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書,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金鑰匙。那么讀什么書?怎么讀書?讀書有什么好處?今天,筆者向同學們推薦一本好書一吳尚之的《古人談讀書》。它曾入選“中國好書”,對同學們解決上述問題以及養成讀書習慣,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一、走進《古人談讀書》,取讀書方法
吳尚之的《古人談讀書》,取了古代眾多名家關于讀書的心得、方法、名言、格言警句等,內容涵蓋儒學大家孔子、孟子、荀子、朱熹,以及文學大家韓愈、蘇軾、陸游等。這些古人都是通過讀書與實踐逐步總結出讀書方法,對今天同學們的讀書學習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
《古人談讀書》不僅是匯集中國古代眾多名家讀書方法的寶典,更是跨越時空的智慧傳承。從孔子到朱熹,從蘇軾到陸游,這些熠熠生輝的名字背后,隱藏著怎樣深邃的讀書智慧呢?
(一)孔子的“學而時習之”
孔子非常重視讀書,他強調“學而時習之”,這既是讀書方法,也是讀書智慧?!皩W”即讀書,“時”即及時,“習”即溫習??鬃拥囊馑际?,讀書要及時復習,這樣才能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自身智慧。例如,當大家讀完一本書后,可閉上眼睛默默回想書中內容,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出來。如此反復三遍,不僅能更好地記住書中內容,還能檢驗自己是否真正讀懂了這本書。
(二)韓愈的“提要鉤玄”法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教育家,他對讀書方法也有獨到見解。韓愈的“提要鉤玄”讀書法,要求讀者提煉書的要旨、鉤探書的奧妙。韓愈認為,一本書總有其玄機和要義,讀書者應像捕魚一樣,用“提要鉤玄”的方法將書中要旨一點點“鉤”出來,把厚書讀薄。這樣做容易把握書的精髓,也便于記憶。例如,閱讀一本厚厚的史書時,可試著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一章節的主要內容,或寫下書中的重要觀點、核心思想。這不僅能幫助同學們抓住書的主要內容,還能培養概括能力,大大提高閱讀效率,使大家不僅記住內容,還能更好地理解與運用。
(三)朱熹的“三到”讀書法
朱熹十分講究讀書,他總結出“讀書三到”法,即心到、眼到、口到?!靶牡健本褪怯眯娜プx,“眼到”就是仔細去看,“口到”就是大聲地念出來。例如,當大家閱讀一篇艱深的古文時,先要靜心凝神,一字一句仔細閱讀,遇到不懂之處認真思考或查閱資料,然后大聲朗讀,體會文章的節奏和氣勢。這樣不僅能提高讀書效率,還能更好地領略文章的韻味。
(四)蘇軾的“多讀多背”和“八面受敵”法
蘇軾的“多讀多背”和“八面受敵”法是對讀書方法的精辟論述?!岸嘧x多背”即多讀多背他人的精華內容,這一點毋庸置疑。“八面受敵”則是指讀書時要全面出擊、多面思考。閱讀一本書時,要從多個角度思考和理解書中內容。比如讀一本小說,既要領會作者的用意,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可以把自己置于作者的位置,思考作者為何這樣寫,若“我”來寫會如何處理,分析作者寫法的妙處。“八面受敵”法非常有利于同學們全面客觀地把握一本書。
(五)陸游的“讀書萬卷始通神”
陸游是南宋著名詩人,他自幼熱愛讀書,且越讀越多、越讀越愛。他說:“讀書萬卷始通神。”他強調“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要“讀破萬卷\"廣博涉獵”,認為讀書多自然用筆老到。他還注重思考與實踐,主張讀書明理更要致用。例如,讀了勵志類書籍,可嘗試影響一兩位迷途未遠的同學;讀了體育類書籍,可嘗試用書中方法堅持每天跑步。當然,致用是為了受益,而非“賣弄”知識。
除以上幾位古人外,《古人談讀書》中還有許多其他名家的讀書方法、讀書名言或格言。他們的方法不盡相同,但目的一致,即追求讀書的最高境界,讓智慧為自己所用。他們以自身讀書實踐告訴同學們:讀書不是簡單打開書本看幾眼,而是需要智慧和方法的精神活動。
二、如何運用古人讀書法閱讀課外書
讀書不僅是為了學習知識、提升智慧,更是大家修身養性、做人做事的必經之路。同學們了解了古人的讀書方法,那么該如何將古人的讀書智慧落實到讀書活動中呢?下面,就讓我們以六本書為例,一起探討古人閱讀法的具體運用吧。
