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內戰》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吏上一篇極具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的文獻,全文回顧了巴黎公社的革命過程并總結其歷史經驗,揭露了資產階級反動政府對巴黎公社實施的各種暴行并批判了其壓迫和反動的實質。探析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蘊,有助于我們在國際形勢紛繁復雜的今天透過資本主義迷霧認清其本質,防御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入侵,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把握現實問題,推動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法蘭西內戰》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發生場域
(一)歷史發生場域:多重社會矛盾相互交織碰撞
探析《法蘭西內戰》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意蘊要緊密結合其時代背景。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歐洲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發展加快了資本積累的步伐,舊有封建主義與新興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交織迭起,無產階級受剝削和壓迫的程度日益加深。正如馬克思指出的那樣,從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建立,到19世紀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政權更迭,“國家政權的純粹壓迫性質就暴露得更加突出\"。在工業革命中成長起來的無產階級逐漸意識到自身負有“消滅一切階級和階級統治”2的歷史使命,反抗壓迫的斗爭浪潮日益高漲。同時,法國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階級矛盾、資產階級的內部矛盾以及民族矛盾等相互交織,特別是普法戰爭失敗后,資產階級“國防政府”(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初期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與普魯士勾結,試圖解除巴黎工人武裝。在這一歷史場域下,巴黎公社一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應運而生。馬克思和恩格斯積極支持巴黎公社,密切關注其發展動態。1891年,恩格斯重新校訂了《法蘭西內戰》的德文譯文,撰寫了導言,并將馬克思寫的國際工人協會總委員會關于普法戰爭的兩篇宣言收入其中,以科學理論為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巴黎公社作為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實踐,成為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案例資源。
(二)理論發生場域:馬克思理論認識的深化發展
馬克思通過革命實踐和理論研究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立場和方法論基礎,形成了《法蘭西內戰》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發生場域。馬克思在《lt;黑格爾法哲學批判gt;導言》中首次提出無產階級歷史使命學說,強調“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3],主張用\"思想的閃電”4喚醒德國人民,成為列寧\"灌輸論\"的先聲[5]。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和《神圣家族》中提出“只有通過實踐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實踐力量”的理論,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批判了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建立了辯證唯物主義,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唯物主義基礎,將發展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的人確立為教育對象。《共產黨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公開問世,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階級本質,規定了其基本內容,并提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9的根本目標。馬克思在《lt;政治經濟學批判gt;序言》中系統闡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闡發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0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闡發剩余價值理論揭露了資本主義剝削的本質,揭示了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提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使無產階級科學認識到自身的歷史使命。這些經典論述構成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
(三)實踐發生場域:公社經驗與教訓的鏡鑒
“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思想政治教育源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發展。馬克思曾高度評價巴黎公社:“公社的偉大社會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12]首先,巴黎公社作為世界首個無產階級政權,打造了廉價政府,減輕了群眾的經濟負擔,開展了政治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通過民主選舉、限制薪金、民主監督等方式實行“真正的責任制”,以“社會公仆\"生動詮釋了“權力來源于人民,權力服務于人民”。其次,巴黎公社認識到農民是工人階級的天然同盟軍,注重對其進行“精神指導\"并解決其物質利益問題,通過教育使其擁有獨立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巴黎公社雖未成功發動農民參與革命,但其對農民問題的關注和嘗試性舉措仍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義。再次,資本主義反動政府殘酷鎮壓巴黎公社,暴露其罪惡本質,反而更大程度地激發了公社的斗爭精神,喚醒了工人階級和群眾的階級意識和革命覺悟。巴黎公社的創新性嘗試在工人運動史上意義重大,其失敗教訓同樣深刻。巴黎公社失敗的主要原因是,非馬克思主義的布朗基派和蒲魯東派采取了一系列錯誤舉措。由此可見,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才能夯實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理論基礎,統一思想與行動,這是保持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正確并取得實效的根本保證。
