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在學習寫詩的過程中,嘗試了各種詩歌體裁與題材,不僅限于山水詩,而且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這使得當時的詩論家們認為,他在某種程度上復興了盛唐詩壇的繁榮。而后來中唐的許多詩人,都受到過他的影響。
韋應物寫過不少關注戰亂后的社會問題,尤其是反映民眾艱難困苦的詩,后輩詩人孟郊、韓愈等都受到過他的啟發,尤其是與韓愈同時代的詩人白居易。白居易年輕時隨父親來到江南,正逢韋應物在蘇州為官,與當時也在江南的詩人顧況等多有唱和往來,白居易十分傾慕韋應物,正是受到朋友們的影響,才最終立下了要考取進士,成為詩人的志向。
后來在寫給好友元稹的信中,白居易說:“近世韋蘇州(即韋應物)歌行,清麗之外,頗近興諷,其五言詩又高雅閑淡,自成一家之體。”這里講到了韋應物非常突出的,并且對白居易影響最多的兩個特色:一是清麗、高雅的風格,這部分后來體現在白居易后期所寫的閑適詩中;另外就是他對現實問題的關注,這部分后來體現在白居易前期大力推動的“新樂府運動”中。
此外,韋應物還寫過一些充滿奇異想象的長篇歌行,其中用到大量的神話元素,比如以神話中的西王母為主角的《王母歌》,這部分則啟發了再后一輩的、被稱為“詩鬼”的李賀的創作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