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 “一帶一路” 倡議實施背景,系統剖析新疆進出口貿易與區域經濟增長的動態關聯機制。研究顯示,2013—2023 年間,新疆經濟保持穩步增長態勢,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進出口貿易呈現出口主導格局,貿易順差規模不斷擴大,但進口對經濟的拉動效應相對偏弱。區域異質性分析表明,和田、喀什等南疆沿邊地區依托獨特區位優勢與政策賦能,外貿活動對新疆 GDP 增長的貢獻尤為突出。然而,新疆外貿占全國的比重總體呈下降趨勢,折射出其貿易競爭力及政策紅利利用效率尚存較大提升潛力。據此,本文建議通過優化貿易結構、強化區域協同及深化國際產業鏈合作,助力新疆外向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倡議;新疆;回歸分析;經濟增長;進出口貿易
中圖分類號:F127;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5)08(a)--04
1 引言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在2013年提出的重大國際合作倡議,旨在促進沿線國家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推動共同發展繁榮[1]。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新疆憑借地緣區位優勢與多元文化稟賦,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承擔著打造向西開放門戶的戰略使命[2]。受益于倡議下的貿易便利化和基礎設施建設[3],新疆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規模不斷擴大,進出口貿易額大幅增加,貿易結構不斷優化升級[4]。探究“一帶一路”框架下新疆進出口貿易對新疆經濟發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5]。
現有研究對新疆經濟增長動因的探討呈現多維度特征:一是在口岸經濟協同發展層面[6],李雪梅等(2023)[7]系統解構了沿邊口岸開放的政策約束與突破路徑。二是產業結構與動能轉換層面,程志穎和李巖(2024)[8]實證檢驗了“一帶一路”貿易開放政策對農業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趙芳(2025)[9]提出了農業資源優化配置的技術創新框架;曹夢華和馬海霞(2025)[10]剖析了產業協同集聚對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趙向豪和胡蝶(2023)[11]構建了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并提出相應對策。三是在區域發展與經濟韌性層面,楊月姣等(2024)[12]研究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區域物流體系與經濟發展的空間耦合機制;曹開軍和龍順發(2025)[13]通過對新疆鄉村經濟韌性的時空演變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指出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因素對新疆鄉村經濟韌性具有顯著影響。四是金融支持與政策效應層面,張棟(2024)[14]探討了金融對新疆南疆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持作用。現有研究雖為解析新疆經濟增長驅動因素奠定了理論基礎,但對“一帶一路”倡議下新疆各區域進出口貿易政策響應強度的量化評估較為缺乏,且尚未系統解構各區域進出口貿易差異對全疆經濟增長的傳導路徑。
本文通過統計分析與回歸模型構建,剖析“一帶一路”倡議實施背景下新疆進出口貿易規模、地區差異與區域GDP增長的動態關聯,并重點解析和田、喀什等沿邊地區因口岸區位優勢形成的進出口差異對全疆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差異。研究結論既從學理層面揭示了外貿驅動型經濟增長的區域分化特征,又為制定差異化的沿邊開放政策提供了數據支撐。
2 新疆進出口貿易現狀分析
2.1 新疆經濟穩步增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基于對國家統計局2013—2023年數據整理可知,新疆地區生產總值及第一、二、三產業規模均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其中,第三產業規模由2013年的3080億元增至2023年的8673.4億元,自2014年起超越第二產業成為經濟主導部門,標志著區域經濟結構實現由“一二產業驅動”向“服務業主導”轉型。
2.2 新疆進出口貿易穩中有升,出口主導型特征明顯
