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數字帝國主義的意識形態權力批判

2025-08-04 00:00:00雷禹郭盛鈞
關鍵詞:資本主義大眾權力

中圖分類號:D0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055X(2025)04-0022-12

doi:10.19366/j.cnki.1009-055X. 2025.04.003

數字資本主義(digitalcapitalism)這一概念由丹·席勒(Dan Schiller)在20 世紀末首次提出,至今已有大約30年的歷史。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數字資本主義已經從最初的萌芽狀態發展到如今的數字帝國主義階段。盡管其最初的模式已經發生了變化,但資本主義的剝削本質卻始終未變。馬克思在1859年《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序言中指出:“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豎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1]59在意識形態建構層面,數字資本主義通過數據商品對日常生活進行深度滲透,推動社會生產關系的系統性變革,由此催生出新型意識形態。正是這種意識形態的迭代更新,迫使我們必須將研究焦點從表層現象轉向其背后運作的、根植于數字帝國主義深層結構并對意識形態形成絕對支配的意識形態權力機制。

一、數字帝國主義意識形態權力的建構

“意識形態權力”是“意識形態”與“權力”兩個概念的融合,但在剖析數字帝國主義背景下的意識形態權力時,不能將兩個概念簡單機械地拼接。概念的創制是主客體交互作用的結果,既非自然主義的自生,亦非主觀主義的任性[2]。我們應當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出發,梳理數字帝國主義的發展脈絡,將意識形態權力置于具體的歷史情境中,深人探究其演變邏輯與核心特質。

(一)從數字資本主義到數字帝國主義

“帝國主義就其經濟實質來說,是壟斷資本主義”[3]21,其特征在于以壟斷取代資本主義早期的自由競爭。在數字帝國主義背景下,數字壟斷企業作為自由競爭向壟斷轉化的必然產物,借助數字資本拓寬自身的影響邊界。數字資本融合了工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特性,在重塑工業生產流程的同時,也承擔了銀行的部分職能。為了滿足擴大再生產的需求,數字企業紛紛搶占“數字領土”和“現實領土”等“原料”產地。“現實領土”的拓展擴大了潛在的數字勞工規模,而“數字領土”的擴張則加快了數字資本的增殖速度。在這種背景下,網絡用戶生產出的剩余數據被資本家無償占有并加工,爾后將這些數據被轉化為數據商品出售給勞動者。與工業革命時期的棉花商品相似,數據商品的出現同樣改變了社會生產關系,不僅在世界范圍催生了大量的數字無產階級,推動了數字企業的崛起,還引發了數字雇傭制的爆炸性增長,以一種新的方式將各大洲聯系在一起[4]8-9。在數字資本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消費能力無法消費現有生產力水平下的全部商品,因此數據商品尚未發揮其全部潛能。然而,隨著資本的積累和數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逐漸漫溢,并顯現出向外擴大市場、流向國外的潛在傾向[3]25。“世界市場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和生活環境”[5]126,數字壟斷企業會依附于國家,借助國家權力將數字資本擴張到世界各地,從而形成一種以國家為主體的數字霸權。此時的數字資本主義社會已經呈現出數字帝國主義的特征。簡言之,“數字帝國主義之所以是帝國主義,原因在于其是數字資本主義的產生之物。”[6]9

在世界市場中,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權力的擴張往往侵蝕其他國家的經濟權力邊界,從而引發其他國家的抗爭。因此,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權力的擴張通常伴隨著本國政治權力和軍事權力的同步增強,以此來遏制其他國家的反抗力量。但是,數字資本家們并不支持傳統意義上的戰爭,因為戰爭會對現代工業基本結構造成破壞,而現代工業體系的基本結構是數字生產的根基。因此,在數字帝國主義階段,數字殖民取代了傳統的暴力殖民。“數字殖民體系并非為了領土擴張,而是以數字資本和數字地緣政治為雙重邏輯,構建一套以聚斂數據為目的的數字專制體系。”6]98具體而言,數字帝國主義不滿足于傳統的剩余價值獲取方式。在貨幣資本循環公式“貨幣一商品—增殖后的貨幣”(G—W—G')中,他們渴求越過貨幣購買商品(G—W)的過程,直接將數據的價值隱藏在紛繁的數字景觀之下。在這種模式下,數字勞動者的勞動報酬被虛擬貨幣和符號資本所取代。也就是說,在數字帝國主義背景下,資產階級通過最大限度地減少在勞動力(G—A)和生產資料(G—Pm)上的預付資本,迫使數字勞動者在數字平臺上實現數據生產的最大化,最終使他們淪為“產消一體”的無酬數字勞動者。從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數字帝國主義的出現具有歷史必然性。“一個工業部門生產方式的變革,會引起其他部門生產方式的變革。這首先涉及因社會分工而孤立起來以致各自生產一種獨立的商品、但又作為一個總過程的各階段而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那些工業部門。”[7]440具體來說,數字技術發展會朝著傳統產業方向擴散,推動現有產業鏈的迭代升級。盡管傳統產業本能地具有排他性,排斥數字技術的應用,但正如在工業資本主義時期,家庭作坊的工人無法阻止紡織機器的投人使用一樣,這種排斥在歷史進程中往往難以持久。雖然工人受到勞動資料的限制,但生產力的發展并不會因人的主觀意愿而改變其進程。隨著數字資本和數據算法的興起,以數字平臺為基點的全球數字剝削網絡得以完整構建。數字帝國主義借助“數字技術”與“數字資本”,推動數字權力的對外擴張,將現實世界的個體納入數字生產秩序中,并在生產場域完成了權力的布局。至此,數字資本主義實現了向數字帝國主義的徹底轉變。

