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高中語文教學以單篇文章的閱讀為主,文與文之間缺少必要的關聯,導致學生難以將知識串聯起來,不會去思考局部和整體之間的關聯,難以獲得深度理解和持久的記憶,影響了學生閱讀力的發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知識是相互聯系而非彼此獨立的,這些關聯的知識是學生閱讀力發展的重要動力。因此,教師有必要實施大單元教學設計,基于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來推進學生對文章的閱讀,彌補單篇教學的不足,促進學生閱讀力的提升。
一、大單元教學的內涵與特征
大單元教學是以核心素養培養為導向的單元整體教學,區別于以課時教學或單篇文章的教學,大單元教學是追求理解和結構化的教學,強調讓學生借助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來整合所學內容,搭建起完善的知識框架。
具體而言,大單元教學具有如下特征:一是關聯性和統整性。在大單元教學中,需要將多篇具有相同特征的文章關聯起來,形成更大的教學單元。與單篇文章的閱讀教學相比,大單元視域下的閱讀教學涵蓋的知識面更廣、邏輯性更強,能夠幫助學生統整語文學科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二是情境任務設計。大單元教學注重真實或擬真的情境任務設計,強調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三是資源豐富。大單元教學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讓學生借助豐富、多元、鮮活的課程資源來完成學習任務。
二、依托大單元培養閱讀力的意義
語文核心素養包含多個要素,閱讀力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力的培養依托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大單元教學,有助于學生閱讀力的發展。
1.提高閱讀站位,促進能力整體發展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大單元教學設計,能夠突破傳統的以課時為基本單位的碎片化教學,讓學生的學習走向完整。在完成閱讀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某個知識點或小場景,而是擴展為對大概念的認知、理解、反思和遷移運用,拓寬了閱讀視野,提高了閱讀站位。同時,大單元教學有助于解決傳統閱讀中存在的因著眼點過小而出現的“見書不見人”的問題,讓學生學會像專家一樣思考,進而促進學生閱讀力、思維力等素養的整體發展。
2.構建知識結構,促進閱讀知識結構化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將新的內容和已有的認知結構結合在一起,才能夠產生有意義的學習,進而促進學生閱讀力的提升。借助大單元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框架,促進學生的閱讀知識結構化,實現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培養。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基于大單元的閱讀教學著眼于單元整體,能實現教學內容的有機整合,這能夠彌補傳統閱讀教學中知識點分散與割裂的不足;其次,大單元閱讀教學活動具有系統性,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在整體的視角下考慮,這使學生可以系統地、逐漸深入地掌握知識,完善閱讀知識框架;最后,大單元教學強調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這有助于拉近學生和作品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促使學生沉浸到閱讀活動中去,幫助學生實現新知識和舊知識的有機融合,促進學生完善認知框架的搭建。
三、依托大單元培養閱讀力的策略
1.整合單元內容,定位閱讀重點
大單元視域下的閱讀教學強調基于單元整體來規劃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教師應深入解析閱讀內容,從單元整體的角度來分析閱讀教學的重點,從而增強單篇與單篇之間的聯系,促使學生獲得更深入的閱讀體驗。
在《百合花》的教學中,教師立足大單元教學理念,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百合花》是統編必修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三課,整理該單元的內容,可以提煉出以下信息(見表1)。
通過分析關鍵信息,可以提煉出大單元教學設計的關鍵詞:語言、形象、情感。通過對整個單元的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意象”和“形象”是每一篇文章都具備的特點。因此,在《百合花》的教學中,基于大單元教學理念,可以將閱讀教學重點確定為:引導學生分析小說借助細節描寫、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基于單元主題,推動深入閱讀
(1)創設主題情境
大單元教學強調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開展學習活動。在單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單元主題創設具有啟發性的情境,引發學生對單元主題的思考,從而促使學生進行系統化的閱讀,實現對單元內容的有機整合。在創設情境時,教師要關注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營造良好的課堂交流氛圍,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驅動力。

