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水污染治理;政策演變;實施效果;優化路徑;環境保護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500(2025)06-0131-03DOI:10.3969/j.issn.1008-9500.2025.06.037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and Optimization Path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Policies
ZHANG Jianfei
(Gaolu Town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Team of Guoyang County,Bozhou 233600, China)
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economyandtheadvancementofindustrialization,globalwaterpollutionhas become ncreasinglyserious,causing profound impactsontheecologicalenvironmentand human health.Theevolutionof China’s waterpolutioncontrolpolicies isreviewed,theirimplementationeffectsareanalyzed,andthepolicyoptimization pathsareproposed.During thispriod,thechangesinwaterpolutioncontrolpolicies fromtheinitialregulatoryconstruction to the current systematic governance framework are reviewed,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challenges in policy implementation are explored through case analysis.Research has shown thatthecontinuous evolution of waterpollution control policies playsanimportantroleinsolvingenvironmentalproblems,but further improvementof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s is still needed in the future to achieve long-term sustainable governance.
Keywords: waterpolutioncontrol; policyevolution;implementation effct;optimizationpa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在為完善水污染治理體系提供參考,探索更加高效和可持續的環境治理模式。
1水污染治理政策的演變
水污染是全球范圍內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化的擴展以及農業活動的增多,水污染不斷加劇。當前,我國水環境保護形勢嚴峻,工業發達地區水體污染嚴重,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資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對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帶來重大挑戰,水污染治理成為我國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水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已成為國家政策的重點。本文深入探討水污染治理政策的演變歷程,分析政策實施效果,指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優化路徑。其間分析與評價中國水污染治理政策,旨
1.1早期水污染治理政策與法規
中國水污染治理起步較晚,最初的水污染治理政策主要集中在水質監控和管理。早期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缺乏系統的水污染防治措施。自20世紀70年代起,中國逐步建立環境保護框架。197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是中國第一部專門的環境保護法律,為水污染治理奠定基礎。1984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進一步明確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則和治理措施,標志著中國在水污染治理方面邁出重要的一步。此時期的政策重點關注工業污染源控制,特別是在水污染的排放標準上做出一定規定,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執法和監管機制,早期政策執行效果較為有限,企業對污染防治的重視度不足導致水污染問題未能得到根本遏制。早期水污染治理政策的演變如圖1所示。
1.3當前水污染治理政策框架與核心內容
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這一轉型標志著中國水污染治理政策逐步朝更為系統化、綜合化的方向發展,強化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施的操作性[1]。
中國目前的水污染治理政策框架已經較為完善,涵蓋法律、政策、規劃、管理和技術等層面。國家層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二次修正)已經成為指導水污染治理的核心法規,在地方政府和各行業的具體實施中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十四五”生態保護監管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強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環境修復,實現水質改善與水生態系統修復的雙重目標。核心內容方面,當前政策的重點包括加強工業污染源的治理,特別是對化學、石化、電力等高污染行業的水污染排放進行嚴格控制,政策還強調水資源的綜合利用,要求提高水資源的回收與再利用水平[2-3]。為了有效落實這些政策,國家在資金支持、技術研發、監管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大力推行排污權交易制度,建立全國水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度,推動水污染治理朝市場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當前政策強調跨區域協作和社會參與,鼓勵地方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實現水污染治理的長期效益。