二、《法蘭西內戰》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重點探析
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贊揚了巴黎公社的偉大壯舉,批判了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壓迫和暴行,深刻體現了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精髓,蘊含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根本立場、教育對象和教育重點。
(一)喚醒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
喚醒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共產黨一分鐘也不忽略教育工人盡可能明確地意識到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敵對的對立。\"[13]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以諷刺尖銳的語言批判了資本主義在階級斗爭中的惡劣行徑,客觀分析了階級斗爭任務的艱巨性和長期性,讓無產階級意識到其與資產階級之間的根本對立,并明確其革命斗爭任務,鼓舞其開展階級斗爭。馬克思指出,每當無產階級站起來反對資產階級并進行斗爭時,資產階級“這種秩序的文明和正義就顯示出自己的兇殘面目”14。當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首任總統路易-阿道夫·梯也爾(Adol-phe Thiers)策動突襲蒙馬特爾發動內戰時,他們對赤手空拳的男女老幼進行瘋狂屠殺,對第一批巴黎俘虜進行殘酷虐待。可見,“一旦無產階級敢于起來捍衛自己的權利,統治階級的瘋狂暴戾能達到何種程度”[i5]。馬克思通過赤裸裸的批判“讓受現實壓迫的人意識到壓迫,從而使現實的壓迫更加沉重”16。同時,馬克思判斷\"斗爭定會一次又一次地爆發,規模也將越來越大”7的歷史必然性,同時他強調了階級斗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公社并不取消階級斗爭,工人階級正是通過階級斗爭致力于消滅一切階級,從而消滅一切階級統治。”[18工人階級在明白階級斗爭的實質后,充分認識到自身歷史使命并展現出擔當這種使命的決心。馬克思對巴黎公社的這一點尤為贊賞,但同時告誡工人階級,階級斗爭唯有經歷幾個不同階段,并在復雜的歷史形勢下不斷強化階級意識和保持理論清醒,才能取得革命勝利。
(二)人民立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立場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立場是人民立場,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決定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法蘭西內戰》作為馬克思集中闡述人民民主思想的著作,體現了鮮明的人民立場。馬克思明確提出普選權“是為了服務于組織在公社里的人民”[19],第一次創造性地提出了“人民公仆”真正的“廉價政府”等思想。馬克思通過揭露資產階級國家機器的階級本質,批判了資本主義國家機關是資本借以壓迫勞動的全國政權進行“社會奴役”和“階級專制”的機器。因此,他呼呼無產階級必須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個人所有制\"和“自由的聯合的勞動”下的人民當家作主。巴黎公社廢除常備軍,代之以武裝的人民,免去警察的政治職能,將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職能合并于“實干職能”的公社,規定公社委員所得報酬只相當于一個熟練工人的收入,削減了不必要的政府開支,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實現了“廉價政府”。巴黎公社將一切公權力置于公社和人民的監督下,實行“真正的責任制”,以人民選出的、隨時可以罷免的、對人民負責和服務于人民的公社“勤務員”代替“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老爺們\"[20],切實\"防止國家和國家機關由社會公仆變為社會主人\"21]。巴黎公社還宣布政教分離,沒收教會占有的財產,重新規定有限的教士職能,廢除宗教教育而實行使科學擺脫階級偏見的免費教育,這些都能夠深刻體現其人民立場。
(三)團結農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
農民是社會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無產階級政黨奪取政權的重要力量。無產階級政黨要取得革命勝利就應“首先從城市走向農村,應當成為農村中的一股力量\"[22]。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深刻分析了農民群體,揭示了其在無產階級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指明了對其進行思想改造的重要性。
馬克思深刻指出:“公社就是農民的向往,是農民解放之先聲。”[23]這說明在資產階級反動派的壓迫下,農民與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一致,是工人階級的天然同盟軍。但馬克思也辯證分析了農民階級的復雜性:一方面,“農民的勞動則是孤立的,他們的生產資料是零星分散的形成了大量互不相同的社會政治觀點\"[24],這導致農民呈現分散性、封閉性和政治冷漠性,且缺乏革命斗爭意識,難以自發形成統一的階級意識和科學的革命策略。另一方面,農民長期受到資產階級的殘酷剝削,比如剝奪農民土地、轉嫁戰爭賠款、制定法律壓迫農民等等,這決定了農民具有潛在的巨大革命性。這種雙重特性決定了農民既是需要被喚醒的革命力量,更是工人階級必須爭取的重要同盟。因此,馬克思強調,需要在巴黎公社的\"精神指導\"下,讓農民意識到“公社的勝利是他們的唯一希望”25],逐漸培養農民的革命意識和階級聯盟意識。巴黎公社的實踐智慧也恰恰證明了這種“精神指導”的思想引領價值。公社極為重視農民的切身利益,在公告中宣稱“戰爭的費用要讓真正的戰爭發動者來償付\"26],幫助農民解決債務和土地被剝奪的問題。這種利益共同體的構建,恰恰是喚醒農民階級意識、對農民進行思想改造的關鍵所在。在思想啟蒙層面,公社通過對農民實行免費教育,使其在智慧的學校教師教導下不再被資產階級思想所蒙蔽、所奴役,恢復獨立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這是通過教育對農民進行政治啟蒙的重要探索。
公社的實踐表明,工人階級對農民的團結,不是策略性的拉攏,而是基于共同利益和歷史使命的深刻聯結。在革命進程中,工人階級通過對農民進行思想改造,使其逐漸意識到自身利益與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內在統一性時,他們便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數,而是新社會制度的共同締造者。這種思想覺醒的過程,正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最深刻的實踐邏輯。
(四)意識形態和階級斗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重點
