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越大,壽命越長
一項發表在美國《科學報告》雜志的最新遺傳學研究發現,貓等哺乳動物壽命的延長可能與其更大的大腦和更復雜的免疫系統有關,人類及靈長類動物尤其如此。
由英國巴斯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分析了包括貓、熊貓和海豚在內的46種哺乳動物的基因組數據,并繪制出它們共有的基因圖,以揭示哺乳動物的進化差異。納入這些動物的最大壽命潛力(一個物種有記錄以來的最長壽命)數據后,研究人員確定了236個具有最大壽命潛力、在哺乳動物發育過程中起到顯著作用的基因組。其中,161個基因組與腦袋大和壽命長兩種表型顯著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大腦相對較大的海豚和鯨魚的最長壽命分別為39年和100年,而鼠類等大腦較小的動物只能活1~2年。此外,大腦較小但擁有更多免疫相關基因的哺乳動物也可能壽命較長,比如,鼴鼠大腦雖小,壽命卻可長達20年。
新研究結果表明,免疫系統功能和大腦大小在壽命的演變中發揮著核心作用。大腦體積不僅關乎智力水平,也是免疫系統和壽命長短的影響因素。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有助于深入理解衰老進程,并對癌癥等年齡相關疾病的干預和治療起到作用。
睡眠差,易痛經
約九成女性在月經期及月經前后會出現下腹疼痛、煩躁不安等不適。近期,日本廣島大學和新潟健康福祉大學在《英國醫學雜志·開放版》發表研究稱,月經導致的不適程度與睡眠質量有關,特別是痛經。
研究人員以日本850名18~25歲的女學生為對象進行了在線問卷調查,內容包括睡眠情況和月經困擾兩方面。根據匹茲堡睡眠問卷針對入睡時間、夜間覺醒頻率等進行評估后,參與者被分為睡眠質量正常組和下降組;月經困擾主要考察了3個時間點:經前、經期和經后,并以月經困擾問卷分數評價嚴重程度。結果顯示,與睡眠質量正常組相比,睡眠質量下降組的月經困擾問卷得分更高,經前、經期和經后的癥狀都比較嚴重。特別是經期前后的注意力不集中、經期的疼痛與睡眠質量密切相關。
以往研究發現,睡眠時間少的人痛經更嚴重,本次研究則證實,睡眠質量也會對月經癥狀產生影響。因此,保持充足睡眠和良好睡眠質量,可作為減輕月經困擾的措施之一。
過量飲酒,早亡13年
飲酒傷身,但這個傷害到底有多大?巴西圣保羅大學醫學院發表在美國《神經病學》雜志的新研究顯示,每周飲酒超過8杯的人,不僅面臨更高的腦損傷風險,平均壽命還會比滴酒不沾者縮短13年。
科研人員對1781名平均死亡年齡為75歲的已故者進行了腦部解剖,并結合家屬提供的飲酒史,將參試者分為非飲酒者、適度飲酒者(每周≤7杯)、重度飲酒者(每周≥8杯)、已戒酒者4組。研究發現,與從不飲酒者相比,重度飲酒者出現血管性腦損傷(如小動脈硬化)的風險高出133%,戒酒者風險高出89%,適度飲酒者高出60%。值得注意的是,重度飲酒者平均壽命較非飲酒者減少13年;即使戒酒認知能力也很差。
該研究領導者、圣保羅大學醫學院阿爾貝托·費爾南多·奧利韋拉·茹斯托博士說:“酒精會通過損傷小血管導致腦血流受限,進而引發不可逆的神經退行性病變。過量飲酒的影響可能持續數十年,最終導致記憶衰退和早逝。”這一發現為戒酒相關的公共衛生政策提供了關鍵證據,研究團隊呼吁,應將腦健康指標納入飲酒風險評估體系,加強針對酗酒危害性的預防宣教,如限制酒精銷售、提高酒稅、開展公眾教育等。
癡呆癥容易“父傳女”
遺傳因素會影響阿爾茨海默病的患病風險,但二者關系存在性別差異。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父親患病或者母親患病,遺傳給子女的風險是不一樣的。研究已刊發在近期出版的美國《神經病學》雜志上。
研究人員對243名有阿爾茨海默病家族史的老年人進行了為期10年的跟蹤觀察。這些老人的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他們本人也被視為高風險人群。在觀察期間,研究人員定期對老人進行腦部掃描,以跟蹤其腦內Aβ蛋白和tau蛋白的沉積情況。一般認為,Aβ蛋白形成斑塊或tau蛋白形成神經纖維纏結,都會危害神經元。觀察結果顯示,當父親患阿爾茨海默病時,其腦部的Aβ蛋白和tau蛋白沉積會更嚴重;母親患阿爾茨海默病則對腦部影響不大,其認知能力展現出更強的韌性。換言之,如果一個人的父親患有阿爾茨海默病,那么其本人的患病風險可能更高。
此前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女性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顯著高于同齡男性。結合上述成果,研究人員認為,阿爾茨海默病容易出現“父傳女”現象,父親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女性,尤其應當提高警惕。此外,醫生在制訂個性化干預方案時,也應當考慮性別和父母病史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