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格式:.高校版畫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方法創新路徑與實踐探索[J].藝術科技,2025,38(6):213-215.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5)06-0213-03
1版畫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當代西方國家的美術教育除了高等美術學校的培養相對集中一些,其他綜合類的大學的美術教育是沒有畫種、專業方向的限制的,而版畫專業基本以工作室的形式運作,如高校版畫工作室、私人版畫工坊等,這些工作室會配備專業的版畫技師,根據不同的性質開展教學、科研、商業活動等[1]136。例如,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AC)版畫專業以“版畫作為思維媒介,突破物理邊界”為核心教學理念,取消傳統版種分類,設立“擴展版畫實驗室”,強調探索技術媒介和傳播意圖結合;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將版畫的哲學思維作為理論必修,在版畫教學中融入哲學思維、設計思維,開設激光切割 + 絲網印刷結合工作坊,與Pantone合作色彩研究項目,畢業生可通過面試進入Apple產品表面紋理設計部門;荷蘭皇家藝術學院開設機器人工坊,工業機械手臂持刀刻板,探索“算法刀法等等”。國外的版畫專業教學更重視實驗性和跨學科融合,教學方式和教學氛圍都很靈活,更注重學生創作思維和藝術轉換思維的培養,這種開放性的教育方式,既符合高校版畫應用型的教學理念,也更高效地利用了已有的教學資源。
目前,我國約有50余所高等藝術院校開設了版畫專業,版畫專業多數隸屬于美術學院、藝術學院造型藝術學科。在“大美術”學科框架下,版畫通常與油畫、國畫并列,但受重視程度較低。當前國內的版畫專業教學更注重傳統技法和文化傳承,所以高校版畫專業基礎課程以傳統版種技法訓練教學為主,且高年級側重于創作能力的培養,整體課程內容單一,并未考慮到傳統版畫創作人才和復合型版畫應用人才的市場需求占比。例如,中央美術學院版畫專業“以傳統為根基,探索當代可能性”,設立傳統木版水印工作室,要求學生必修中國雕版史,并開設實驗版畫專業方向,同時鼓勵版畫專業與裝置藝術、影像相結合,在2023年央美畢業作品展中, 30% 的作品涉及區塊鏈數字版畫;中國美術學院將民間年畫與版畫教學相結合,關注水印木刻與書籍裝幀和綜合材料版畫與數字圖像轉印兩個教學方向;而在綜合類大學如衡陽師范學院,版畫作為繪畫專業方向存在,學校擁有木版畫、銅版畫、絲網版畫工作室,學生的版畫作品仍以傳統黑白木刻為主,藝術表現形式單一,缺乏數字化、跨學科創新融合,畢業生的競爭優勢小,從事本專業工作、考研深造的學生少之又少。由于當前國內高校版畫專業師資主要來源于傳統版畫專業,數字藝術、綜合材料等跨領域師資和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師資相對缺乏,且國際交流機會集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等頭部院校,地方院校教師知識更新緩慢,學生接收到的教學內容單一,導致藝術作品同質化嚴重。
近十多年來,版畫工坊的工作室模式逐漸在國內高校興起,中央美術學院于2009年建立2RC ?? CAFA版畫工坊,率先進行當代版畫工坊的教學運作模式[1]136,并在版畫語言創新、版畫市場開拓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此后,各大美院陸續成立國際版畫交流中心、國際版畫藝術中心,推出青年版畫藝術家駐留計劃等。隨著經濟與文化的高速發展,國內近幾年無論是美術館還是畫廊,都在有意識地將版畫藝術教育推向大眾,成立了觀瀾版畫原創產業基地、北京虛苑版畫基地、蘇州版畫院等等版畫藝術創作基地。由此可見,國內版畫藝術已不限于教學科研和藝術收藏,正在努力尋找適應當代經濟、文化發展的新方向。正因如此,高校版畫藝術教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1]137
2版畫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方法創新路徑
《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提到,高等學校必須主動適應國家戰略發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發展新趨勢,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學的基礎地位、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前沿地位,振興本科教育,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奮力開創高等教育新局面[2]。為適應新時期社會對版畫專業人才需求多元化的特點,版畫教學應進人新的歷史時期,從教學模式到教學方法都有必要進行深刻的變革。
2.1教學理念創新
由于國內版畫教學多年來形成了“技法訓練 + 創作實踐”的固有模式,各大美院、藝術學院、綜合類高校雖然可以靠自身條件辦學、教學,但學生畢業進入社會就業的現實處境依然很不理想。一方面,這是因為教學理念沒有根據社會需求進行調整;另一方面,這是因為版畫涉及材料廣泛、配套設備復雜,除小幅木版畫之外,其他版種對版畫工作室的依賴性很強。但版畫只是諸多藝術創作方式的一種,要注重版畫思維的培養,而不僅僅是版畫技法的學習。應由傳統的技法傳授轉變為創造力培養,注重藝術創作過程中版畫本身的當代性與實驗性,鼓勵教師和學生突破傳統版畫的束縛,嘗試新的創作手法、媒介和技術。
2.2教學內容創新
隨著當代版畫藝術的發展,傳統版畫技法與現代藝術理念不斷融合,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當代版畫藝術形態。高校版畫專業基礎課程應適時引入當代版畫藝術理念與技術。例如,利用計算機軟件和數碼設備創作數字版畫,實現傳統版畫不具備的視覺效果,拓寬創作思路;將多種版畫技法、媒材和形式相結合,創作出具有獨特視覺效果和深刻內涵的綜合版畫,培養學生的跨界融合能力和創新思維。
版畫史論、理論部分是版畫專業基礎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版畫鑒賞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但傳統版畫理論教學難免枯燥乏味,可以加人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辯論,增強課堂生動性。在版畫理論授課過程中,應多融入多學科知識,拓寬學生的創作視野和思維空間。
在版畫實踐訓練過程中,應設定具體的版畫創作項目,讓學生圍繞項目進行構思、調研、制作和展示,在傳統的技法訓練中引入新的技法和媒材,嘗試不同創作手法的融合創新,從而獲得新的視覺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2.3教學手段創新