(二)數字帝國主義催生意識形態權力改變

在考察數字資本主義物質生產關系之后,還需進一步分析其精神生產維度。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序言中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1]59]也就是說,上層建筑歸根結底是由從事物質生產的現實個人及其在生產實踐中所構成生產關系的總和所決定的。而觀念上層建筑(意識形態)的本質,正如馬克思所揭示的那樣:“占統治地位的思想不過是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在觀念上的表現。”[8]550意識形態權力雖然具有統攝和改變意識形態的能力,但其作用效果并非無限,因為“每一個階級,甚至每一個行業,都各有各的道德”[9]33。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意識形態權力始終由資產階級所掌控,生產關系的變革以及資產階級內部的結構性調整,都會引發意識形態權力的變化。對于意識形態權力,一方面不能將其與權力主體割裂開來,因為權力無法脫離主體而獨立運轉,必須依靠主體才能存在;另一方面,意識形態權力本身并非改變意識形態的主體,真正能夠改變意識形態的只能是現實的人。如果將權力誤認為是主體,將會導致主客體關系的顛倒。從作用效果來看,意識形態權力能夠通過隱藏資產階級的存在,將階級剝削問題轉化為權力批判問題,從而模糊大眾的階級認知。因此,不能脫離現實社會背景而孤立地理解意識形態權力。意識形態權力植根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其演變受特定歷史階段經濟基礎的制約。因此,與歷史上其他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相比,數字帝國主義的意識形態權力必然呈現獨特的歷史性特征。筆者認為,在數字帝國主義的條件下,意識形態權力的主體、作用效果與表現形式都發生了顯著的變革,具體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意識形態權力主體的變化實際上是資產階級內部權力的再分配過程。數字資產階級的規模擴張與經濟權力的集中必然導致資產階級統治集團內部權力格局的重構。馬克思指出:“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8]02數字資產階級通過壟斷生產資料,借助“數字圈地運動”兼并數字公地以實現“數字公地私有化”,最終形成以技術算法為主導的數字寡頭格局。他們打破了國內外市場的隔閡,將全球的數字勞工納入“數字領土”的范圍之中。數字資產階級通過將數字勞動這一新型勞動形態塑造為數字生活的本質,迫使大眾承認這種剝削模式的合理性。這種合理性最初表現為對平臺規則、道德與價值觀的認同。隨著這種認同范圍的不斷擴展,其邊界將逐漸延伸至法律領域,從而使“數字剝削”獲得合法性。雖然數字商品的誕生最初看似是一種偶然事件,但它背后卻蘊含著數字生產方式的必然性。這種生產方式的歷史性生成推動了數字資產階級加速發展。在資產階級內部,未掌握數字生產資料的金融資本家由于依賴數字金融資本來實施投機行為,在某種意義上受到數字資產階級的影響;而工業資本家雖然在物質生產領域從事現實的商品制造,但在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以提升生產效率的過程中,其利益結構已經與數字資本深度綁定。由此可見,資產階級內部的權力格局已然發生了改變。

另一方面,數字帝國主義促使意識形態權力的作用機制和表現形式發生了轉變。在數字帝國主義社會之前,意識形態權力主要是通過法律法規進行約束。個體一旦違背既定的意識形態理念,會遭受國家暴力機器的懲罰。而在數字帝國主義社會,傳統的物理暴力已經轉變為符號暴力,即一種隱性且合法的非物理性暴力形式。“在資本主義生產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狀態內,非資本主義的生產者也受資本主義觀念的支配。”[5]47換言之,在數字帝國主義背景下,無論個體是何種身份,只要身處數字平臺之中,一旦違背所屬社會的意識形態權力,就會在數字平臺中面臨言語的批判。這種批判不同于傳統的現實力量批判。盡管這種批判力量源自虛擬空間,但它卻能對社會個體造成劇烈影響,甚至可能導致所謂的“社會性死亡”。意識形態權力的運作機制已從顯性規訓轉變為隱性滲透。進一步說,“意識形態”的傳播媒介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視頻、標語等,還擴展到了影視作品、游戲和大眾傳媒等其他能夠影響個體認知的形式。數字資產階級通過特定敘事手段,比如“左翼敘事”,使處于數字空間之下的大眾失去價值判斷,并借此宣傳類似“數據自由”的價值觀。然而,數字資產階級自身卻濫用數據,對大眾進行行為監控與思想控制。因此,意識形態作為意識形態權力的作用效果,其自身的變化表明,意識形態權力完成了對意識形態的重塑與統攝。

綜上所述,數字帝國主義的興起促使統治集團內部的權力結構發生了重組,同時也引發了意識形態權力控制機制的變革。數字資產階級通過壟斷關鍵生產資料,將數字勞動塑造成了現代生活的基本實踐,并推動社會對新型剝削邏輯的認同。與此同時,在數字帝國主義時代,傳統意識形態權力所依賴的法律強制力與國家暴力的運作模式被符號化的規訓機制所取代,該機制以虛擬空間的話語批判為特征,其傳播載體也延伸至多元媒介。盡管數字資產階級策略性地運用特定話語框架宣傳其價值觀,但實質是利用數據實施意識形態控制,最終實現對意識形態內容及其運作邏輯的重塑。

二、數字帝國主義意識形態權力的三維探

伴隨數字殖民體系的擴張與數字霸權的鞏固,數字帝國主義的意識形態權力在作用機制與表現形式上均發生了變化。深人分析意識形態與意識形態權力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意識形態權力的本質。在此基礎上,通過探討經濟權力與政治權力對意識形態權力的交互作用,揭示意識形態權力的擴張性本質,從而實現對數字帝國主義意識形態權力的祛魅。

(一)意識形態權力的外在展現

意識形態權力是某種意識形態占據主導地位后,形成的對其他意識形態進行壓制和統攝的力量,這種權力會朝著既定意識形態的方向發揮作用。意識形態權力的形成離不開意識形態本身的生成,而其存在也依賴于意識形態的本質屬性。因此,在分析意識形態權力時,同樣需要對意識形態進行深入探討。簡而言之,意識形態是意識形態權力的具體載體,而意識形態權力則通過占據優勢地位的意識形態的支配作用得以體現。

