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的知識點多,知識點相互關聯并形成獨特的體系結構。對于小學生來說,完整把握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并非易事。在復習時,學生極易陷入知識的“迷宮”,或者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思維導圖能將繁雜的知識點以直觀的圖形呈現,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習效率和數學水平。
建立知識體系。在“數與代數”的復習中,教師引導學生以“數與代數”為中心主題構建思維導圖。首先,從整數、小數、分數這三大數的類型展開一級分支。然后,在整數分支下,細分整數的認識、整數運算、整數的性質。以此類推,在每個知識點下面再分設內容的講解。由此,學生可以清晰地認識數與代數之間知識點的從屬關系與內在聯系,在腦海中形成了明確的知識脈絡,從而提升復習效率。
培養發散思維。小學階段的數學復習課不僅僅要鞏固學生的知識,更要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思維導圖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思維空間,激活發散思維。
在復習應用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例如:在經典的工程問題中,我們可以以“解決工程問題”為中心構建思維導圖,可以從工作總量單位“1”的角度出發,也可以從“X”進行出發,或者從時間比與效率比的關系入手思考。通過思維導圖,學生的不同解題思路得以可視化。大家在交流討論中拓寬了思維視野,學會從多種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提升了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在數學概念的復習課中,思維導圖同樣可以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比如,在百分數教學中,教師以百分數為中心,通過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互化,引導學生建立百分數的數學概念,同時厘清其與其他類型數字形態的異同。這種方式避免了從概念到概念的生硬方式,將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和相關知識點串聯起來,加深了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數學發散思維。
培養自學能力。對于學生來說,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數學課的復習階段,學生可以根據所學內容自主繪制思維導圖。例如,在復習“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中,學生繪制單元導圖,記錄計算公式和推導過程,分析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既鍛煉了思維能力,也學會了歸納整理和自主復習的方法。在總復習階段,學生可以整合各單元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思維導圖。
數學學科具有專門的概念體系,重在訓練和考查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因此,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來說,適切的數學思維和教學方法顯得至關重要。思維導圖這一教學工具的助力,可以幫助教師將抽象凝練的數學原理和知識點以直觀可感的形象表達出來,這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偏好,有利于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水平和核心能力。與此同時,教師應注意從生情和學情出發,把握教學的節奏,找準每個學生的難點,讓思維導圖既體現數學的基本知識脈絡,也能有針對性地體現特色內容,回應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工具和環境,讓學生在對比和思考中掌握相關知識。
(作者單位:西安市碑林區景龍池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