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到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與兩個統一戰線的建立

2025-07-27 00:00:00侯中軍
史學集刊 2025年4期
關鍵詞:反法西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帝國主義

在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鞏固和發展,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石。沒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沒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盡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明確提出的時間稍晚一些,此前曾有“反日戰線”“抗日的人民戰線”“抗日統一戰線”等提法,但其核心和實質是一脈相承的。基于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綱領,中國共產黨自九一八事變后就從世界革命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的視角出發,呼呼建立抗日反帝統一戰線。經過局部抗戰時期反帝抗日斗爭的摸索與實踐,中國共產黨呼吁逐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繼而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學界現有關于兩個統一戰線的研究成果比較豐碩,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暨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學者基于各自學科的特點,均已有精到的論述。①學界已經注意到兩個統一戰線形成過程中的相互關聯,提出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自戰爭開始即對兩個統一戰線內外兼顧、科學統籌。②但整體而言,該方面的研究仍相對薄弱。本文嘗試從兩個統一戰線建立的關系視角,論證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對兩個統一戰線的關系提出進一步的見解。

一、中國共產黨對日宣戰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醞釀發展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攻占沈陽,隨后向東北全境發動進攻。事變發生后的第三日,中共中央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指出日本挑起事端的目的在于掠奪中國,壓迫中國工農革命,日本帝國主義的目的還在于“進攻蘇聯”,企圖消滅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及世界革命的大本營。正是基于此種認識,中共中央明確,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實行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特別是太平洋帝國主義戰爭”。① 中國共產黨的此種認識,固然受限于共產國際,但已經明確指出了問題的核心: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中國共產黨最初對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認識就是基于世界格局而做出的判斷,盡管尚未提出明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口號和政策,但已經觸及了團結抗日的核心。

聯合世界上一切反對侵略的力量制止侵略,呼吁一切愛好和平的人民團結起來,這是中國共產黨自九一八事變后就已經具備的重要理念,此種理念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醞釀和提出。9月20日,中國共產黨和日本共產黨發表聯合宣言,指出日本帝國主義者是中國工農群眾與日本工農群眾的共同敵人,“不但壓迫與剝削日本本國的工農群眾,而且也在壓迫與剝削中國的工農群眾”,宣言指出,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暴行,“中國和日本的工農群眾是堅決反對的”,號召日本人民與中國人民一起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②

1932 年新年元旦,中共中央發布關于時局的主張,提出日本帝國主義對東三省的侵略是“我們的生死關頭”,發出“出路在哪里”的追問,號召用“民族的革命戰爭去打倒帝國主義”。在此新年獻詞內,中共中央明確中國革命不是孤立的,在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戰爭中,全世界的無產階級與一切被壓迫民族都是中國的同盟者。③國聯在三次決議后,決定組建調查團赴中國東北調查中日沖突。中國國內各界對國聯的地位及作用有不同認識,但整體上評價比較保守,認為從理論和現實層面而言,國聯對中日沖突是沒有能力解決的。④如何通過國聯的既有規則營造有利于中國抗戰的國際環境,為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奠定基礎,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國內各界正處于摸索之中。

為堅定全國人民的抗戰信心,向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展現中國抗戰到底的決心,1932年4月1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正式對日宣戰,呼吁“全中國工農紅軍和廣大被壓迫民眾,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反對一切帝國主義瓜分中國,以求中華民族徹底的解放和獨立”。當國民政府還在向李頓調查團解釋為何日本是侵略者時,中共中央已向日本法西斯宣戰。③這一宣戰布告,從法理上確定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領導地位,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奠定了根基。

對日宣戰后,北方各省省委在中央指導下,開始動員民眾進行廣泛的游擊戰爭,開展對日軍的策反和統戰工作,指示“滿洲、河北等地黨部必須利用一切力量與可能,建立對于日兵的系統的宣傳鼓動與組織工作,開展日兵斗爭與嘩變”①在紀念九一八事變發生一周年之際,中央要求各級黨組織,立即開展兩項工作:一是鑒于日本逐步擴大侵略,進攻熱河平津,應組織和發展反日運動與反日組織;二是有計劃地“組織”日本企業的反日罷工與同盟罷工。中央特別強調,“外國海陸軍特別是日本軍隊中的工作應該加倍努力的進行,爭取他們與中國的工人及勞苦群眾聯合起來,反對日本及一切帝國主義”。② 中共中央所呼吁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一開始就具有最廣泛的代表性,爭取日本內部的反戰力量,是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特色之一。

