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X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500(2025)06-0191-03
DOI: 10.3969/j.issn.1008-9500.2025.06.057
Solid Wast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LI Tianming
(Fangchenggang Solid Waste Management Center,Fangchenggang 538oO1,China)
Abstract:With therapid developmentof China'ssocial economyand thecontinuous expansionof industrial scale,the problemofsolid wastegenerated inindustries suchasconstructionisbecoming increasinglyprominent,andthepolution pressureon theenvironment isconstantly increasing.In view of this,exploring efective ways to reduce solid waste polutionandoptimizing polutioncontrolmeasures has becomeafocus ofacademic attention.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typesandcharacteristicsofsolid waste,analyzes solid wastetreatment technologiesand principles,andfurther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better achieve pollu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Keywords: solid waste; treatment technology;pollution prevention; management
近年來,我國固體廢物產生量日益增多,這些固體廢物往往含有諸多有害成分,對自然環境和人體健康帶來潛在傷害。面對這樣的難題,世界各國陸續實施更為嚴格的法律法規,促進廢物處理體系的革新。隨著社會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固體廢物的資源化、減量化以及循環利用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固體廢物的防治與管理目標在于推動廢物的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減少環境污染風險,維護生態平衡,進而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1固體廢物的種類及特點
生活垃圾和農業固體廢物。工業固體廢物是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如礦渣、粉煤灰和化工廢料;城市生活垃圾是居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如廚余垃圾、廢塑料和廢紙制品;農業固體廢物則包括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等[1]。按照性質分類,固體廢物可分為可回收廢物、有害廢物和普通廢物。可回收廢物包括廢金屬、廢玻璃和廢紙張,能夠通過再生利用減少資源浪費;有害廢物包括廢電池、醫療廢物和化學品殘留,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具有潛在危害;普通廢物則是性質穩定、不含有害成分的廢棄物,如一般土石和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部分。
1.1 固體廢物種類
固體廢物根據來源和性質可分為多種類型。按照來源分類,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工業固體廢物、城市
1.2 固體廢物特點
固體廢物來源廣泛,如工業、農業及日常生活,其種類繁多,包含眾多有機與無機物質以及各類復合體。這些廢物不僅體積龐大,數量驚人,還占據大量土地資源,有可能長期遺留,對自然環境造成長期危害。有些廢棄物帶有毒害、腐蝕、易燃或者傳染等風險,若處理措施不當,可能會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氣,嚴重時還會威脅人體健康。然而,這些廢棄物同樣富含眾多可回收利用的資源,如金屬、塑料和有機材料,具備一定的經濟回收價值。科學管理和合理利用固體廢物,不僅能減少環境風險,還能推動資源循環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2固體廢物的常見防治方法
2.1物理處理
物理處理是固體廢物防治的重要方法,通過物理手段改變廢物的形態或分離有用成分,實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常見的物理處理方法包括破碎、篩分、壓縮、分選和固化等。破碎通過機械設備將大塊廢物粉碎,便于后續處理或運輸;篩分利用顆粒大小差異分離廢物成分;壓縮通過機械壓實減少體積,提高運輸和填埋效率;分選則通過密度、磁性或光學特性分離可回收材料,如金屬、塑料和紙張;固化是將廢物與膠凝材料混合,形成穩定固體,以降低毒性或泄漏風險。這些技術通常作為其他處理方法的前置步驟,具有適用性廣、操作簡單的特點,但需要結合廢物性質選擇合適方法,以確保處理效果最大化[2]。
2.2 化學處理
化學處理是通過化學反應將固體廢物轉化為穩定、無害或可再利用的物質,適用于處置含有毒性或污染性的廢物。在對固體廢物進行化學轉化的過程中,常用方法有中和反應、氧化還原反應以及沉淀作用等。中和反應主要針對的是酸性或堿性廢料,通過調整pH值來減輕其腐蝕性;氧化還原反應能夠分解有害物質,如將有害的重金屬離子轉變為沉淀形式;沉淀法則是利用化學反應生成不溶物質,以從液體廢物中移除有害成分。化學方法可降低廢棄物對環境的危害,但其治理費用高,生產過程要求嚴格,應注意防止二次污染。
2.3生物處理
生物處理是利用微生物或生物技術分解、轉化和穩定固體廢物的一種方法,主要適用于處置有機廢物。常見技術包括堆肥、厭氧消化和生物修復。堆肥通過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生成可用于農業的腐殖質;厭氧消化在無氧條件下利用厭氧菌將廢物分解為沼氣和殘渣,沼氣可作為清潔能源使用;生物修復則通過微生物降解廢物中的污染物,如石油類、農藥殘留等,降低其環境危害性。這種方法具有經濟高效、環保無害的優點,但處理速度較慢,環境條件要求較高,需要合理設計和優化工藝,以提高處理效果[3]。
