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49;F272.5;F83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25)04-0179-03
1引言
全球科技飛速發展,人類社會邁人數字時代,數據和人工智能成為關鍵生產要素。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勢不可擋,全球疫情更是凸顯了數字化、智能化對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性,各國政府紛紛出臺政策推動數字化轉型。企業層面,數字化轉型提升運營效率、市場競爭力,降低運營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品服務創新,改善客戶體驗,增強滿意度和忠誠度,激發創新活力,降低運營風險,提高決策準確性、及時性,創造新商業模式和增長機會。2023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6.1萬億元,占GDP比重 41.5% 。物流業作為國民經濟基礎性產業,其數字化轉型成效至關重要。但現有研究多聚焦制造業,但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側重生產優化和設備智能化,物流業則注重運輸、倉儲配送效率提升,成本結構也不同,這導致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結論不適用于物流業。鑒于此,本文以順豐為例,探討“數字化轉型如何通過效率優化與生態協同驅動企業績效提升\"這一研究假設,旨在驗證數字化轉型在物流企業績效提升路徑中的關鍵作用。
2文獻綜述與理論基礎
2.1文獻綜述
數字化轉型在當今社會成為焦點話題。趙宸宇等認為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的全生產要素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對國有企業和大型民營企業。祝合良等發現我國亟待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何帆等發現受數字經濟的背景影響,越來越多的實體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意愿逐漸強烈,并且呈逐年增長的態勢。肖旭等分析認為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在我國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是大勢所趨,產業轉型是根本目標,對于企業績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肖紅軍等提到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對承擔社會責任有明顯的賦能效應。劉淑春等研究發現企業數字化投人和產出效率之間存在非線性關系,在投人水平達到臨界值之后,產出效率開始出現上升趨勢。當然,企業推行數字化管理有助于企業提升競爭優勢。
2.2核心概念界定
企業績效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通過資源配置和經營活動所實現的綜合成果,通常包括財務績效與非財務績效兩個維度。在物流行業背景下,本研究將其具體界定為財務績效和非財務績效。其中財務績效通過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等指標衡量;非財務績效涵蓋運營效率、市場競爭力以及ESG表現。本定義結合物流行業特性與數字化轉型目標,強調效率優化、生態協同及可持續發展對績效的驅動作用,為后文分析提供統一框架。
2.3理論基礎
第一,動態能力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在動態復雜的環境中,需要具備整合、優化內部資源以及構建、重構外部資源的能力,以實現對市場變化的敏銳感知、快速響應和有效把握。這種能力不僅涵蓋企業對現有資源的協調與運用,還強調企業主動調整資源配置、開拓創新路徑的前瞻性,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構建和鞏固自身的獨特優勢,推動企業持續發展與績效提升。
第二,資源基礎理論。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于其內部所擁有的獨特資源和能力。該理論強調,企業績效的差異主要源于其資源的差異,而這些資源應具備稀缺性、難以模仿性、不可替代性和組織有效性。具體來說,企業通過有效配置和利用這些獨特資源,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形成差異化優勢或成本優勢,從而實現績效提升。
3案例介紹
3.1企業簡介