2水污染治理政策的實施效果分析
2.1水污染治理目標的達成情況
1.2主要政策的調整與轉型
1996年,國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進行第一次修正,完善對水污染治理的規定,首次提出預防為主、治理與修復并重的方針,并在實施過程中強調污染源的控制。這一時期的政策轉型在于從簡單的排污管理轉向更為綜合的水污染防治體系建設,注重水體污染的源頭治理。進入21世紀,國家逐步推出一系列水污染防治規劃和政策,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大力減少工業廢水排放、強化水環境保護的具體措施。政策逐漸認識到水污染治理不僅僅是國家單方面的責任,更需要地方政府、企業
中國水污染治理政策的實施目標是逐步改善水環境質量,提高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近年來,我國水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推動全國范圍內對主要污染物的減排,特別是在化學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COD)和氨氮( NH3–N )等指標的減排方面取得積極成效。據統計,2015一2020年,中國重點流域的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多個區域的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湖泊和河流的水質有所好轉,水質變化如表1所示。
2.2政策實施中的主要挑戰
中國水污染治理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實施過程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雖然國家制定明確的水污染治理目標,但在具體執行層面,一些地方政府對水污染防治的重視度不足,政策落實進展緩慢。部分地方政府受到經濟發展壓力的影響,將經濟增長放在首位,忽視水污染治理,導致污染源治理未能及時有效推進,環保法律的執行甚至存在打折扣現象。盡管國家已經加大對水污染治理的資金投入,但在許多地方,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資金投人不足導致治理項目難以順利實施,現有資金的使用效率較低,部分地方監管機制不完善,存在資金使用不當或浪費現象。
我國水污染治理技術已有一定突破,但技術更新換代較慢,部分地區仍依賴傳統的污水處理技術,處理效果有限。生物修復技術、先進氧化技術等新興技術尚未得到廣泛應用,導致治理效果不能得到提升。部分污染源分布跨越多個行政區,但各地環保政策執行力度不同導致水污染治理效果打折扣,跨區域協調機制不健全,容易造成污染治理工作的碎片化,影響整體治理效果。
3水污染治理政策優化路徑
3.1基于問題的優化策略
我國水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成績,但水環境保護形勢嚴峻,政策層面仍然存在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針對水污染治理中的資金不足問題,必須加大財政投入,并探索多元的資金籌集渠道??梢怨膭钌鐣Y本參與水污染治理項目,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共同推動治理工作[4-5]。應進一步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大水污染治理技術的創新力度,特別是在污水處理、生態修復以及污染源控制等領域,推動技術朝更加高效、綠色的方向發展,開發先進的膜分離技術、生物修復技術等,提高水污染治理的效率和可持續性。水污染源控制方面,應更加注重源頭治理,許多水污染問題的根源來自工業污染和農業廢水排放,應依靠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環保投入,實施綠色生產和清潔生產。應加強農業廢水的處理和回用,減少化肥和農藥的過度使用,以推動農業的綠色發展。應加強對城市污水排放的監管,保障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轉和污染物的達標排放。
3.2加強政策執行力的路徑
我國水污染治理政策存在執行不力現象,特別是地方政府層面,應加強監管體系建設。雖然水污染治理法規和標準逐步完善,但監管力度和執行機制仍顯薄弱,應建立健全的水污染治理信息公開和追責機制,強化環境監測與執法力度,以保證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建立水污染防治的全過程監管機制,從污染源排放、污水處理到水質監測,都應實行嚴格的監管來達到污染物排放標準。要完善地方政府的考核機制,將水污染治理納入地方政府的績效考核體系,強化地方政府的環保責任,設置具體的水質改善目標并與政府領導干部的考核掛鉤,推動各級政府加大水污染治理投入。加強社會監督和公眾參與,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使地方政府在水污染治理中更具責任感和緊迫感。建立有效的公眾參與渠道,讓居民、環保組織和媒體等力量參與政策執行過程,形成全社會共同治理的格局。
4結論
本文總結中國在水污染治理過程中取得的成就與面臨的挑戰,水污染治理政策經歷從初期的基礎法規建設到當前綜合性治理體系的逐步發展,政策框架不斷完善,執行力度逐步加強,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二次修正)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政策的實施為水環境的改善奠定基礎。但是,政策執行過程仍然存在資金短缺、技術滯后、地方政府責任落實不到位等問題,急需借助創新技術、加強監管、優化跨部門合作等路徑加以解決。未來研究可以聚焦于具體地區和行業的案例分析,探索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水污染治理政策并評估其長期效果和可持續性。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如何利用新興技術提升水污染治理的效率和精度將是未來研究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李國勝.環境污染對城市生態系統的影響及恢復策略[J].智慧中國,2025(1):108-109.
2 李竹青,吳梟.工業城市群地面水污染特征及治理對策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25(1):75-79.
3 陳玲玲.智能化技術在汛期化工水污染治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輪胎資源綜合利用,2025(1):52-54.
4 錢椿琳.政策工具視角下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政策變遷研究[D].貴陽:貴州大學,2024.
5 劉亞婷,張慶.面向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水資源污染防治政策評價及優化路徑探究:基于PMC指數模型[J].資源與產業,2021(4):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