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4 月 17 日至 19 日,江西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 5名成員,在副會長賴慶、熊河水帶領下,從南昌奔赴吉安、遂川、永新等地,開展紅色學習考察。
4月的江西,山青水碧。在吉安市,我們首先見到熊會長摯友丁仁祥。丁仁祥年逾古稀,在紅色歷史研究領域建樹頗豐,身兼數職,退休后仍投身紅色歷史文化工作。
丁老師先帶大家到青原區值廈鎮政府東固畬族鄉,考察羅炳輝起義舊址。東固地處五縣交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作為早期革命根據地,踐行“工農武裝割據”,獲毛澤東、陳毅高度評價,還曾是中央蘇區“第一模范區”。
青原區有諸多與新四軍相關事跡,以羅炳輝、胡立教、梁興初將軍為代表。羅炳輝生于云南,1915年入滇軍,1929年入黨并在吉安起義,后任多職,參加反“圍剿”、廣昌保衛戰等,抗日戰爭時期開辟皖東抗日根據地,1946年在山東逝世,是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
在東固鄉領導陪同下,考察小組參觀羅炳輝起義舊址(舊祠堂)。隨后,考察小組依次考察東固黨校紅色培訓基地、平民銀行舊址、會師舊址、二十軍軍部舊址,了解富田事變及胡立教革命歷程,參觀東固革命根據地紀念館舊址。東固根據地也是反“圍剿”戰場,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誕生奠定了基礎,其建設經驗具有重要價值。
毛澤東對東固感情深厚,陳毅也曾賦詩稱贊。東固革命根據地創建發展是共產黨人探索革命道路的重要部分,其秘密割據與武裝斗爭結合、黨對軍隊領導形式豐富了毛澤東思想。
第二天,考察小組前往遂川縣。在縣博物館館長黃淑群等人帶領下,了解碧州三年游擊戰爭情況。紅六軍團西征后,敵人“圍剿”
湘贛革命根據地,留在遂、萬、泰邊境人員與各方失去聯系,開展游擊戰爭。戰士們在良碧洲鄉山上搭棚安營,組建游擊隊,以碧洲山脈為依托堅持戰斗。1938年春節后,新四軍駐吉安通訊處主任韋瑞珍奉命尋找游擊隊洽談改編,危秀英等人協助處理下山改編問題,游擊隊員接受改編。3 月,賀國華率游擊隊 30 余人下山,編入新四軍軍部通信連,奔赴抗日前線。
當天下午,考察小組在丁老師和當地領導陪同下,考察遂川縣城工農兵政府舊址、革命歷史陳展、草林紅色圩場、毛澤東詩詞紀念館以及新江鄉橫石紅六軍團西征出發點。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搖籃,眾多老一輩革命家在此奮斗,走出56位開國將帥。井岡山斗爭實踐對中國革命道路探索和黨、軍隊成長意義重大,井岡山精神跨越時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井岡山精神和蘇區精神的重要性。
連日考察,考察小組行走在井岡山這片紅色故土,追尋先輩足跡,重溫英雄氣概,采集紅色素材,感受井岡山精神。考察小組此次學習考察,是重溫歷史、凈化心靈的歷程。
(責任編輯 李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