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政府開放數據的目的是通過數據的深度共享與利用,服務社會發展,提升經濟、社會價值。充分發揮數據資源應用效能對于提升政府數據資源開放效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山東省內16個地市級政府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從促進經濟增長的角度對山東政府開放數據資源的應用效能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山東省" " "開放數據" " "經濟增長" " "應用效能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提出
大數據時代,政府是各種數據重要的生產者和擁有者。推動政府數據資源開放共享與開發利用,既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又能挖掘數據價值促進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2012年,我國開始探索政府數據資源開放,上海、北京等城市率先試點。2015年,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全國政府數據資源開放呈爆發式增長。2020年,我國“十四五”規劃提出“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加強公共數據開放共享”,將政府數據資源開放上升到國家戰略。2024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對政府數據資源開放提出了進一步要求,在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的基礎上“加快數據資源開放利用,充分釋放數據要素潛能,推動高質量發展”。
山東省政府數據資源開放工作推動有力,早在2018年就完成16地市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建設工作,數據規模位列全國首位,2024年“數林指數”位列全國第一。但各地市在數據容量、使用情況、應用效能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如何充分發揮各地市數據資源應用效能,提升政府數據資源開放的效益是當下及未來研究的重點。本文以山東省16個地市級政府作為研究對象,從促進經濟增長的角度對山東省政府開放數據資源的應用效能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的對策建議。
二、山東省政府開放數據資源促進經濟發展的應用效能分析
(一)評價方法與模型
使用數據包絡分析法中的CCR、BCC進行應用效能評價。數據包絡分析法,是基于線性規劃技術,評價多項輸入指標和多項輸出指標較為有效的方法,包括CCR模型和BCC模型。CCR模型假設決策單元(DMU) 處于固定規模報酬情形下,用來衡量DMU總效率。BCC 模型假設 DMU 處于變動規模報酬情形下,用來衡量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
(二)樣本選擇與指標構建
選擇16地市政府數據資源開放平臺作為樣本。選擇創新應用數量、平臺訪問量、數據調用量(下載量和接口調用量之和),反映數據資源的使用情況。選擇人均GDP、人均收入作為產出指標,反映當地的創新能力(見表1)。
(三)數據來源
創新應用數量、訪問量、調用量在各地市政府數據開放平臺統計獲取,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從山東省統計年鑒獲取。上述模型中投入產出指標為5個,選擇的樣本平臺數量16個,滿足DEA中決策單元個數不少于指標總數2倍的要求(見表2)。
(四)分析評價
1.效益分析
將上述數據使用CCR模型和BCC模型運行。政府開放數據資源的經濟發展效能如表3所示。16個地市政府開放數據資源的經濟發展效能分為三類:第一類技術效益、規模效益和綜合效益均為1,且松弛變量均為0,包括淄博市、東營市、泰安市,此種情況DEA強有效。說明上述地市數據資源經濟發展效能發揮充分,達到帕累托最優。第二類技術效益為1,規模效益和綜合效益小于1,包括濟南市、青島市、濟寧市、日照市、聊城市、菏澤市,此種情況投入產出結構最優,但是規模效益無效,改進的方向在于規模優化。第三類技術效益、規模效益和綜合效益均小于1,包括棗莊市、煙臺市、濰坊市、威海市、濱州市、德州市、臨沂市,此類情況投入要素的組合模式及規模效益都存在問題。上述第二、三種情況DEA無效。無效平臺中除青島市、日照市高于0.8外,其他平臺綜合效益較低,說明對經濟發展促進作用不佳(見表3)。
2.規模報酬分析
由表4可知,淄博市、東營市、泰安市的規模報酬系數=1,說明產出與投入成正比并達到最優效率。濟南市、青島市、威海市gt;1,規模報酬遞減,需要縮小規模提高效率。其余地市規模報酬系數lt;1,規模報酬遞增,需要擴大規模提高效率(見表4)。
