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9日,英國脫歐后首次英歐峰會在倫敦舉行,英國首相斯塔默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布將建立“英歐安全防務伙伴關系”,并就農產品貿易、能源與氣候治理合作、漁業資源分配和雙邊人員往來達成協議。雙方領導人表示,英國與歐盟的關系將重新啟動,翻開新的篇章。
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與歐盟漸行漸遠,裂痕空前加劇。面對特朗普一意孤行的經濟民族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舉措,歐盟愈加恐慌,力求以新布局應對新變局,希望對美“去風險”。英國是歐洲第二大經濟體和公認的歐洲軍事力量最強的國家,當前也同樣對特朗普政府頭痛不已,英歐的戰略靠攏自然在情理之中。
當前烏克蘭危機不僅持續延宕,而且愈加激烈,特朗普一邊對烏克蘭強硬施壓,一邊與俄羅斯明顯走近,讓英歐都深感驚恐。特朗普拿北約防務開支分擔問題反復說事,一再威脅要“退出”北約,更加深了這層驚恐。在此背景下,英歐對當前歐洲戰略安全的復雜態勢研判趨于一致,形成共識,從而希望建立“英歐安全防務伙伴關系”。斯塔默和馮德萊恩都表示,今后將每年舉行一次雙邊首腦峰會,致力于建立“新的戰略伙伴關系”。
“英歐安全防務伙伴關系”框架協議是此次英歐雙邊協議的核心部分。歐洲理事會公布的協議文本顯示,英歐之間已形成四點戰略共識。首先,確認了雙方的共同理念和利益。英歐表示,“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法秩序”是雙方利益之所在,英歐將協作推進對俄羅斯的制裁,堅決遏制俄羅斯對歐洲安全的“嚴重威脅”,并共同維護以北約為基礎的“大西洋安全聯盟”。
其次,明確了雙邊協作的總體方向。英歐將攜手塑造歐洲周邊的地緣戰略秩序,在防務產業合作、安全危機管理、應對新的安全威脅等方面開展合作。
第三,雙方打算建立常態化的對話磋商機制,頻繁互動,密切協作,促使歐盟的“共同安全與防務政策”架構與英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和防務政策對接。
第四,也是國際社會最為關注的一點,即歐盟原則上同意英國加入總金額達1500億歐元的“歐洲安全行動”計劃。該計劃于5月27日正式通過,旨在向各成員國發放貸款,讓其聯合采購軍備,以增強歐盟的自主軍事力量,促進歐盟境內防務產業的發展。歐盟原則上允許英國加入,意味著英歐雙方將各取所需,整合資源,相互配合,形成軍備采購和防務產業運作的協同機制。對歐盟而言,英國是歐洲屈指可數的核大國和軍事強國,擁有高度發達的軍事科技研發體系,英國加入有助于增強歐洲防務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對英國而言,如果加入該計劃,英國政府有可能與歐盟成員國一樣獲得歐盟的貸款以采購軍備,同時英國企業有可能參與這一計劃的招標活動,進而獲得歐盟及其成員國的訂單,英國軍事力量的建設能夠獲取更多的資源。
當前英國與歐盟經貿關系的制度框架基礎,是2020年以來英國與歐盟達成的三項協定,即2020年1月生效的《英國退出歐盟協議》,2020年12月達成的《英歐貿易與合作協定》,2023年2月圍繞北愛爾蘭人員與商品流動問題達成的《溫莎框架》。按照這三項協定,英歐之間建立起近似自由貿易區的架構,每一方99%的商品都可零關稅輸入對方市場,但英國被排除在歐洲單一市場之外,雙方的商品進入對方境內需履行非常繁復的報關通關手續和遵循農產品檢驗檢疫的一系列程序,且資本和人員不能自由流動。同時歐盟也向英國切斷了學術研究、科技研發和司法警務等領域的信息與資源流動。而英國也不得不著手建立與歐盟不同的碳排放交易、能源交易和食品安全標準的體系。英歐之間雖有接近零關稅的商品流通機制,但如此錯綜復雜的制度差異和層層疊疊的非關稅壁壘如同幽深的迷宮,使雙邊經貿關系遭遇更多的阻礙,經貿運行的成本與脫歐之前相比不斷攀升??▋然饡W洲部5月初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脫歐后英國的勞動生產率下降了4%。
與此同時,歐洲周邊地緣沖突的加劇,美國戰略意向的急劇起伏不定,使英國和歐盟進入相似的經濟持續下行軌道。烏克蘭危機將英歐都拖入了能源危機和經濟滯脹的泥潭,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又一次次重錘英歐,使其面臨同樣的出口風險急劇增加的困境。相似的外部風險迫使英歐不得不拋棄前嫌,抱團取暖,做出實質性舉措。
英歐同意建立統一的動植物檢驗檢疫體系,從而推動農產品更加便捷地跨境流通;促使英歐各自的碳排放交易和碳邊境稅的規則體系對接,并開展更加密切的項目協作來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研發與應用;歐盟同意英國加入歐盟的電力市場,實現電網互聯。此外,英國還將重新加入歐盟資助教育與學術的伊拉斯莫斯項目體系,對入境旅客重新采用歐盟電子通關系統,雙方將減少對于對方青年入境學習和工作的限制。為顯示合作誠意,英國還在漁業問題上做出讓步,將歐盟漁船進入英國水域的權限延長12年。
英國脫歐談判曾經拉扯四年之久,禁止英國“既要停止對歐盟承擔義務和支付款項,又要留在歐洲單一市場之內”的做法,一直是歐盟處理與英國關系的“鐵律”。而如今歐盟允許英國參加“歐洲安全行動”計劃的資源分配體系,說明歐盟的“鐵律”已經松動。
此次英歐達成協議,表明雙方對待彼此的態度已出現深刻的轉變。不過,目前英歐實質上僅達成了粗線條的意向和約定,要將它們付諸落實,英歐在各自內部都面臨不小的阻力。支持英國脫歐的“強硬派”,如民粹政黨英國改革黨和保守黨內的激進右翼人士,以及民族主義情緒強烈的部分底層民眾,對斯塔默政府對接歐盟規則體系的做法提出異議,對其在漁業問題上的讓步更是不滿,指責其“出賣英國主權”。歐盟內以法國為代表的部分成員國不希望英國白占便宜,可能會要求英國政府為“歐洲安全行動”計劃提供資金,并嚴格限制本國采購英國生產的軍備。不論怎樣,英國與歐盟關系的“重啟”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正在深刻影響著歐洲戰略格局的未來走向。
(作者為上海外國語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