1932年10月2日,李頓調查團發布報告書。報告書敘述了九一八事變的經過及國聯組成調查團之事實,強調了調查團的任務及中日之間發生爭執的背景。報告書仍未明確系日本主動挑起事端,而是認為九一八事變是中日之間“歷年沖突之結果”,顯示了中日兩國間的緊張關系。在中日兩國爭執的背景中,提及了“中國民氣之發達”“日本帝國及舊俄帝國之拓展政策”“中日蘇三國經濟及國防策略上之需要”。為徹底解決中日間的沖突,報告書基于上述事實提出了解決的原則和條件。③《李頓報告書》發布后,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羅文干最先發表談話,認為報告書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認為日本自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所采取的種種軍事行動均為非法;二是偽滿的建立并非東北民意的體現,而是日本軍隊操縱的結果。④中國國內對報告書的態度分兩個層面,一是“私人談話均認為大體可以滿意”,二是“報紙論調”因對外關系“批評不免較苛”。③

在國內外關注《李頓報告書》出臺之際,只有中國共產黨站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高度來解讀和分析《李頓報告書》。中共中央明確指出,“黨必須盡量的把它利用,以加強群眾斗爭,來反對帝國主義列強的統治,特別是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強盜侵略”。報告書盡管認為日本的行動為非法,并以此來安慰國內外愛好和平的人們,但從另一個方面而言,這也是國聯為維護所謂自身的權威而向日本所作出的妥協,以中國的\"排日”來解釋日方的行為,并希望通過所謂“國際合作”解決日本的侵略,因此“這個報告書的主要的路線是企圖造成帝國主義強盜(日本亦在內)的統一戰線來瓜分中國”。③中共中央的決議將國聯解決九一八事變的路線解釋為帝國主義的“統一戰線”,是有很多事實可以作為明證的。無論國聯還是美國,均不愿日本單方以武力改變現狀,亦不愿以強行措施阻止日本侵略。將日本限制在舊有的遠東秩序之內是英法美的主要思路,這就是帝國主義間的統一戰線。日本加緊向熱河進犯,并積極準備扶植偽滿,這些都證明了中共中央對時局的判斷是基本準確的。《李頓報告書》出臺后,日本加緊向山海關和長城沿線進逼,企圖鞏固在東北的侵略成果,并染指華北。

1933年1月1日,日本在山海關挑釁,隨即進攻長城沿線,擴大侵略。1月7日,中共中央、共青團中央發表告全國民眾書,批評國際聯盟及《李頓報告書》未能制止侵略,號召“建立民眾的統一戰線反對帝國主義”,并向全國人民高呼,中國的反帝斗爭在全世界一切資本主義及殖民地國家中都有同盟者,與日本軍閥及法西斯戰爭作戰的日本工農,也是中國人民的同盟者。③在國民黨軍事進攻蘇區的情況下,中共中央進而提出,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華北,愿意在三個條件下與全國軍隊共同抗日,即停止進攻蘇維埃區域、保證民眾的民主權利和創立武裝的義勇軍。創立民眾武裝的義勇軍,目的在于進行聯合一致的民族革命戰爭,爭取中國的獨立統一與領土完整,反對日本及一切帝國主義。

偽滿成立后,為將日本帝國主義驅逐出東北,中共中央指示滿洲省委,黨在東北的抗日斗爭不僅是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且是在“完成國際的任務”。中國東北的命運既與整個“太平洋帝國主義大戰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又與“整個殖民地世界解放斗爭進程”密切地聯系在一起。中共中央將中國的反法西斯斗爭與世界各殖民地人民的獨立斗爭視為一個整體,盡管該政策背后有共產國際的指導,但無論從客觀上還是從主觀上,中國共產黨呼呼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及對國聯的批判都已經將世界反法西斯東方戰線的旗幟樹立起來。從實際的行動策略上,中共中央的總方針是切實可行的,“盡可能的造成全民族的(計算到特殊的環境)反帝統一戰線來聚集和聯合一切可能的,雖然是不可靠的動搖的力量,共同的與共同敵人——日本帝國主義及其走狗斗爭”。①

日軍侵占長城沿線,威逼華北。中國軍隊進行了長城抗戰,但在整體處于劣勢的情形下,為所謂保全華北,國民政府最終與日本簽署《塘沽協定》,在不承認偽滿的情況下退守關內,暫時停戰。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的妥協提出了尖銳的批評,指出《塘沽協定》沒有而且也不可能阻止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絲毫不會緩解中國所面臨的民族危機。在此種形勢下,“建立廣大的統一戰線”“加強這一統一戰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此次中日交涉,中共中央在力主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基礎上,指出了帝國主義國家將因日本圖謀華北而進一步激化相互之間的矛盾,尤其是“日美在太平洋之爭霸將益加強”。②

