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在睡前順勢做幾個仰臥起坐,每每做到 26個甚至更多,我就會生出一種成就感。
我仍記得初二某個下午,我們鬧哄哄地聚在操場上,老師領著幾位同學抱著五六張墊子過來,然后鄭重地告訴我們,中考要把仰臥起坐列入考試項目,要求我們從現在開始好好練。我就這樣得過且過地應付完一整年的體育課。于是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中考仰臥起坐做 26 個能拿到 60 分。考試那天,盡管用盡力氣,盡管朋友不停給我加油打氣,但我還是止步于 25 個。這件事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我以 2 分之差和重點高中失之交臂。
那時我并未意識到這塊短板日后還會繼續影響我,因為高中只把這項技能作為期末考核的一項,于是我又開始渾水摸魚——靠虛報個數來提高成績。
仰臥起坐再次讓我痛徹心扉,是在大一時的體測。操場上,我像那年中考一樣,咬牙,卷腹,忍著酸痛的肚子拼命想在考官喊停前沖到及格線,然而最后也只得了和中考一樣的成績——25 個。
又 是 25 個! 還 是 同 樣 的50 分!而根據學校體測的計算方式,只要我多做一個,這個項目就能及格;只要這個項目及格,我的體測就能達標,我就可以參加本學期的獎學金評比。但是,晚了!此前考不上重點高中的悔恨如潮水般涌來。
因為僥幸心理,我一次次錯過提升自己的機會,也一次次讓自己陷于“只差一個”的遺憾。我也曾問自己,怎么甘心止步于“25”?怎么甘心讓同一個數字制造兩次遺憾?顯然,我無法坦然接受短板不斷帶來的遺憾,于是這一次我真的痛定思痛,取出在角落吃灰的壓腳器,開始有目的地練仰臥起坐。
第一次做到 25 個我就腰酸到起不來,第二次還是卡在25 個,第三次依然停留在同樣的數字……第 N 次嘗試之后,我終于在筋疲力盡之時又咬牙多做了一個。26 個!是 26 個!即使多出來的那個做得不漂亮,但我已經興奮得像打破了一堵圍困自己多年的墻。舍友看到了,詫異道:“26 個很難嗎?我們初三放學后天天練這個,練到肚子酸痛極了,最后每個人一分鐘做到四十幾個。”我真羨慕她,不是因為她比我厲害,而是她在本該全力以赴的事情上真的盡力去做了,最后的成果也是她滿意的。
我想起中考體育成績出來那天,大家都在討論一個女生。她是我們班唯一一個體育滿分還被賦分的女生,據說考前她經常一個人跑步,考試那天,甚至有人看到她做仰臥起坐時臉憋得通紅堅持到了最后一秒。我很佩服她,但長久以來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和他人真正的差距,只是在時過境遷后親身經歷一番,才恍然明白她一開始就那么拼命的原因——遺憾是彌補不了的,也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但如果你有心把一件事做到跳一跳就能達到的水平,遺憾便會在你阻止它滋生或蔓延的行動中永不露面,抑或在某個時間點終止循環。
(林魚摘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