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格式:.人工智能助力職業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信息化教學開展策略研究[J].藝術科技,2025,38(6):109-111.
中圖分類號:J6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5)06-0109-03
0引言
如今全球教育領域正經歷以人工智能革命為核心的深度變革,職業院校教育體系也受到了沖擊。我國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了“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戰略目標,要求各個職業院校盡快搭建“互聯網 + 教育”的新生態,實現職業教育的多重躍遷。教育部在《職業院校人工智能應用指引》中,強調職業院校需要盡快推動智慧時代的教育教學改革,加快人工智能技術與職業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國職業院校紛紛開始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的教學應用,將其融入信息化教學體系。但人工智能作為一種新技術,在音樂教育領域缺乏成熟的應用經驗借鑒,導致其在實踐應用層面存在多種不足。基于此,應結合職業院校特點,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助力音樂教育專業信息化教學開展的具體路徑。
1人工智能助力職業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信息化教學的意義
1.1職業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信息化教學現狀
目前我國職業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信息化教學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還存在較多不足。
第一,教育理念落后。部分職業院校在推進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理念落后,難以發揮教育信息技術優勢。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未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參與度較低,教學仍局限于傳統模式[1]。
第二,信息化教育環境薄弱。音樂教育專業的信息化教學需要學校建設智能化教育環境,提供音樂教學所需的硬件與軟件。一些職業院校在音樂信息化教學方面的軟硬件存在顯著不足,缺乏專業錄音棚、AI琴房、虛擬排練廳等基礎設施,導致信息化教學難以有效開展。
第三,教學方法單一。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很多音樂教師仍使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過于依賴示范模仿教學法。單一的教學方法很難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同時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第四,教學評價精準度不夠。部分音樂教師在信息化教學中,基于自身主觀感受進行教學評價,缺乏客觀數據支持,聲樂、器樂等多個核心技能考核標準模糊,存在顯著的滯后性。
1.2人工智能助力職業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信息化教學的重要作用
面對職業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信息化教學的諸多困境,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改善這些不足,滿足教學需求。
第一,開放教學理念的創新迭代。人工智能在音樂教育專業信息化教學中不僅帶來了技術層面的變遷,還拓展了教師的音樂教育理念。通過人工智能助力教學,可以重新規劃教師與學生的地位,促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合作者。
第二,豐富信息化教育環境。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音樂教育專業信息化教學,可以推動職業院校盡快更新信息化教學硬件設施,并通過數據挖掘、深度學習等方式,豐富信息化教學的軟件設施,奠定信息化教學的基礎環境[2]。
第三,創新音樂教學方法。人工智能可以在音樂信息化教學中充當“超級陪練”,精準分析學生的音樂能力情況,并適配針對性較強的音樂陪練方案,最終形成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化教學計劃,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音樂教學中得到全面提升。
第四,提高教學評價的精準性。人工智能助力職業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信息化教學,可以收集完整的教學數據,并站在客觀角度評價學生在音樂教育全過程中的綜合表現,得出音樂教學質量問題,為后續的教學優化與調整提供一定的參考。
2人工智能助力職業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信息化教學的核心場景
面對職業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信息化教學存在的諸多困境,發揮人工智能助力作用能夠取得顯著效果。職業院校可以結合音樂教育專業特點,拓展人工智能助力信息化教學的核心場景。
2.1智能化教育資源建設與管理
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音樂教育資源構建與管理模式迎來了重大變革。
在資源建設方面,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海量音頻、樂譜、視頻進行自動化標簽處理,提取音樂旋律、音樂和聲等關鍵元素,搭建結構化智能音樂素材庫,并支持使用者按照難度、風格、技法等維度進行精準檢索。在對音樂資源進行深度處理以后,人工智能平臺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實際情況,生成符合教學需求和學習目標的個性化練習曲目、智能伴奏、多聲部和聲范例等[3]。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豐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的多樣性與針對性。
在資源管理方面,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推薦引擎等功能,可以根據教案主題、學生學習進度、學生個人偏好等因素,推送適配度較高的教學案例、示范演奏等資料。不僅如此,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音樂教育資源進行深度挖掘,輔助職業院校優化資源配置。比如通過搭建AI音樂教育云平臺,集成虛擬樂器庫、AI作曲工具等模塊,實現音樂教育資源的云端聚合與按需分發,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
2.2個性化學習路徑規劃與引導
