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涉外商貿業務日益繁榮,學術界競相編撰商務翻譯教材,以培養涉外商貿人才,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文章基于涉外商貿實踐,舉隅商務英語翻譯教材中存在一些語用偏誤,詳析其偏誤成因,探討教材編撰應具備的特性,以期進一步提升教材編撰質量,提升中國進出口商貿人才的培養質量。
關鍵詞:商務翻譯;語用偏誤;教材編撰;教材特性
一、引言
自教育部2007年3月批準國內高校開設商務英語專業以來,截至2024年,國內有428所高校開設了商務英語專業[1],以適應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對涉外商貿人才的需求。由于人才培養少不了教材,因此,學界競相編撰商務翻譯教材,譬如,苑春鳴、梁雪松、車麗娟、李明、房玉靖、段云禮,陳娟、彭萍、郭曉燕等學者先后編撰出版了商務翻譯教材。這些教材涵蓋了國際貿易、金融、營銷、法律等諸多領域的知識和翻譯技藝,有利于學生掌握相關的商貿知識和翻譯技能。然而,許多教材存在一些帶有共性的翻譯或語用偏誤問題。這不僅影響涉外商貿信息的準確傳遞、引發文化誤解或商貿糾紛,而且也會影響商貿業務的順利開展,并有損從業人員的行業形象。因此,筆者基于多年的涉外商務貿易實務經歷和高校商務翻譯教學經驗,舉隅教材中翻譯或行文表達的語用偏誤,分析它們的成因,探討教材編撰應具備的特性,以期拋磚引玉,提升商務翻譯教材編撰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因篇幅限制,下面所有舉例均省略了一些內容,省略的內容可參見文末參考文獻中對應的教材。
二、商務翻譯教材中語用偏誤舉隅
(一)涉外商務信函中的語用偏誤
在一些商務翻譯教材中,商務信函的譯文常常存在一些翻譯的語用偏誤,這些語用偏誤,不符合涉外商務貿易的真實場景,會導致信函接收方的誤解或有損信函撰寫方的行業素養和公司形象的塑造,不利于涉外商務貿易的開展。
例1:
Attention:Mr.Arnold Simpson, Sales Department
Dear sirs,
Re:SHEEP WOOL
...
Yours faithfully [2]41
分析:這個例子中,Dear sirs有兩種語用偏誤值得探討。首先,稱呼語Dear sirs與實踐中的表達不符。這封信函從內容上看,應該不是天津地毯進出口公司與澳大利亞Messrs.Williams amp; Warner公司之間的第一次信函往來,因為信函中雙方已經談到了具體的訂單,即文中的our Order TC303 of 30 September for 50M/T Sheep Wool,說明雙方的工作人員之間已經不再陌生了,不應該使用稱呼語sir, sir是在不知對方姓氏的情況下對男性的尊稱。從國際商貿實務來看,信函左上角既然寫了Attention:Mr.Arnold Simpson, Sales Department,表明收件人是Mr.Arnold Simpson,就應該把Dear sirs改為Dear Mr Simpson,或Dear Mr Arnold Simpson作為稱呼語。其次,如果不知道對方姓氏,也不知道收件人性別是男是女,就應使用Dear Sir or Madam作為稱呼語,或To whom it may concern (敬啟者)。如果使用了Dear sirs or madams,就屬于語用偏誤了,因為根據涉外商貿實踐慣例,負責接受處理信函內容的人只能是某個人,不可能幾個人同時負責一份信函的內容處理和回復。
此外,此信函結尾語Yours faithfully 表達很正式,在日常的中外公司涉外業務員的商務信函往來中,這種表達不利于拉近商貿雙方聯系人的心理距離。根據筆者多年的國際商貿從業經驗,使用Kind regards 或 Best wishes或Have a nice day!等表達作為結尾敬語很盛行,相當于中國信函中的“祝好”之類的表達。
例2:
Dear Sirs,
We are writing to you at the suggestion of our Commercial Counselor’s office of the Embassy in your country.We take the liberty ...to Europe and Japan[3]21.
