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勞動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地位逐漸凸顯。在幼兒階段開展勞動教育,不僅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戶外自主游戲作為幼兒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自由、開放的特點,成為實施勞動教育的有效載體。通過戶外自主游戲,幼兒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驗勞動的樂趣,學會合作與分享,從而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因此,探討勞動教育背景下的幼兒戶外自主游戲開展策略對提升幼兒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勞動教育與戶外自主游戲相結合的現實需求
首先,勞動教育與戶外自主游戲相結合已成為幼兒教育領域不可忽視的現實需求,不僅是教育理念革新的體現,也是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在城市化進程加速和技術迭代的背景下,幼兒接觸自然、參與勞動的機會日益減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將勞動教育融入戶外自主游戲中,不僅是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一種補充,也是對時代挑戰(zhàn)的積極回應。
其次,勞動教育是培養(yǎng)幼兒勤勞品質、責任感及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借助勞動教育為幼兒順利過渡到小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而戶外自主游戲具有開放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等特點,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自由表達、主動探索、親身體驗的廣闊舞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幼兒能夠根據個人興趣和需求選擇游戲內容,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互動,不僅鍛煉了身體,還促進了認知、情感、社會性等多方面發(fā)展。將勞動教育與戶外自主游戲相結合能夠巧妙地將勞動技能的學習融入游戲情境之中,使幼兒在玩樂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生活技能。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既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又能有效激發(fā)他們對勞動的興趣和熱情,讓勞動教育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變得生動有趣且富有吸引力。
二、勞動教育下的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價值意蘊
(一)引導幼兒樹立良好的勞動理念
在勞動教育浸潤下,開展幼兒戶外自主游戲可以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勞動理念。戶外自主游戲可以為幼兒提供活動舞臺,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感受。通過親手種植花草、搭建簡易木屋、參與集體清潔等游戲化勞動活動,幼兒能夠親身體驗勞動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這種從“做中學”的過程,遠比單純的說教更能觸動幼兒的心靈,讓他們在實踐中逐漸理解勞動的價值與意義。戶外自主游戲中的勞動體驗還能夠幫助幼兒建立起對勞動的尊重和熱愛。當幼兒通過個人努力讓環(huán)境變得更美好,或通過勞動幫助了他人,他們會由衷地感到自豪和快樂。這種正面的情感體驗會激發(fā)幼兒內心深處對勞動的向往和追求,促使其形成“勞動最光榮”的價值觀念。同時,游戲中的合作與分享,也讓幼兒學會了在勞動中相互支持、共同進步,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精神和責任感,為成為有擔當、有愛心的社會成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促使幼兒提高自身的勞動素質
在勞動教育的框架下,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開展對提升幼兒自身的勞動素質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戶外自主游戲為幼幾創(chuàng)造了一個充滿挑戰(zhàn)與機遇的實踐場域。幼兒通過親身參與如園藝種植、工具使用、簡單維修等多樣化的勞動活動,掌握了手部精細動作、身體協(xié)調以及力量控制等基本技能。這種在真實或模擬的勞動情境中獲得的直接經驗,可以有效促進幼兒勞動技能的內化與提升。
更為關鍵的是,戶外自主游戲在培養(yǎng)幼兒勞動素質方面展現出獨特的價值。面對游戲中的各種任務和挑戰(zhàn),幼兒需要學會觀察分析、規(guī)劃步驟、解決問題。這一系列的過程不僅鍛煉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極大地提升了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勞動中的挫折與困難也成為幼兒意志品質錘煉的試金石,具有養(yǎng)德、啟智、強體和益美的重要價值,有效提高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個人綜合素養(yǎng)。[2]