在組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過程中,盡管黨內提出了很好的理論和路線,但一直到《塘沽協定》簽訂,對日統一戰線并未能實際建立起來,其原因至少有三點:一是面臨國民黨糾集重兵發動的四次“圍剿”,“以博古為首的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未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照搬共產國際的指示,提出了完全脫離實際情況的“武裝保衛蘇聯”的口號,很難被中國人民所接受;二是臨時中央未能看到中間派因要求抗日而產生的積極變化,亦未能注意到國民黨內部正在發生的分化和破裂;三是采取冒險主義方針,強調“進攻路線”。③國民黨對日妥協后,發動了第五次“圍剿”,中央紅軍被迫轉移,開始了長征。從黨的六屆四中全會到五中全會,由于博古等人實際主持了中央政治局,機械理解和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導致未能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臨時中央的\"左”傾冒險和關門主義在國民黨統治區受到劉少奇的抵制,在革命根據地受到毛澤東同志等人的反對和抵制。應該指出,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中國革命的過程中,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而逐步完善和發展。這一時期與外部敵人的殘酷斗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黨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確認識。

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及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東方戰線的形成

中央紅軍被迫長征后,面對嚴重的不利形勢,黨和紅軍開始糾正領導層存在的錯誤傾向,經過黎平會議、遵義會議,終于解決了軍事和組織問題,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啟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新階段”。①遵義會議后,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及對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形勢,中共中央都開始有了新認識。此時,德意日法西斯勢力在世界范圍內廣泛興起,共產國際亦開始調整自身的政策。共產國際七大通過了決議,提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黨和工人階級的首要任務是建立廣泛的反帝民族統一戰線,在具體的反帝綱領基礎上,“同民族革命組織和民族改良組織采取共同的行動”。②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在《救國報》向全世界發布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指出中華民族已處于千鈞一發的生死存亡關頭,高呼“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要求聯合一切反對帝國主義的民眾作為友軍,聯合一切同情中國民族解放運動的民族和國家,同一切對中國抗日解放戰爭持善意中立的民族和國家建立友誼關系。③10月19日,陜甘支隊到達陜北吳起鎮,中央紅軍完成了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也成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關鍵。

由于日本法西斯逐步侵入華北,長征后的中共中央開始調整和落實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改變了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片面理解,將統一戰線的形式分為三類:一是上層統一戰線,二是下層統一戰線,三是上下層統一并用,并強調中國在當時的情況下,可以三種形式并用。對此時的上層統一戰線,中共中央解釋為只要反日反蔣,均可以團結。④國民黨當局先后簽訂《塘沽協定》《何梅協定》,在對日交涉過程中逐步妥協退讓,并放手發動對中央蘇區的“圍剿”。《何梅協定》簽訂后,日本軍國主義逼迫挑唆所謂“華北自治”,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聯在黨的領導下發動了游行請愿運動,要求國民黨當局“停止內戰,一致對外”。“一二·九運動”是動員全民族抗戰的運動,“它準備了抗戰的思想,準備了抗戰的人心,準備了抗戰的干部”。③在“一二·九運動”的抗日聲浪中,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議》,明確指出黨的基本任務是建立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此同時,中共中央對世界主要國家和反侵略力量也有了新的認識,為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東方戰線做出了理論上的籌劃。中央在決議中明確指出,日本帝國主義單獨吞并中國的行動,“使帝國主義內部的矛盾,達到了空前緊張的程度”;在美日關系上,“美國帝國主義完全為著他自己帝國主義的目的,是同日本帝國主義勢不兩立的”,并斷言“太平洋戰爭是必然的結果”。⑥中國共產黨基于國際格局的演變進一步預判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這已經為構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指明了方向。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內,仍然是“反蔣抗日”,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線中,對英國的認識仍然比較負面,認為英國在一味求得日本的妥協和讓步。1936年元旦,毛澤東同志在給朱德的電報中表示,在共產國際指示之下,中央政治局有新的策略決定,主要口號為:“民族統一戰線,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國防政府,抗日聯軍,土地革命與民族革命相結合,國內戰爭與民族戰爭相結合”。③

