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1日,一場大暴雨剛停,“云小圣”(圣·寶蓮燈全自主無人機巡檢系統)就啟動了針對福建漳州市東山縣的高陡邊坡、城區易澇點位以及國省道路面的安全巡查,當天累計巡檢30架次,發現路面破損坑洼事件5起,事件報告即時生成并上報相關部門。相關部門完成處置后,無人機再次巡查并進行效果評估,由此形成了“事前預警-事中指揮-事后評估”的處置閉環。
“今年汛期以來,東山縣交通運輸局聯動無人機航拍管養道路,通過‘空中之眼’實現日常檢查立體化、隱患排查便捷化,動態掌握公路災害隱患情況,險情被第一時間發現、處置。”東山縣交通運輸局養護股負責人施林平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東山縣位于福建南部沿海,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海域面積約1845.72平方千米。每年7至9月,是福建臺風活動高峰期,防臺風成為東山縣夏季安全的重中之重。為防范2025年第4號臺風“丹娜絲”的影響,東山空中巡管跨部門一體化數字治理指揮中心積極響應,對碼頭、港口等易受臺風影響的重點地段展開全自主無人機巡檢。
2024年11月,東山縣空地一體化城市治理項目啟動。無人機起降平臺等基礎設施在兩個月內建設完成,從硬件到軟件,空地一體化城市治理項目實現全縣243.4平方千米全覆蓋,形成了網格化部署。
無人機抵達現場的速度比開船過去快5 倍,接到任務后可第一時間飛抵現場采集人臉信息并與大數據對比,公安海警部門就可以鎖定涉事人員,固定證據。
如今,低空之“翼”已經深入到東山縣域治理的方方面面:海事處巡查海面船舶漏油,城管和執法局查處占道經營,生態環境局巡檢海漂垃圾,文體旅局應用于文保單位安全巡查,應急局巡檢煙花爆竹燃放,自然資源局用于治理烏礁灣海域養殖場違法搶建……
7月14日至15日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部署了城市工作7個方面的重點任務,“著力建設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即是其一,對各城市進一步推進城市治理數字化平臺建設和功能整合提出了新要求,其中就包括以無人機巡檢、低空數據監測等手段實現治理場景的立體化覆蓋與動態響應。
2025年清明節前期,為保障群眾祭掃安全,東山縣應急管理局利用空地一體化治理平臺對全縣7個墓區進行全天候巡檢。清明節當天累計執行航線50條、共125架次的飛行任務。
“無人機看到火情后,我們就能迅速聯系地面人員趕赴現場滅火,將險情遏制在萌芽階段。特別是在夜間,我們擔心白天燒過的地方夜間可能復燃,就讓無人機用紅外攝像頭測溫,精準識別火點。”東山縣自然資源局生態綠化股副股長佘河東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東山縣森林覆蓋率22%左右,林地面積約9萬畝。傳統巡護模式是人員分組騎電動車巡邏。佘河東與同事一共19個人負責東山林區的巡護工作。空地一體化城市治理平臺搭建后,無人機在常態巡檢中一旦發現火情隱患,佘河東的手機就能接到報警定位。在消防員趕赴現場的同時,無人機在現場懸停并實時觀測火情演變。
除了應急救援,無人機還能給植物“看病”。比如,無人機可以巡檢查看松樹是否感染了松材線蟲病,如果已經感染,松林就會枯萎變成紅色。“生態巡檢中,如果無人機查看到紅樹林里有垃圾,我們就會讓相關單位及時清理,因為垃圾會嚴重影響候鳥生活安全。”佘河東說。
東山縣是近些年熱門的濱海旅游目的地。本刊記者在馬鑾灣海濱浴場看到,除了救生員采取遠觀、遠眺的方式隨時查看岸邊險情,安全巡查無人機也時常從空中飛過。
“救生員晚上要下班,無人機工作24小時不停,還能飛到人看不到的區域。夜里有不少游客喜歡在海邊散步,有些游客還會違規跑到礁石上或者直接下海,很容易發生溺水危險,無人機就會通過后臺喊話的方式勸導游客遠離危險區域。”金海岸旅游發展有限公司運營部負責人林敏華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東山縣發改局副局長杜迎香稱:“空地一體化城市治理平臺建成初期,縣發改局向各部門征求訴求,一開始報上來的內容都比較籠統,但經過幾次高效率高精度的火情處置,各部門受到很大觸動,如今他們提的訴求越來越細。”
通過聚焦應急、安防、農業、巡檢、物流、文旅等核心場景,低空技術顯著提升了縣域的響應能力、管理效率、服務水平和經濟發展活力。
東山縣空中巡管跨部門一體化數字治理指揮中心暨東山縣四維時空數字孿生大數據中心項目,是全國首個融合數字中國戰略與低空經濟的縣域全覆蓋數字治理系統。
北京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創始人朱勝利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這個治理平臺深度融合工業無人機、智能感知、大數據分析等前沿技術,依托云圣智能“圣·寶蓮燈”全自主無人機巡檢系統的網格化部署,構建起空天地一體化的城市管理監測網絡。
東山縣三面環海,傳統的海港巡查面臨人力不足、巡查周期長等實際壓力。
