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世界嘗嘗我們大同的‘好味道’就是我的夢想?!?月30日,大同市天鎮縣博誠蔬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誠”)總經理溫軍對《科學導報》記者說。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溫軍放棄北京體制內的“鐵飯碗”,回鄉直面蔬菜爛在地里的痛心場景;他用國際認證“叩開”歐美市場大門,讓大同黃花、紅蕓豆遠銷海外;他手握4項國際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卻始終把“保護價”合同攥在農民手里。通過發展農業,他帶領農民致富,同時組建年輕的創業團隊,為家鄉發展注入了創新活力與青春力量。
天鎮縣人均耕地面積3.9畝,是典型的農業縣,憑借生態環境優勢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2016年,溫軍看到家鄉農民因沒有固定銷路導致蔬菜滯銷,收入得不到保障時,他毅然放棄了北京的工作,返鄉創業。
“從小看到鄉親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不易,能深刻感受到他們在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面前流露出的無力感?!睖剀娨庾R到,改變當下農業生態已無捷徑可循,只有踏踏實實地深耕供應鏈、延伸產業鏈,從當地薄弱的農產品深加工領域下手,才能探尋出一條新路徑。
2012年,溫軍的父親溫進勇創立博誠,專門從事蔬菜收購、加工與銷售業務。成立初期,它與大多同類規模的企業無異,沒有生產體系,經營模式十分傳統。那段時間,工廠一年僅開工十幾天,生產的半成品幾乎兩年都賣不出去。
自溫軍返鄉接過父親經營的事業后,快速了解行業發展情況,當時脫水蔬菜行業門檻較高,缺乏產品質量控制和銷售渠道是限制國內大部分小規模加工企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溫軍認為,博誠僅作為國內中間商是不夠的,要在技術和渠道兩端同時發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進而獲得發展并帶動農民致富。他決定尋找新的出路,嘗試開拓海外市場,由此延長價值鏈。
盡管溫軍組建了一支行業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但并沒有順利打開走出國門的銷路,反而讓他看清了脫水蔬菜加工的行業壁壘,難以留住人才更是讓他感到挫敗。他扛住重重困難,不斷反思自己的失敗經歷。他發現,國外客戶很看重穩定的供應鏈,通常情況下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同時,海外客戶對中國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相對缺乏信心,尤其對加工食品表現出明顯的擔憂。
對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強調流程記錄的國外客戶,如果能讓他們看到農產品加工的全過程,或許會增強客戶對博誠生產流程的信任度。于是,溫軍決定創建一套符合國際出口標準的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追溯系統是指通過一物一碼多渠道環節信息關聯,對全過程進行信息化監控,實現對產品質量和安全的追溯和跟蹤。客戶可以通過手機跨時間、跨空間查看工廠的加工情況,同時可以通過追溯編碼查看產品加工的全過程。”溫軍說。
追溯平臺的建立成為博誠敲開海外客戶供應商大門的金鑰匙,經歷從0到1的艱難突破后,從1到100就變得相對容易。到2022年,博誠的產品通過了多項國際認證,技術指標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海外市場的成功開發讓博誠連通的產業實現閉環。
飛赴11國開拓市場,接待46批海外客商,平均每月4個外國商人到天鎮“驗廠”……2024年溫軍的行程表排得滿滿當當。他讓山西紅薯、番茄首次登陸巴西、美國市場,北大案例庫收錄了他的創業故事,哈佛大學授予其管理實踐獎,他先后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新時代青年先鋒、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等榮譽。
溫軍還將自己在北京大學學到的先進管理理念與農業實踐相結合,帶領團隊在農業科技創新領域不斷鉆研。他創新引入AI色選技術加工農產品,成功申請了20余項專利。這些專利涵蓋農產品種植、加工、保鮮運輸等多個環節,有效解決了農產品出口過程中面臨的保鮮期短、運輸損耗大等問題,不僅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還為公司拓展國際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國內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寶貴經驗。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睖剀姀男〗邮芨篙吶绱私逃钥炭嚆@研的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和扶貧濟困的初心,成為產業轉型的推進者、技術創新的帶頭人、鄉村振興的領路人。