1936年3月20日,張聞天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報告共產國際七大決議以及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認為共產國際七大決議所提出的建立廣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并不全面,其中關于歐洲的問題講得多些,“我們應該使之民族化,使之適合于我們的具體環境”,并表示中共中央的決議基本上同這些決議是相符合的。① 周恩來在分析世界戰爭形勢時進一步明確,帝國主義打世界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日本必將進一步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而“英、美對東方問題不能積極到戰爭程度”。對中國的抗日戰爭而言,“先有國內聯合抗日,才能有力求國外聯合”。這里已揭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間的關系。②4月25日,中共中央發表了創立各黨派的抗日人民陣線的宣言,向包括中國國民黨、國家主義青年黨等40個黨派發出呼呼,“不管我們相互間有著怎樣不相同的主張與信仰,不管我們相互間過去有著怎樣的沖突與斗爭,然而我們都是大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們都是中國人,抗日救國是我們的共同要求”。③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感召下,東北軍官兵與十七路軍已經與紅軍停止了敵對行動,西北地區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日本在華北步步擴大的侵略活動已經觸碰到了南京國民政府的底線,蔣介石對日態度亦有變化,但仍未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為逼蔣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最終發動西安事變。中共中央獨立自主地確立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蔣介石承諾“停止剿共,聯紅抗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在此基礎上,中國共產黨對國際局勢以及法西斯國家聯合發動侵略戰爭的危險亦有了新的認識。

在呼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已經把建立國際的抗日統一戰線視為一個必然選項,將中國的抗日戰爭與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視為一個整體,而且以其抗日反帝的徹底性引領了統一戰線的建立。1936年4月25日,中共中央發布《為創立全國各黨各派的抗日人民陣線宣言》,呼吁全國各黨各派創立抗日的人民陣線,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實行外交公開,聯合世界上平等對待中國的民族與國家。5月3日,毛澤東同志在蘇區黨代表會議上報告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任務,從理論上向全黨闡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關系。毛澤東同志指出,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特別是1935年華北事變以來,日本帝國主義實行完全征服中國的政策,“便把若干其他帝國主義和中國的矛盾推人次要的地位,而在這些帝國主義和日本帝國主義之間,擴大了矛盾的裂口”,此種矛盾變化,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提出了“中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世界的和平陣線相結合的任務”,中國應當和那些愿意保持和反對新的侵略戰爭的帝國主義國家“建立共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關系”。④

在會見美國記者韋爾斯(NymWales)時,當被問及如何看待英日兩國接近問題時,毛澤東同志開始從英日整體關系以及英國內部關系兩個層面入手,分析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可能性。“英日的妥協是永遠存在的并且可能的,但是何時何地是有限制的”,但基本而言,“日本對華的獨占政策與英國及其他帝國主義所持的門戶開放政策是對立的”。基于對此種整體英日關系的分析,毛澤東同志指出應將英國保守黨與英國人民相區分,英國人民“也不見得對他們表同情”。對英日關系的分析進一步堅定了毛澤東同志的這一判斷:“世界和平陣線的組織正在深入擴大,而且也正在進行著準備裁制一切法西斯主義。”③6月9日,張聞天撰寫《論今日中國民族之大患》一文,明確指出要戰勝日本帝國主義及漢奸賣國賊,不僅需要國內的統一戰線,而且需要國際的統一戰線。①

兩廣事變爆發后,毛澤東同志認為帝國主義世界已經發生變化,英國原是支持日本侵略中國的,現在變為反對日本侵略中國。兩廣事變是“太平洋上各帝國主義國家,首先是英美帝國主義積極參加反日的開始”。②1936年7月15日,毛澤東同志會見斯諾時指出,日本帝國主義不僅是中國人民的敵人,而且也是和太平洋有利害關系的美、英、法、蘇等國人民的敵人,中國人民希望各友好國家能積極援助中國抵抗侵略。毛澤東同志建議,包括英、美、法、荷等在內的不愿參加一場新的世界大戰的國家,“能夠組成一個反侵略、反戰、反法西斯的世界聯盟”。毛澤東同志特別向斯諾強調,“形勢注定美國政府要對中國和日本的未來起非常積極的作用”,“他們將同中國人民結成統一戰線以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所代表的法西斯戰線”。毛澤東同志還強調,“反法西斯聯盟的性質是和平聯盟,是為了共同抵抗那些發動戰爭的國家”,各國人民聯合起來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和壓迫這一聯合實際上可以實現。③