首先,意識形態權力以意識形態作為其運行的載體和內容的基礎,而意識形態權力以及意識形態本身都受到經濟權力的影響。意識形態塑造了群體的價值取向、道德規范,為社會成員提供了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標準;而意識形態權力決定了何種意識形態能夠在社會中傳播,并賦予特定意識形態以合法性。資產階級借助意識形態權力,將本階級的意志轉化為社會的普遍意識。通過這一過程,資產階級作為統治階級,確立了對社會根本價值取向的支配地位。馬克思認為:“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資料,因此,那些沒有精神生產資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隸屬于這個階級的。”[8]550在數字帝國主義背景下,意識形態的傳播方式已由傳統媒介的單向傳播轉變為數字媒介的多向傳播。資產階級依托對數字平臺的壟斷,通過加速視頻、游戲等平臺的擴張,推動了意識形態內容與數據商品融合進程。意識形態的泛娛樂化不斷誘使大眾在看似自主的文化消費中,不知不覺地完成了意識形態的自我生產。資產階級通過算法治理,不僅強化了自身意識形態內容推送,也阻斷了異已意識形態的傳播途徑。此外,信息傳播方式的變革還顯著提升了信息密度和傳播速度,進而推動社會意識以更快的速度更新。基于此,資產階級實現了意識形態的系統性輸出。一是資產階級通過算法技術加強意識形態(如新自由主義、身份政治等)的傳播。二是資產階級通過組織跨國政治運動來實現意識形態的殖民化,而這一過程往往伴隨著資本對其他國家經濟的干預。當一國經濟增速放緩甚至下行時,就更容易陷入主權債務危機,導致國家內部動蕩。三是資產階級通過資本輸出,逐漸控股他國國有支柱企業(如電力、糧食、通信等領域的企業),從而削弱他國的經濟主權。經濟主權的削弱必然會造成政治主權完整性受損,進而使意識形態安全面臨外部勢力侵蝕的風險。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創造這種‘自由’而‘平等’的人們,正是資本主義生產的最主要的任務之一。”9]93只有“自由”“平等”的人,才能真正適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要求,滿足資本通過榨取活勞動、實現增殖的需要。

其次,意識形態權力的實施受到國家這一政治力量的統攝與支配。“國家作為第一個支配人的意識形態力量出現在我們面前。”[9]347國家不僅是意識形態權力的主要掌控者,更是行使意識形態權力最大的主體。國家需要通過意識形態權力捍衛現行制度的權威,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一切共同的規章都是以國家為中介的,都獲得了政治形式”8]584。統治階級的總體利益需藉由國家這一政治組織形式才能得到維護。在國家內部,不同階級在經濟地位上的不平等會引發階級矛盾,而這種矛盾又會延伸到意識形態領域。因此,國家需要運用意識形態權力去緩解這種矛盾,以維持社會正常經濟秩序。作為政治上層建筑,國家的職能是將階級之間的沖突控制在一定的“秩序”之內[10]189。這種超越社會之上的統治力量,盡管具有調控意識形態的功能,但其階級本質決定了它無法保持中立性。從表面上看,資本主義國家對階級矛盾的調和似乎是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妥協。然而,這種調和只是對階級矛盾的有限緩和,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始終無法得到解決。資產階級不會將財富與權力讓渡給無產階級,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結構決定了生產資料必須被資產階級所占有。因此,資本主義國家所維系的“秩序”反倒成為束縛無產階級的枷鎖。受制于意識形態權力,大眾被迫接受資產階級的道德規訓,而在數字勞動中,他們更是遭受了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異化。資產階級借助圖像、視頻等視覺媒介傳播意識形態內容,讓大眾在不知不覺中產生遵從行為,從而在意識形態層面實現控制效果。在物質層面,大眾的肉體被數字算法所控制,這種控制使大眾即使在碎片化的時間中,也會被卷入數字勞動之中。個體的行為總和被難以辨別的碎片化信息侵蝕,造成部分意識形態語境的缺失。這不僅會破壞個體的思維邏輯,還會使其行為模式愈發機械化。這種現象會使得個體喪失思考能力,只能被動接受信息,并最終導致個體思辨能力下降以及反抗剝削階級的意識和能力的弱化。在持續的意識形態灌輸下,大眾不僅失去了“批判的武器”,還失去了“武器的批判”。通過上述機制,數字帝國主義的意識形態和行為范式完成了對大眾的規訓。簡言之,無產階級在數字帝國主義權力架構中仍然處于非自由狀態。資本主義國家借助意識形態權力,對無產階級持續施加物質與意識的雙重規訓。

綜上所述,意識形態權力受到經濟權力和政治權力的制約,在數字帝國主義的背景下,主要產生了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數字帝國主義的發展將所有民族都卷人了數字文明的浪潮之中。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對數字勞動的滲透強化了資本的剝削邏輯,例如,“零工經濟”催生了一批不穩定的無產者,“玩工經濟”使民眾自愿參與勞動,“受眾勞動”更是將勞動者的注意力轉化為一種商品,勞動者在所有時間和空間中都面臨著剩余價值被剝奪的風險。另一方面,資本主義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的價值觀與社會現實之間沖突加劇。在封建社會中,由于知識傳播的匱乏,民眾傾向于相信具有卓越判斷力的某個個人或階層所制定的思想和行為規范。而在現代社會,大眾更愿相信與自身處境相似的群體[1187。當大眾在目睹第三世界的苦難后,他們自身的道德觀念與資本主義價值觀之間的沖突必然會引發對后者的反思:所謂的自由是否建立在他人不自由的基礎之上?馬克思指出:“凡在人類歷史領域中是現實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成為不合理性的。”[10]269近年來,資本主義社會的持續動蕩已反映出其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難以適配。資本主義國家之難以跳出危機周期律,根源在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不可調和。隨著世界經濟增速逐漸放緩,經濟增量難以滿足大眾不斷增長的需求。同時,福利制度的衰敗以及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這些因素共同引發了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此外,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調控逐漸接近其極限,引發了西方民眾對政府權威的質疑。用哈貝馬斯的概念來說,這就是所謂的“合法性危機”。政府對民眾訴求的忽視凸顯了在資本主義語境下,西方憲政民主實際上是少數人的民主,是特權階級的民主,更是虛假的民主。換言之,資本主義社會下的民主是排斥自由的[12]15。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民眾的意識與肉體都處于非自由狀態。民眾所渴求的自由,是能夠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自由,而不是在資本宰制下的所謂自由。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這是誰的自由呢?這不是一個人在另一個人面前享有的自由。這是資本所享有的壓榨工人的自由。”[8]757

(二)意識形態權力的內在機理

意識形態受到意識形態權力的統攝。如果我們將視角僅僅停留在意識形態本身,而忽視其背后的權力結構,將會割裂意識形態與意識形態權力的本質聯系。只有明晰意識形態權力的內在機理,才能消解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所謂的神圣性和崇高性。從根本上說,意識形態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合理運轉提供了基礎邏輯。在齊澤克看來,對于資本主義社會,“在意識形態的空間中,漂浮著‘自由’、‘國家’、‘正義’、‘和平’之類的能指。”[13]143而這些“自由”“國家”“正義”“和平”等概念如同漂浮的符號,都與資產階級密切相關。資產階級通過意識形態權力對這些概念進行重新解釋,從而使得意識形態顯得合理。然而,當這些符號與“資本主義”聯系在一起時,概念本身就會產生一種否定性:正義變成了非正義,自由變成了非自由。

