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明確提出“各門課程用不少于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跨學科主題學習成為中小學推進、落實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對于教師而言,思考如何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成是其首要任務。
價值認同
培養學生跨學科素養。跨學科素養是指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多個學科的知識、技能和思維方式,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它強調打破單一學科的局限,通過學科之間的融合與協同,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是一種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模式,通過整合多學科知識,圍繞一個主題展開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創新思維以及溝通協作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跨學科素養。
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數學教學方式單一,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跨學科主題學習通常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作為主題,如“校園植物的多樣性”“校園運動會的籌備”“家鄉的美食”等。這些主題不僅具有現實意義,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和生動有趣的主題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的學習任務通常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問題。這種綜合性任務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收獲成就感,同時感受到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
增強學生知識理解與應用能力。跨學科主題學習通過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內容的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多角度理解數學概念,打破學科界限,促進知識的深度理解。通過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理解數學知識,將數學知識置于更廣泛的背景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學習“位置與方向”時,教師可以結合語文、美術等學科,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描述、圖形繪制等方式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跨學科主題學習強調知識的應用,通過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運用數學知識。例如在“逛超市”主題活動中,學生通過模擬購物場景,運用數學知識計算價格、找零等。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還培養了他們的實踐能力。
困境分析
跨學科課程設計難度較大。跨學科主題學習要求教師將多個學科的知識進行有機整合,設計出既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又具有綜合性和趣味性的課程內容,對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各學科的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尋找學科之間的關聯點,合理安排教學活動,這一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數學教師跨學科素養不足。小學數學教師大多接受的是單一學科的專業教育,在跨學科知識和教學方法的掌握方面存在不足。部分教師缺乏其他學科的知識儲備,難以在教學中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同時,教師在跨學科教學的組織、管理和評價等方面也缺乏經驗,影響了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施效果。
跨學科教學資源相對匱乏。跨學科主題學習需要豐富的教學資源支持,如教材、教具、多媒體資料、實踐場地等。然而,目前市場上專門針對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教材和教學資源相對較少,教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收集和開發教學資源。此外,學校的實踐場地和設施無法及時滿足跨學科主題學習的需求,限制了學習活動的開展。
跨學科主題學習評價滯后。以往的數學教學評價主要關注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而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評價需要綜合考慮學生在多學科知識運用、能力發展、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表現。目前缺乏一套完善的跨學科主題學習評價體系,評價指標和方法不夠科學合理,難以全面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發展水平。
策略實施
打破學科界限,重整課程資源。首先,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資源,通過深入研究數學教材和其他學科教材,挖掘其中的跨學科元素,將相關內容進行整合。例如在學習數學教材中的“統計”知識時,可以結合語文教材中的調查活動,讓學生運用統計方法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其次,教師應善于開發生活資源,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將生活中的素材引入課堂。最后,教師要善于利用網絡資源。互聯網上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收集與跨學科主題學習相關的圖片、視頻、課件等資料,為教學提供支持。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網絡獲取信息,開展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
更新教師觀念,加強教師培訓。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主動學習跨學科主題教學理論和方法,關注教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動態。教師要通過閱讀專業書籍、學術期刊,參加線上線下學習交流活動等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一方面,學校可以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專題培訓,邀請不同學科的專家進行講座和指導,幫助教師拓寬知識面,提升跨學科主題教學能力。例如開設語文、科學、藝術等學科的基礎知識培訓課程,讓教師了解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另一方面,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師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教學實踐研討活動,分享教學經驗和案例,共同探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教師通過觀摩優秀的跨學科主題教學課例,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拓展資源渠道,建立合作機制。成立由數學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共同組成的跨學科教學團隊,團隊成員之間定期進行交流和研討,共同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課程,分工協作開展教學活動。例如在“小小建筑師”主題學習中,數學教師負責指導學生進行圖形測量和計算,美術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建筑模型的設計,科學教師講解建筑結構和力學原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因素進行合理分組,讓學生在小組中相互交流、討論、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協作能力。
開展多元評價,完善評價體系。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和應用,還要評價學生在跨學科主題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參與度、合作能力、創新思維等。例如在“校園植物調查”主題學習中,評價指標可以包括學生對植物分類知識的掌握程度、調查數據的整理和分析能力、小組合作的表現以及對植物保護的意識和態度等。教師評價要注重過程性評價,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和指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自評、互評。這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學習情況,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促進自我反思和相互學習。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吳家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