7月16日,在與斯諾的談話中,毛澤東同志進一步把中國的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內在關聯進行了闡述。關于如何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問題,毛澤東同志指出,“東方的和平與戰爭問題是一個世界性問題”,日本有其潛在的德國和意大利盟國,中國也要爭取他國的支援。為取得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勝利,要有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二個條件是“國際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三個條件是“日本國內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動的興起”,其中特別強調,中國人民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主要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東方戰線與西方戰線在這里已經有了明確的論述。④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同時為促成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之東方戰線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在西安事變發生之前,德、日已經訂立《反共產國際協定》,東西方兩個主要法西斯力量已經聯合起來,這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是一種促進。毛澤東同志向黨內指出,九一八事變特別是華北事變以來,中國兩大基本矛盾中的帝國主義和中國之間的矛盾變為特別突出、特別尖銳的日本帝國主義和中國的矛盾。若干其他帝國主義和中國的矛盾被推入次要的地位,而這些帝國主義和日本帝國主義間矛盾的裂口被擴大。因此,應當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世界和平陣線相結合。中國不僅應同蘇聯聯合,而且應同現時愿意保持和平而反對新的侵略戰爭的帝國主義國家建立共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關系。③

自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政府屢次求助國聯,但事實證明,既有國際組織和體系無法阻止日本的侵略,也不可能阻止世界范圍內法西斯勢力的聯合擴張。毛澤東同志在與史沫特萊的談話中明確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對世界和平力量的新認識,指出既有國際體系和公約對日本而言,只是一種道德制裁的力量,要阻止日本侵華是不可能的。毛澤東同志告訴史沫特萊,如要阻止日本侵華,必須有一種新的條約,新條約“應該包括以武力對付日本侵略暴行的具體事項在內”,特別強調了“如像締結太平洋集體安全條約之類”。毛澤東同志主張,“中、英、美、法、蘇五國建立太平洋聯合陣線”,此種聯合陣線,既是援華,又是各國互助,在日、德已經聯合的情形下,“中、英、美、法、蘇五國應該趕快地聯合一致,否則有被敵人各個擊破之虞”。①

在會見來訪的外國記者代表團時,毛澤東同志指出,美國事實上并不是孤立主義者。如果任何一個帝國主義國家控制中國,即同時意味著其他帝國主義的撤退,因此中美對外政策有可能走到一起,要讓美國采取明確的立場,反對對中國的侵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7月8日中共中央發表通電,呼吁:“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在對英政策上,《解放》周刊發表《中國抗戰與英國》一文,稱英國在遠東“始終還保持著特殊的地位”,“對于遠東局面的變化常常發生著決定的作用”。英國對侵略者采取的退讓和調解政策,不僅將犧牲中國,“而且也必然將危害到英國自己”。文章呼吁,只有和中國共同合作反對日本,才是英國的出路。②

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根據會議討論結果,中共中央于8月25日公布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綱領第五條為“抗日的外交政策”,強調與一切反對日本侵略主義的國家訂立反侵略的同盟及抗日的軍事互助協定,擁護和平陣線,反對德日意侵略陣線。③此綱領已經在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基礎上提出了建立軍事同盟的提議,中國對構建反法西斯聯盟提出了東方方案。為建立更為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共中央發表《中共中央告日本海陸空軍士兵宣言》和《八路軍告日本士兵書》,號召日本士兵調轉槍頭,與中國人民聯合起來打倒日本法西斯軍閥。

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標志著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是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人民的抗日統一戰線及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奠定了基石。

三、東方民族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與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

在中國共產黨多方呼呼建立世界人民的抗日統一戰線時,美國也在開始改變自身的對外政策。針對此時亞洲和歐洲所面臨的戰爭局勢,美國總統羅斯福于10月5日發表防疫隔離演說,認為國際局勢正如瘟疫流行,為驅逐瘟疫,人們必須將患有瘟疫的人予以隔離,與此類似,為共建和平,亦必須將侵略者予以隔離,號召各國應積極采取行動,共同保衛世界和平。羅斯福的防疫隔離演說釋放了一種積極的信號,可以視為美國開始轉向支持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越來越多的英、美等國記者突破封鎖到達延安,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主張為越來越多的國家所知悉。毛澤東同志向來訪的英國記者貝特蘭表示,“英美雖然說了許多好聽的話,而他們的政策實際上幫助了法西斯侵略者”,“世界各法西斯國家現在正威脅著各民主國家的生存”,“我們所提議的和平陣線,不僅對于斗爭中的中國是必要的,對于各民主國家的生存和安全也是一樣”。④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呼吁建立太平洋上反對日本法西斯侵略的統一陣線時,美國也在改變對中國抗戰的態度。1937年12月,日軍在南京附近長江江面擊沉美國海軍“帕奈\"號炮艦,并同時襲擊了三艘英軍炮艦。《解放》周刊針對此事件發表評論,認為英美對日本繼續采取退讓政策,只會使日本對英美利益的威脅更為強化。1938年1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國會發表演說,在強調和平所受威脅的同時,認為需要以國際協定維持和平。延安《新中華報》稱羅斯福的演說體現了若干進步,但并未指出適當辦法,呼吁只有全世界民主國家聯合,尤其是英美的共同行動,才能消滅戰爭。①