首先,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權力的集中掌控,使其具備將符合資產階級利益的價值觀建構為大眾普遍接受的道德與法律規范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觀念的合理性并非由大眾來評判,而是由統治階級來界定。在數字帝國的背景下,資產階級利用經濟權力操縱新聞媒介,引導社會輿論走向,從而掌握對事物進行價值判斷的主導權。因此,“數字剩余價值”“數字剝削”等概念愈發顯得合理。具體來說,一旦大眾承認資本主義的合法性,他們的認知結構就會受到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框架的束縛。雖然該框架的存在并不合理,但其內部要素對框架本身而言卻是合理的。受制于意識形態權力,大眾難以突破資本主義預設的體系邊界。簡言之,資本主義范式所塑造的行為準則與價值規范,常常被個體誤以為是公平正義的體現。那么,大眾所表達的觀點,究竟是源自個人的經驗與思考,還是被數字平臺所灌輸的資本主義道德觀念?他們的行為舉止是否早已被平臺算法所預測,并被意識形態權力所操縱?在社會化生產條件下,數據要素本應歸大眾所有,卻被數字壟斷企業侵占;生產資料本應歸大眾所有,卻成為資產階級攫取剩余價值的工具。資本主義道德觀念導致大眾對經濟事實產生錯誤認知。正如馬克思所說:“在經濟學的形式上是錯誤的東西,在世界歷史上卻可以是正確的。”[9]209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數字資本主義是第三次浪潮的背景下資本主義發展的新形態,它開辟了數字生產關系的新領域。數字帝國在經濟層面所維持的“平等”,實際上是建立在不平等的意識形態基礎之上的。

其次,數字帝國主義意識形態權力的強化,體現在數字平臺對勞動者生產與消費的監控中。在生產領域,平臺算法已滲透到每一個環節,個體的所有可被數據化的特征都被用來構建數字畫像,個體的剩余價值被最大化地利用。在生產過程中,勞動者受到數字平臺的嚴密監控,例如,需要定期簽到以確保勞動者本人在場,以及驗證勞動者是否處于“電子柵欄”范圍內。在數字技術的籠罩下,勞動者逐漸淪為“算法囚徒”。在生產過程中,勞動者的各項行為數據,包括生產效率、生產間隙的時間等,都被數字平臺監控。而在非生產時間,監控甚至通過第三方產品延伸到個體的生理數據,如血壓、心跳頻率、睡眠時間等,其精細化程度令人咋舌。這種監控不僅局限于勞動范疇,還逐漸滲透至非勞動領域,最終演變為一種超經濟剝削。這恰好印證了馬里奧·特隆蒂(Mario Tronti)提出的“社會工廠”理論[14]26-28,即生產與非生產時間的界限愈加模糊,整個社會都變成了資本剝削的現實場域。鑒于勞動者在獲取經濟權益方面高度依賴數字平臺,他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容易陷入被剝削的境地,甚至可能誤以為這是正常現象。例如,在消費領域,數字平臺不僅塑造著用戶的消費意愿,還為用戶提供了消費渠道。通過分析用戶數據,數字平臺會先初步篩選并向用戶推送具有潛在消費可能的商品。當數字平臺監測到用戶在某一商品頁的停留時間達到預設標準時,會進一步精準推送特定商品的信息,為用戶提供感知價值,從而提高用戶的購買意愿。盡管各種互聯網搜索引擎(如Google、Yahoo)均設立了隱私條款,承諾不將用戶隱私用于其他用途,但其廣告變現能力仍持續增強。事實上,用戶數據被用于驅動生產和消費,已在現實得到了印證。

再次,每個組織都試圖在其自身的權力場域中構建意識形態權力體系。數字壟斷企業的權力覆蓋范圍超越了傳統企業,它們不僅在企業內部構建權力話語體系,還通過數字平臺、數據商品等將權力輻射到世界每個角落。在數字生產中,無論是數據商品還是數字平臺,從誕生之初就處于世界市場的范圍內。互聯網將各個國家聯結成一個有機整體,這種聯結并非基于對等關系,而是由處在“數字高地”的數字企業向技術相對落后的國家自然擴散。這種擴散最終導致壟斷的形成,并為意識形態權力的擴張與滲透提供了條件。壟斷企業憑借對傳播媒介的掌控,持續塑造并支配大眾意識形態。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8]501最初,數據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反映,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間存在著明顯的界限。然而,信息技術的發展正使這一界限趨于模糊,并不斷重塑著社會關系。大眾正持續向數字空間進行數字遷徙,在其中進行各類社會活動并建構出多樣的社會關系網絡,使得數字空間儼然成為人類的“第二空間”。數字企業會在數字空間中構建行為準則,而這些準則可能與現實世界中的道德觀念相悖。然而,由于大眾對數字空間的依賴,只要這些準則被大眾廣泛認同,它們就會被視作合理的規范。在這種情況下,主體的人被割裂成虛擬與現實的兩個部分,過著一種“雙重的生活”8]30。大眾在虛擬空間的活動開始支配著現實中的個體,從而形成了一種主客體顛倒的生存狀態。

最后,數字權威在意識形態暴力中得到強化。約翰·洛克(JohnLocke)指出:“我們可以把法律分為三種類型,首先是神授的法律;其次是世俗社會的官方法律;最后是判斷美德和罪惡的定則,是關于輿論和聲望的法律。”[1167數字平臺掌握著意識形態傳播的媒介,主導意識形態內容的傳播。大眾的信息渠道被數字企業壟斷,資本主義意識形態隱藏在算法精心篩選的信息之中,個體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模式在無意識中被重塑。資產階級不再借助現實暴力來實施意識形態馴化,轉而通過建立美德與罪惡的評判標準,引導大眾服從特定的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暴力背后隱藏著數字權威。在輿論空間中,數字企業通過控制輿論導向來實現道德批判,確保民眾的思想和觀念符合資產階級利益。在生產空間中,大眾在生產中形成的生產關系仍然受到資本主義權力范式的制約。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表明:數字生產并非純粹的經濟活動,是在特定上層建筑之下的生產,更是在數字帝國主義意識形態權力支配下的生產。那些創建數字企業的個人被大眾視為推動社會與科技發展的“英雄人物”,他們的事跡經過神話般的敘事加工后被廣泛傳播。大眾對這些個人、企業與技術的崇拜,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強化了數字權威。

