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薄霧尚未散盡,94歲的林瑞方和往常一樣穿上運動鞋,背起登山包,從家騎行一個多小時前往位于臺州市黃巖區的九峰烈士陵園。登上有“百步峻”之稱的664級陡峭石階,這位年過九旬的老人開啟了他每天的“晨練日常”——義務清掃這座安葬著革命英烈的陵園。
義務清掃這項公益善舉,林瑞方一干就是30年,從大橋到山道再到陵園,掃禿了1000多把掃帚。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市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
老人的善行始于1994年。
那一年,林瑞方剛從黃巖區統計局退休,恰逢黃巖大橋新橋建成通車,但由于管理不善,垃圾遍地,橋孔堵塞嚴重。一到下雨天,橋面總是積水,來往的行人怨聲載道。當時家住橋北的林瑞方毫不猶豫地拿起掃帚開始義務清掃。為避開大橋上擁擠的車流,林瑞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套上一件橘黃色的熒光背心,一干就是兩三個小時。
林瑞方的清掃從1994年8月到1997年7月,1000多天,從未間斷過。“只有退休的干部,沒有退休的共產黨員,不管何時,不管身在何處,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這位有著71年黨齡的老黨員句句擲地有聲。
1997年之后,素有鍛煉習慣的林瑞方在爬九峰方山游步道時發現,步道常有亂丟的煙頭,秋冬季節落葉也容易讓踩到的行人打滑摔傷。于是,林瑞方又重新拿起掃帚,天蒙蒙亮就從環山山路開始,一直掃到九峰雙塔以及方山水庫周邊,每天至少要三四個小時。“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林瑞方笑道。
十七年彈指一揮間,2015年“百步峻”改造竣工,他再次“轉戰”烈士陵園,至今又是十年。
“唰!唰!唰!”清晨的烈士陵園里,林瑞方富有節奏的掃地聲劃破了山間寂靜。“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今天的安穩生活。我們翻身不能忘本。”林瑞方扶著掃帚,望向蒼松翠柏間的墓碑,話語樸素卻重逾千鈞。
“這卡輕飄飄的,可在我心里沉甸甸的,我做的是件小事情。”林瑞方輕輕撫摸“道德典型禮遇卡”,“一棵松樹擋不住風沙,成片的林子才行!”
“我爬山經常碰到他,之前一直以為他是景區雇的環衛工人,后來才知道他是義務勞動,太讓我驚訝了!”跟很多市民一樣,登山愛好者潘金勇初見林瑞方時也誤解了他的身份。
現在十幾年過去了,附近的爬友都認識林瑞方了。“老林公好樣的!”每次見到他,大家都會親切地喊一聲“老林公”。“每天天沒亮老人家就在山上了,90多歲身體還這么硬朗,真不簡單!”市民應小國感嘆道。
9年前的一個清晨,黃巖公安分局交警直屬二大隊的民警管春華在登山途中看到時年80多歲的林瑞方正弓著身子清掃落葉。滿頭銀發的老者與蜿蜒山道構成的畫面,瞬間打動了他。“做公益善舉,不應該是一個人的全力以赴,而應該是多數人的力所能及。”深受觸動的管春華硬是從林瑞方手中“搶”下了掃把,接過了義務清掃的“接力棒”,成了大家口中的掃地警“老管”。
如今60歲的管春華也有了接班人——40歲出頭的個體工商戶任米良。“林老師堅持了三十幾年,這種精神需要傳承。老一輩能做到,我們為什么不行?”任米良說。
善行的火種一旦播撒,便生生不息。在林瑞方的感召下,從民警到普通市民,從退休教師到社區工作者,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清掃隊伍中。“方山大禮包,每日拎一包”的垃圾清理者張立志、義務修補方山石板路的“老韓”韓福祥,還有“大老鄭”鄭飛軍、“小燕子”周紅燕……十多位志愿者聚到一起,一支跨越年齡與職業的“山林志愿隊”悄然成形。
九峰景區植被茂密、風光旖旎,但落葉積累起來容易蓋住游步道,一下雨路面就特別濕滑。現在有了“林瑞方們”,上山游玩、鍛煉的市民們也吃下了“定心丸”。“特別是到下半年,秋風掃落葉,滿地都是枯枝。當我登上干干凈凈的臺階時,就知道管師傅已經來過了。”酷愛體育運動的市民曾啟順說。
“幾年前的一場暴雨沖垮了臺階,老林公凌晨四點就上山清淤。”海堂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張敏翻出手機里老人滿身泥漿的照片,“誰都勸不住,他說‘不能讓英烈家園變泥塘’。”榜樣就在眼前,這一天,海堂社區的社工們也跟著林瑞方上了山。
“一天兩天誰都能做到,但堅持到底真的很難,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退休教師梁開奮也情不自禁地對他們豎起了大拇指。從旁觀到參與,從感動到行動,林瑞方三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感召著越來越多的市民加入守護家園的行列,匯聚成一股橘鄉暖流。
“這卡輕飄飄的,可在我心里沉甸甸的,我做的是件小事情。”林瑞方輕輕撫摸卡面,“一棵松樹擋不住風沙,成片的林子才行!”
2025年7月18日上午,以“文明新起點 德耀新征程”為主題的臺州市黃巖區“好人說·說好人”暨道德典型關愛禮遇辦法發布活動,在黃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行。活動中,林瑞方等一批黃巖區歷屆市級以上道德典型代表獲頒“禮遇卡”,“好人們”還受邀游覽黃巖石窟,感受家鄉山水人文之美。
近年來,臺州市黃巖區厚植精神文明沃土,通過舉辦“好人說·說好人”活動、打造“好人墻”,以好人為原型創作長篇報告文學,將好人編進黃巖文化日歷等一系列方式,全方位宣傳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在全社會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
“林老的行為像一面精神旗幟,這份‘平凡中的不平凡’一直在向大家傳遞著正能量。”臺州市黃巖區海棠社區社工王宇霆深有感觸。林瑞方老人身上那種安靜的力量,無聲地浸潤著周圍的人們。
94歲高齡的林瑞方,如今登山速度確實慢了些,但步履依舊堅定。掃完陵園,他有了更多時間端起相機。作為社區最年長的志愿者,他喜歡用鏡頭捕捉社區活動的珍貴瞬間,社區樓道墻面上掛著的好幾幅作品都出自他手。
“林老,您打算掃到幾歲呢?”面對提問,林瑞方臉上綻開笑容,眼神清亮:“只要身體好,我就一直掃,不問年齡多少。”九十四載光陰流轉,林瑞方始終認定自己正前行在“年輕”的路上。
千把掃帚磨禿了,千萬片落葉歸根了。林瑞方蹣跚而堅定的背影,是九峰山麓動人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