分析:首先,此例的語用偏誤與例1的語用偏誤一樣,都出現在Dear Sirs 和 Yours faithfully的表達上,可改為Dear Sir or Madam和Kind regards之類的表達,緣由在例1中已闡述。其次,信中的人稱代詞用“we”也是語用偏誤。在國際商貿慣例中,信函的溝通一般是一對一,即收信人是具體的某個人,寫信人也是具體的某個人。因此,例2信函中的人稱代詞用“we”指代太泛,應改為“I”。此類問題在例1中也存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商務英語翻譯(漢譯英)》第259—260頁也有上述語用偏誤,此類語用偏誤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編撰者使用的一些例子或素材未能貼近真實的商務貿易場景。
例3:
原文(1):由“維多利亞”輪運走/運來/承運的最后一批貨將于10月1日抵達倫敦。
譯文(1):The last batch per /ex/ by S.S “Victoria” will ...on October 1 (S.S.=steamship)
原文(2):該貨輪于11月10日由“東風”輪運出,41天后抵達鹿特丹港。
譯文(2):The goods shall be shipped per M.V.“Dong Feng” ...at Rotterdam in 41 days.(M.V=motor vessel) [2]88
分析:原文(1)中的貨輪英譯為steamship,這是語用偏誤。“steamship”指的是使用蒸汽動力的船。這個詞來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時的船是通過燃燒煤炭產生的蒸汽來驅動船上的蒸汽機,從而推動船航行。隨著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內燃機和其他類型的動力系統的出現,蒸汽動力船變得很少見。在當今的國際商貿中,通常使用vessel這個詞來指承運貨物的貨輪或承運集裝箱的大型船。筆者在與外商的商貿信函往來中,未見外商使用steamship或縮寫成 S.S來表達貨輪,都是使用vessel這個詞。原文(2)中的輪船英譯為M.V.“Dong Feng” 也是語用偏誤。在國際商貿業務中,沒有人用Motor vessel 翻譯“貨輪”, 都是使用vessel表達。“東風” 作為貨輪的名稱,除非約定俗成,一般都是連寫成Vessel Dongfeng,如果分開寫成Dong Feng , 在視覺上會讓外商誤認為此貨輪是以人名命名,或認為船公司老板姓Feng,名Dong.
(二)涉外商務合同中的語用偏誤
涉外商務合同翻譯或表述的準確性能夠幫助買賣雙方正確理解合同條款的含義,確保雙方對合同內容有統一的認識,避免因語言障礙而產生誤解或沖突。因此,在英譯商務合同時,要注意譯文結構的嚴謹性、語義的嚴密性[4]34。高質量的合同翻譯或表述是國際商貿合作的基礎,它有助于建立和維護良好的國際商貿關系,促進跨國商貿合作。
例4:
原文:如果買方未能向賣方提供如上規定的信用證,賣方有權選擇轉售合約規定為買方的貨物,或推遲付運和(或)隨時撤銷任何訂單,損失和風險由買方承擔。
譯文:If the Buyers fail to ...in the Sellers’ favor ..., the Sellers shall have the option ...on the account of the Buyers or ...on the Buyers’ account and risk[5]175.
分析:此例譯文中的買方用了復數形式(Buyers),賣方也用了復數形式(Sellers),這是語用偏誤,不符合國際商貿合同的通行慣例。一般參與商貿合同的買賣雙方都是單個的實體,這樣才容易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國際商貿合同的買方和賣方是多個實體參與并簽名的很罕見,因為多個實體參與涉外商貿合同的買賣,不但容易混淆各個參與方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而且容易使得合同的所有參與方對合同條款的理解和執行難達一致,從而引發爭議。此外,根據此例的中文可知,買方只開設一張信用證,而信用證中的買方和賣方一般都是單個的實體。因此,上述譯文中的Buyers和Sellers應修改為單數,同時把any orders 相應地改為單數,把on the account of 中的定冠詞the去掉,這樣才符合國際商貿合同行文方式慣例。
例5:
原文:責任方應盡快將發生不可抗力事故的情況以電傳或電子郵件的方式通知對方,并于14天內以航空掛號信將有關當局出具的證明文件提交另一方確認。
譯文:The prevented party shall notify the other party of the occurrence of a force majeure event by telex or e—mail ...and shall send by registered airmail, within 14 days thereafter, to the other party ...by the other party[5]288.