綜上,資產階級憑借其經濟主導地位,壟斷了觀念合理性的界定權,將特定階級的價值偏好普遍化為社會規范。在數字時代,這種權力表現為資本對傳播媒介與算法的控制,資本通過這種方式重塑大眾的認知框架,同時隱藏其施加的意識形態操縱。基于此,數字平臺作為資本的載體,強化了對個體行為的全方位監控。算法不僅向勞動領域滲透,精細追蹤勞動過程以最大化地攫取剩余價值,更延伸到非勞動領域,通過消弭勞動與生活的界限,實現更廣泛的隱性控制。與此同時,技術發展加速了現實與虛擬空間的交融,推動個體在虛擬空間中通過活躍行為來不斷建構新身份。而數字平臺在虛擬空間設立的行為準則被大眾普遍接受后,將逐漸向現實空間滲透并影響個體的現實行為。最終,數字平臺通過掌控信息傳播、塑造道德標準及引導輿論走向等策略實施非暴力的思想規訓,并借助技術精英的敘事神話來鞏固其支配地位,從而強化了數字權威。

(三)意識形態權力的運行邏輯

馬克思指出:“現代的資產階級財產關系靠國家權力來‘維持’,資產階級建立國家權力就是為了保衛自已的財產關系。”[15]331權力本質上是為特定階級利益服務的,這正是意識形態權力運轉的根本邏輯。權力可以劃分為硬權力和軟權力。硬權力是一種強制性力量,通過指令讓他人服從;軟權力則是通過讓他人做他自已想做的事情而獲得預期結果的能力[16]243。意識形態權力屬于軟權力的一種,其重要性在數字帝國主義背景下被進一步強化。

第一,意識形態權力在拜物教的掩蓋下隱秘滋生。數據商品作為數字生產中的基本單元,在權力的傳播中占據重要地位。工業革命創造出標準化的物質商品,數字革命創造出標準化的數據商品,這些數據商品則進一步塑造出“標準化”的人。大眾的思維邏輯與觀念被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所重塑,以符合數字帝國主義的標準。大眾不僅在網絡上消費商品,還從消費過程中學習價值理念。“學習”行為的產生,是因為大眾將自身的意志、觀念與品德置于次要位置,而將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內容置于高位,即認為商品包含的價值觀或世界觀優于自身原有的理念。因此,大眾對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產生了認同,從而成為特定意識形態的踐行者。然而,大眾卻始終無法抵達目標意識形態所承諾的理想狀態,這是因為統治階級會根據自身需求不斷調整意識形態的內容,這就好比阿基里斯永遠追不上的烏龜,大眾始終在追趕一個不斷變化的目標。大眾如同馬戲團被馴化的動物,間歇性的獎賞機制會激勵其不斷模仿和學習。但是,無論動物如何模仿人類,它們始終只是動物,即始終處于被剝削的客體地位。同樣,資產階級對傳播渠道的壟斷,使得大眾在數字帝國主義中無意識地效仿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他們幻想成為資產階級觀念中“完美的人”,而意識形態權力對人的支配潛藏在這種“學習”行為之中。意識形態權力的目的并非將所有個體納入特定的意識形態框架,而是盡可能地擴散已有的意識形態。對于某一觀念,大眾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認同”與“否定”的分歧。隨著國家硬權力增強,特別是經濟權力的提升,大眾對軟權力的認可程度也在不斷加深。而那些對特定意識形態持否定態度的個體,在社群壓力和趨同心理的影響下,其觀念往往會潛移默化地向認同者靠攏,從而進一步強化了意識形態權力的支配作用。

第二,從表面上看,意識形態權力與數字資本似乎隸屬于完全不同的領域,二者在外在表現上截然不同,然而,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來看,它們實際上都遵循著相同的擴張邏輯。資本是一種社會生產關系[8]724,而意識形態權力的行使同樣涉及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互動,因此二者都屬于關系范疇。無論是數字資本還是意識形態權力,二者都具有向外擴張的需求,其目的都是將更多個體納人其關系范疇之中。“而資本只有一種生活本能,這就是增殖自身,創造剩余價值,用自己的不變部分即生產資料吮吸盡可能多的剩余勞動。”[7]269意識形態權力的擴張依賴于資本的物質基礎,而資本的積累又得益于意識形態權力,二者的擴張性在共生關系中不斷得到強化。數字資本的規模擴張和空間擴張的邏輯是將社會再生產的各環節遷移到以數字平臺為載體的虛擬網絡世界中[17]。資產階級通過“休閑勞動化”,將大眾在數字空間的活動納入勞動范疇,從而使數字勞動突破時空界限。數字資本通過對用戶隱私的分析,持續開拓剩余價值的新源泉。金錢成為大眾的價值導向,而大眾道德規范的失效需要通過意識形態權力來緩解,以維護社會的穩定。權力對混亂的治理過程,正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不斷強化與擴張的過程。簡言之,資本主義生產得越多,就越需要加強意識形態的灌輸;無產階級受到的壓迫越大,他們在后續爆發出來的力量就越強。在這種生產邏輯下,資本主義社會不斷加速發展,直至無產階級成為其“掘墓人”。在數字帝國中,權力與資本的主體隱藏在數字幕簾之后。意識形態發揮作用的地方存在于各個層面的結構性符碼的普遍化之中[18]79。要摒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首先必須超越意識形態權力的思想向度,否定資本主義的形式,進而打碎數字資本主義的邏輯。

第三,意識形態權力主體將人的實踐活動泛意識形態化,以此掩蓋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泛意識形態化與去意識形態化相對立。去意識形態化主張脫離政治去看待問題,而泛意識形態化則通過宏大敘事將意識形態滲透至生活各個方面。在這種泛意識形態化的背景下,個體的本質和存在意義被消解,其作為實踐主體的個性與自由更是被扼殺。大眾對事物的評判,從事物的對錯曲直上升到意識形態層面。“人們生活于一個價值世界中;從客觀現實中分離出來的價值變成主觀的。”[19]117主觀的價值建立在客觀世界的基礎之上,大眾對某一價值的判斷是基于自身的價值體系。這里的“價值”包括知識、理性與認知等方面,而“價值判斷”則是對公平、正義等概念的界定。意識形態權力的階級屬性決定了權力主體必然會將特定階級意識塑造為社會共識。大眾的價值判斷本質上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反映,即意識形態建立在物質條件與社會關系的基礎之上。那些“通過傳統和教育承受了這些情感和觀點的個人,會以為這些情感和觀點就是他的行為的真實動機和出發點”[1]498。綜觀歷史的發展過程,當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分離后,獨立的精神生產推動了意識形態家的產生。而在當今時代,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家們依然在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辯護。

