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國人大修改立法法賦予所有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以來,浙江省各設區的市持續深化地方立法領域改革,建立健全立法體制機制。2015年3月至2025年3月底,除省本級立法外,省人大常委會批準設區的市法規370件,以高質量立法保障改革發展事業取得新成效。
聚焦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
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串起一批高能級科創平臺,“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是在這里常聽到的話,法治是“陽光雨露”的重要方面之一。
為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打造科創高地,《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條例》應運而生,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條例不僅總結了城西科創大走廊發展實踐經驗,還在體制機制、人才服務、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創新,為大走廊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和規范指引。”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法工委主任陳馬多里介紹。
立法是保障,更是賦能。從城市大腦賦能城市治理促進條例到智能網聯車輛測試與應用促進條例,從數字貿易促進條例到數據流通交易促進條例,近年來,杭州緊跟經濟和產業發展步代,以高水平法治護航數字經濟發展。
《寧波市科技創新條例》《溫州市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促進條例》《嘉興市科創金融促進條例》《衢州市科創平臺高質量發展條例》浙江省各設區的市聚焦推動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開展立法,在之江大地凝聚澎湃活力。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美麗中國
桑基魚塘系統,是湖州先民千百年來的智慧結晶,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如何將這一“生態名片”在現代社會傳承發展好?在當地人大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湖州市桑基魚塘系統保護規定》制定出臺,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
“立法保護桑基魚塘系統,是弘揚生態文化、保護生態環境的生動體現。”湖州市南潯區人大代表、荻港漁莊總經理倪威說,立法過程中讓人感受最深的是,不僅立法的建議來自老百姓的呼聲,而且一些條款比如加強保護資金支持、豐富傳承活動等也充分聽取了桑基魚塘相關從業者、工作者的意見建議。
近年來,《湖州市綠色金融促進條例》《湖州市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建設促進條例》等一批立足實際、彰顯特色的地方性法規,將制度設計落實為可行舉措,堅定守護綠水青山,讓人“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
在浙江,各設區的市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立法,除制定大氣、水、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等方面法規外,還制定了《紹興會稽山古香榧群保護規定》《金華市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條例》《舟山市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管理條例》《麗水市青田稻魚共生系統保護發展條例》等法規,共同筑牢省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基礎。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
從初級技工一路成長為測試工程師的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員工郭從理介紹:“去年臺州支持我們工人提高待遇的法規施行,讓這些做法有了法律保障,自己對工作和生活更有信心。”
這部法規是臺州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臺州市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若干規定》,將技術工人提高收入的改革經驗成果進一步制度化、法制化。
同時,《臺州市共富工坊建設管理規定》《臺州市促進鄉村片區組團發展規定》等小切口、創制性立法,與省內其他各設區的市實踐探索形成的共同富裕立法制度成果,共同為浙江高質量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貢獻了法治力量。
浙江省各設區的市始終結合地方實際創造性開展立法工作,不斷加強重點領域立法供給,發揮地方立法的實施性、補充性、探索性功能,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