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力群第一次見到易秀秀,是去年秋天的事了。
那時,她的一首詩歌,在全國一次征文比賽中榮獲一等獎。同時,也在小城的文學圈子里傳開了。詩中有這么一句:“我要像飛蛾,撲到你的光里。”這句詩讓愛情回歸到它的本質。人們相信這句話會流傳下去。因為小城雖出過不少名人,但現在文學氛圍沉寂,易秀秀的橫空出世,似乎預示著春天的到來。
不久后,陶力群在當地報紙和電視臺的節目里,看到了對易秀秀的采訪。報紙的標題是《易秀秀:開放在貧瘠土地上的詩意花朵》。電視臺的專題片,則名為《把詩歌當作生命的草根人生》。兩篇報道,都聚焦于她的詩歌天賦和她人生中不幸的遭遇,贊美她在困境中的執著追求。
出現在電視畫面上的易秀秀,是位清秀大氣的女孩。她面對鏡頭,毫不怯場,侃侃而談。無論是談及身體的絕癥,還是一段失敗的愛情,她都表現得像是旁觀者一般,冷靜而堅強。她在訪談中,特別感謝自己的父母,雖然他們是普通的農民,父親也只是個民辦教師,退休金微薄,但在她身患癌癥并被前夫拋棄時,父母給予了她無私的關愛。她還透露,是詩歌,改變了自己的一切。她十二歲時,寫的第一首詩,就得到了父親的認可,這讓她發現可以通過文字表達內心的世界。那首詩是這樣寫的:
童年是村前小河的冰面上
削尖的木頭嵌上一粒鋼豆
做成的陀螺
被高粱秸拴著布條的鞭子
一抽
就一直溜溜地轉著
后來是時間這根鞭子
抽著抽著
就把童年這枚陀螺
抽得無影無蹤了
在談及未來時,易秀秀流露出淡淡的憂傷。她說:“我已經一無所有了,每天像在刀尖上跳舞,只有詩歌是我的最愛。我要寫下去,用生命去創作,不枉來世上走一遭。”
一夜之間,易秀秀成了小城名人,網絡和自媒體也迅速跟風報道。評論區的留言,更是五花八門,有的贊美,有的詆毀,也有人打聽她的聯系方式,想要約她出來見面。這輿論熱度,持續了兩三個月,仿佛大家都在追逐一顆新星。
不久后,陶力群在畫家朋友的生日宴上,聽說易秀秀要在某研究會成立儀式上,朗誦自己的詩作。畫家朋友極力慫恿他去看看,并開玩笑說:“你們可是男才女貌,別錯過了。”陶力群心里有些動搖,可最終還是被朋友拉去了現場。
那天晚上,陶力群坐在臺下,看著易秀秀在舞臺上,緩緩地朗誦她的新詩《山路》。她的聲音清澈而深情,帶著觀眾走進了她詩中的世界。然而,就在大家沉浸在詩歌的氛圍中時,易秀秀突然宣布,她決定退出某研究會。這一突如其來的聲明,讓現場觀眾一片嘩然。陶力群看到研究會的老上司臉色鐵青,顯然出乎意料。
事后,陶力群才知道,易秀秀的退出,是因為老上司違背承諾,私自拉了一筆廣告費。這件事在小城引起不小的轟動,有人支持她的決定,也有人覺得她過于較真,畢竟研究會也需要資金維持。無論如何,易秀秀的舉動,再次讓她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
幾個月后,陶力群在維修一家商場下水管道時,意外地遇到了易秀秀。她認出了他,兩人聊了幾句,陶力群發現她依然保持著那份對詩歌的熱愛,但似乎也對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后來,易秀秀的詩集《遠方》出版了。陶力群很快幫她聯系上一位老總,幫忙銷售一些書。易秀秀表示感謝,同時,也透露了她未來的計劃——她想去外地采風,繼續她的詩歌創作。
然而,就在易秀秀準備出發,去看黃果樹大瀑布的前幾天,陶力群才得知,她是在網上,應一位男詩友的邀請獨自前往。于是,他聯想到現實中的許多意外和陷阱,覺得不安,便提醒她注意安全。甚至,建議她全程開著手機錄音。易秀秀雖不耐煩,最后還是聽從了他的建議。
那個晚上,心神不定的陶力群,忽地聽到易秀秀只響了一聲的電話。他立刻意識到情況不妙,就迅速撥通了她的電話。原來,她與那位男詩友,正在一個小酒館里聚會,酒后暈乎乎的她,被男詩友緊緊地摟住貼面跳舞,無法掙脫。電話一來,男詩友不得不放開她。最終,易秀秀安全的回到賓館,兩人在電話里聊了很久。她告訴陶力群,等她回來,會去他老家的果園,并在詩歌沙龍上,朗誦一首新詩。
陶力群說:“回來吧,我在果園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