國際反侵略大會在倫敦召開反日援華會議前夕,中共中央于1938年2月11日在延安同步舉行了反侵略大會。毛澤東同志在會上發表演說,指出世界的侵略者結成一種陣線,破壞世界的和平,世界的反侵略者則團結世界上大多數人民保衛世界的和平,反對侵略戰爭,“兩個相反方向的陣線在全世界斗爭著”。在此次反侵略大會上,毛澤東同志將反侵略戰線明確分為三個層次:“中國的統一戰線、世界的統一戰線,還有一個是日本的統一戰線”。這里已經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進行了明確的區分。毛澤東同志指出,因為不但有了全國的反侵略統一戰線,而且恰好和歷史上空前的全世界反侵略統一戰線相結合,所以中國一定能戰勝侵略者。②

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召開六屆六中全會,毛澤東同志向大會作“抗日民族戰爭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展的新階段”的政治報告,提出要“力爭國際援助,集中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再次呼吁要組建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該報告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以及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義。報告提出,第一要堅決反對部分人聯合德意法西斯的主張,因為這實際上是一種妥協投降;第二要力爭民主國家與蘇聯增加對華物資援助,“同時盡力促成各國實行國聯制裁日本之決議”。③在抗日戰爭發展到新階段后,為促成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建立,中共中央對國聯決議有了新的認識,希望各民主國家能夠遵守國聯制裁日本侵略的決議。毛澤東同志在報告內精辟論述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與中國抗日戰爭的關系,指出“重新分割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中國與世界已經聯成一體,中國無論何時均應以自力更生為基本立腳點,但“中國不是孤立也不能孤立”。當下世界戰爭的形勢是,日、德、意已經組成了侵略陣線,進行大規模侵略,各民主國家“卻為保守已得利益而在和平的名義之下準備戰爭”,“不愿用實力制裁侵略者”,這種政策實際上援助了侵略者,便利其侵略。④

報告還明確提出,在抗日戰爭的新階段,中國偉大的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運動是相互配合的。毛澤東同志認為,經過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以及西班牙的人民戰爭,英、法等國及世界人民從張伯倫的妥協政策中得到了教育,“懂得惟有組織與斗爭才是出路,惟有團結世界一切自求解放的人類為一體,惟有世界人民與被壓迫民族的統一戰線,才有出路”。各民主國家由于其人民同情中國,他們都在某種程度上援助中國。由于日本要獨霸中國,英國對日可能進行某種程度的妥協,但根本妥協是困難的。③

為避免戰火波及自身,英法在此時對德意法西斯實行綏靖政策。中國共產黨堅決反對對侵略的妥協和讓步,在批評綏靖政策的同時,呼呼應實行集體安全,通過集體的行動去制裁侵略。《慕尼黑協定》訂立后,中國共產黨將其稱為人類歷史上弱小者被犧牲的大悲劇之一,是歐洲大國向法西斯的低頭屈服。雖然英法妥協,但是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仍明確指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不能離開世界而孤立起來,應該努力爭取資本主義國家的援助。進人1939年后,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修改《中立法》,呼吁民主國家應聯合起來對抗非民主國家的進攻。毛澤東同志在為《論持久戰》英譯本寫的序言中指出,中國如果戰敗,英美等國將不能安枕,援助中國就是援助英美自己。我們同意羅斯福總統保衛民主的宣言,但堅決反對張伯倫對西方法西斯國家的退讓政策,希望英美民眾團結起來,督促其政府采取反對侵略戰爭的新政策。①