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揭露了資本主義宣傳輿論的蒙蔽性、污蔑性和欺騙性,指明其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實質。資產階級利用其控制的報刊、演講宣傳有利于自身統治的思想觀念,如梯也爾曾在國民議會上大講假惺惺的漂亮話,發表精彩的和解表演,以此迷惑鄉紳議員。在革命中,制造恐慌的老手們擅長利用中等階級對工人營的恐懼,在各工人營間散布猜忌與不和的謠言,以維護其篡奪的政權。因此,馬克思強調:“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并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27工人階級不僅要打碎作為政治上層建筑的舊國家機器,還要打碎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觀念上層建筑,建立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
《法蘭西內戰》中還蘊含豐富的斗爭精神。馬克思在文中多次提及“斗爭”,贊揚公社戰士英勇無畏的革命斗爭精神。他指出無產階級革命的最終任務是“消滅那種將多數人的勞動變為少數人的財富的階級所有制\"[28,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化和人的全面解放。他還豐富了斗爭的內涵,指出無產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29],必須通過階級斗爭實現自身解放。同時,他客觀分析了階級斗爭任務的艱巨性和長期性,指出無產階級“必須經過長期的斗爭,必須經過一系列將把環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歷史過程”30]。由此,馬克思強調\"工人階級與勞動農民及其他非無產階級群眾的聯盟,是無產階級取得勝利和建設沒有剝削的新社會制度的重要條件”[31],指出無產階級團結和與勞動人民聯盟的必要性。
三、《法蘭西內戰》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啟示
《法蘭西內戰》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本部分將其精髓與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相結合,探索了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和新方法。
(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堅定捍衛意識形態安全陣地
當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新的思想剝削方式和精神控制方式\"[32],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對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深刻洞察與批判仍為我國認清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虛假性提供了思想武器,對強化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在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中的作用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33首先,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及重大問題進行深人研究,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解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問題;同時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成果的宣傳教育。其次,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決抵御西方腐朽文化的入侵與意識形態的滲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加強輿論引導,有效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風險。\"[34這要求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繼承和弘揚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透過資本主義紛繁復雜的迷霧直擊其本質,以強有力的姿態和策略反駁和防御西方敵對勢力的入侵,旗幟鮮明地捍衛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的領導地位。再次,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要創新馬克思主義的話語體系及其表達方式。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要結合時代特征和實踐要求,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為思想政治教育筑牢理論根基;要創新表達方式,使主流意識形態以更貼近群眾生活的方式“飛入尋常百姓家”,加深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真理的理解力,增強精神凝聚力。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筑牢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根基
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深刻闡釋了巴黎公社的人民立場。巴黎公社作為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揭示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實質,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35]。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筑牢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根基。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堅定人民立場,尊重教育對象的主體性;二要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對象認知特點和成長規律,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實效性;三要完善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領導和管理體系、多元支撐體系和保障機制;四要明確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實現的關鍵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36;五要把握好思政課這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堅持物質利益與思想引領并行,匯聚新時代農民奮斗偉力