創新高校版畫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手段是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創造力與興趣的關鍵。可引人數字化教學工具,利用在線教育平臺提供國內外版畫印制視頻、國內外新型藝術理念和藝術形式視頻、互動教程等資源,通過VR和AR技術展示版畫創作環境和版畫作品的立體效果,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與沉浸感,方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版畫制作的過程與技巧,感受到版畫藝術的獨特質感與美感;設立版畫工作室,設定具體的創作項目,提供版畫制作所需的工具和材料,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邀請版畫藝術家或行業專家來校舉辦講座和創作交流,與學生面對面學習交流創作心得和技巧,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設定具體的跨學科融合項目,引入數字媒體藝術、虛擬現實藝術等新興藝術形式,讓學生了解藝術與其他學科如文學、哲學、歷史、科技等結合的可能性,探索版畫藝術創作的新領域,創作出更具美學價值、實用價值的藝術作品;根據學生的藝術水平和創作能力進行分層教學,建立自主學習平臺,提供豐富的版畫學習資源和工具,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進度進行
學習。
2.4教學評價體系創新
高校版畫專業基礎課程教學評價是教學效果價值判斷的基本依據,教學評價體系的創新需要從評價理念的轉變、評價內容的豐富、評價方法的創新、評價結果的反饋與應用等多個方面進行構建和優化。
首先是轉變評價理念。在版畫專業基礎課程中,要通過觀察學生創作理念的新穎性、藝術鑒賞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驗收學生對版畫技法的掌握程度、藝術創作作品的最終質量等方式,綜合多個維度形成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全面評價
其次是豐富評價內容。版畫藝術是一門需要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學科,因此在評價體系中應當關注每個學生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創作特點,鼓勵學生在創作中發揮自己的優勢。
再次是評價方法的創新。在版畫專業基礎課程中,要從造型、色彩運用、技法掌控等方面對學生的作品提出要求,組織學生互評作品,相互欣賞和學習,撰寫創作心得和自我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的創作過程、創作作品和自我評價進行綜合評價。
最后是評價結果的反饋和應用。及時反饋學生評價、教師評價、教師互評的結果,同時將評價結果應用于教學改進。
3創新教學方法的實踐案例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是新中國第一個專業的版畫教育機構,自1954年成立,設置木刻、石版、銅版三個專業,到現在已發展出傳統版畫工作室、石版畫工作室、木刻版畫工作室、絲網版畫工作室、銅版畫工作室、數碼版畫工作室六個版畫工作室,主要涉及水印版畫創作、版畫材料語言拓展、木刻藝術語言轉換、實驗性版畫、書籍插圖、版畫新媒體等學術方向[3]。中央美術學院對中國高校版畫專業教育具有引領作用,國內各大美術學院、藝術學院以及其他開設版畫專業的高校基本效仿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的教學模式,但在藝術創作理念和藝術創作方式上各有側重。
數碼版畫藝術既是對傳統版畫藝術的繼承與發展,也是對當代藝術創新的積極探索[4]。2021年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國際版畫研究院、國際學院版畫聯盟、長沙師范學院聯合主辦首屆國際數字版畫藝術大展,共展出國內外高質量數字版畫藝術作品150余件,向社會展示了版畫在科技方面的延伸與發展、數字版畫的實驗性與前沿性,提醒國內版畫藝術家、版畫專業教育工作者要與時俱進,勇敢探索版畫的無限可能,更要把新興數字化技術融人版畫專業教學,為
學生拓寬思維和眼界。
在跨學科融合上,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鼓勵青年教師積極開展科研工作,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美育實踐。2023年高等學校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聯席會、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主辦“生命之書”醫用書籍裝幀藝術工作坊的項目,邀請中央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吉林藝術學院等7所知名藝術高校的師生共同參與,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相較于單一的版畫技法訓練,這類實踐活動更有創新和實際意義。2024年北京大學在中國美術學院開展了“2024北京大學·中國美術學院思政實踐暑期交流項目”,北京大學通用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哲學、法學、世界史等專業和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學、設計學、戲劇與影視學學科等專業的本、碩在校生均有參與。項目圍繞“和美相遇”“詩畫江南”“文明輝光”三大版塊展開,版畫專業學生參與其中,負責呈現國家敘事和自然絮語的版畫創作部分,以增強自身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取得專業與社會接軌的教育實踐意義。
4結語
版畫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實踐,不僅是對傳統技藝傳承模式的突破,更是全球化語境下藝術教育范式轉型的縮影。在技術與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通過數字化技術介入與跨學科融合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從“刀法與印痕”的單一認知,轉向對“版畫作為痕跡哲學”的深層理解,重塑版畫教育的基因圖譜,為學科發展注人新的生命力,使版畫藝術在數字文明時代持續釋放其獨特的復數性魅力。本文只是高校版畫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方法創新路徑與實踐的初探,在這場未完成的藝術變革中,版畫基礎教育者既是傳統文化的守夜人,更是未來藝術的破冰者。
參考文獻:
[1]肖熾熱,李東.廣西應用型高校新時期版畫教學改革探析[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33(3):136-139,152.
[2]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9(3):34-41.
[3」王華祥,朱莉.歷史、根基與傳統: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系主任王華祥訪談[J」.美術研究,2016(3):43-45.
[4]陳柏宇.數字化時代下的數碼版畫藝術解析[J].藝術大觀,2024(3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