(一)《西游記》和古人的“循 序漸進”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極具吸引力的讀物,書中既有離奇的戰妖斗魔故事情節,又有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心志波折。同學們讀書時,應學習古人的循序漸進法:先粗讀一遍,了解書中大致情節及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然后逐章逐節細讀,進一步把握故事的來龍去脈;最后總結書籍的主旨大意及人生哲理。這種層層遞進的閱讀方式,有助于同學們更全面地理解《西游記》的深刻內涵。
(二)《唐詩三百首》和古人的“心到、眼到、口到”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膾炙人口的詩歌選集,收錄了唐代眾多詩人的佳作。同學們閱讀時,可采用朱熹的“三到法”:“心到”即靜下心來、集中注意力讀每一首唐詩;“眼到”即仔細觀察每一首詩的用詞造句規律,體會其語言美、意境美;“口到”即大聲朗讀詩歌,感受其音韻美、感情美、氣勢美。這樣讀,有利于同學們更好地領略唐詩的風采。
(三)《安徒生童話》與古人“提要鉤玄”法
《安徒生童話》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創作的童話故事集,每一個童話故事都蘊含深刻道理。閱讀《安徒生童話》時,同學們可采用韓愈的“提要鉤玄”讀書法。之所以采用這一方法,是因為《安徒生童話》每一篇童話都獨立成篇,主題各異,需要大家在閱讀時提煉每一篇童話的主要情節和表達主題。這樣做有利于同學們快速掌握每個童話故事的要義,也有利于培養概括歸納能力。例如,“丑小鴨”的童話故事告訴同學們: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即使身處逆境,也能由丑小鴨成長為美麗的白天鵝。同學們掌握了這一要旨,就能深刻理解該童話的勵志意蘊。
(四)《上下五千年》與古人“廣博視野”法
《上下五千年》是中國歷史故事讀本,內容涵蓋遠古時期、春秋戰國、秦漢、唐宋元明清、資產階級革命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同學們閱讀時,要帶著陸游“讀書萬卷始通神”的眼光,以開闊的視野去讀:不僅要了解每一時代的主要事件和靈魂人物,還要思考每一歷史事件對社會的影響。例如,讀完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后,可以思考那時的諸侯割據、百家爭鳴對中國當下政治、文化的影響。帶著廣博的視野去讀,才能培養以古鑒今的歷史智慧。
(五)《紅巖》與古人“知人論世”及“心到、眼到、口到”法
《紅巖》是一部反映解放戰爭時期重慶地下黨斗爭的長篇小說,社會歷史背景厚重,弘揚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同學們閱讀時,可先用古人“知人論世”的方法,先了解作者羅廣斌、楊益言的創作背景及目的,以便更快進入情境;再用古人“心到、眼到、口到”的方法,全身心投入書中的跌宕情節和英雄人物事跡中。比如,讀到江姐被捕受刑的情節時,可以設想自己身處其境,感受那份痛苦,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將感受寫下來。這種閱讀方式有助于同學們更深刻地理解《紅巖》所蘊含的革命精神和民族氣節。
(六)《小英雄雨來》《小兵張嘎》與古人對比閱讀法
《小英雄雨來》和《小兵張嘎》都是描寫抗日戰爭時期少年英雄的故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人物形象。閱讀這兩部作品時,同學們可采用古人的對比閱讀法進行分析:比較兩位主人公的成長經歷、性格特點和英雄事跡等方面,找出異同點,并思考這些異同點背后的原因和意義。通過這樣的比較閱讀,同學們能更全面地理解那個時代少年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并從中汲取力量,得到啟示。
閱讀是心靈的旅行,是智慧的碰撞。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讓閱讀成為享受而非負擔?同學們以《古人談讀書》為引,一同探尋讀書的智慧,是非常有益的。通過以上介紹和示例可以看出,古人的讀書智慧在實際閱讀中的運用是靈活多樣的。大家在閱讀課外書籍時,可根據書籍類型和內容選擇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也可將多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以達到更好的閱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