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對農民群體的深刻剖析,以及公社采取種種措施團結農民的實踐經驗,為我們在新時代凝聚億萬農民力量、鞏固工農聯盟提供了深刻啟示。
當前,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宏偉目標,關鍵在于激發農民的內生動力和主體意識,使其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鄉村振興“要廣泛依靠農民、教育引導農民、組織帶動農民\"[37],“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推進農村思想政治工作\"[38]。面對農民群體流動分散性強、思想基礎參差、從事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專職工作力量不足等現實挑戰,要團結引領廣大農民,必須牢牢抓住兩大關鍵環節:一是切實維護好農民的物質利益以夯實工農聯盟的基礎。相關部門要加強農村地區實地調研,深入了解農民急難愁盼的問題,靈活運用國家政策,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機制,幫助農民解決迫切的問題,讓農民真切感受到發展成果的共享,增強對黨和人民事業的深厚歸屬感與信賴感,這是任何動員都無法替代的凝聚之源。二是著力強化思想引領,優化農村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我們要建設一支重視農民、懂得農民、愛護農民的高素質教育隊伍,使其成為在田間地頭溝通黨情民意、化解思想困惑、凝聚人心力量的堅強紐帶。唯其如此,才能將解決農民實際問題與強化思想引領有機統一,不斷鞏固工農聯盟的基礎,使億萬農民同心同德,匯聚起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磅礴偉力。
(四)培育和弘揚新時代斗爭精神,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創新
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贊揚了巴黎公社戰士英勇無畏的革命斗爭精神,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斗爭精神有助于更好地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創新。
習近平指出:“馬克思的一生,是為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戰斗的一生。\"[39]一要堅持自信自立,堅定理想信念。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善用斗爭精神幫助教育對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增強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定力和能力。二要凝聚斗爭共識,以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深化階級斗爭教育。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導教育對象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幫助其形成團結互助的良好品質。三要堅持問題導向,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融合創新。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應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磨礪相結合,使教育對象在破解難題中錘煉斗爭意志、提升斗爭本領,推動教育成果轉化為創新動能。
四、結語
深入探析《法蘭西內戰》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蘊能夠幫助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在無產階級革命中的重大意義和深刻影響,這對于我國今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必須注重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進行研讀和剖析,深入挖掘原著中的理論遺產,推動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性發展。
參考文獻
[1][2][12][14][15][17][18][19][20][21][23][24][25][26][27][28][29][30][31][德]馬克思.法蘭西內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7,101,68,81,11,87,105,61,104,15,103,109,66,66,126,64,126,64,編者引言5.
[3][4][8][9][11][1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9,16,152,422,135,5.
[5]劉建軍.《lt;黑格爾法哲學批判gt;導言》一文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蘊[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6):71-77.
[6][德]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85.
[7劉建璋.《德意志意識形態》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意蘊及其現實啟示J.廣西社會科學,2021(8):183-188.
[10]鐘啟東.《lt;政治經濟學批判gt;序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J].
教學與研究,2023(9):103-112.
[1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78.
[2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56.[32]高地,王藝橋.馬克思恩格斯對資產階級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
批判及其當代價值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4(7):25-32.[33]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34]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在京舉行[N].人民日報,2024-07-19.
[3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7.
[36]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2018年5月2日)
[N].人民日報,2018-05-03.
[37][38]習近平.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J].求是,2022(7):4-17.[39]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8年5月4日)[N].人民日報,2018-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