在職業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信息化教學中,通過引人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搭建個性化學習路徑,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提供完善的規劃與精準的引導。人工智能平臺可持續采集學生在教育平臺中的操作記錄、練習時長、錯誤類型、測評結果等數據,通過多維數據繪制音樂學習的動態學情畫像,診斷學生在音樂理論、演奏實操、審美鑒賞等方面的困境問題,并生成個性化學習路徑。其中針對節奏感薄弱的學生推送強化訓練模塊,針對有創作需求的學生推送編曲實踐項目等。不僅如此,人工智能平臺還嵌入了智能學習助手,提供全天候答疑解惑、練習提醒、心理激勵等功能,并結合學生的練習情況提供多元化教育引導。比如學生在練習鋼琴奏鳴曲的時候,人工智能平臺可以結合曲目推送具體的指法練習,并關聯曲目風格解析視頻等資源,保證學生能夠在AI輔助下完成預期的學習目標[4]。
2.3智能化技能訓練與精準反饋
在職業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信息化教學中,人工智能可以輔助開展智能化技能訓練與精準反饋,提高音樂核心技能實訓效果。
在聲樂技能訓練中,人工智能平臺通過實時聲紋分析技術,可以量化評估學生的音準偏移度、氣息穩定性、聲樂共鳴質量、情感表達強度等多維度數據,生成音高曲線圖譜,從圖譜表現中分析學生的聲樂問題,生成針對性的改進建議。
在器樂演奏中,人工智能平臺通過計算機視覺識別與音頻信號處理模塊,可精準檢測指法錯誤、運弓角度偏差、踏板使用不當等問題。同時教師疊加AR技術可以實現可視化指導標記,輔助學生糾正演奏行為,提升器樂演奏效果。
在視聽練耳中,人工智能平臺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生成符合學情的聽音題庫,并在視聽練耳結束以后給出精細化評價,可以開展復雜音程、和弦、節奏的聽辨,讓學生全面了解自身不足,進行針對性練習與提升。
在創作編曲中,人工智能平臺的旋律發展算法、智能配器等功能,可以為學生的自主創編提供多方面輔助,降低音樂創作門檻。比如職業院校在智能琴房中配置人工智能創編系統,根據學生創作需求生成多種音樂創作模擬方案,減少創編試錯環節,提高音樂創編質量。
2.4多元化教學評價與過程管理
在引入人工智能技術以后,職業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信息化教學評價從以前的單一結果評價轉變為過程與能力的多維評價體系。在日常教學中,人工智能平臺自動記錄學生的日常練習數據、課堂互動表現、音樂實踐項目成果等,通過機器學習算法生成學生的個人能力雷達圖,直觀全面展現學生在音樂理論、演奏技巧、音樂表現力、音樂協作力、音樂鑒賞力等維度的實際表現與成長情況。在音樂技能評價方面,使用人工智能評分模型可以對學生的演奏成果進行客觀評價,對教師的主觀評價進行補充[5]。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技術還能輔助教師批改音樂作業。比如使用人工智能平臺自動檢查樂理習題,或者分析學生作曲作業的和聲邏輯性等。通過這些模塊,可以提高教學評價的全面性與精準性,實現音樂教學的全過程跟蹤管理。
2.5智慧化課堂管理與質量檢測
人工智能技術融人音樂教育專業信息化教學,可以形成智能化課堂管理與質量檢測體系。在課堂管理方面,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考勤系統可以通過人臉識別快速完成課堂簽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人工智能平臺可以分析學生在課堂中的專注度情況,并向教師發送課堂互動教學的實時熱力圖,輔助教師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節奏。在教學質量管控方面,人工智能教學助手可以識別課堂教學知識點的覆蓋情況,評估課堂互動質量,形成完整的課堂教學質量評估報告[6]。
3人工智能助力職業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信息化教學的保障策略
3.1加快建設信息化教學環境
在職業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信息化教學中,學校應盡快優化信息化教學環境,奠定人工智能助力音樂教學的基礎。在硬件設施方面,職業院校應配置人工智能感知設備,比如高精度麥克風陣列、動作捕捉攝像頭、聲學反饋系統等,建設專業級智慧琴房與數字音樂實驗室等硬件模塊。在軟件平臺方面,職業院校需要構建集成AI功能的校級音樂教學云平臺,實現“資源推送一智能訓練一數據追蹤一評價反饋”全流程閉環管理,并確保平臺兼容主流AI工具。
3.2積極拓展音樂教學資源庫
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音樂信息化教學中,需要職業院校積極拓展音樂教學資源庫,為后續的音樂教學提供基礎支持。學校可以聯合音樂科技企業,共同研發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音樂資源包,配置音樂教學所需要的教學資源。與此同時,學校也可以搭建AIGC工具平臺,鼓勵音樂教育專業師生自主創作,生成特色校本教學資源。為了進一步激發師生創作熱情,學校可以推出創作積分制度。對于教師,可以將優質創作資源納人職稱評審指標。對于學生,可以開設優質創作資源的專項學分。在數據庫建設中,還要配置資源語義標簽系統與學習者畫像,實現音樂教育資源的跨平臺精準匹配。
3.3持續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
人工智能助力職業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信息化教學,對于音樂教師的教學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職業院校應做好音樂教師的培訓工作,提高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在人工智能視角下,職業院校需要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理念,提高音樂教師對人工智能助力音樂教學的整體認識。在此基礎上,職業院校可以成立AI音樂教育教研室,開發《AI工具應用指南》及校本案例庫,引導音樂教師搭建‘ ?AI+ 音樂教育”的專項互助社群,并在學校內部定期開展人機協同教學比賽。通過這些方式,提高音樂教師的人工智能輔助教學能力和音樂教學質量。
4結語
人工智能助力職業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信息化教學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可以加快信息化教學的整體進程,提高音樂教學效率。職業院校的音樂教師要積極了解人工智能助力音樂教育專業信息化教學的核心場景,把握人工智能與音樂信息教學的融合點,使用智慧信息技術輔助音樂課堂,提高音樂教學成效。職業院校要加快人工智能相關軟硬件的建設,完善人工智能賦能音樂教育的內部環境,推動音樂教育與人工智能的創新融合,打造音樂教育專業職業化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體系。
參考文獻:
[1」李加歡.人工智能視域下聲樂基礎課程的創新應用研究[J」.民族音樂,2025(1):95-97.
[2]許翔.AI智能輔助教學:重塑音樂教育的新范式[J].中國民族博覽,2025(4):166-168.
[3」付丹丹.人工智能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中的實踐探究[J」.品位·經典,2025(4):145-147.
[4」龔小凈,謝浩洋.智能化驅動下應用型高校音樂專業教育的轉型策略探討[J」.中國民族博覽,2025(6):155-157.
[5]馬雁.民族院校音樂教育專業
”課程群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5(16):43-47.
[6]李夢璇,王藝瑾.人工智能輔助民族音樂創作的技術突破與審美變革[J」.明日風尚,2025(9):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