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汽大眾途昂Pro重磅上市,推出“整車終身質保”政策。
3月25日,一汽-大眾大眾品牌服務煥新升級,攬境、攬巡“整車終身質保”。
4月1日,一汽奧迪宣布奧迪A4L200萬輛悅享版限時“整車終身質保”。
4月2日,上汽大眾宣布“整車終身質保”政策從途昂Pro限時擴展至全系燃油SUV。
4月12日,一汽-大眾大眾品牌繼續加碼,宣布為旗下全系燃油SUV推出“雙終身”質保政策,自2025年4月12日(含)起至2025年5月15日(含),凡在一汽-大眾大眾品牌經銷商處購買一汽-大眾全系燃油SUV車型的客戶,均可享“雙終身”質保政策,即整車終身質保以及原裝備件終身質保,覆蓋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十大核心系統,終身保障不受年限、里程限制,全國聯保。
進入3月以來,國內各大車企的發聲此起彼伏,從輔助駕駛技術的競爭到新能源技術路線的競爭,再到產品線的競爭,直至服務保障的競爭,以及合資陣營與自主陣營、傳統燃油陣營與新能源陣營的比拼,為了爭奪有限的國內市場蛋糕,新一輪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整車終身質保”這一殺手锏再次被多款“油車”揮入市場,力度有愈演愈烈之勢。
南北大眾此番的“默契”操作,應該會讓公眾再次對“品質”刷新認知,一直以來,大眾的造車理念使得“高品質”就是大眾車的代名詞,對標新能源車企,敢提出“整車終身質保”的承諾,是對自身產品品質的完全自信。對行業來說,是新的內卷還是發展的必然?對車企來說,是宣傳噱頭還是服務保障升級?對于車主來說,是福利還是套路?
汽車行業新發展:從汽車三包到“整車終身質保”
先來說說什么是“整車終身質保”,里面有三個關鍵詞我們需要拆開重點理解,即“整車”“終身”和“質保”,分別從范圍、時效和內容三個維度突破了以往大家對“汽車三包”的理解。
先來說核心內容“質保”,這里并不是一些新手車主認為的免費保養,而是車企提供的質量保障服務。為了更好的理解,我們可以對標我國2013年10月1日開始施行的《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即“汽車三包”來看。
為什么車企會突出宣傳終身呢?因為“汽車三包”第十七條是從時間上規定了包修期期限不低于3年或者行駛里程 60000km ,以先到者為準。“整車終身質保”則政策沖破了“汽車三包”的最低要求,用不限時間不限公里承諾。
對于“整車”的宣傳也是同理。“汽車三包”的第十八條要求家用汽車產品自銷售者開具購車發票之日起60日內或者行駛里程3000km之內(以先到者為準),發動機、變速器的主要零件出現產品質量問題的,消費者可以選擇免費更換發動機、變速器。這說明了范圍并非整車,而目前車企推出的“整車終身質保”
政策則擴展至懸架系統、轉向系統等核心關鍵部件。
和很多人看到的那樣,燃油車的“整車終身質保”政策與新能源汽車三電終身質保政策的推出不無關系,是行業整體的服務標準升級,一種“服務平權”的體現。其實,在燃油車領域,一汽紅旗早在2017年就推出的“三終身一免保”政策,可謂是“整車終身保修”的雛形,政策規定超過4年/10萬km保修期之后,4年后,如果用戶車輛沒有過戶,且按時在體驗中心保養并沒有發生過大事故,那么車輛可享受終身免費保修服務。
2021年的一汽奔騰518全新品牌戰略發布會,一汽奔騰就發布了“518服務權益”共包括三大內容一5項摯心承諾、1項安心保障、8項動心權益,其中“1項安心保障”,指的就是“整車終身質保 + 五年免費機油”。彼時,許多汽車品牌也都陸續打出了增加年限或里程的“質保升級”牌。一汽奔騰“整車終身質保”的前提條件是店內連續購買品牌保險、按保養周期在店保養、首任車主、車輛未因事故損傷更換大件非運營車輛以及無私自改裝情況。
