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5月中旬,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成立,張云逸兼任指揮。6月15日,中共中央任命徐海東為江北指揮部副指揮。7月1日,江北指揮部以第四支隊第八團為基礎,擴編成第五支隊,羅炳輝任司令員,轄第八、第十、第十五團。整編后的第四支隊由徐海東兼任司令員,轄第七、第九、第十四團。
根據江北指揮部的統一部署,第四支隊在皖東津浦鐵路以西的定遠、鳳陽、滁縣、全椒一帶展開,經過2個多月的連續戰斗,開辟了以定遠藕塘為中心的皖東津浦路西游擊根據地。
第五支隊成立后,第八團第二營和戰地服務團一部,率先越過津浦鐵路,在盱眙、天長、來安一帶偵察。7月,第八團第三營為先頭部隊,向津浦路東地區挺進。8月,司令員羅炳輝、政治委員郭述申率第八、第十五團和支隊機關相繼到達津浦路東。不久,第十團也進入津浦路東,全支隊在來安、天長、揚州、盱眙、嘉山、儀征、六合等地展開。
一打來安城,伏擊日偽軍
第五支隊剛到津浦路東就遭遇駐滁縣的日軍獨立混成第十三旅團步兵第六十五大隊一部及偽軍共300余人向來安縣城進犯。日軍企圖以來安為依托,一舉殲滅在來安、滁縣地區活動的新四軍,切斷我路東、路西的聯系,逼迫第五支隊退回路西。9月3日,日偽軍來犯,司令員羅炳輝決心乘敵立足未穩,狠狠地打一仗,挫一挫敵人的銳氣。他立即部署部隊在來安西南、西北的大路兩側占據有利地形,打一個伏擊戰。當日偽軍進入伏擊圈時,羅炳輝一聲令下,打得敵人猝不及防,慌張應戰,戰斗一直從下午持續到天黑。
新四軍作戰勇猛,氣勢壓人,日偽軍摸不清新四軍的實力,不堪久戰,連夜躲進來安城。當晚,第五支隊第八團第二營摸進城里,出其不意地在日偽軍駐地進行襲擾。然后,迅速撤離。日偽軍白天損兵折將,晚上又遭打擊,慌亂之中竟然自己互相打了起來。
日偽軍連續2天被襲擊,惶恐不安,不得不棄城而逃。此役共殲斃日偽軍100余人,新四軍于6日收復來安縣城。這是第五支隊挺進皖東敵后的第一仗,首戰告捷,士氣大振。
二打來安城,夾擊日偽軍
為了建立皖東抗日游擊根據地,第五支隊遵照上級命令,在羅炳輝司令員的率領下,由來安轉移。11月20日,日偽軍一部400余人乘來安縣城空虛之機,再次占領來安城。另一部日偽軍則隱蔽在距縣城十多公里的百石山,準備從背后伏擊新四軍第五支隊。
羅炳輝司令員得到情況報告后,親率主力于深夜繞過百石山,避開伏兵,直搗來安,出其不意地殲滅城內日偽軍一部。接著,又在城外痛殲從百石山趕來支援的敵人。日偽軍被內外夾擊,不得不棄城而逃,第五支隊重新收復來安城。
此次戰斗,擊斃日少佐指揮官1名,殲敵200余人。第五支隊在皖東的連續勝利,為立足皖東、開辟皖東、發展皖東打下了基礎,繼而逐步開辟了以半塔集為中心的皖東津浦路東抗日游擊根據地。
三打來安城,“火葬”日偽軍
1939年下半年以來,日軍為鞏固其占領的地盤,大批擴充偽軍,以保障津浦鐵路的交通運輸安全。同時,積極推行“以華制華”“以戰養戰”政策,在華東對新四軍和抗日根據地進行頻繁的“掃蕩”與經濟掠奪。
1940年5月27日夜,日偽軍行蹤詭秘,出動2000余人,攜帶野炮2門、山炮4門、迫擊炮數門、擲彈筒30余具、輕重機槍20挺、汽車30余輛,悄悄地進駐來安城,企圖以來安城為據點深入根據地搶掠糧食。
羅炳輝司令員得知情報后,決定以第十團一個營從來安城東南角運動,一連至毛家橋后分組行動,二連一部從正南方向主攻、一部掩護策應,三連至官沖實施機動。第八團一營一連由祁家崗向來安城西北角分組推進,二連向雙塘子前進,三連進至朱莊待命;二營一連從來安西北分組進攻,二連從來安東門主攻,三連在來安城東河岸待命。第八團一個營設伏于來安至滁縣公路打援,截擊由滁州方向增援的敵人和從來安潰逃的敵人。一切布置妥當,各部積極行動。
28日午夜,進攻部隊在黑夜里急速行軍,從西、北、南三個方向悄悄地進抵城下,一張鐵網在夜色中無聲地向來安城撒開。八團一營突擊連在老鄉的帶領下,在敵人防御松懈的東北角突入城內,各營突擊隊陸續到達。
29日凌晨,總攻開始,各突擊組越過敵人防線,沿街展開搜索敵人駐地,以勇猛的近距離作戰使日偽軍受到重大打擊,倉皇應戰。八團二營突擊隊相互配合,一路向西大街突擊,一路在東北角狹長的小巷內與敵人展開激戰。十團一營從東北角直沖青龍街口,日偽軍像過街的老鼠處處被打。八團一營直插西北角日偽軍指揮部,將院落包圍。因敵偽軍占據來安城后就趕筑了工事,居住的院子圍墻很高,再加上裝備精良,憑堅據守,負隅頑抗,使得新四軍進攻部隊久攻不下。
這時,天色泛白,時間不等人,八團一營的戰士們急中生智,在炸藥包里塞進硫黃,或將炸藥包外面用破布、稻草捆扎,然后澆上煤油投進院內。這種火攻的方法很奏效,敵人的屋頂、院內頓時大火騰空而起,爆炸聲、墻倒屋塌聲此起彼伏。其他突擊隊紛紛效仿。一時間,來安城內火光四起,日偽軍在火焰里爭相逃命、丟盔棄甲,甚至連鞋子都跑掉。
面對新四軍正面、側翼夾擊,敵軍被迫轉入混亂的撤退。數百名日偽軍連同他們長期侵占來安城的計劃,都隨著這場大火而逝。從縣出動的援敵18輛軍車,也在百石山遭新四軍打援部隊截擊。此次戰斗共殲日偽軍200余人。當潰竄城外的殘敵與其增援部隊會合卷土重來時,攻城部隊早就撤出來安城轉兵西進
跟隨部隊指揮戰斗的羅炳輝司令員風趣地說:“日本侵略者喜歡火葬,這次是真的‘火葬’了!”隨后,第五支隊各部在津浦鐵路南段展開破襲戰,拔據點、炸鐵路,連續襲擊了烏衣、擔子街、滁縣、沙河集、張八嶺、嘉山等據點。百里鐵路線上,戰斗此起彼伏、相互呼應,粉碎了日軍的搶糧計劃,也有力地配合支持了路西軍民的反“掃蕩”斗爭。
新四軍三打來安城,使日偽軍心驚膽戰,讓新四軍聲威大震,極大地鼓舞了根據地軍民的抗日斗志。從那以后,日偽軍攝于新四軍的聲威,再也不敢輕易來犯,淮南路東抗日根據地得到日益鞏固和壯大。
作者系安徽金寨干部學院原副院長責任編輯: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