概而言之,數字帝國主義的意識形態權力運行遵循著三種邏輯。首先,數據商品的出現催生了一種新型的拜物教。這種標準化的數據商品,使得大眾在消費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將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內化于心。其次,數字資本的增殖需求與意識形態的傳播之間形成共生機制。數字資本不斷地開拓新的剩余價值源泉,而意識形態權力則依靠價值導向來塑造其所需要的社會道德規范。最后,泛意識形態化策略將一切社會實踐都納人到了宏大敘事的框架之中,以此來遮蔽資本主義內在的矛盾。與此同時,個體的價值判斷脫離了具體語境,并上升至意識形態斗爭維度,淪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具象化載體,最終導致個體的主體性被消解。

三、何以超越數字帝國主義意識形態權力

數字無產階級是數字帝國主義階級斗爭的產物,他們既在思想和行為上受到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支配,又在經濟上面臨著更為嚴重的剝削。隨著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結構性矛盾的不斷加劇,資本主義國家被迫采取更深層次、更廣泛的經濟措施來應對危機。然而,經過這些“修補”,資本主義這艘“忒修斯之船”似乎愈發搖搖欲墜。資本主義制度的改良非但沒有消除矛盾,反而為下一危機的爆發埋下伏筆。處于“虛幻共同體”中的勞動者,仍然無法實現自由全面的發展。無產階級仍然是被鎖鏈束縛的階級,在數字資本的推動下,他們的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在數字帝國主義時代,我們需要重新審視無產階級的現實困境,揭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權力的運轉機制,抵御敵對意識形態的滲透。

(一)數字無產階級的困境與迷思

無產階級要實現對其歷史困境的革命性超越,必須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深入剖析在數字帝國主義背景下,資產階級如何運用意識形態權力使無產階級陷入更為嚴峻的生存境況中。因此,只有對意識形態權力的運作機制進行具體的歷史性考察,無產階級才能打破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對自身的遮蔽,進而為實現自身解放奠定實踐基礎。

首先,在數字帝國內部,數字無產階級面臨的困境之一是階級內部的惡性競爭。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盡管競爭把各個人匯集在一起,它卻使各個人,不僅使資產者,而且更使無產者彼此孤立起來。”[8]568資本通過量化勞動者生產速率,實施末位淘汰與績效管理制度,營造出一種惡性競爭的環境,最終導致無產階級內部的分化。思想上的隔離使無產階級陷入孤立和片面化的生存狀態,“對于被孤立的恐懼表現為一種驅動力,它促使沉默的螺旋啟動起來。”[11]6這種精神上的隔離促使無產階級不斷提高勞動強度,以滿足他們向上流動的幻想,最終為資產階級創造了更高的剩余價值。在資本主義勞資關系中,曾經作為普通勞工的管理者,其思想已經被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所同化。即便他們在現實里依舊不占據任何生產資料,依然靠出賣勞動力為生,但他們卻代表資本行使對勞工的管理和監督權力。換言之,他們雖然被資本家提拔為管理者,但本質上仍然屬于無產階級。他們自身既受到資本的剝削,又對被他們管理的勞工實施剝削。“在功績社會之下,為了在與他人的競爭中獲勝,功績主體不斷地學習和加班,不斷地創造新的價值,只有這樣才能保住自己岌岌可危的地位。”[20]8他們將個人奮斗視為成功的根源,卻因此掩蓋了資本剝削的內在邏輯。他們的成功事跡在社交平臺上被廣泛傳播,這種敘事方式誘使勞動者爭相效仿,進而將其規訓為“功績主體”。從表面上看,這一方式強化了勞動者的自主性,如韓炳哲所言:“功績主體不受外在的統治機構控制,沒有外力強迫他工作或剝削他。他是自身的主人和統治者。因此他無須屈從于任何人,或者說只屈從于自身。”[21]20然而,實質上勞動者對功績社會的認同,使其自身從“強制勞動”轉向了“自我剝削”。這種轉變不僅沒有實現解放,反而借助意識形態幻象,驅動勞動者之間內部競爭,最終導致剝削的進一步升級。

其次,工會力量的衰減進一步加劇了無產階級的貧困。那些數字企業的管理者最初屬于無產階級中相對進步的群體,但在被資本權力腐化后,逐漸成為資本主義的既得利益者,并轉而維護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因此,這些意識形態家使一切本末倒置[8]586,他們遵循資本邏輯,利用規章制度對弱勢勞動者實施超經濟剝削。他們既是資本的人格化載體,也是意識形態權力的延伸。當無產階級遇到困境時,他們只能寄希望于外界工會的協助。然而,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近年來工會的數量及其成員人數遭遇斷崖式下滑。以美國為例,工會會員人數從1994年的接近1700萬下降到2024年的1430萬,比例也從 30% 下降至 9.9%① 。工會人數的下降與近幾十年的產業轉型密切相關,因為過去的工會主要根植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數字帝國主義下生產方式的變革,傳統產業的工人群體規模發生結構性縮減,部分數字勞工因勞資關系模糊而不被工會承認。在過去,工人們同吃同住,彼此親如手足同胞,這種集體生活孕育了革命力量。然而,在數字帝國時代,由于數字企業的跨國性,數字勞工分散在世界各地。網絡雖然將他們聯結在一起,但卻剝奪了他們的言論自由,導致他們在話語表達上陷入失聲狀態;而現實中的物理隔離又使他們難以形成強有力的團結力量。其中,“數字零工”作為在數字帝國主義中遭到殘酷剝削的典型例子,其工作呈現出家庭主婦化的特點,工作內容重復且簡單,薪酬遠低于正式員工。由于未簽訂勞資合同,他們無法獲得工會的支持。在階級自覺性缺失和資本主義倫理規訓的雙重作用下,人與人之間產生了具體的隔離。在這種被分裂的世界里,“人類分散成各個分子,每一個分子都有自己的特殊生活原則,都有自己的特殊目的,這種一盤散沙的世界在這里是發展到頂點了”[22]304。 。