分析:從涉外商貿實踐看,此例中的中文和英文有兩處語用偏誤。一是“電傳”(telex)這種通訊交流方式早已被傳真和電子郵件替代。筆者20多年前在外企從事涉外商貿業務時,公司就已采用傳真和電子郵件方式傳遞雙方的往來商務信息,當今的公司傳真也使用得少了,主要使用保密性好、方便快捷的電子郵件傳遞日常商務信息。二是國際商貿活動中,采用航空掛號信方式寄送單證或樣品的方式已經被快遞公司取代。涉外商貿業務中,知名的快遞公司有美國的UPS公司、Fedex公司, 以及德國的DHL公司。這些能提供上門收件服務的快遞公司,具有服務網點多、寄送速度快、安全性高、可追蹤性強的特點,早已成為國際商貿中商家寄送樣品和單證的普遍方式。因此,為了使教材的教學內容與時俱進,與真實的商務貿易運作接軌,例5的原文應去掉“電傳”兩字,把“航空掛號信”改為“快遞”兩字。相應的譯文中需去掉telex,并應把“by registered airmail”改為“by courier”。
(三)涉外商貿其它領域的語用偏誤
涉外商貿其他領域也有不少語用偏誤,限于篇幅,僅舉產品包裝領域中的一例。譬如,產品包裝用的紙箱在商務翻譯教材中常常翻譯為carton, 這個違背了商務英語的表述需要清晰、避免歧義的原則。carton這個詞沒有清晰地表明是single—wall corrugated carton 還是double—wall corrugated carton, 這兩種紙板厚度不同的包裝紙箱對產品的保護力度不一樣,因而紙箱價格不同。如果教材編撰者有商貿從業經驗,就會在翻譯時,根據具體的裝箱產品,選擇single—wall corrugated carton 或者double—wall corrugated carton來翻譯紙箱,方便對方知曉采用的具體紙箱規格,這樣的表述或譯文就能體現商務英語語義表述清晰準確的原則,不可按字面翻譯為泛指的包裝紙箱carton。
三、商務翻譯教材的編撰特性探賾
從上述可知,商務翻譯教材中有一些內容、表述、用詞等與真實的涉外商貿實踐有出入,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編撰者的疏忽,也可能是編撰者行業實務經驗不足。孫玉超等經過調研,發現國內多數商務英語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沿用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教材理論架構和大綱設計,教材內容缺乏創新,甚至連目錄、章節都大同小異[6]57。
當前多數商務翻譯教材也存在這方面的問題。此外,雖然商務翻譯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但翻譯并非一種盲目的文字行為,它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受一定的翻譯理論指導與影響的[7]52,因此,翻譯教材的編撰需要考慮理論與實踐的互動問題[8]69,要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互動,編撰者不僅需要具有較好的商貿學術理論知識,還需要具有一定的涉外商貿行業實踐經驗,才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避免出現類似上述的語用偏誤、教材目錄結構雷同、創新不足的問題。既具有學術理論素養,又具有商貿行業實務經驗的編撰者更能構思出能讓學生學以致用的教材內容,更能突出涉外商貿工作所需掌握的內容和技能,避免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具有實務經驗的編撰者能對眾多的參考文獻和素材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為學生過濾掉不合時宜的素材和行文表達,使教材內容緊貼涉外商貿的真實運作,提升教材的實用性和準確性。
在具有商貿學術理論知識和涉外商貿行業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編撰者應確保編撰的商務翻譯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性:(1)內容的專業性——確保教材內容涵蓋商務翻譯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2)內容的實用性——教材內容應該貼近真實的商務翻譯活動,引入真實案例和實用的商貿材料,幫助學生提升實際應用能力;(3)內容的時代性——隨著商貿實踐環境的不斷變化,教材內容應反映較新的商貿運作趨勢和翻譯技藝;(4)圖文的多樣性——克服傳統紙質文字作為教材信息內容的載體的單一性,教材內容可融合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模態形式呈現,立體化、多渠道、多模態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文字呈現知識點、圖片生動展示案例、音頻帶來真實語音素材、視頻展示實際場景,讓學生在不同信息呈現的模態下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識,提升學習效果。這些特性對提高商務翻譯教材編撰質量大有裨益。
四、結語
21世紀以來,我國出版社的商務翻譯教材,大都具有時代氣息,在為學生獲得商貿專業知識、精進翻譯技能、增強涉外商貿交際能力、拓寬國際商務視野、促進商貿人才國際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一些內容、表述、用詞上仍有語用提升空間。商務翻譯教材的編撰者不僅需要具有商貿方面的學術理論知識,還應具有涉外商貿的從業經驗,這對提升教材內容的專業性、實用性、時代性、多樣性方面大有裨益。專業性、實用性、時代性、多樣性是今后編撰商務翻譯教材應具有的特性,這是提升涉外商貿人才培養質量,增強企業商貿信息海外傳播力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 大學生必備網.哪些大學有商務英語專業——開設商務英語專業的大學名單一覽表[EB/OL].[2024-05-11].https://www.dxsbb.com/news/10126.html.
[2] 房玉靖,劉海燕,葉惠玲.商務英語翻譯教程:第2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
[3] 湯靜芳.商務英語翻譯[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0.
[4] 張永中.商務英譯隱形偏誤的文化闡釋[J].中國科技翻譯,2018(2):34-36+13.
[5] 李明,陳淮民,陳建民.商務英語翻譯(漢譯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孫玉超,屈婷.高校商務英語教材的出版發展探討[J].出版廣角,2018(19):56-58.
[7] 何剛強.取精用弘,圖遠務實——簡談翻譯碩士專業教材《筆譯理念與策略精講》編撰原則[J].中國翻譯,2009(1):51-53.
[8] 許鈞.關于新時期翻譯教材建設的若干思考[J].當代外語研究,2023(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