(三)促使幼兒生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幼兒戶外自主游戲成為培育幼兒道德情感的重要渠道。幼兒在戶外自主游戲中通過共同協(xié)作完成諸如搭建樹屋、照料植物、整理游戲區(qū)等任務,學會分擔責任與相互支持。在面對共同困難時,幼兒圍坐一起商討對策、彼此鼓勵的場景則生動地詮釋了團結互助的力量,在實踐中領悟到“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樸素真理。
勞動過程中的挫折教育更成為培育幼兒堅韌品格的契機。當幼兒面臨挫折時,教師引導下的情緒疏導與復盤反思不僅教會他們正視失敗,還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他們的抗挫折能力與樂觀精神。這種在勞動實踐中淬煉出的道德情感也更具感染力。幼兒通過親身感受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自發(fā)形成珍惜勞動成果的自覺意識。這種由內而外的道德覺醒,正是勞動教育最珍貴的饋贈。戶外自主游戲中的勞動體驗打破了傳統(tǒng)教育的單向輸出模式,讓幼兒在平等參與中構建起真實的道德認知。當幼兒輪流擔任“小園丁”照料花草,或通過“勞動小超市”用游戲幣兌換自己參與制作的點心時,他們不僅理解了勞動的價值,還在角色互換中學會了換位思考。這種基于真實體驗的道德情感生成,如同春雨潤物般悄然浸潤著幼兒的心田,為其終身發(fā)展奠定了溫暖的人文底色。
三、勞動教育下的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開展策略
(一)合理開發(fā)與利用戶外空間,營造游戲化勞動氛圍
合理開發(fā)與利用戶外空間,營造游戲化勞動氛圍是激發(fā)幼兒參與熱情與提升其勞動素養(yǎng)的關鍵舉措。幼兒園應突破傳統(tǒng)空間劃分的局限,將戶外場地視為一個動態(tài)、多元的勞動教育實驗室,通過巧妙設計實現自然探索區(qū)、生活實踐區(qū)、創(chuàng)意建構區(qū)等功能區(qū)域的有機融合。例如,幼兒園可在草坪區(qū)開辟“迷你農場”,讓幼兒參與翻土、播種、澆水等農事活動,感受生命成長的奧秘;設置“木工坊”,提供安全適宜的工具材料,支持幼兒合作搭建鳥巢、樹屋等自然棲息地;在沙水區(qū)創(chuàng)設“建筑工地”情境,引導幼兒通過搬運、堆砌等動作體驗基礎建設的勞動過程。
為增強空間的游戲化屬性,幼兒園應引入可變式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理念,采用模塊化組合家具、可移動種植箱、多功能攀爬架等靈活設備,使空間布局能根據教育目標進行動態(tài)調整;將墻面、地面等垂直空間轉化為互動學習界面,如設置可擦寫的勞動任務板、展示勞動成果的磁貼墻、記錄植物生長軌跡的刻度尺等,讓環(huán)境本身成為“會說話的老師”;通過懸掛風鈴、種植香草植物、布置勞動主題藝術裝置等方式,構建多感官刺激的沉浸式環(huán)境,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建立勞動與美好生活的聯(lián)結,讓幼兒在玩樂中學習勞動知識,培養(yǎng)勞動習慣。3空間重構不僅能滿足幼兒親近自然的天性,還通過設計游戲化情境將勞動教育目標融入其中。例如,在“小廚師”角色區(qū)用真實廚具制作果蔬沙拉或在“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區(qū)域進行垃圾分類游戲時,幼兒不再被動接受知識,而是在主動探索中建構勞動認知體系。這種空間與課程的深度耦合,使戶外場地真正成為幼兒體驗勞動價值、發(fā)展綜合能力的立體課堂。
(二)創(chuàng)設極具趣味的活動情境,激發(fā)幼兒勞動積極性
游戲化勞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游戲來傳授勞動的品質與技能,并培養(yǎng)幼兒熱愛勞動的習慣。4創(chuàng)設極具趣味的活動情境是激發(fā)幼兒勞動積極性的關鍵所在。幼兒天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將勞動任務巧妙融入富有想象力的游戲情境中,能讓他們在玩樂中自然萌生參與戶外自主游戲的熱情。例如,幼兒園可以打造一個“魔法廚房\"情境,讓幼兒化身小小廚師,穿上圍裙、戴上廚師帽,在模擬的廚房環(huán)境中體驗洗菜、切菜、攪拌等烹飪勞動,通過制作簡單的點心或沙拉,感受勞動帶來的成就感與滿足感。幼兒園還可設置“森林探險家”主題,讓幼兒手持小鏟子、放大鏡,在模擬的森林環(huán)境中尋找寶藏,如松果、樹葉等自然材料,并利用這些材料搭建小木屋或創(chuàng)作自然藝術品,在探索與創(chuàng)造中體會勞動的樂趣與價值。
為了持續(xù)激發(fā)幼兒的勞動興趣,教師在設計活動情境時需要注重幼兒的動態(tài)變化與互動性。教師可以引入季節(jié)變換、節(jié)日慶典等元素,創(chuàng)新勞動內容,如春季的“花園小園丁\"種植活動、秋季的“豐收大派對\"采摘游戲等。教師還可以利用角色扮演、任務挑戰(zhàn)、團隊合作等游戲化機制,增加情境的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此外,科技元素也能為勞動情境增添新意。例如,教師可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創(chuàng)建虛擬農場,讓幼兒觀察植物生長過程。這種虛實結合的方式極大地增強了勞動課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通過這些精心設計的活動情境,幼兒可在歡聲笑語中不知不覺地愛上勞動,激發(fā)勞動積極性。
(三)引導幼兒做好觀察與記錄,培育幼兒的勞動情感
