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教育集團2021年基線調查顯示,僅29.7%學生能將課堂所學道德認知轉化為日常行為,凸顯評價與育人的嚴重脫節。基于此,我們提出“三維四階”評價模型,探索素養導向下小學道德與法治綜合評價的校本化實踐路徑。
搭建“三維四階”評價模型
構建“三維式”綜合評價體系。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評價方式不能局限于書面測驗,而要突出過程評價,關注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和學生在生活中的實踐應用,形成多維度、全過程的綜合性評價體系。依據《小學道德與法治綜合評價指南》和《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 年版)》,我們堅持素養導向,從評價內容、評價項目、效果展示三個維度對綜合評價體系實施優化,探索構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分項等級綜合評價框架。
研制“分項式”素養評價細則。學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對應年級教材要求研制了以“學習態度”“認知水平”“實踐能力”為評價分項的各年級評價操作細則。以六年級評價操作細則為例,“學習態度”具體安排了“課前一備一讀”“課前搜集資料”“課中專心傾聽”“課中自覺合作”“課后實踐”五個項目。“認知水平”則包括“日常認知作業”“綜合能力考評”。“實踐能力”具體安排了“法律故事會”“我是小法官”“解密身份證”等主題實踐活動。每個方面100星,通過自評、他評、師評、家長評等多元方式進行評價。為進一步促進學生知行合一,思政教師結合學習內容和要點,對應學生日常行為表現、情感態度等根據評價操作細則完成評價任務。學期結束時,教師針對學生實踐能力中的學業水平和過程表現以及進步指數給予評價,自動生成學生電子個人檔案、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單,直觀呈現學生該學科等級評價及期末總評,教師和家長可以掃二維碼查看或導出打印。
開發特色評價工具
我們開發了“跟蹤+聯動+激勵”的全領域表現記錄工具,支持教師觀察、記錄和分析學生實踐歷程,為學生德性實踐提供方向指導和方法指導。
評價量表:“跟蹤式”全過程輻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態度、情感、努力程度和創意表現,都是課標對學生評價的關注點,這些關注點存在于課前、課中和課后。因此教師在執教時可以結合道德與法治學科內容設計課前、課中、課后等學評單,并借助這些學評單,力求將抽象的價值感與理解可視化,促進學生將“經驗與知識進行關聯、轉化”,對學生“實踐能力”適時跟蹤,關注學生思想品行的發展與進步。例如:教學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十二課《低碳生活每一天》時,教師借助課前預學單、課中助學單、課后導行單,以始為終,“三單”合力,全面關注、診斷、改善學生不同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體現“教學評”一致性。
多維評價:“聯動式”全主體協同。我校建構了聯動式全主體協同多維評價體系,評價主體由“單向”走向“多向”,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在不同時間評價學生,實現多場景、有梯度、分層次評價。一是數據驅動,搭建評價管理平臺。科學的評價需要依靠大量評價證據支持。學校通過建立“實踐創新”開放性評價平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以“數字賦能”立軸的過程性評價,改變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憑借“素養表彰”樹標的展示性評價,發掘學生發展的潛力。綜合教師、家長的日常評價,學校教師端、家長端的評價數據以及學生課堂參與、日常認知作業、日常行為表現等方面的評價,以可視化的方式將學生道德學習和實踐經歷全方位、全過程展現出來,提高評價的客觀性和科學性。二是游園闖關,構建超時空評價場域。學校依托校園實景及低齡段特點設計“項目化”游園,改紙筆檢測為活動型評價,將評價空間從教室搬到校園中。基于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在學期結束前夕,學校組織低年級開展“項目化”游園活動。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學生手持游園評價卡,在游園闖關中完成綜合性評價。三是情境入題,涵養問題解決能力。針對中高段學生特點,學校依托情境設計評價考核,短時間、低成本有效考查學生認知水平與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將學校、家庭和社會中的“熱點話題”“難點話題”融入“大單元”場景,設計各類檢測項目,評價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
活動存折:“激勵式”全方面育人。學校設計了實踐活動存折,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可以分析自己在不同階段、不同活動中形成的各種形式的評價證據,選擇自己認為最能夠評價自己學習效果的證據,將其存入實踐活動存折,最后通過學校平臺展示學習成果。一是提供實踐支架。教師將課本拓展延伸,課后定期發布征集令,依托重陽節、清明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形成主題化活動,促進素養的習得與發展。同時將學生在表現性實踐測評中獲取的積分納入“秦溪少年”綜合評價。二是依托項目創評。學校依托二十四節氣,通過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等方式,組成評價連續體,提升學生創造力,進而實現科學思維的多維度發展,知識與實踐的統一,情感與責任的共進。三是創新進階模式。學校充分利用少年交通警察學校這一特色載體,結合各學段的教學內容設計警校訓練營活動,制定“小交警成長路線”。成長路線一共設5個營。借助警銜制管理模式,創新運用“爭星升銜”學生評價體系,學生可從“行為”“學習”和“特長”三方面獲得爭章卡,一定數量爭章卡可換取星級警員章,五星級警員由交警大隊輔導員親自授銜,形成文化、環境、制度、課程的立體化育人新樣態。
“立體式育人”評價成效
在綜合評價的校本化實踐過程中,我校榮獲多項榮譽稱號,如國防教育示范學校、浙江省“一校一品”特色示范學校、浙江省健康促進學校(金牌)、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點等,相關課程和案例獲得省級認可。學校少年警校雛鷹大隊榮獲浙江省雛鷹紅旗大隊。《小交警成長記》被評為浙江省精品微課程;《實景闖關:萌兔童話樂園歷險記》被選為浙江省非紙筆測評案例;《少年警校校本課程》被評為麗水市精品課程。同時,學校校本課程建設及評價改革吸引了眾多院校前來學習交流,提升了學校品牌影響力和社會滿意度。
為有效實施素養導向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并踐行知行合一的素養發展評價理念,我校持續對校本化實踐方案進行優化:制定“分項式”的素養評價細則,依托“跟蹤+聯動+激勵”的全領域評價工具,形成“立體式育人”的評價特色,努力構建一個科學、系統、高效的素養評價體系,最終實現以評價促進學生素養的全面提升。
(作者單位:浙江省龍泉市南秦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