再次,在企業和工會的成員結構中,隱含著資本主義特有的意識形態內容,即種族主義。種族主義并非自然存在的社會現象,這種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是構建在特定的經濟事實之上。回溯歷史可以發現,種族主義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的產物。基于種族壓迫的人口販賣最早可以追溯到大西洋的奴隸貿易,當時資產階級用種族優劣的意識形態為殖民行為辯護。而在現代社會,資產階級則利用種族問題來掩蓋階級問題。在企業內部,即使員工的工資水平較低,資產階級仍然可以通過與其他有色人種的工資進行比較,使員工獲得心理補償。一些工會組織則排斥特定的種族,導致工會組織之間產生對立。種族、性別等身份政治的議題成為掩蓋階級矛盾的遮羞布。具體來說,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社會崗位減少,階級矛盾被置換為身份認同之間的矛盾。而那些旨在保護特定群體的政策,往往是以損害其他群體的利益為代價的,這種形式上的平等反而導致了實質上的不平等。更關鍵的是,大眾的意識形態傾向并非簡單的非“左”即“右”。在無產階級內部存在一些沉默的群體,他們處在對立的兩種意識形態之間。他們將意識形態問題懸置,并不評判其內容對錯,而將目光聚焦于生活實踐。他們自以為秉持著獨立正確的價值觀,但實際上個體的意識形態早已被集體意識所綁架。他們缺乏批判性思維,盲目服從某種意識形態,其價值判斷隨政黨候選人的政治偏向而改變。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這種沉默只有被剝削到極點時,才會從“自在”轉變為“自為”狀態。而話語體系的不同更是造成了身份認知的差異。他們認為自己屬于資本主義語境下的藍領階層,而非馬克思主義語境下的無產階級。然而,無論語境如何變化,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他們被剝削、被壓迫,不占有生產資料,只能依靠出賣勞動力為生。

最后,意識形態權力主體的不同決定了意識形態權力目的導向的差異。具體來說,資本主義國家為了保障政治系統的正常運轉,必須規范個體的意識形態表達;企業為了緩解勞動者在日益增加的勞動強度下產生的抵觸情緒,必須重塑勞動倫理;而勞動者只能將意識形態權力作用于自身,依靠統治階級編造的幻想,完成自身思維的異化。簡言之,勞動者的主體性被物化意識所影響,其認知框架將使他們產生一種幻覺,即認為只有通過生產和消費的循環才能實現人的本質的復歸。盡管不同的意識形態權力可能會存在某些元素的重合,但這并不能改變發展過程中矛盾的存在,例如,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必然與資本主義發展路徑產生矛盾。資本主義社會要發展,就需要剝削勞動者的剩余價值;壟斷企業若想進一步發展,就需要突破資本主義國家的權力約束。意識形態的排他性使得掌握意識形態權力的政治團體拒絕接受其他意識形態的調和。只有通過意識形態暴力將對立的意識形態徹底消滅,才能終結意識形態的斗爭。

概言之,數字帝國主義加劇了無產階級的貧困境遇。資本通過績效制度持續強化雇傭勞動的內部競爭,勞動者陷入到自我剝削的功績幻象;工會組織因產業轉型與勞資關系模糊化而趨于弱化,跨國數字勞工遭受空間隔離與話語權失語,導致其權益無法得到保障;資產階級將種族主義建構為意識形態工具,以身份政治遮蔽階級矛盾;國家、企業、勞動者在意識形態權力目的導向上存在長期矛盾,致使三者陷入持久的意識形態對抗。

(二)數字帝國主義意識形態權力的破解路徑

在數字資本主義重塑全球權力格局的當下,意識形態斗爭已悄然轉變為數據殖民與算法操控的隱性博弈。要撥開數字帝國主義的技術迷霧,就必須構建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石的解構框架,通過“批判一重構—超越”的三維路徑,實現意識形態領域的戰略性突破。這要求我們既要揭穿“技術中立”幻象背后的資本邏輯,也要筑牢抵御數字霸權的物質技術基礎,更要推動國際數字秩序的價值重塑,最終實現數字時代人類文明形態的范式轉變。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23]8馬克思主義為我們穿透數字帝國主義的認知迷局、把握其剝削本質特征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遵循。

首先,堅持政治經濟學批判方法論:立足馬克思主義理論框架,揭露數字帝國主義“數據殖民—算法操控”霸權邏輯,打破資本對意識形態的認知壟斷。只有從生產關系的深層矛盾入手,才能揭示數字帝國主義通過“數據殖民一算法操控”構建的隱性霸權秩序。資本通過數據要素的私有化壟斷,將用戶行為轉化為可操控的“數字勞工”,借助算法推薦機制塑造認知范式,使意識形態權力呈現出技術中立的虛假表象。而破解這種認知壟斷的關鍵在于,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分析路徑,將數字平臺的數據攫取、算法推送與資本增殖的剝削本質聯系起來,揭示其消解主體批判意識、重構價值評判標準的權力運作機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認識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等原理,為我們研究把握哲學社會科學各個學科各個領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觀、方法論。”[23]1這啟示我們,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構建具有穿透力的理論工具,解構數字資本主義將技術邏輯與資本邏輯相捆綁的話語陷阱。

其次,以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轉型:加強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重塑數字時代的生產關系根基,鞏固抵御平臺資本主義擴張的物質基礎。要打破平臺資本主義無序擴張,關鍵在于培育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新質生產力。數字時代的生產力變革不再僅是傳統生產要素的簡單積累,而是表現為數據要素的創造性轉化以及智能技術的突破性迭代。只有聚焦核心算法、芯片架構、量子計算等底層技術的攻關,打破對西方技術體系的依賴,才能重塑符合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生產關系。這種轉型既要推動數據要素回歸公有屬性,建立全民共享的價值分配機制,又要重構人機協同的新型勞動形態,讓技術進步服務于人的全面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24]9這要求我們以技術創新為支點,推動生產關系的變革,筑牢抵御數字資本無序擴張的物質技術基礎。