順豐速運有限公司,現已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快遞物流綜合服務商,同時也是全球第四大快遞公司。順豐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涵蓋多行業、多場景、智能化、一體化的智慧供應鏈解決方案,業務覆蓋時效快遞、經濟快遞、快運、冷運及醫藥、同城即時配送、國際快遞等多個領域。其直營網絡控制力強、穩定性高,擁有覆蓋全國和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的高滲透率的快遞網絡,物流服務國內城市覆蓋率達 99.4% ,國際快遞及供應鏈業務覆蓋98個國家和地區。
3.2順豐數字化轉型的動因
第一,外部動因。 ① 市場競爭壓力。物流市場競爭激烈,2022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1105.8億件,同比增長 2.1% ,但行業平均單票收人同比下降 12% ,呈現增量不增利的矛盾??蛻粜枨蟀l生結構性變革,傳統物流運營模式存在效率低、差錯率高等問題,導致成本增加和服務時效波動,數字化轉型成為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選擇。 ② 客戶需求變化。在消費升級背景下,物流服務需求從基礎功能向體驗價值躍遷,形成時效性、個性化、互動性三位一體的復合型需求體系。在個性化服務方面,Z世代群體中 68% 愿意為定制化物流服務支付溢價。 ③ 技術發展趨勢。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5G通信、區塊鏈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成為物流行業技術革新的底層架構,推動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服務升級與效率躍遷。
第二,內部動因。 ① 業務發展需求。電商、生鮮冷鏈、跨境物流等多元化業務高速增長,傳統物流模式難以滿足精細化運營需求。電商促銷高峰期人工調度無法實現動態資源分配,冷鏈、醫藥物流等場景對溫控精度、實時追蹤要求高,企業需全鏈路數據貫通。此舉可實現物流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精細管理,滿足高標準需求。 ② 技術創新驅動。數字化轉型為順豐提供了技術創新平臺,引人前沿技術構建智能化、自動化的物流信息系統,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帶來新業務模式和增長點。 ③ 戰略轉型需求。產業互聯網背景下,企業需突破傳統快遞利潤天花板,通過數據資產重構價值鏈定位。構建智慧供應鏈基礎設施,形成數字化協同網絡。拓展供應鏈金融、倉儲科技輸出等高毛利業務,實現盈利模式轉型。
4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績效的影響路徑
4.1提升運營效率與降低成本
動態能力理論強調企業需通過資源整合與流程重構快速響應環境變化。順豐以感知、整合、重構三路徑驅動能力升級,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通過物聯網與大數據構建智慧供應鏈,實時追蹤包裹與環境數據,機器學習預測貨量峰值,2023年異??旒式抵?0.1% ,時效波動性降 37% 。智能調度系統優化運輸資源,無人機配送效率提升 260% ,單位成本下降 18% ;自動化分揀使成本下降 22.4% 。通過重構企業能力區塊鏈提升供應鏈透明度,5G遠程監控降低運維成本15.7% 。2023年單位運輸成本低于行業均值 21% ,凈利率8.3% 超行業均值5.2個百分點。短期顯性成本降低,長期形成“感知一響應一優化\"閉環,證明數字化轉型對企業能力升級的可持續驅動作用。
4.2優化資源配置與提高資產利用率
順豐依據資源基礎理論,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物流網絡為核心資源,通過“科技 + 物流\"框架優化配置。機器學習提貨量預測精度,動態路由系統優化干線運輸;區塊鏈與冷鏈監控增溫控透明度。自動化分揀與智能倉儲形成規模效應,庫存周轉天數縮2.1天,資產利用率行業領先。數據資產反哺創新,智能客服響應提速 50% ,滿意度達 98.2% ;物流數據賦能金融,非快遞收入3年增 14% 。順豐將數字能力轉為稀缺壁壘,2023年單位運輸成本低于行業均值 21% ,驗證了“獨特資源驅動配置優化”的邏輯,為物流數字化升級提供范式。
4.3拓展業務領域與增加收入來源
順豐在戰略轉型中著重優化業務結構。通過技術創新構建智能化物流信息系統,提升物流服務效率與質量,增強數據支持與分析能力,為戰略決策提供依據。同時,順豐積極探索無人機配送,拓展服務范圍,提高配送靈活性與效率。順豐通過數字化轉型開辟多元化收人來源,物流數據賦能高附加值金融服務,推動非快遞收入占比3年增長 14% 。順豐通過技術嵌人與資源協同,將數字能力轉化為稀缺性壁壘,驗證了資源基礎理論中“獨特資源驅動配置優化\"的邏輯,為物流行業數字化升級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范式。
4.4提高財務透明度與風險管理能力