《百合花》講述了革命年代小戰士和新媳婦無私奉獻的青春故事,與單元內的其他文章類似,都抒發了青春情懷。因此,可將本次大單元教學的主題設置為“青春之情”。圍繞這一主題創設大情境:班級成員共同舉辦“我為青春代言”的活動?;谶@一大情境,可創設如下子情境:我們懷著美好的夢想、純真的情感進入高中,帶著對自己的認識和對社會的思考,邁出了人生中的重要一步。某公眾號以《百合花》這篇小說為背景組織征文活動,鼓勵大家抒發自己對青春的感悟。你作為投稿人,會如何與青春對話?這一情境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發學生對文章主題的思考,為學生探究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及細節描寫奠定良好的基礎,還能促使學生在情境的驅動下將單元文本串聯在一起,搭建完整的認知框架。
(2)設計學習任務
任務驅動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符合大單元教學設計的理念。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對學生認知規律的了解,設計多樣化的學習任務,為學生的深度閱讀搭建支架。在學習任務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完成任務,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在《百合花》的教學中,教師將大單元總任務設計為:班級合力舉辦“我為青春代言”的活動,最終制作班級“青春詩歌集”,并在學校內進行宣傳。圍繞總任務,教師設置了以下子任務。
子任務1:翻閱青春會回憶錄,討論“我的青春榜樣”。學生閱讀《百合花》這篇文章,使用關鍵詞、簡潔的句子概括前輩們的青春模樣,感悟他們的青春情懷,從中選擇一位作為自己的青春榜樣,并闡述理由。
子任務2:開展“青春課本劇”活動。從語言、形象、情感等角度深入閱讀《百合花》,合作編寫朗讀腳本或劇本,并在課堂上展示或表演,需在表演中展現自己對青春的理解。
子任務3:制作《青春詩歌集》。結合在《百合花》閱讀中的收獲與感悟,創作一首詩歌表達自己對青春的感悟。創作的詩歌將收錄到班級“青春詩歌集”中。
(3)引導認知整合
大單元教學注重知識的整合,指導學生將零散的信息關聯在一起,促進學生的閱讀力提升。在教學中,教師要基于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聯,采用適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實現認知的有機整合,幫助學生搭建起更加完善的知識框架。
在《百合花》的教學中,學生需要結合文章內容,對“青春之情”這一大單元主題形成深入全面的認識。在學生閱讀這篇文章時,教師向學生提問: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閱讀了一些詩歌,作者是如何運用意象來表達感情的?小說作者又是怎樣刻畫人物形象的?詩歌和小說中“青春之情”主題的情感內涵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在對比、關聯中將零散的信息整合在一起,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文學作品是如何通過語言文字描繪形象來表達作者豐富情感的,深化學生對大單元主題的認識。
3.指向單元內容,優化評價內容
教學評價在學生的學習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能夠展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調整自己的閱讀狀態,從而促進學生閱讀力的發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單元整體語文要素的落實需要來實施評價活動,科學地診斷學生在單元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精準的評價,從而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力。
在《百合花》的教學中,依據大單元主題以及大單元任務的落實需要,可從以下角度實施對學生的有效評價。
維度1:榜樣選擇。學生能夠精準概括自己選擇的榜樣的形象;學生選擇的榜樣符合正確的價值觀取向;學生判斷榜樣的方式十分豐富。
維度2:理由闡述。學生能夠用充分的論據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學生表達觀點的方式有邏輯;學生給出的理由真情實感。
維度3:研討過程。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在小組內的表現十分活躍;學生可以在小組內真實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維度4:詩歌創作。學生可以結合對榜樣形象的了解,用流暢、無語病、無錯別字的文字來創作詩歌,表達對青春內涵的理解。
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靈活調整評價方式。最后,根據大單元教學目標的落實需要以及評價的結果,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學。
四、結語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立足大單元教學理念,對文章進行深入分析,挖掘單篇與單篇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將零散的知識整合在一起,搭建起完善的知識框架。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逐漸掌握搭建知識框架的方法,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實現對學生閱讀力的有效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