基于2013—2023年海關統計數據分析,新疆對外貿易呈現顯著政策驅動特征。在“一帶一路”倡議縱深推進背景下,受益于霍爾果斯口岸稅收優惠、中吉烏國際鐵路等基礎設施項目落地,區域進出口總額由1707億元增至3573.3億元;出口主導型特征持續強化,出口額由1379.2億元擴張至3024.9億元(增幅119.3%)。而進口額僅增長67.4%,貿易順差規模擴大至2476.5億元,受內陸區位特征制約,新疆進出口貿易對區域經濟增長的拉動呈現顯著非對稱性特征。
2.3 新疆外貿依存度波動上升,整體向好
新疆外貿依存度呈現顯著結構性特征。出口依存度(出口額/GDP)呈現U型演變軌跡:由2013年的16.2%持續下降至2021年8.0%的歷史低位,2023年回升至15.8%,折射出本地產業結構調整與出口商品比較優勢的動態重構過程。進口依存度則穩定在1.4%~3.9%,既反映內需市場的剛性特征,又暴露出物流成本占進口總值比重長期高于沿海地區、進口商品結構單一等深層次矛盾。
2.4 新疆外貿地位較弱,近年來有所提升
新疆在全國貿易格局中的邊際貢獻呈現階段性特征,出口總額占全國出口總額的比重在2013—2014年穩定在1.0%水平,2015—2021年持續下行至0.59%歷史低位,2022—2023年回升至1.27%,反映出“一帶一路”縱深推進背景下邊疆經濟比較優勢的重構過程。目前來看,雖然新疆進出口總值在全國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呈現增長態勢,但占比仍然較低,且增速低于當地GDP增速,需通過政策支持、產業升級與多元化貿易合作來提高競爭力。
3 新疆進出口貿易對本地經濟的影響分析
3.1 新疆進出口貿易對新疆GDP增長的影響
為了進一步分析新疆的進出口貿易對其GDP增長的影響,根據海關統計機構2000—2023年的數據,本文構建以下回歸建模[15]:
rgdpt=β1rexpt+β2rimpt+β3+ωt(1)
式中,rgdpt(被解釋變量)為新疆在t時期(t=2000, 2001, …, 2023)的地區生產總值;rexpt和rimpt(解釋變量)分別表示新疆在t時期的總出口量與總進口量;β1與β2分別表示新疆總出口量與總進口量的系數;ωt為隨機誤差項;β3為截距項。同時,為了避免極端值對分析的影響,對模型中的變量取自然對數。
(1)ADF檢驗:本文對新疆進口總額、新疆出口總額、新疆GDP進行ADF檢驗,發現其一階差分序列均平穩,表明三者具備同階單整性,可進行協整分析(圖1)。
(2)協整關系檢驗:原假設為最多2個協整檢驗的跡小于等于5%臨界值,不能拒絕原假設,說明具有2個協整關系(表1)。根據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可以構建協整回歸模型(VEC),結果如表2所示。
(3)穩定性檢驗:從AR特征根圖(圖2)可知,所有特征根值均在單位圓之內,意味著構建的VAR模型穩定性較好。
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可知,當新疆進口水平每提升1%,新疆經濟水平就會提升0.248%:當新疆出口水平每提升1%,新疆經濟水平會提升0.588%。這說明無論是新疆進口水平提升還是新疆出口水平提升,都會給新疆經濟帶來顯著影響,且出口水平的提升對新疆經濟的影響更加顯著。
3.2 新疆各地進出口貿易對新疆GDP增長的影響
為了分析新疆各地區進出口水平對新疆GDP的影響,本文構建以下模型:
Rgdpt=β1Riei,t+β0+εi,t(2)
式中,Rgdpt(單位:億元)表示新疆在t時間(t=2004,2005,…,2021)的地區發展總值;Riei,t(單位:萬美元)表示新疆i地區在t時間的進出口總量;β0、εi,t分別表示截距項與誤差項;β1為系數,i=1, 2, …,15。本文將2004—2021年的數據進行回歸作為模型1(表3);將2004—2012年的結果進行回歸作為模型2(表4);將2013—2021年的結果進行回歸作為模型3(表5)。
本文將各地數據進行處理并導入模型,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得到以下數據:
根據模型1的結果可知,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和田地區、阿勒泰地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烏魯木齊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進出口總額與新疆GDP數據呈正向線性相關關系。其中,和田地區與阿克蘇地區的進出口數據對新疆整體GDP的影響較大。根據模型2和模型3的結果可知,“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前,吐魯番市、克拉瑪依市的進出口數據對新疆整體GDP的影響較大;“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后,和田地區等南疆地區進出口數據表現出對新疆整體GDP的顯著影響力。