第一,盈利能力分析。如圖1所示,2014-2023年,順豐銷售毛利率從 3.69% 波動至 2.98% ,2014-2020年總體呈上升趨勢,財務績效提升。R0E于2016年達到峰值,顯示初期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2020年后R0E下降,反映市場競爭、轉型成本及業務擴張帶來的階段性挑戰,成本上升擠壓盈利空間。但順豐凈資產收益率仍具行業競爭力,總資產利潤率2016-2017年超 10% ,即便受疫情影響仍高于2014年,表明數字化轉型對盈利能力有正向作用,經營計劃合理,財務指標優于行業平均水平。

第二,償債能力分析。如圖2所示,順豐集團的流動比率從2014年的3.43降至2023年的1.23,主要是因為數字化轉型后的業務擴張。為保持“快\"的優勢,順豐投人大量資金用于購人飛機、耗材及拓展新業務板塊,導致營業成本增加,呈現出短期償債能力減弱的階段性挑戰特點。速動比率雖呈鋸齒形波動,但絕大多數年份都保持在1以上,表明短期償債風險較低。資產負債率從2014年的 25.52% 大幅上升至60.37% ,后維持在 50%~55% 與行業持平。2017年順豐通過“借殼上市\"成功在A股上市,股東權益比率提升,短期改善了資本結構。

第三,營運能力分析。如圖3所示,順豐自2016年數字化轉型后,存貨周轉率飆升至168.86次,資金占用減少,助力企業投資與績效提升。2023年應收賬款周轉率從2014年的4.95次升至10.2次,資金回籠加快,管理效率提高??傎Y產周轉率2023年為1.17次,超行業均值,盡管受疫情等影響仍保持高位,凸顯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有力推動企業財務績效增長。

第四,可持續發展能力。順豐控股在2022-2023年連續登上《財富》中國ESG影響力榜,其在環境維度得分0.84,通過多項綠色措施降低碳強度,提前完成國家“雙碳”目標,成為行業標桿。在社會責任維度得分0.89,數字化供應鏈服務惠及150萬中小企業,助農運輸農產品,無人機配送覆蓋偏遠山區。在公司治理維度得分0.95,將ESG治理融人戰略,優化監督機制。由此可見,順豐在ESG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其他企業,并且順豐在同花順和中證指數的ESG評級中均獲得AA,處于行業榜首。根據順豐2023年度年報披露,該企業獲得十余項ESG相關榮譽獎項。這都證明了順豐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因此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的非財務績效也有促進作用,未來發展潛力大。
5結論和啟示
5.1結論
順豐的數字化轉型通過技術賦能重構了企業績效提升路徑,有效應對了外部競爭壓力并滿足了內部戰略升級的需求。在轉型過程中,順豐憑借動態能力理論和資源基礎理論的指導,依次推進信息化、智能化和生態化階段,深度融合技術與業務場景,顯著提升了運營效率和企業績效。然而,轉型過程中也面臨階段性挑戰,如市場競爭加劇帶來的成本壓力、技術研發的高投人以及業務擴張對管理能力的要求等。通過有效的戰略規劃和管理措施,順豐成功應對了這些挑戰,實現了長期穩定的績效提升,為物流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寶貴的實踐范式。
5.2啟示
順豐的數字化轉型為中小企業提供了諸多寶貴啟示。首先,中小企業應制定明確的數字化戰略,順應時代趨勢并抓住政策機遇。其次,雖然企業規模較小,但可以選擇適合自身的技術來構建數據管理平臺,優化業務流程。此外,借鑒順豐在供應鏈協同方面的經驗,提升供應鏈的響應速度和效率,但也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同時,推動商業模式創新與個性化服務,提升客戶體驗。然而,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的升級,還需要培養數字化人才并推動組織文化變革。最后,建立合作生態,融人行業數字化發展。
總之,順豐的數字化轉型經驗為中小企業提供了豐富的借鑒,推動了物流行業的數字化升級,助力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宸宇,王文春,李雪松.數字化轉型如何影響企業全要素生產率[』]財貿經濟,2021,42(07):114-129.
【2】祝合良,王春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戰略背景下產業數字化轉型:理論與對策[J].財貿經濟,2021,42(03):14-27.
【3】何帆,劉紅霞.數字經濟視角下實體企業數字化變革的業績提升效應評估[J].改革,2019(04):137-148.
【4】肖旭,戚聿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價值維度與理論邏輯[J].改革,2019(08):61-70.
【5】肖紅軍,陽鎮,劉美玉.企業數字化的社會責任促進效應:內外雙重路徑的檢驗[J].經濟管理,2021,43(11):52-69.
【6】劉淑春,閆津臣,張思雪,等.企業管理數字化變革能提升投入產出效率嗎[J].管理世界,2021,37(05):170-19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