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低空經濟這片新藍海,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從京津冀到成渝地區,一幅幅“天空之城”的未來畫卷正以令人目眩的速度鋪陳開來…
凝望天際,各類低空飛行器劃破蒼穹,宣告著一場名為“低空經濟”的區域競逐悄然啟幕。面對低空經濟這片新藍海,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從京津冀到成渝地區,一幅幅“天空之城”的未來畫卷正以令人目眩的速度鋪陳開來…
珠三角:“振翅騰飛”正當時
3月18日,兩架直升機從上海虹橋商務區騰空而起,標志著長三角首條跨省低空載客航線網絡化運行正式啟航。這條連接上海、浙江嘉興、江蘇蘇州的“黃金三角”航線,最高時速達230公里,通行效率是地面交通的3倍以上,為區域間的人員往來和商務活動提供了極大便利。
交付216架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
全球首條跨海跨城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航線在廣東開展驗證飛行,億航智能獲頒首張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生產許可證,深圳獲批建設國家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范區…
此外,基本形成廣州、深圳、珠海“三核聯動、多點支撐、成片發展”的低空經濟產業格局一廣州、深圳、珠海作為3個低空經濟發展的核心城市,佛山、江門、惠州、東莞、中山等市提供產業配套,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發展低空應用場景。
這是長三角地區拓展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的生動縮影。
創新活力涌動的廣東正朝著全球領先的“天空之城”加速邁進:低空經濟蓬勃發展,低空經濟規模已超千億元,位居國內前列。數據顯示,相關企業數量超1.5萬家,廣州、深圳、珠海等地集聚了全國30% 以上的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擁有包括億航智能、小鵬匯天、大疆創新、豐翼科技等低空經濟龍頭企業。其中,億航智能是全球首個“三證”齊全的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企業,也是全球第一個上市、第一個實現商業化、第一個盈利的eVTOL企業。2024年,億航智能全年共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東還將打造4 ?1+3+N′′ 低空經濟發展平臺,推進通用機場、無人機起降場等建設,完善低空智慧物流、城市空中交通、航空應急救援等體系,在藍天與大地之間寫就新的“廣東故事”。
在低空經濟競逐的浪潮中,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最為活躍、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布局已久。
首先以上海為例。《上海市低空經長三角:從“起飛”到“騰飛”
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上海將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發設計、總裝制造、適航檢測、商業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打造低空經濟產業創新高地、商業應用高地和運營服務高地,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以上,在全球低空經濟創新發展中走在前列。
再看浙江。圍繞“建設民航強省、打造低空經濟發展高地”的戰略目標,浙江立足制造業產業鏈完善的基礎優勢,通過技術滲透和服務嵌入文旅、交通、教育、應急救援、農業、物流等傳統行業,形成“低空經濟 ”的聯動效應,多維度培育低空產業生態。
在這一浪潮中,江蘇乘勢“起飛”,迅速崛起為低空經濟的創新高地。技術基礎上,江蘇在無人機、航空制造、電子信息等產業領域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為低空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作為長三角地區唯一一個獲批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的省份,安徽已基本形成了以通用航空產業為主體、無人機產業為支撐的低空產業集群,并提出將打造合肥、蕪湖兩個低空經濟核心城市,到2025年,全省低空經濟規模力爭達到60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80家;2027年,低空經濟規模力爭達到80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力爭達到240家。
京津冀:協同發力,共向云端
北京八達嶺長城腳下,中關村延慶園內的低空經濟產業園熱火朝天,一派繁忙。
這是北京發展低空經濟的生動寫照。近來,北京依托雄厚的科研基礎,加快新型通用航空裝備的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無人機和eVTOL等新興技術的創新應用。據統計,北京擁有17家低空經濟人才培養機構和124項國家級科技項目立項,彰顯了強大的研發實力。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發布的《北京市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一2027年)》明確指出,北京力爭通過3年時間,使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突破5000家,低空技術服務覆蓋京津冀、輻射全國,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不只是北京,隨著京津冀協同創新不斷深入,千米之下的低空經濟正加速“起飛”,力爭打造“京津冀樣本”。去年年底,三地聯合簽署《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京津冀低空經濟產業聯盟,共同推進飛行服務平臺統一建設、協同運行、信息互通,形成協同培育低空經濟產業的重要共識。與此同時,著力發展低空制造、技術服務,推進低空應用及生態建設,加強央地合作、區域協同,將低空經濟培育為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導示范產業。
具體而言,推動京津冀產創融鏈,打造“北京研發 + 天津孵化 + 河北量產”全周期融合鏈條,構建全國低空“黑科技”轉化、投產、營商便利點,實現科技創新成果及時應用量產,推動產業補鏈。此外,推動區域延鏈,優化京津冀低空經濟產業平臺布局,依托雄安新區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濱海新區、濱海高新區、石家莊等地推進應用場景試點和先進飛行產品制造,鼓勵“大興 + 寧河”等跨區域協作模式。
成渝:萬億藍海,蓄勢待發
6月6日,重慶市發展改革委正式發布首批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機會清單42項和能力清單40項,推進低空應用場景創新,促進產業協同發展。
作為全國工業重鎮,重慶制造業基礎雄厚,正日益成為低空經濟的投資熱土。注冊地在重慶兩江新區龍興鎮的航天時代低空科技有限公司為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再添重量級生力軍。該公司擬在渝投資超50億元,布局打造以智能空機一體化系統為核心的低空經濟全產業鏈創新生態圈,將全面覆蓋數字空管系統、飛行器制造、安全防護、氣象產業、低空探測等領域。未來,預計產業規模將超1000億元,極大助力重慶建設低空飛行示范區。
作為川渝地區的另一極,四川正在加速搶占萬億藍海。
前不久,“成都民航空管(低空經濟)四川省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成功通過2024年度四川省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認定,成為全省首個低空經濟產業領域的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未來,該中心將依托技術創新與數字化建設,推動數字技術深度融入低空經濟領域,助力成都加速布局“天空之城”,打造未來經濟發展新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為推動川渝地區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兩地著眼未來,攜手開“天路”,共建“低空經濟走廊”。比如在低空線路建設方面,重慶與四川簽署了全國首個跨省低空合作備忘錄,開辟重慶兩江—四川金堂的西南地區首條低空目視線路并首飛;重慶鵬之翼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開通重慶龍興—四川洛帶低空通航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