3.冗余分析
(1)投入冗余分析。如表5,DEA無效平臺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創新應用方面,濟南市、棗莊市、煙臺市、日照市、臨沂市、菏澤市的冗余率分別為12%、4%、20%、16%、5%、36%,說明創新應用尚需優化提升。訪問量方面,青島市、濰坊市、濟寧市、德州市、菏澤市的冗余率分別為47%、2%、19%、14%和22%;調用量方面,濟南市、青島市、煙臺市、濰坊市、濟寧市、威海市、日照市、濱州市、德州市、聊城市的冗余率分別為68%、19%、44%、1%、78%、22%、34%、60%、8%、2%。上述情況說明雖然各地的使用情況良好,但是更多的是瀏覽、了解,轉化為促進經濟發展的能力不足。
(2)產出冗余分析。除濟南市、煙臺市、濱州市外,其余 DEA 無效平臺均存在產出不足。棗莊市、濰坊市、濟寧市、聊城市、臨沂市、菏澤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產出不足率為11%、6%、10%、6%、29%、9%,青島市、威海市、德州市的人均收入的產出不足率分別為29%、2%、14%。上述情況進一步說明用戶利用數據促進經濟發展的能力不足(見表5)。
4.綜合評價
綜上,山東省政府數據資源開放在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地區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依然存在,政府數據資源開放的應用效能有待提升。一方面,創新應用集中在政務服務、交通出行、醫療衛生等領域,產出量和應用水平需進一步提升。以濟南市為例,上線62個創新應用,位列全省第3位,其中54個應用的瀏覽量在5000次以下,56個應用的下載量為兩位數。另一方面,用戶利用數據資源促進經濟發展的能力不足。
三、提升山東省政府開放數據資源應用效能的對策建議
(一)圍繞用戶需求打造高質量數據集,優化數據提供及創新應用
一是圍繞用戶需求進行數據匯聚、分析、挖掘、預測,打造高質量數據集并及時更新。根據數據的屬性和特點,選擇無條件開放和有條件開放等提供數據開放服務。二是開發適用性、針對性強的創新應用。開發過程中,邀請數據用戶深度參與,同時加強用戶、數據開放平臺、開發機構等多方協同,實現需求、功能的充分匹配,提升創新應用開發的適用度和針對性。三是優化創新應用。首先,減少應用內容的同質化。比如,煙臺市政府數據開放平臺“智慧長島游”“關注長島旅游”“長島旅游服務”“長島新視界”“智游長島”5個應用均提供長島旅游信息,同質化嚴重。其次,提升應用的質量。比如,目前開發的交通類創新應用如東營出行,功能相對單一,僅打車使用,遠不及市場上流行的百度、高德地圖等功能強大、更新及時。
(二)構建數字能力學習體系,提升用戶數據素養
一是構建數字能力學習體系。用戶數據素養是政府數據資源開放有效利用的重要條件。在政府數據資源開放過程中,即使用戶有強烈的參與意愿,但若沒有數據應用能力,也很難產生數據利用行為。現實中,絕大部分用戶數據敏感性不高,缺乏數據處理、分析專業知識。因此,構建數字能力學習體系,幫助用戶提升數據素養。數字能力學習體系應包括政府開放數據資源的基本常識,數據分析的基本技能、技巧,數據深度開發的技術與方法、數據創新應用案例分析、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等。二是加強用戶數據素養和應用能力培訓。將相關知識采取文本、圖表、音視頻等方式加工制作,并在數據開放平臺發布,用戶可隨時自主學習。此外,政府、科研院所定期開展數據理論、應用技術培訓,提升用戶數據素養及應用能力。
(三)優化政府數據資源開放的評價指標體系
優化政府數據資源開放的評價指標體系,加強政府開放數據應用考核。將創新應用開發數量、利用的情況,數據集訪問量、下載量、調用量以及數據深入挖掘、使用的情況納入年度績效評估體系,引導各級政府重視數據的深入應用。同時,構建由政府、用戶、第三方機構協同的多元評價體系,更加客觀、全面地評價政府數據開放工作,幫助各級政府提升數據開放的效果。
參考文獻:
[1]Zhang W.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Open Government Data Platform[J].Sustainability,2022,14(3):1-19.
[2]彭遠懷.政府數據開放的價值創造作用[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究,2022,40(09):50-70.
[3]復旦大學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2024年度中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報告[R/OL].http: //ifopendata.fudan.edu.cn
[4]張曉宇,周文泓,王萍等.國外促進政府開放數據社會化利用的實踐全景及啟示[J].現代情報,2023,43(01):100-109.
(作者單位:山東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