英法的綏靖政策未能阻止戰爭的進一步爆發。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面對新的戰爭形勢,中國共產黨認為戰爭已演變為帝國主義的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戰爭的第二個階段。毛澤東同志回顧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過程,指出戰爭是從日本帝國主義1931年侵略中國東北開始的,日本又于1937年大規模侵略中國。意大利于1935 年侵略埃塞俄比亞,德意兩國1936年聯合侵略西班牙,德國1938年侵占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在這個階段,東方戰場和西方戰場共有5億人卷人戰爭,而英美法等帝國主義國家并未參加,這可稱為戰爭的第一個階段,“帝國主義戰爭的片面性與反帝國主義戰爭的存在”是第一個階段戰爭的特點。戰爭進入第二個階段后,第二次世界大戰由片面變為全面,毛澤東同志強調是“由反動的片面變為反動的全面”,作為對照,“新的反戰爭反侵略的統一戰線之組織成分由復雜變為單純”,這就是第二個階段的兩個特點。在此階段,毛澤東同志把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做了區分,一是在各帝國主義交戰國,號召變帝國主義戰爭為革命的國內戰爭,“建立反帝國主義戰爭的人民統一戰線”,比如英國;在各中立國,則應揭穿資產階級政府的帝國主義政策,比如美國;在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則是建立民族統一戰線。由于英法的綏靖,此時中共中央對英美等政府總體上仍持批評的態度。中共中央仍寄望于通過革命戰爭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戰爭禍首,推翻資產階級,“把全世界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從資本主義壓迫之下解放出來,從帝國主義戰爭中解放出來”,號召各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與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壓迫民族一起,建立反戰爭反侵略的統一戰線。②

英國封閉滇緬路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并從新的國際形勢出發,指出應親蘇聯美。面臨日本南進的進攻態勢,英美兩希望中國能夠牽制日本,中國所面臨的國際國內政治處于劇烈變化的前夜。日德意三國軸心成立后,英美兩國開始對華貸款,中共中央在對待帝國主義的問題上,明確指出必須將日本帝國主義與其他帝國主義加以區別。

1941年3月,美國國會批準通過《租借法案》,羅斯福稱中國可以從美國獲得抗戰援助。6月,蘇德戰爭爆發。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國共合作,明確指示全黨,在外交上同英美及其他國家一切反對德意日法西斯統治者的人們聯合起來,反對共同的敵人。“在目前時期,一切力量須集中于反對法西斯奴役”。③7月7日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戰四周年紀念宣言》,呼吁“擁護國際反法西斯陣線,促進中、蘇、英、美及其他一切反對法西斯的國家民族一致聯合,反對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擁護國民政府對德、意絕交的正確行動,并準備采取新的步驟”。④

面對德國的侵略態勢,1941年8月,羅斯福與丘吉爾在大西洋上會晤,發表了《大西洋憲章》。憲章提出要在戰后建立一個“廣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憲章關于結盟抗擊德國納粹的提議也進一步促進了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在此次會議上,英美向蘇聯建議召開一次三國會議,并很快獲得蘇聯的回應。對英美的大西洋會晤及提議的莫斯科三國會議,中共中央從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角度指出,“全世界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偉大戰斗陣線已經在政治上完成”,而即將舉行的英美蘇三國莫斯科會議,“將在組織上完成之”。中共中央向世界聲明,世界反法西斯陣線之所以能夠在政治上和組織上建立起來,主要是基于三大因素:一是“蘇聯人民英勇斗爭的結果”,二是“英美人民英勇斗爭的結果”,三是“中國人民英勇斗爭的結果”。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西方戰線的建立也是中國人民英勇斗爭的結果,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團結、進步,撐起了反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中國阻止了日本法西斯匪軍的進攻,使得英美有勇氣聲明解除一切侵略國的武裝”。① 中共中央此時明確認為,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西方戰線已經形成。

英美在《大西洋憲章》內倡議建立戰后世界永久和平組織,解除一切侵略國家的武裝。中共中央在明確表達歡迎的同時,強調這是“全世界人民獲得解放的國際基礎,而且是我們中國人民獲得解放的國際基礎”②為呼應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西方戰線的形成,10月,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來自日本、印度、印尼、菲律賓、馬來亞、緬甸、泰國、朝鮮、越南和中國的130多名代表出席會議,大會決議成立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同盟,并通過了大會宣言。③東方民族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階段性成果,東方民族的團結抗日,為世界人民團結抵抗法西斯樹立了東方樣板。

此時,美日正進行最后的談判協商。毛澤東同志發表廣播演講,呼呼美國應毫不遲疑地對德宣戰,也絕不應聽信日本的陰謀與之妥協。美國應和中國及英國一道,以實力制裁法西斯。英美人民應該努力戰勝本國政府和國會內一部分人的妥協傾向,將世界反法西斯斗爭推向更高階段。④12月7日(美國當地時間),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共中央書記處指示周恩來、廖承志等,強調太平洋開戰后對英美政策應是建立與展開中國共產黨與英美政府廣泛的、真誠的、反日反德的統一戰線。

