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教學實踐中,學科知識的傳授往往占據主導地位,情感教育常被忽視。隨著教育理念的革新,情感元素在學科教學中的育人價值逐漸受到重視。在學科教學中融入情感元素,構建富有溫度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真正發揮學科教學的育人功能。
理論基礎
人本主義教育理論。該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情感、價值和潛能,認為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自我實現,教學過程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在高中學科教學中融入情感元素,能夠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感受到被老師尊重和理解,從而激發其學習動力和內在潛能,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
情感教育理論。該理論指出,情感不僅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的目的。情感對認知活動具有動力、調節和組織作用,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消極的情感則可能阻礙學習進程。在學科教學中發掘情感元素,通過情感的感染、激勵和陶冶作用,能夠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促進學生認知與情感的協調發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該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而這一過程離不開社會文化背景和情境的支持。情感作為情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為學生的知識建構提供動力和支持。在高中學科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富含情感元素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主動探索知識,有助于學生將新知識與已有經驗相融合,構建更完整、更深刻的知識體系。
育人功能
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學習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情感元素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語文學科教學中,講解古典詩詞時,教師通過聲情并茂地朗誦、對詩詞創作背景和情感內涵的深入剖析,將學生帶入詩詞所描繪的意境中,使學生感受到文學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愛。在物理學科教學中,以航天員的傳奇故事為切入點,如講述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進入太空的歷程,讓學生了解航天員探索的艱辛,激發學生對航天物理學科知識的探索欲,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求學。
塑造健全人格,培育積極情感態度。各學科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育資源,能夠為學生人格塑造提供養分。比如:在語文課《沁園春·長沙》的教學中,教師飽含激情地范讀課文,同時播放激昂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朗讀中初步感受詩歌的磅礴氣勢。隨后學生自由朗讀,體會詩歌的節奏與韻律。教師著重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豪情壯志,感受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及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當今時代的責任,鼓勵他們樹立遠大理想。歷史學科通過講述歷史人物的高尚品德和偉大事跡,如主持修建了中國自主設計第一條鐵路的詹天佑的愛國情懷、研制“兩彈一星”的國之脊梁錢學森報效祖國的奉獻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在美術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欣賞優秀藝術作品,感受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和思想,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使學生學會欣賞美。
促進認知發展,提升學習效果。情感與認知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積極的情感能夠促進學生的認知活動,提升學習效果。比如在物理“摩擦力”教學中,用興趣實驗點燃學生探索熱情。教師先展示一個有趣的實驗:把啤酒瓶放在裝有部分水的水桶中,學生可以輕松地把啤酒瓶拿出;然后往水桶中倒入大量的洗衣液,學生幾乎不能把啤酒瓶從水桶中拿出。學生們被實驗現象吸引,充滿好奇。接著,老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原因,組織學生討論摩擦力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因素。學生們帶著對實驗的興趣,積極參與討論,主動分析實驗數據,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公式和應用場景。這種由興趣引發的積極情感,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知識。學生不僅掌握了物理知識,還學會了運用科學思維和方法解決問題,提升了對物理學科的認知水平。
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高中階段的學科教學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為學生提供了人際交往和團隊合作的平臺。比如:英語課堂上經常會有角色扮演、情景對話等活動。在關于“購物”的情景對話練習中,教師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通過模仿顧客和售貨員的對話,鍛煉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需要相互配合、理解對方的角色和需求,才能完成對話。有的學生一開始比較害羞,不敢開口,但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眼神、微笑和贊許中,逐漸克服了緊張情緒,積極投入到對話中。這種積極的情感支持,讓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更加自信。通過團隊合作,學生能夠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學會在集體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實現個人價值與集體價值的統一。
實踐路徑
深入挖掘學科知識中的情感教育資源。各學科教材中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育資源,教師需要深入鉆研教材,善于發現其中的情感元素。在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豐富的情感色彩,如朱自清的《背影》表達了深沉的父愛,魯迅的作品反映了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思考和對民族命運的關注。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體會這些情感,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啟迪。在地理學科中,通過介紹崇山峻嶺的挺拔險峻、峽谷溝壑的幽深神秘、丹霞地貌的色彩斑斕,讓學生感受自然之美,培養其愛國情懷和環保意識。
創設富有情感的教學情境。教學情境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載體,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生動、具體、富有情感的教學情境。在化學學科教學中,講解燃燒與滅火的知識時,教師可以模擬火災現場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體驗火災發生時的緊張和恐懼,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預防火災和進行火災逃生,使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掌握化學知識,增強安全意識。在思想政治課中,通過播放時事新聞、紀錄片等視頻資料,創設真實的社會情境,引導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思辨能力。
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傳遞情感。教師應根據學科特點和教學目標,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將情感元素融入教學過程,為學生營造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讓學生扮演歷史人物,親身體驗歷史事件,增強對歷史的認同感和情感共鳴。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通過欣賞、演唱、演奏等活動,讓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情感教育的基礎。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積極的情感態度感染學生,用鼓勵和贊賞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耐心地提供指導和幫助;當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充滿愛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
挑戰與對策
面臨的挑戰。部分教師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缺乏情感教育的意識,難以在教學中有效發掘和運用情感元素?,F行教學評價體系仍以考試成績為主,對情感教育的評價缺乏科學、有效的標準和方法,導致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情感教育重視不夠。高中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階段,情感需求呈現多樣化特點,教師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情感需求,在情感教育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面臨一定困難。
應對策略。學校應定期組織教師參加情感教育專題培訓,邀請專家學者進行講座和指導,幫助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情感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同時,鼓勵教師開展教學實踐研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情感教育的經驗,提升教師情感教育能力。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將情感教育納入評價指標,制定科學合理的情感教育評價標準和方法。例如,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發展情況進行全面評價,引導教師重視情感教育。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情感需求,因材施教。
情感元素在高中學科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通過激發學習興趣、塑造健全人格、促進認知發展、增強人際交往能力等,情感元素能夠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實現學科教學的育人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深入挖掘學科知識中的情感教育資源,創設富有情感的教學情境,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積極應對情感教育面臨的挑戰。只有將情感元素深度融入高中學科教學,才能真正實現學科教學與情感教育的有機融合,培養出具有豐富情感的創新型人才。未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情感元素在高中學科教學中的育人價值將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和體現。
【本文系2022年度浙江省教育教師規劃課題:“知藝并行:文化藝術齊頭并進的浙西南普通高中實踐研究”(編號:ZX2022106)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省麗水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