對以上模型的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和田地區、喀什地區、阿克蘇地區、烏魯木齊市這些地區均位于“一帶一路”陸路通道主干線或關鍵口岸,外貿活動頻繁且物流水平較高,對新疆GDP的增長具有顯著促進作用。克拉瑪依市的重工業發達且處于“一帶一路”的輻射范圍內,進出口以能源設備、技術為主,有效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然而,昌吉回族自治州、塔城地區等地區仍存在產業結構單一、政策落地緩慢等一系列問題,亟須進一步利用政策紅利帶動當地產業發展。
4 結語
本文基于統計學與計量經濟學方法,深入探討了“一帶一路”倡議實施背景下新疆進出口貿易規模與結構演變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機制,重點揭示和田等沿邊樞紐地區因區位優勢形成的貿易差異對全疆GDP增長的異質性貢獻效應。研究結果表明,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進出口貿易增長顯著影響新疆的經濟發展,新疆經濟總體穩步增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進出口貿易結構由出口主導。“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政策傾斜、基建投資與市場開放,重塑了新疆區域貿易格局,推動經濟重心向南疆轉移。和田、阿克蘇等南疆城市因區位優勢與政策支持成為新的增長極;北疆資源型城市通過產業轉型維持競爭力。但也可以看出,新疆在全國貿易中的地位下降,對外貿易占本地GDP比重也有所降低,亟須進一步通過優化貿易結構、強化區域協同及深化國際產業鏈合作,充分運用“一帶一路”政策紅利來提高貿易競爭力。
參考文獻
Dechun Huang, Mariya Yenina, Md.Ekram Hossain, Kazakhstan in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Extensive and Intensive Margins of Trade[J]. Chinese Studies, 2021:1-16.
石林.新疆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案例分析、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J].山西農經,2024(13):62-65+81.
張小艷,郭秋生.數字經濟對新疆農業現代化的影響研究[J].喀什大學學報,2025,46(1):26-33.
盧志云,安旭,李先東.數字經濟與農業發展協調性分析:以新疆為例[J].當代農村財經,2025(2):2-8.
董薇薇.鄉村振興下新疆農業勞動力變化與農業經濟發展關系研究[J].山西農經,2024(15):42-44+81.
徐楚乾.“一帶一路”背景下邊境口岸經濟發展對比研究:以新疆巴克圖口岸為例[J].現代商業,2021(5):33-36.
李雪梅,謝美珍,胥睿.新疆沿邊口岸對周邊國家對外開放的影響因素及策略研究[J].新疆社會科學, 2023(4):72-80.
程志穎,李巖.“一帶一路”倡議下貿易開放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以遼寧省為例[J].農業經濟,2024(6):139-141.
趙芳.新疆農業資源利用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5(8):22-25.
曹夢華,馬海霞.產業協同集聚對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以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為例[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5,44(2):87-96.
趙向豪,胡蝶.提升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研究[Z].青海金融, 2023(1):47-54.
楊月姣,胡寶華,夏樂銘.區域物流能力與區域經濟發展耦合性研究: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為例[J].商業經濟,2024(10):74-77.
曹開軍,龍順發.新疆鄉村經濟韌性時空演變及影響因素研究[J].人文地理,2025,40(1):89-100.
張棟.金融支持新疆南疆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J].金融發展評論,2024(7):13-23.
佘士永,姜楠.低碳發展、綠色技術創新與就業的關系:基于面板向量自回歸模型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2025,42(4):10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