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深圳宣布將探索利用公交場站、車輛、人員等資源,協同推動城市自動配送加速發展。深圳的做法并非孤例,今年以來,多地試水“公交+物流”融合模式。
如河南鄭州公交與順豐速運攜手探索“公交+物流+生態”跨界融合。四川成都公交集團與京東物流簽約,計劃利用公交閑置場地加密物流網絡。湖北襄陽公交則與郵政公司聯合開通6條“同城半日達”專線。
這種深度合作模式,為全國交通與物流融合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徑。
鄭州的跨界合作體現“民生溫度”。7月初,鄭州公交集團與河南順豐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創了“白天載客,夜間拉貨”的公交資源復用新模式。
有網友點贊稱:“一輛公交,白天拉人,半夜拉貨,鄭州公交這招窮則思變,不僅自救,還給全國同行樹立了榜樣?!?/p>
更早的探索已在襄陽落地。今年4月,襄陽公交與郵政公司聯合開通了6條“同城半日達”專線和1條“鄉鎮客貨郵”專線。通過“客貨郵”模式,襄陽市區居民上午下單,下午就能收到快遞,費用僅需7元起步(2公斤以內)。
曾經單一的公交場站正在全國范圍內經歷一場“功能變革”。在深圳,巴士集團開創性地盤活利用遍布全市的公交場站網絡資源。通過“網格化場站管理”,這些場站變身為無人物流小車的補給站和區域中轉樞紐。
無人物流小車的充換電、停放調度、應急保障等需求被整合納入巴士安全員的日常巡檢體系,實現“一站多能、一網統管”。靜態的公交基礎設施由此轉變為動態智慧物流網絡的“活節點”。
鄭州公交擁有136處公交場站資源,順豐正主導設計將這些場站改造為兼具“公交轉運+順豐城市分揀”功能的多功能綜合物流樞紐。順豐還探索將公交場站作為物流無人機起降點,進一步擴展其物流網絡的立體維度。
成都公交集團則計劃開放閑置場地,為京東物流在成都地區的網絡加密提供空間支持,同時合理調度公交人力資源,補充物流運力高峰期的供給缺口。
“公交+物流”模式的順暢運行離不開技術創新支撐。
在深圳,某科技公司的L4級無人駕駛技術成為關鍵引擎。這些無人物流小車作為“微循環網絡”,依托公交場站網絡在各區開展測試性運營,高效破解城市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難題。
深圳巴士集團為保障新模式運行,創新性地規劃了六大角色定位,即線路規劃師、服務總管家、安全守護者、智慧護航員、政企聯絡員和資源大后方。該集團利用公交大數據和路網知識提供最優配送線路方案,并通過智能平臺24小時實時監控無人車運行狀態。
針對無人車運營中的突發狀況,深圳東部公交整合130個場站資源,組建842人維保團隊和258人應急隊伍。這一體系可實現小問題5分鐘線上響應、30分鐘內應急處置人員到場處置,大幅降低運營風險。
在襄陽,市區通往鄉鎮的公交車上設置物流物件專區,在公交樞紐站集中分揀,由駕駛員正常運送至鄉鎮,再由當地快遞工作人員分發。這種“客貨郵融合”模式打通了工業品下鄉與農產品進城的雙向通道。
轉型之路,公交企業多元突圍
多地公交集團主動探索“公交+物流”模式背后,是傳統公交行業普遍面臨的經營壓力。2024年,深圳巴士集團年度報告透露,公司正持續發展“公交+市場化多元業務”,全年公交市場化收入占比已從2023年的4%提升至2024年的11%。
2025年,深圳巴士集團明確將加快拓展“公交+物流”業務,持續探索低空經濟、數智應用等創新產業賽道。這種轉型不僅為企業創造可持續價值,更為市民帶來更便捷、高效、綠色的生活服務體驗。
在鄭州,公交正處于向“城市綜合服務商”轉型的關鍵期。與順豐的合作將推動公交集團從單一公共交通服務商向城市交通綜合運營商的戰略轉型,成為鄭州建設現代化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的重要抓手。
河南順豐負責人表示,除了場站合作,雙方還將在人力、車輛以及車輛維修保養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
各地試點的初步成果已顯現多重價值。
盤活存量資源方面,鄭州公交將300輛閑置夜班車轉化為物流運力,深圳則讓靜態場站成為動態物流網絡的“活節點”,大幅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
物流成本方面,襄陽“同城半日達”服務將市區同城投遞費用降至7元起步。深圳通過無人配送有效分擔了傳統人工在高溫、高負荷環境下的壓力。鄭州則緩解了順豐在市內運力不足的狀況,降低同城配送成本。
配送效率上,襄陽構建的“半小時同城配送圈”極大緩解了城區交通壓力。深圳無人車高效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成都則通過公交人力調度補充物流運力高峰供給。
對于公交企業而言,市場化轉型成效明顯。深圳巴士集團市場化收入占比一年內顯著提升,鄭州公交通過資源復用降低虧損壓力,成都則通過公交閑置場地和人力資源創造新價值。
公交場站夜間燈火通明,公交安全員正為一排無人配送小車進行充換電作業;鄉鎮公交司機將最后一個包裹交到快遞員手中,結束了一天“客運+物流”的雙重使命;快遞公司調度中心大屏上,幾百輛公交的夜間運力被納入同城配送網絡。
隨著各地試點深入推進,“公交+物流”融合模式展現出可復制、可推廣的廣闊前景。這種深度合作模式,也為全國交通與物流融合發展探索出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