最后,推動全球數字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原則,打破技術霸權與數據壟斷的束縛,促進公平普惠的數字秩序轉型。構建公平普惠的數字秩序,需要超越資本主義的“中心一邊緣”世界體系,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數字帝國主義通過技術標準壟斷、數據跨境控制等手段,將數字鴻溝固化為新型依附關系。要破解這種技術霸權,必須推動國際數字治理規則的重構,建立基于主權平等的數據流通機制,反對將數字基礎設施“武器化”的霸權行徑。通過技術開源共享、數字能力援助等方式,促進發展中國家實現數字主權與治理能力的雙重提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密切觀察、主動作為,主動參與國際組織數字經濟議題談判,開展雙多邊數字治理合作,維護和完善多邊數字經濟治理機制,及時提出中國方案,發出中國聲音。”[25]208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全球數字治理指明了方向,即通過制度性權力的重構,推動技術紅利從資本壟斷轉向人類共享,最終實現數字文明的時代躍升。

簡言之,面對當前復雜的意識形態斗爭形勢,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斗爭的艱巨性與長期性,尤其是要堅守網絡空間這一前沿陣地,堅決防范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針對數字帝國主義的意識形態權力,我們不應止步于概念的闡釋,而需將其置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具體語境中進行剖析,并納人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這一宏觀視野中重新審視。唯此,方能真正找到破解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權力的路徑,最終通向全人類的解放之路。

四、結語

數字帝國主義通過數據殖民與算法操控重構的意識形態權力機制,本質上是資本主義壟斷權力在數字場域的反映,其依托平臺經濟、認知剝削與技術異化構建起新型霸權體系。這種新型意識形態權力以平臺壟斷為物質載體,以算法黑箱為技術偽飾,在數據商品化與認知異化的雙重進程中,將傳統地緣政治權力升級為更具彌散性與隱蔽性的數字剝削:一方面通過用戶畫像的精準捕獲實施注意力榨取,另一方面利用推薦系統的信息繭房完成認知框架的重構。這標志著資本主義統治邏輯已從“工廠規訓”轉向“數字皈依”,在云端實現剩余價值剝削與主體意識操控的范式融合。要破解數字帝國主義這種新型控制形態,在認知層面,必須依靠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來揭示算法拜物教掩蓋下的勞動異化本質,打破數據資本所編織的“數字烏托邦”幻象;在實踐層面,要加快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的突破,通過構建自主可控的數字基礎設施來解構技術依附性霸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字技術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幫助發展中國家消除‘數字鴻溝’。”[25]481我們應以數字絲綢之路建設為契機,推動《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的落實,將區塊鏈征信、人工智能倫理框架等制度創新轉化為國際規則制定權。同時,需在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中嵌人社會主義公平基因,通過全國算力的統籌調配和公共數據的開放共享,構建技術向善的價值坐標系。只有這樣,才能破除數字帝國主義的意識形態權力,在人類文明的數字化進程中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方向。這不僅是解碼數字帝國主義意識形態幻象的關鍵,更是譜寫人類命運共同體數字篇章的史詩性實踐。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張志丹.論意識形態權力[J].社會科學輯刊,2022(2):5-14.

[3]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4] 貝克特.棉花帝國[M].徐軼杰,楊燕,譯,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9.

[5]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 溫旭:從數字帝國主義到數字帝國:數字資本主義的全球化邏輯[J].理論與改革,2024(1):97-109.

[7]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0]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 諾爾-諾依曼.沉默的螺旋[M].董璐,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12]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全集:第三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3] 齊澤克.意識形態的崇高個體[M].季廣茂,譯.北京:中共編譯出版社,2017.

[14] TRONTI M. Workers and capital[M]. London: Verso Books,2019.

[15]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16] 基歐漢,奈.權力與相互依賴[M].4版.門洪華,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17] 蓋凱程,李孟杰.數字資本特性與行為規律的三重邏輯:主導·擴張·權力[J].政治經濟學評論,2024,15(3):209-224.

[18] 鮑德里亞.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M].夏瑩,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19] 馬爾庫賽.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M].劉繼,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20] 藍江.功績社會下的倦怠:內卷和焦慮現象的社會根源[J].理論月刊,2022(7):5-11.

[21] 韓炳哲.倦怠社會[M].王一力,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22]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3] 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4] 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5]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A Critique of Ideological Power in Digital Imperialism

LEI Yu GUO Shengjun (School of Marxism,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OO79,Hubei,China)

Abstract: Digital imperialism is a new form of global expansion and monopolistic hegemony of digital capital. Its core lies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production relations through data colonization and algorithmic manipulation, aswell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domination through platform monopolies and data hegemony. Digital imperialism incorporates global digital labor into a system of data exploitation,using algorithmic surveillnce and platform monopolies to create a model of unpaid labor that merges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dissolves public critical consciousness through information cocoons and strategies of hyper-entertainment in media and narrative. Ideological power,as a tool for materializing the will of capital, achieves cognitive colonization through economic domination and media discipline, forcing workers into a predicament of self-exploitation. In response to the ideological risks and challenges posed by digital imperialism, it is essential to adopt a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critique, driven by new forms of productive forces. Through the practical strengthening of socialist economic power,it is possible to break through the logic of data hegemony, compete for global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and build a digital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based on consultation, joint contribution,and shared benefits.

Key words: digital imperialism; ideology; ideological power; Marxism

猜你喜歡
資本主義大眾權力
網紅養生別盲目跟風
科學導報(2025年53期)2025-08-19 00:00:00
大眾攬境
汽車與運動(2025年7期)2025-08-15 00:00:00
“整車終身質保”加碼“油電共進” 南北大眾打出“品質拳”
大眾點評必吃榜“吃”出荊楚美味
支點(2025年7期)2025-08-14 00:00:00
規訓與反抗:福柯權力視域下的“哪吒”系列電影
電影評介(2025年11期)2025-08-13 00:00:00
絕對皇權的后遺癥
領導文萃(2025年15期)2025-08-12 00:00:00
食物與權力:論《覺醒》中埃德娜的自我覺醒
今古文創(2025年20期)2025-08-08 00:00:00
公共權力與公共倫理:沖突與協調
社會與公益(2025年9期)2025-08-08 00:0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中文字幕资源站|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91久久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 91成人免费观看| 男人天堂伊人网| 99视频在线看| 成人免费一级片|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 欲色天天综合网|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黄色福利在线|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久久精品66|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99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国产三级a|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欧美成人第一页| 无码日韩视频| 黄色在线网|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亚洲AV一二三区无码AV蜜桃|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的| 成人国产三级在线播放|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 欧美第一页在线| 欧美亚洲国产视频|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久久五月天综合| 国产在线欧美|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99re精彩视频|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伊人91视频|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99re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一道本| 免费久久一级欧美特大黄|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