比如,陳城鎮澳角漁港船管站共有11名工作人員,24小時輪崗值班,主要負責海上船舶點驗、海上安全巡查、漁港船舶安全監管。同時,該部門還要協助公安、海關等部門開展反走私偷渡等海岸線巡查工作。

引入無人機巡查方式后,無人機可以在碼頭巡查離岸垃圾、海面漏油情況以及養殖場私自搭建等違法違規行為。陳城鎮澳角漁港船管站負責人陳志偉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無人機的引入豐富了執法監管,無人機相對于執法艇更靈活機動,不受潮汐、海岸地形、海港通道的影響,能更細致入微地做好轄區海域的巡查工作。
“比如非法電炸魚行為,接到群眾舉報后,我們快速出動,但執法艇有時不能及時跟蹤到違規船舶與人員,無人機抵達現場的速度比開船過去快5倍,接到任務后可第一時間飛抵現場采集人臉信息并與大數據對比,公安海警部門就可以鎖定涉事人員,固定證據。”陳志偉說,“無人機巡檢可以讓船管員有更多時間去研判轄區海域與海上船舶的日常動態,還對海上違法犯罪行為形成遠程低空監視和震懾,保護了船管員的巡查執法安全。”
在海域巡查方面,由于春夏季濕度較大,海面經常出現大霧,影響安全作業。有漁民表示,僅憑AIS避碰系統和簡單的霧燈,以往出海作業就像摸著石頭過河。如今,無人機可以搭載喊話器進行低空飛行提醒,讓漁民們感覺更安心。
農村生活垃圾整治是縣域人居環境治理的重點之一。東山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家園辦負責人林雄金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農村生活垃圾時常有慣性思維,即便每天分小組、分片區巡邏,但因路線比較固定,還是會出現巡邏死角。再如,一些新樓盤交付時會產生大量建筑垃圾,可能被運到一些無人管理的空地堆放,這些死角靠‘人巡’很難發現。無人機可以快速識別垃圾堆,覆蓋范圍廣且不受地形限制。可以說,無人機‘技巡’有力推動了東山縣農村人居環境持續向好。”
白埕村在陳城鎮轄區內屬于規模較大的村子。陳城鎮綜合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林躍順介紹,綜合執法大隊的職責主要是管控、查處“兩違”(違法占地和違法建設)行為。
5月的一天,林躍順的手機接到無人機發來的推送,發現有村民正在搶建養殖場。林躍順立刻安排片區負責人前去核查,經核實,該養殖場確實占用了生態林。執法大隊隨即組織人員依法對養殖場進行了處置。
一些新樓盤交付時會產生大量建筑垃圾,可能被運到一些無人管理的空地堆放,這些死角靠“人巡” 很難發現。而無人機可以快速識別垃圾堆,覆蓋范圍廣且不受地形限制。
漳州環境集團東山海上環衛項目部負責人王曉琳和林躍順有同樣的感受。王曉琳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漳州環境集團負責東山海邊的海漂垃圾巡查和處理。對海岸線重點點位,現在平均一個點位每周實現2到3次垃圾清理。
“無人機速度快、覆蓋面廣,可以精準定位海漂垃圾位置和體量,讓清理工作更有效。過去在濱海地區,游客有時會看到白色泡沫箱等垃圾浮在海面,體驗很不好。現在在東山,我們對海漂垃圾的清理又快又準,居民游客的體驗也越來越好。”王曉琳說。
空地一體化城市治理系統如今已深度融入東山的環保、住建、安監、市政、交通等多個領域。東山關帝廟無人機四維實景模型已成為全國首個登記認證的四維實景模型。該模型對東山關帝廟的細微變化精準記錄,為其精細化管理、預防性維護及文化傳承提供全方位、高精度數據支持,推動了文化遺產保護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

“定期檢查古建筑耗費大量人力,特別是在梅雨季和臺風天,古建筑保護工作面臨巨大挑戰。如今有了無人機構建的四維模型,我們只需通過對比同一位置不同時間的視圖,就能清晰了解古建筑的變化情況。”東山縣文體旅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
為支持低空經濟發展,東山縣出臺了一系列極具吸引力的補貼政策。其中,對在東山縣舉辦航空運動比賽、展覽及飛行表演、體驗活動等,獲市級以上審批或批復的,按照實際發生費用的30%給予補助,單場補助不超過50萬元,申報單位年度合計最高可獲100萬元補助。
“我們想從應用端出發,把東山做成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試驗場。通過將東山現有的培訓中心改造成無人機實訓基地,滿足基本配套,拓展展示空間,發揮干凈空域優勢,通過提高測試效率吸引更多無人機企業入駐低空產業園,從而帶動低空經濟的生產制造環節。”杜迎香說。據了解,2025年底東山縣計劃引入并建立低空領域培訓基地;2026年底力爭將東山縣打造成為全省低空經濟試點縣……
向著目標一步步努力,東山縣正在逐步構建更加完整的低空經濟產業體系,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低空經濟縣域發展模式。
(作者系《瞭望東方周刊》低空經濟工作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