在勞動教育的浸潤中,教師引導幼兒做好觀察與記錄是培育其勞動情感的重要途徑。幼兒天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當他們在戶外自主游戲中參與種植、飼養(yǎng)或手工制作等勞動活動時,教師可以巧妙地引導他們用眼睛捕捉細節(jié),用心靈感受變化。比如,在種植小菜園的活動里,教師引導幼兒每天觀察植物的生長狀態(tài),記錄下嫩芽何時破土、花朵何時綻放。這樣的過程不僅讓他們見證了生命的奇跡,還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他們的耐心與責任感。幼兒通過親手繪制觀察日記或是用簡單的符號、照片輔以文字描述記錄勞動過程,將瞬間的感悟轉化為永恒的記憶。這種記錄本身也成為沉淀勞動情感的載體。
為了進一步深化這種情感體驗,教師可以組織勞動故事分享會,鼓勵幼兒講述自己在勞動中的發(fā)現與感受。當幼兒興奮地描述自己如何幫助小蝸牛找到新家或是怎樣合作完成一個大型積木搭建時,他們眼中的光芒與語氣中的自豪,正是勞動情感最真摯的流露。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將記錄的內容進行創(chuàng)意展示,如制作成小書、展板或數字故事,讓勞動成果以更生動的方式呈現,這不僅增強了幼兒的成就感,也讓他們在回顧與分享中再次體會勞動帶來的快樂與滿足。同時觀察與記錄的過程也是幼兒自我反思與成長的過程。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幼兒思考在勞動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辦法,幫助其從經歷中提取經驗,理解勞動的價值與意義。當幼兒意識到自己的行動能夠影響環(huán)境、幫助他人時,一種深層次的勞動情感便悄然生根。這種情感不僅讓幼兒更加珍惜勞動成果,還激發(fā)了他們主動探索、勇于嘗試的精神,為未來的全面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情感基礎。
(四)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確保活動可行性
在勞動教育背景下開展幼兒戶外自主游戲,必須緊密貼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確保活動的切實可行性。幼兒期是個體身心快速發(fā)展的階段,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在認知、動作、情感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游戲時,既要把握共性需求,又要注重個性化引導。對于小班幼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應側重簡單、直觀、趣味性強的勞動體驗,如通過\"給小花澆水”“幫小動物整理家”等游戲,讓他們在模仿成人勞動的過程中,初步建立勞動意識,感受勞動帶來的快樂。這些活動不僅符合小班幼兒直觀行動思維的特點,還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激發(fā)他們對勞動的興趣。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中班幼兒開始展現出更強的探索欲和合作能力,此時教師可以逐步引入需要一定技能和團隊協(xié)作的勞動游戲,如“種植小菜園”“搭建小木屋\"等。這類活動不僅要求幼兒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還鼓勵他們與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示范、引導等方式,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勞動方法,同時鼓勵他們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對于大班幼兒,教師則可以設計更具挑戰(zhàn)性和綜合性的勞動項目,如“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在行動”“小小社區(qū)服務員\"等。這些活動不僅要求幼兒具備較高的勞動技能,還引導他們關注社會、關愛他人,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幼兒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鼓勵他們自主規(guī)劃、組織實施,并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完善自己的行動方案。
四、結語
勞動教育背景下的幼兒戶外自主游戲,不僅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探索世界的舞臺,還是培養(yǎng)其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合理開發(fā)與利用戶外空間、創(chuàng)設趣味活動情境、引導幼兒觀察記錄以及根據年齡特點設計活動,能夠有效激發(fā)幼兒對勞動的興趣與熱愛,促使他們在游戲中學習、在勞動中成長。
參考文獻
[1]胡永鳳.基于生活力理論的幼兒園勞動教育實施策略[J].亞太教育,2025(2):80-82.
[2]李雪連,程孝文.幼兒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現實困頓及破解路徑J.滁州學院學報,2024(6):120-124,131.
[3]張麟.基于信息技術支持的幼兒勞動教育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4(22):153-155.
[4]傅孝霞.游戲化視域下幼兒勞動教育優(yōu)化策略[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4(11):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