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我帶著女兒從陜西西安到新疆喀什探親。
農歷臘月十四,女兒在營區迎來了她的一周歲生日。巧的是,那天,對門剛認識不久的小禾嫂子家也唱起了生日歌——女兒和小禾竟是同一天生日。我們兩家互贈了禮物和祝福,從此“親密交往”,女兒和小禾家當時3歲的兒子六六也成為要好的玩伴。
當年秋天,我和女兒移居喀什。我原本不會做飯,移居之前,特意跟母親學做簡單飯菜。為了將一碗肉臊子面做得地道,我用紙筆記下制作步驟帶到喀什,還把這“秘訣”貼到廚房的墻上。
愛人時常外出駐訓,難得那年生日時在家。他是標準的西北漢子,從不在意自己的生日,也不喜歡吃蛋糕。因他無面不歡,所以我決定給他做一碗生日肉臊子面。
做肉臊子時,我照著“秘訣”一步一步來。將醋倒向鍋里沸騰的肉塊后,香味一下子躥到家門外。
很快,外面響起了敲門聲,六六聞香而來。接著,敲門聲不時響起,都是經常和女兒一起玩耍的小軍娃們。在家屬院,孩子們都是自己外出找小朋友玩,即使到了飯點沒有回家,家里人也不擔心他們走丟或挨餓,因為一定是在某個好朋友家跟著用餐了。
愛人下班回來時,家里已坐了四五個孩子。一鍋肉臊子肯定夠用,但限量版的手工面條確實不多。小禾得知后緊急解圍,把家里的掛面、馕餅子和饅頭通通拿了過來。
愛人的那次生日,沒有蛋糕、沒有儀式,卻有肉臊子面和可愛的小軍娃們——一個個吃得滿面油光,一個個又成為“推介官”。不久,我將肉臊子的制作方法,手把手教給了來自不同地方的鄰里嫂子們——河南的小禾、山西的小兆、四川的小陽……多年以后,和愛人聊起此事,我們甚至忘了當時為他過生日的情景,單純地為肉臊子走出陜西而得意。
時隔12年,曾經圍坐在一起吃肉臊子面的軍娃們,已長成意氣風發的少年。今年暑假,小禾帶著剛參加完中考的六六從烏魯木齊來我如今所在的西安旅游。我們一起品嘗西安美食,一起念叨起當年的肉臊子面。
一碗肉臊子面熱氣騰起時,我總會想起當年家屬院里那熱熱鬧鬧、親如一家的生活。
(作者為陜西西安某公司員工、軍嫂)
編輯/牛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