時炸彈,會嚴重損傷肝腎,加重肝陽上亢的癥狀,導致眩暈發作愈發頻繁。適當午休,緩解工作的疲勞,對穩定血壓防止眩暈大有裨益。
情緒調節:情緒波動是高血壓眩暈癥的重要誘因。患者要保持心情舒暢、聽音樂、散步、下棋、與朋友聊天等都是緩解壓力、釋放不良情緒的有效方式。避免過度焦慮和生氣,保持平和的心態,為身體筑起一道堅固的盾牌,抵御疾病的侵襲,防止眩暈。
高血壓眩暈癥雖會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但只要我們深入了解中醫智慧,從中藥調理、特色療法到日常調養多管齊下,積極主動地應對,就能有效控制病情,顯著提高生活質量。不過,倘若眩暈癥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讓我們借助中醫的力量,踏上守護健康的征程,徹底告別眩暈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