2.4 熱處理
熱處理是通過高溫技術處理固體廢物的一種方法,具有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特點。垃圾焚燒法、熱分解法、氣化法是常用的熱處理方法。其中,垃圾焚燒法是將廢棄物中的有機物在較高溫度下完全進行氧化,產生熱量并生成無毒殘余物,該技術普遍應用于生活垃圾及危險廢物的處理。熱分解法是指在少氧或無氧的條件下將廢棄物高溫分解為氣體、液體和固體成分,尤其適合對塑膠、橡膠等廢棄物進行處理。氣化法是將廢棄物轉化為可燃氣體,從而實現能量的再循環。
2.5 固化處理
固體廢物經特殊處理與固化劑形成穩定的固體狀態,這一工藝在有害固體廢物處置中尤其普遍。常用的固化劑涵蓋水泥、石灰以及各類聚合物。固化處理能有效減少廢棄物的流動性和危害性,避免有害成分滲入環境。該技術包括水泥固化法、玻璃化處理法和化學固化法等。水泥固化法將廢棄物與水泥混合,制造出堅固且穩定的固態物質;玻璃化處理法則借助高溫將廢棄物熔化并迅速冷卻,打造出化學性質穩定的玻璃狀物質;化學固化法則依靠化學反應,生成穩定的固態產物。
3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則
3.1預防為主,源頭減量
在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中,最根本的原則是避免產生廢物或減少廢物的產生。廢物的產生往往伴隨著資源浪費和環境負擔,如果不在源頭上進行控制和減少,后期處理和處置工作將更加復雜且成本高昂,可能帶來二次污染[4。通過采取預防性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廢物產生量,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壓力,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源頭減量還能夠推動社會整體向可持續發展轉型,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3.2分類管理,資源化利用
將廢棄物轉換為可利用資源,恢復其使用價值,是固體廢物處理中最為關鍵的目標。通過科學分類,可以有效區分不同類型的廢物,針對性地采取合適的處理方式,從而提升資源的回收利用效率。資源化利用不僅能夠減少廢物堆積和環境污染,還能將廢物轉化為可用資源,促進循環經濟發展。通過合理的分類和處理,許多廢物能夠重新進入生產鏈,減少對自然資源的依賴,促進資源的循環流動。
3.3綜合治理,無害化處置
在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過程中,必須從全局出發,采用多種技術手段綜合施策,確保廢物在處理、處置的各個環節得到有效管理。無害化處置是指通過先進技術和方法,將廢物中的有害成分徹底消除或轉化,避免其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無害化處置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對土壤、水體和空氣的污染,保障生態環境安全與人體健康。
4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與管理的有效措施
4.1減少固體廢物來源
固體廢物的產生有多種途徑,進而帶來各式各樣的風險。固體廢物的生成和運輸過程極為煩瑣,理論上,減少某些運輸步驟似乎能降低廢物排放。然而,這一措施難以落實。對具體任務進行剖析時,可以針對特定生產流程進行分段改進,以降低生產環節的固體廢物產生量[5。比如,快餐業大量使用的一次性餐具就是城市垃圾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針對此問題,相關部門可以與相關行業負責人進行交流,探索減少這些餐具使用量的途徑,從而切斷廢物產生的源頭。提高一次性用品的價格也是抑制固體廢物排放的有效手段。
4.2提升固體廢物利用率
在固體廢物的生成、搬運與處理鏈條中,不僅要依托先進技術和財力保障,還需要確保有適宜的處理場地及設施支持。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針對廢舊家電拆解企業的補貼政策,激勵固體廢物回收利用企業持續運作。此外,固體廢物利用與處理的相關法規有助于減少原材料的使用,降低需要填埋的固體廢物總量,進而充分挖掘固體廢物的潛在價值。按照現行法律法規,固體廢物的管理應遵循資源化、無害化的方針,相關企業需要持續優化生產工藝和固體廢物處理技術,從根本上減少固體廢物的生成。同時,企業應主動推動固體廢物的資源化應用,提升回收效率,最終以無害化方式處理固體廢物。
4.3推動固體廢物有效分類
政府部門與環保組織需要聯手開展大規模的宣導和培訓活動,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如制作指導手冊、利用社交平臺進行推廣、設置公益廣告、納入學校教學大綱以及舉辦各類社區活動等。工商業界應在員工教育環節加入垃圾分類知識,倡導他們在日常生活與職業生涯中積極投身于分類行動。為促進垃圾分類的普及,社區、商業區及住宅區需要配備便捷的分類回收容器,讓居民和商家能輕松地完成垃圾的分離。同時,設立回收站點和處理中心,便于大眾安全處置電子垃圾、有害垃圾和大型廢棄物。要確保分類設施的普及和易操作,激發公眾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政府可利用法律法規及獎懲機制來促進垃圾分類,出臺強制性的垃圾分類法規,規定居民和商家必須依照規定分類。對于那些不遵守垃圾分類規定的行為,應采取罰款等懲罰手段,以此確保法規的執行力。
5結論
維護生態平衡是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已經引起廣泛關注。日常生產及生活產生大量固體廢物,往往會對周邊的土壤、大氣和水體等自然要素造成污染。因此,今后需要積極探究各類污染的成因,并不斷創新固體廢物處理技術,有效應對固體廢物引發的污染問題,切實保護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 司皓予.固體廢物處理的原則及綜合利用[J].環境工程,2023(6):286.
2 馬麗麗.固體廢物的處理技術與資源化利用研究[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3(11):151-153.
3 王靜.固體廢物綜合處理技術及治理措施研究[J].產業科技創新,2022(6):79-81.
4 何占國.有色冶煉固體廢物的利用和處理技術探究[J].中國金屬通報,2023(8):19-21.
5 王雪雪,陳瑛.“無廢城市”建設背景下工業固體廢物管理策略[J].中華環境,2023(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