12月9日,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太平洋戰爭的宣言》和《關于太平洋反日統一戰線的指示》,明確指出,世界實行侵略的法西斯陣線與舉行解放的反法西斯陣線已經明朗化了,呼吁“中國與英美及其他抗日諸友邦締結軍事同盟”,呼吁“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統一戰線”。③中共中央在關于開展太平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指示中強調“中國人民與中國共產黨對英美的統一戰線特別有重大的意義”,中、英、美、蘇合作消滅日本帝國主義,是中華民族解放的前提。⑥自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共產黨一直呼吁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已經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而演變為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對中國在太平洋戰爭與世界戰局中的作用和地位,周恩來在《新華日報》發文指出,“我們中國不僅為東方反侵略的先鋒,且愿為東西反侵略陣線的樞紐”,中國不但建立了東方反侵略陣線,而且推動了西方反侵略陣線的建立。?

結語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國共產黨最早明確提出以民族的革命戰爭將日本帝國主義驅逐出中國,首次明確日本發動的九一八事變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主張武裝起來,求得中華民族的真正獨立與勞苦大眾的徹底解放。九一八事變發生后的第三日,中國共產黨聯合日本共產黨發表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宣言,邁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第一步。中華蘇維埃中央臨時政府成立后,正式對日宣戰,呼吁建立“反日戰線”。中國共產黨最早對日本帝國主義宣戰,舉起武裝抗日的大旗,這為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者奠定了基礎。長征勝利結束后,中國共產黨逐步確立了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新階段,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正確路線的領導地位。西安事變后,蔣介石被迫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七七事變后,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隨著德意日法西斯建立三國軸心同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逐步向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演變。

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經歷了三個基本步驟,一是東方主戰場上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二是歐洲戰場對德意統一戰線的建立,三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成立。日本偷襲珍珠港,美英對日宣戰,中國對德意日宣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事實上已經處于同一戰線之內。東方對日統一戰線與西方對德意統一戰線終于匯成了針對德意日三國軸心的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在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基礎上,中美英蘇四國首先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此后22個國家在宣言上簽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終建立。在世界人民結盟抵抗法西斯的過程中,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立最早,是世界人民團結起來的第一步,并具有典型示范作用。中國共產黨最早建立了東方民族的反法西斯同盟,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樹立了東方樣板。

責任編輯:吳彤

From the Chinese United Front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to the World Anti-Fascist United Front :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wo United Fronts

HOU Zhong-jun

(Insititute of Modern History,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1Oo1O1,China)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ese United Front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CUFAJA) is als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World Anti-Fascist United Front.After the918 Incident,the Central Provisional Govermment of the Chinese Soviet Republic establish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 took the lead in declaring war on Japan,and then sent the northward anti-Japanese advance team to raise the bannerof anti-Japanese andanti-imperialistat the critical momentof the surviv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CPC l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UFAJA,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the total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and became the mainsta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The CUFAJA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Anti-Japanese United Front in the Pacific,and become the easter front of the World Anti-Fascist United Front.Before the outbreak of the Pacific War,the CPC l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nti-fascist alliance of the eastern nations and established an eastern model for the formationof the world anti-fascist alliance.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Pacific War,the World Anti-Fascist United Front was finally established with CPC's pioneering efforts and continuous advocacy.

Key words:Chinese United Front against Japanese Aggession;World Anti-Fascist United Front; the Chinese Peopl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猜你喜歡
反法西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帝國主義
在銘記傳承中奔向偉大復興
新青年(2025年8期)2025-08-26 00:00:00
策略調整與內涵定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獨立自主原則的確立進程
東方主戰場,見證人類命運共同體
黨員文摘(2025年15期)2025-08-18 00:00:00
對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再認識
數字帝國主義的意識形態權力批判
延安初期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研究
帝國主義、生態帝國主義與綠色帝國主義
鄱陽湖學刊(2025年3期)2025-07-27 00:00:00
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紅旗文稿(2025年13期)2025-07-25 00:00:00
《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據滿洲宣言》
新青年(2025年7期)2025-07-22 00:0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毛片久久久|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速| 好吊日免费视频| 国产交换配偶在线视频| 免费国产福利|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日本免费a视频|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71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毛片最新网址|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av五码区| 在线精品自拍|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无码人妻免费| 高清乱码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偷拍美女撒尿视频|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天天综合网在线|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嫩草在线视频|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欧美精品xx| 國產尤物AV尤物在線觀看| 亚洲中文在线看视频一区| 久久黄色影院|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理论片一区| 亚洲a级毛片|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久久久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 国产91成人|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欧美色图久久|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爆操波多野结衣| 亚洲一本大道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