2023年,奇瑞進一步將條件放寬,推出“全系車型整車終身質保”的政策。但也約束了首任車主、非營運車輛、需在官方體系保養、不涵蓋易損件和特殊件等限制條件,而這些“前提”也成了“整車終身質保”政策沿用至今的默契“行規”。
無論如何,從行業角度看,從“汽車三包”到“三終身一免保”再到“整車終身質保”都不斷提升了行業服務的標準,而其依托的內核則是更優質的產品、更品質的服務和更高效的全鏈路協同。相信這些實力車企的率先垂范能夠起到標桿作用,讓更多的車企參與其中,共同推動行業向上發展。
車企服務新升級:增效益樹口碑
“整車終身質保”的提出,也讓業內有些不同的聲音一“炒作”“噱頭”。誠然,這不失為為營銷加碼的重要政策,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車企社會責任提升的直接效果與客戶忠誠度提升的間接結果。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攀升,燃油車企的日子并不好過。連續18年年銷量全國第一的上汽集團被比亞迪超過。燃油車要吸引消費者,的確得下一番功夫。除了產品上的平權,在售后方面的平權更是爭奪消費者的關鍵。買車之后的保養、維修將伴隨車主更長時間。伴隨汽車消費者更加理性,對標新能源汽車在擁車生命周期中的無憂同樣成為他們選擇一輛車要考察的因素。“整車終身質保”政策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對于車企而言,“整車終身質保”限定的官方保養要求,更是其客戶保持的關鍵。同樣的,在這些年我們也觀察到傳統燃油車企不斷優化售后服務的“質價比”,在“貓虎狗”的圍攻下,用保養套餐等方式讓利消費者,也是為車企授權服務商生存困局謀突破,保障車企服務生態健康發展。這都是車企對于保客運營的主動出擊。對于傳統燃油車企來說,這一政策的推出也是對內增效益,對外樹口碑的好事。
敢保也需要底氣:產品服務雙硬核實力
很少有車企愿意連車機、懸架、車身都質保,究其原因,很多都是擔心執行成本太高。顯而易見,如果品質不過硬當然成本會高,不敢整車質保,多少傳遞出的是對自身產品的不自信。但是,像“南北大眾”敢整車終身質保,除了源于對產品的自信,當然還有對品牌服務體系能力的自信。
《中國汽車市場》曾有機會深入一汽-大眾農安試驗場、吐魯蕃熱區以及黑河寒區試驗基地采訪,見證了整車道路耐久強化試驗、整車道路耐久適應性試驗與整車功能耐久可靠性試驗如何開展。一汽-大眾每款車上市之前都需要在試驗場進行 8000km 、濃縮了世界上最惡劣的16種特殊工況的道路耐久強化試驗以及超過10萬 km 的道路耐久交變試驗,該過程是模擬了用戶使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每一種駕駛工況,相當于用戶使用工況下行駛30萬 km 以上,驗證了車輛在特殊工況下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確保交給用戶的每一款產品都安全可靠。
而上汽大眾安亭試車廠,則包括高速環道、動態廣場、制動試驗道、耐久強化試驗道路和性能試驗道路等區域,內部試驗道路長度近30km ,包含了近70種典型特征路面。不要“早產車”,堅持生產“足月車”就是南北大眾敢保的底氣。
在服務體系能力方面,一汽-大眾與上汽大眾憑借出眾的服務實力,多次榮獲“中國汽車金扳手獎”,兩家車企均在全國擁有近千家經銷商,此外,源自德國的標準維修工藝、專用維修工具以及經過統一培訓、認證的服務人員,能夠為用戶帶來車輛全生命周期呵護的服務體驗。
“整車終身質保”政策雖然只是簡簡單單六個字,但它考驗的是車企從產品到服務的硬實力,既然有實力有底氣,何不大大方方地喊出來,少一些附加條件,把“選配”作為“標配”,真正給消費者的用車提供安心保障,引領行業向健康公正的方向發展。我們也樂于看到能有更多負責任的車企加入“整車終身質保”的行列,在“油電共進”的時代讓廣大用戶享受到更多的實惠和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